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后无导线起搏器植入单中心经验 被引量:1
1
作者 昃峰 李鼎 +7 位作者 周旭 王龙 段江波 吴寸草 苑翠珍 何金山 杨丹 李学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38-1244,共7页
目的:探讨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后再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无导线起搏器(LP)植入的患者,分为电极导线拔除后再植入LP组(再植入LP组)和首次植入LP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手... 目的:探讨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后再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无导线起搏器(LP)植入的患者,分为电极导线拔除后再植入LP组(再植入LP组)和首次植入LP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植入部位、释放次数、术后QRS时限。随访两组植入1周、1个月、3个月、1年时起搏参数情况。结果:共入选51例LP植入患者,其中男性30例(58.8%),平均年龄(73.2±13.6)岁。再植入LP组33例(64.7%),其中男性18例(54.5%),平均年龄(69.9±12.2)岁。首次植入LP组18例(35.3%),其中男性12例(66.7%),平均年龄(79.2±14.2)岁。再植入LP组31例(93.9%)患者因囊袋感染行电极导线拔除手术。所有患者LP均植入成功,1例(2.0%)术中发生心包积液,穿刺引流后好转。48例(94.1%)患者植入间隔部位。与首次植入LP组相比,再植入LP组释放≤2次比例、起搏阈值、感知、阻抗、手术时间、起搏QRS波群时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位随访时间为20.1(11.3,31.3)个月,无起搏相关的并发症。1年随访时,与首次植入LP组相比,再植入LP组起搏阈值、感知、阻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后植入LP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 起搏器再植入 导线起搏器 心脏植入电子装置感染
下载PDF
TEE指导下心律植入装置感染相关电极导线拔除术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海艇 姜燕 +3 位作者 鞠辉 冯艺 李学斌 姜陆洋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第8期1281-1285,共5页
目的总结心律植入装置感染导线拔除术中急性并发症情况及术中监测要点,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在导线拔除术中监测中的作用。方法全麻下心律植入装置导线拔除手术56例,术中常规监测有创动脉压(IBP)... 目的总结心律植入装置感染导线拔除术中急性并发症情况及术中监测要点,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在导线拔除术中监测中的作用。方法全麻下心律植入装置导线拔除手术56例,术中常规监测有创动脉压(IB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末二氧化碳浓度(PETCO2)。其中33例全麻后放置TEE探头进行实时监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术式选择和术中并发症情况,对比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和术中TEE检查结果的相符情况。结果 56例患者共拔除148根感染导线,经静脉拔除感染导线27例(48.2%);通过杂交手术拔除感染导线17例(30.4%);CPB直视下拔除感染导线12例(21.4%)。有8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其中1例死亡。术中TEE发现1例心包压塞、4例三尖瓣损伤、1例因赘生物脱落造成肺栓塞,同时发现13例患者共计13处术中TEE检查和术前TTE检查结果不一致。结论全麻下电极导线拔除术严重并发症种类多,后果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应用有创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等监测手段,联合术中TEE监测可以快速发现并发症并及时明确原因。因此,术中TEE应作为此类手术的术中常规监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植入装置 电极导线拔除 经食道超声心动 并发症
下载PDF
起搏器安装术后囊袋感染患者电极导线拔除的临床分析
3
作者 翟莉 刘燕 +2 位作者 吕豪 王京 张英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0年第9期879-880,共2页
心脏起搏器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卓越的治疗效果已为人们所公认,随着起搏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起搏治疗的适应证也不断拓宽,植入起搏器和ICD的患者越来越多,由此引起的起搏系统感... 心脏起搏器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卓越的治疗效果已为人们所公认,随着起搏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起搏治疗的适应证也不断拓宽,植入起搏器和ICD的患者越来越多,由此引起的起搏系统感染患者也有所增加,轻者表现为置入部位皮肤局部红肿、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袋感染 预防 起搏电极导线拔除
下载PDF
