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分子肝素钙辅以大腔导管血栓抽吸术对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炎症因子及治疗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永辉 李云霞 郑晓拓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55-59,105,共6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辅以大腔导管血栓抽吸术对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炎症因子及治疗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保定市第四中心医院收治的150例DVT患者进行研究,随机...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辅以大腔导管血栓抽吸术对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炎症因子及治疗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保定市第四中心医院收治的150例DVT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大腔导管血栓抽吸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综合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70/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33%(61/7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e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g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均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前列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67%(8/75)vs.8.00%(6/75),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辅以大腔导管血栓抽吸术对DVT患者溶栓效果良好,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和炎性反应,治疗安全性较好,可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大腔导管血栓抽吸 低分子肝素钙 血液流变学 凝血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导管血栓抽吸技术与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比较
2
作者 黄燕波 吴科 +1 位作者 程洪涯 苏林玉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3期67-70,共4页
目的比较导管血栓抽吸技术与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研究组... 目的比较导管血栓抽吸技术与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研究组采用导管血栓抽吸技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研究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支架机械取栓,导管血栓抽吸技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可改善神经功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机械取栓 导管血栓抽吸技术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经导管血栓抽吸术在介入术后桡动脉内血栓形成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巍 杜大勇 +6 位作者 毛燕 柳杨 薛毅 冯攀 韦伟 李沫言 李运田 《心脏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F0003-F0004,共2页
1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21年9月于解放军第三〇五医院心脏中心经桡动脉路径行冠脉造影或冠脉介入治疗患者共46例,入选标准为:(1)具有心绞痛的临床症状;(2)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或冠脉介入治疗;(3)术前桡动脉通畅,术后2周内发现穿... 1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21年9月于解放军第三〇五医院心脏中心经桡动脉路径行冠脉造影或冠脉介入治疗患者共46例,入选标准为:(1)具有心绞痛的临床症状;(2)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或冠脉介入治疗;(3)术前桡动脉通畅,术后2周内发现穿刺部位近心端桡动脉搏动消失;(4)经桡动脉超声检查提示桡动脉闭塞;(5)术前进行Allen试验确定为阴性;(6)闭塞侧桡动脉远端(鼻烟壶区)搏动可触及患者。排除标准:(1)既往有严重凝血异常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血栓抽吸 桡动脉 血栓形成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经皮导管血栓抽吸术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春良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22期47-47,49,共2页
经皮导管血栓抽吸术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依然备受质疑,文章通过分析最近的AT相关报道,结合临床经验提出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 经皮导管血栓抽吸 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 PCI术
下载PDF
单纯导管血栓抽吸快速恢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肌“再灌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关怀敏 解金红 +4 位作者 陈玉善 罗明华 王贺 邱承杰 王鹏飞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3年第1期39-42,61,共5页
目的探讨单纯使用导管抽吸血栓方法开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脉并恢复“再灌注”治疗的即刻及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急性STEMI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病例中,符合纳入条件的梗死相关动脉(IRA)... 目的探讨单纯使用导管抽吸血栓方法开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脉并恢复“再灌注”治疗的即刻及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急性STEMI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病例中,符合纳入条件的梗死相关动脉(IRA)高血栓负荷患者共60例,其中18例为导管抽吸组,患者单纯通过反复抽吸血栓IRA血流已达到TIMI3级,待10~14d后再做冠脉造影以确定是否进行PCI治疗;另42例为强化介入组,除使用血栓导管抽吸外,一次性完成IRA的支架置人手术。观察两组术后即刻的TIMI分级,以及两组术前、术后2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脑利钠肽(BNP)水平;记录两组从穿刺进针至手术结束的时间;化验术前及术后1周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比较术后1周的心脏超声指标如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变化;观察术中及术后消化道出血及住院期间MACE事件。结果单纯导管抽吸组经反复抽吸后,17例(94%)达TIMI3级血流程度,而强化介入组最终30例(71%)达TIMI3级血流程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抽吸组发生“无再流(no—flow)”相对较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导管抽吸组从进针至手术结束时间均较强化介入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即刻胸痛缓解率、STR、术中心肌酶及其他生化指标、术后白细胞计数、心脏超声LVEF及LVEDD等指标,单纯抽吸组均优于强化介入组(P〈0.05)。单纯导管抽吸组术中1例呕出混有血性呕吐物,术后1例出现心绞痛发作;强化介入组术中有2例、术后1例呕出混有血性呕吐物,术后3例出现心绞痛发作,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单纯使用导管反复抽吸血栓可使部分高血栓负荷的急性STEMI患者恢复正常冠脉血流,在强化抗栓治疗保护下,即刻和近期疗效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栓导管 无复流