非感染电极导线拔除的临床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董潇男 唐闽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30-832,共3页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种拔除电极导线的专用器械不断问世并应用于临床,全世界拔除心脏植入型电子装置(CIED)电极导线的数目及开展电极导线拔除术的中心亦不断增多。随着患者寿命延长和导线植入数量增多,非感染因素所致电极导线拔除日...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种拔除电极导线的专用器械不断问世并应用于临床,全世界拔除心脏植入型电子装置(CIED)电极导线的数目及开展电极导线拔除术的中心亦不断增多。随着患者寿命延长和导线植入数量增多,非感染因素所致电极导线拔除日益受到关注。目前全世界共约3250万例起搏器植入患者,随着植入年限的增加,导线非感染并发症也逐渐增多,成为导线拔除的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线拔除 心脏植入装置 非感染
下载PDF
起搏器导线拔除合并先心房缺封堵术一例
5
作者 肖源 程应樟 +2 位作者 陈琦 程晓曙 胡建新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20期3419-3420,共2页
随着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包括CRT-D)等心血管植入电子装置(cardiovascular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CIED)应用的增加,CIED感染问题日渐明显,也成为目前起搏领域的突出问题.... 随着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包括CRT-D)等心血管植入电子装置(cardiovascular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CIED)应用的增加,CIED感染问题日渐明显,也成为目前起搏领域的突出问题.当前有关指南建议,对于囊袋感染的患者应当尽早行感染装置的整体拔除[1],而装置拔除手术的成功及风险与患者基础疾病及植入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我院曾收治1例老年性房间隔缺损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感染伴心房颤动患者,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囊袋感染 先天性房间隔缺损 导线拔除 房缺封堵
下载PDF
冠状窦导线拔除技术及其应用
6
作者 李超 任晓庆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8年第1期58-62,共5页
随着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适应证不断放宽,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拔除冠状窦导线。拔除导线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和电极移位。本文介绍了主要的拔除技术,包括直接移除、血管内反牵引技术拔除导线、激光鞘管导线拔除、机械扩张鞘管导线拔除、旋切鞘... 随着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适应证不断放宽,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拔除冠状窦导线。拔除导线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和电极移位。本文介绍了主要的拔除技术,包括直接移除、血管内反牵引技术拔除导线、激光鞘管导线拔除、机械扩张鞘管导线拔除、旋切鞘导线拔除、下腔回收装置技术等;还介绍了主动和被动固定的冠状窦电极导线拔除及手术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冠状窦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导线拔除
下载PDF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2年除颤导线拔除及全皮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植入一例
7
作者 曾光 李支娣 +3 位作者 张晶 邹卓艺 王审 何浪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4年第2期121-123,共3页
患者男性,61岁。除颤器植入十余年后因电池耗竭、导线磨损,先后予以更换除颤器及新植入一根除颤导线,后出现囊袋感染,充分抗感染治疗病情稳定后顺利拔除三根导线,再次完善术前评估无需抗心动过速起搏及起搏治疗,遂改行全皮下埋藏式心脏... 患者男性,61岁。除颤器植入十余年后因电池耗竭、导线磨损,先后予以更换除颤器及新植入一根除颤导线,后出现囊袋感染,充分抗感染治疗病情稳定后顺利拔除三根导线,再次完善术前评估无需抗心动过速起搏及起搏治疗,遂改行全皮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植入,术后出现不恰当电击进行相应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囊袋感染 导线拔除 不恰当放电 全皮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原文传递
His束起搏电极导线拔除的单中心经验
8