下载PDF
足背静脉顺行溶栓联合大腔导管血栓抽吸术及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4
6
作者 蔡争 宋建涛 梁乐乐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153-2156,共4页
目的探讨足背静脉顺行溶栓联合大腔导管血栓抽吸术及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10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足背静脉导管溶栓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足背静脉顺行溶栓联合大腔导管血栓抽吸术及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10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足背静脉导管溶栓治疗,观察组行足背静脉顺行溶栓联合大腔导管血栓抽吸术及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下肢消肿率、静脉再通评分及静脉通畅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凝血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小腿周径差、大腿周径差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小腿消肿率、大腿消肿率均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均趋于正常值,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时间(P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时间(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经脉再通评分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通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背静脉顺行溶栓联合大腔导管血栓抽吸术及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效果较好,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背静脉顺行溶栓 大腔导管血栓抽吸 腔内血管成形术 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对行经导管血栓抽吸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玉琴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2期35-36,共2页
目的 :探究对进行经导管血栓抽吸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经导管血栓抽吸术的10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4例... 目的 :探究对进行经导管血栓抽吸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经导管血栓抽吸术的10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4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2例患者。在这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内,为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在此基础上,为试验组患者应用综合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住院的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住院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进行经导管血栓抽吸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地缩短其住院的时间,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血栓抽吸 替罗非班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护理体会
下载PDF
大腔导管血栓抽吸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急性左髂股静脉血栓的近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庄曦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大腔导管血栓抽吸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急性左髂股静脉血栓(LEDVT)的疗效。方法选取70例LEDVT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导管溶栓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联合采用大腔导管血栓抽吸术进行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大腔导管血栓抽吸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急性左髂股静脉血栓(LEDVT)的疗效。方法选取70例LEDVT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导管溶栓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联合采用大腔导管血栓抽吸术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溶栓时间、尿激酶用量、术后溶栓率、治疗后2周疗效、治疗后2年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溶栓时间更短,尿激酶用量更少,术后溶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周,联合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年,联合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并发率发生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大腔导管血栓抽吸联合导管溶栓可有效治疗LEDVT,且术后溶栓率更高,溶栓效果更佳,远期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腔导管血栓抽吸 导管溶栓 急性左髂股静脉血栓
下载PDF
外周血栓抽吸导管在治疗动脉血栓性闭塞致急性肢体缺血中的临床应用
9
作者 孙欢欢 侯谦 +5 位作者 高翔 张峰 师龙 邵嘉伟 王鉴 侯佳豪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1046-1050,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栓抽吸导管在治疗动脉血栓性闭塞致急性肢体缺血(ALI)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2年9—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0例动脉血栓性闭塞致ALI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全部患者的手术情况(血栓脱落情况、腔内手术取栓... 目的探讨外周血栓抽吸导管在治疗动脉血栓性闭塞致急性肢体缺血(ALI)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2年9—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0例动脉血栓性闭塞致ALI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全部患者的手术情况(血栓脱落情况、腔内手术取栓成功率、血栓抽吸时间、血栓清除率、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记录不同时间(术前、术后5 d、术后3个月)的踝肱指数(ABI)、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10例患者的腔内手术取栓成功率为100%(10/10),平均导管抽吸时间为(13.4±2.3)min,术中失血量为(132.8±15.3)ml,血栓清除率均﹥50%,术中未发生血管壁夹层、动脉破裂等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的心肌酶水平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升高,经治疗后均于3~5 d回落至术前水平;血色素和肾功能指标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6例患者术后出现患肢肿胀,经硫酸镁持续湿敷后症状缓解,未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等神经压迫症状。术后5 d、术后3个月的ABI基本一致,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5 d,10例患者中,痊愈5例,良好5例;术后3个月,痊愈8例,良好2例。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均未出现死亡、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或出血事件。结论对于动脉血栓性闭塞致ALI的患者,使用外周血栓抽吸导管的血栓抽吸技术可快速地清除动脉内急性血栓病变,迅速改善患者ALI症状,并可减少开放手术以及体内留置溶栓导管所致的出血、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栓导管 急性动脉血栓性闭塞 踝肱指数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冠脉血栓导管抽吸联合PCI治疗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0
作者 黎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61-0064,共4页
分析冠脉血栓导管抽吸联合PCI治疗对于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隆安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60例急性冠状动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n=30)进行急诊手术,试验组(n=30)在PCI... 分析冠脉血栓导管抽吸联合PCI治疗对于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隆安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60例急性冠状动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n=30)进行急诊手术,试验组(n=30)在PCI治疗过程中联合冠脉血栓导管抽吸治疗。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冠状动脉血栓患者采取冠脉血栓导管抽吸联合PCI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临床疗效佳,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血栓导管治疗 PCI治疗 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联合血栓抽吸导管治疗长段急性下肢缺血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梦妍 秦红松 +1 位作者 李东起 郝清智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5期634-636,640,共4页
急性下肢缺血(acute lower limb ischemia,ALLI)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起病急骤,发展迅速,严重时会威胁肢体的存活及患者的生命。早期及时、准确的诊断以及最佳治疗方式的选择可及时恢复肢体血液灌注,在降低截肢率、病死率及术后并发症发... 急性下肢缺血(acute lower limb ischemia,ALLI)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起病急骤,发展迅速,严重时会威胁肢体的存活及患者的生命。早期及时、准确的诊断以及最佳治疗方式的选择可及时恢复肢体血液灌注,在降低截肢率、病死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报道1例股腘动脉、膝下动脉长段急性下肢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通过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PMT)联合血栓抽吸导管快速、有效地开通血管,恢复血供,证实PMT联合血栓抽吸导管是ALLI的首选治疗方式,安全、有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血栓清除术 血栓导管 急性下肢缺血
下载PDF
冠脉血栓导管抽吸联合PCI治疗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效果分析
12
作者 石玉磊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8期1305-1307,共3页
目的:探讨冠脉血栓导管抽吸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94例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患者为观察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以PCI... 目的:探讨冠脉血栓导管抽吸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94例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患者为观察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以PCI治疗,观察组联合冠脉血栓导管抽吸术治疗。评估两组手术效果、心功能指标、冠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SV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径(LVEDD)、QT间期离散度(QTd)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舒张期峰流速(DPV)、收缩期峰流速(SPV)、冠状动脉血流量(CBF)高于对照组,而冠脉循环阻力(CR)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脉血栓导管抽吸联合PCI治疗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手术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PCI 冠脉血栓导管 心功能 冠脉血流
下载PDF
血栓抽吸导管“一抽一推”在急诊冠脉介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关怀敏 解金红 +4 位作者 陈玉善 罗明华 王贺 邱承杰 王鹏飞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3年第7期511-516,共6页
目的探讨单纯使用血栓抽吸导管“一抽一推(抽吸血栓,推注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再灌注”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所收治因急性STEMI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并符合纳入条... 目的探讨单纯使用血栓抽吸导管“一抽一推(抽吸血栓,推注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再灌注”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所收治因急性STEMI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并符合纳入条件的梗死相关动脉(IRA)高血栓负荷患者,其中32例为导管抗栓组,均是经导管进行血栓抽吸并推注ⅡbIII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国产欣维宁)后IRA血流已达TIMI3级者;另28例为静脉抗栓组,是经使用血栓导管抽吸,同时经静脉通路推注II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即刻冠脉IRA血流也达到了TIMI3级者。观察两组术后即刻的MBG分级,以及两组术前及术后肌酸激酶一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峰值,术后1.5h心电图sT段恢复(STR)比率,化验术前及术后1周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比较术后10—14d(择期PCI之前)的心脏超声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变化;比较两组消化道出血及主要心『lIL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冠脉造影MBG分级:2级所占比例导管抗栓组低于静脉抗栓组(P〈0.05),而3级所占比例导管抗栓组则高于静脉抗栓组(P〈0.05)。发病10-14d检查心脏超声指标LVEDd值导管组明显小于静脉抗栓组(P〈O.05),而LVEF值导管抗栓组则明显高于静脉抗栓组(P〈0.05)。术前CK—MB、NT—proBNP、hs—CRP及白细胞计数等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心肌酶CK—MB、cTnT、NT—proBNP、hs—CRP、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导管组均优于静脉抗栓组。术后消化道出m及MACE事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栓负荷的STEMI患者在进行急诊导管血栓抽吸即刻从中推注1Ibm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即用“一抽一推”法能较好地恢复心肌再灌注,减轻心肌损伤,近期有效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导管血栓抽吸 ⅡbⅢa受体拮抗剂 替罗非班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替格瑞洛联合血栓抽吸导管对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
14
作者 梁承院 周治安 +1 位作者 韩月湘 赵磊磊 《当代临床医刊》 2023年第5期2-3,共2页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联合血栓抽吸导管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心肌灌注的治疗效果。方法选自本院急性心肌梗死并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10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均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PCI,试验组在常规PCI基础...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联合血栓抽吸导管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心肌灌注的治疗效果。方法选自本院急性心肌梗死并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10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均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PCI,试验组在常规PCI基础上增加给予多替格瑞洛结合血栓抽吸导管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流灌注指标、心肌损伤标志物。结果试验组患者的CK-MB峰值水平及达峰用时均短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TIMI血流等级率在0、1级时数据比较无差异(P>0.05),2、3级时试验组TIMI血流等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TIMI血流等级率,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相比于单一治疗,替格瑞洛联合血栓抽吸导管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的心肌灌注水平得到显著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血栓导管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介入治疗 心肌灌注
下载PDF
导管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常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8年第4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导管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老年STEMI患者14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取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 目的探讨导管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老年STEMI患者14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取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68例患者单纯行PCI治疗;研究组79例患者在PCI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水平及疗效、预后。结果手术后,两组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均较手术前显著改善,且研究组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 h、12 h、24 h,研究组患者血清c Tn 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校正的TIMI帧数、90 min内ST回落指数、30 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可显著恢复行PCI治疗的老年STEMI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对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且不显著增加出血,安全性尚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导管血栓抽吸 替罗非班
原文传递
一种国产新型动脉抽吸导管疗效研究
16
作者 袁园 史亚东 +6 位作者 周阳逸 黄昊 陆照璇 刘正立 孔杰 陈亮 苏浩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07-1210,共4页
目的评价一种国产动脉血栓抽吸导管治疗试验犬急性动脉缺血事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Penumbra抽吸导管进行比较。方法 在试验犬颈外动脉、肾动脉建立急性缺血栓塞模型,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对栓塞血管进行取栓治疗。结果 共纳入试验... 目的评价一种国产动脉血栓抽吸导管治疗试验犬急性动脉缺血事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Penumbra抽吸导管进行比较。方法 在试验犬颈外动脉、肾动脉建立急性缺血栓塞模型,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对栓塞血管进行取栓治疗。结果 共纳入试验犬12只,试验组、对照组各6只,均成功建模。试验组、对照组累计取栓成功率分别为92.9%、66.7%(P>0.05),术中血管出现夹层分别为0、8.3%(P>0.05),痉挛率分别为35.7%、75.0%(P>0.05)。结论 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血栓导管 血管栓塞模型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机械清除血栓
下载PDF
经导管血栓抽吸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7
作者 申跃云 林松 李银福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579-1580,共2页
目的观察经导管冠状动脉血栓抽吸(PT)术联合替罗非班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的疗效。方法将ASTEMI患者随机分为单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组(C组)和PCI+PT联合应用替罗非班组(A组)。C组实施常规球囊扩张术后置入支架;... 目的观察经导管冠状动脉血栓抽吸(PT)术联合替罗非班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的疗效。方法将ASTEMI患者随机分为单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组(C组)和PCI+PT联合应用替罗非班组(A组)。C组实施常规球囊扩张术后置入支架;A组加用经导丝直接送入ZEEK血栓抽吸导管至病变部位,反复抽吸至血栓影消失,梗死部位恢复前向血流后注入替罗非班,并置入冠脉内支架。比较两组梗死相关血管(IRA)的血流和心肌灌注、ST回落率、直接支架率,并随访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心功能及心血管事件。结果 A组抽吸导管均通过病变,血栓抽吸后即刻血栓影消失或明显减少,前向血流恢复、梗死部位心肌组织的再灌注及ST回落率、直接支架率均优于C组。结论 PCI+PT联合注射替罗非班是处理急性冠脉内血栓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改善ASTEMI患者IRA的血流和心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血栓抽吸 心肌梗死 替罗非班
原文传递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恢复心肌“再灌注”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0
18
作者 简立国 刘士超 +4 位作者 王鹏飞 丁同斌 赵江涛 程栋 任新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01-504,共4页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开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对恢复心肌“再灌注”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05至2013-05在我院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105例,其中男性73例...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开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对恢复心肌“再灌注”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05至2013-05在我院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105例,其中男性73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58.39±10.37(35-83)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经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53例患者为A组,单独使用替罗非班而行PCI的52例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间的临床基础资料特征、心肌组织灌注水平、术后住院期间和随访6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事件、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的心功能。结果:两组间的临床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3级血流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92.45%vs 55.77%,P〈0.001),A组TIMI2级、TIMI0-1级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7.55%vs 26.92%, P=0.008;0 vs 17.31%,P=0.002);A组校正TIMI帧数低于B组[(27.26±5.50)帧vs(38.98±5.42)帧,P〈0.001];术后6个月A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大于B组[(0.55±0.06)vs(0.47±0.06),P〈0.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小于B组[(50.77±5.45)mm vs(54.76±5.34)mm,P〈0.001];术后住院期间和随访6个月A组心绞痛和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低于B组(16.98%vs 40.38%,P=0.008;9.43%vs 17.31%,P=0.00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住院期间和随访6个月A组的心肌梗死发生率、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心原性死亡发生率、非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均低于B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PCI中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可以显著改善STEMI患者心肌再灌注和PCI术后近期的心功能,降低无复流的发生率,不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栓导管 替罗非班 心肌组织再灌注
下载PDF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 被引量:12
19
作者 何小伍 马礼坤 +1 位作者 黄文胜 冷利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68-37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ST性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效果。方法老年急性STEMI患者71例按照多中心、双盲分组方式进行对照研究,A组35例,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单纯性导管抽吸治疗后植入药物支架;B...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ST性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效果。方法老年急性STEMI患者71例按照多中心、双盲分组方式进行对照研究,A组35例,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单纯性导管抽吸治疗后植入药物支架;B组36例,在PCI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并发症情况,探析术后TIMI心肌灌注分级与心肌梗死溶栓血流发生情况。结果两组PCI治疗后,病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其中B组恢复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3级和心肌灌注分级(TMPG)3级患者均明显多于A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靶病变血运重建、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B组出院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老年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治疗中给予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可有效改善冠脉血流效率,提高心肌再灌注成功率,降低治疗期间无复流症状的发生率,提高心功能,控制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导管 替罗非班 急性ST性段抬高 心肌梗死
下载PDF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9
20
作者 冯俊 李胜友 +1 位作者 钱福东 黄海涛 《安徽医药》 CAS 2013年第2期293-295,共3页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2年3月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94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明显血栓负荷,其中观察组48例介入治疗前给予...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2年3月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94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明显血栓负荷,其中观察组48例介入治疗前给予抽吸导管及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照组46例仅行PCI术。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在梗死血管的TIMI3级血流、术后2h ST段回落百分比、酶峰值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IRA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3个月时治疗组LVEF、LVEDd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出血例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心肌梗死可减少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改善心肌灌注,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栓导管 替罗非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