作者 昃峰 李鼎 +7 位作者 隗祎 周旭 王龙 段江波 吴寸草 苑翠珍 何金山 李学斌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3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经静脉拔除His束起搏电极导线的安全性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Medtronic SelectSecure 3830电极导线拔除患者,His束电极导线植入时间>3个月。统计分析His束电极导线拔除的原... 目的探讨经静脉拔除His束起搏电极导线的安全性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Medtronic SelectSecure 3830电极导线拔除患者,His束电极导线植入时间>3个月。统计分析His束电极导线拔除的原因及指证、成功率、拔除工具的应用、拔除再植入His束区域的情况。结果17例His束电极导线拔除患者,其中男性9例(52.9%);年龄(59.5±18.4)岁。电极导线拔除指证:囊袋感染患者13例(76.5%);非感染患者4例(23.5%),其中电极故障2例(11.8%),电极穿孔1例(5.9%),上腔静脉闭塞1例(5.9%)。17例均成功拔除所有电极导线,成功率100%,1例(5.9%)His束电极拔除术中出现脑梗症状。17例中1例有2根His束电极植入,共拔除His束电极导线18根(43.9%),电极植入时间为(19.6±16.5)个月。其中13根(72.2%)His束电极导线通过徒手逆时针旋转拔除,其余5例(27.8%)His束电极导线通过下腔装置拔除。植入时间<12个月的His束电极导线7根(38.9%),拔除均为徒手拔除;植入12~36个月的His束电极导线8根(44.4%),2根(25%)His束电极导线需要借助工具拔除;植入时间>36个月的His束电极导线3根(16.7%),均需工具辅助拔除。再植入His束电极9例(64.2%),成功率为88.9%。结论His束电极导线拔除成功率高,植入时间大于3年拔除通常需要借助拔除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His束电极导线拔除 植入装置感染 His束区域起搏
原文传递
新型"编织"技术应用于起搏导线拔除1例
9
作者 蓝荣芳 徐伟 +4 位作者 吴翔 韩忠霖 王天琦 魏冰倩 丁开跃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3年第6期548-549,共2页
常规使用的经上腔静脉途径拔除导线工具不能处理无腔实心导线。本文报道了1例植入9年的起搏器感染患者, 术中使用"编织"延长方法改良现有经上腔静脉拔除工具, 成功拔除导线, 为拔除这类导线提供1种可供选择的临床方法。
关键词 感染 导线拔除 主动固定导线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
原文传递
单中心经静脉拔除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电极导线的回顾性分析
10
作者 王建华 孙璐 +2 位作者 徐健 李述峰 曹威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5期328-332,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CIED)电极导线粘连及经静脉路径拔除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CIED电极导线拔除术的患者,分析总结影响导线粘连及拔除的相关因素。结果共入选36例患... 目的探讨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CIED)电极导线粘连及经静脉路径拔除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CIED电极导线拔除术的患者,分析总结影响导线粘连及拔除的相关因素。结果共入选36例患者,4例(11.1%)植入单腔起搏器、23例(63.9%)植入双腔起搏器、7例(19.4%)植入心脏再同步起搏器及2例(5.6%)植入心脏再同步除颤器。共拔除电极导线46根,植入时间为(91.95±48.71)个月,电极拔除成功率为87.0%(完全成功37根,临床成功3根),其中徒手拔除27根(58.7%),锁定钢丝锁定后拔除10根(21.7%),使用机械切割鞘管拔除7根(15.2%),经下腔回收装置拔除2根(4.3%)。住院期间次要并发症发生率为2.8%(1例患者拔除时出现心脏穿孔)。电极导线与心肌组织或静脉系统粘连组14例,未与心肌组织或静脉系统粘连组22例,两组电极导线的植入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成功拔除电极导线组40根,失败组6根,两组是否与心肌/静脉系统粘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合临床因素进一步将有意义的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植入时间是电极导线发生粘连的危险因素(OR 1.05,95%CI 1.02~1.08,P=0.004),而粘连的导线则极大增加了拔除失败的风险(OR 10.36,95%CI 1.09~98.19,P=0.04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植入时间可独立预测电极导线粘连且效能较高,曲线下面积为0.84(95%CI 0.73~0.95,P<0.01),截断值>78个月,敏感度为0.94,特异度为0.61。结论随着电极导线植入时间的延长,导线粘连发生的概率增高,植入时间>78个月的电极导线更容易发生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电极导线拔除 电极导线粘连 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
下载PDF
经静脉旋转联合圈套推顶法拔除心脏再同步化除颤电极
11
作者 汤学超 王飞宇 +1 位作者 白元 秦永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2,共3页
近年来,随着起搏除颤系统的广泛应用,因感染、电极破损、起搏器升级等原因导致的废用电极需要拔除的情况也明显增加[1]。常用的电极拔除方法有单纯牵引法、牵引结合反推顶拔除法、非动力或动力辅助工具拔除法等[2]。使用机械扩张鞘、激... 近年来,随着起搏除颤系统的广泛应用,因感染、电极破损、起搏器升级等原因导致的废用电极需要拔除的情况也明显增加[1]。常用的电极拔除方法有单纯牵引法、牵引结合反推顶拔除法、非动力或动力辅助工具拔除法等[2]。使用机械扩张鞘、激光鞘、分离鞘等工具,虽然提高了电极导线拔除成功率,但是费用昂贵[3]。长海医院近20年采用旋转联合圈套和推顶法拔除起搏器电极导线200余条,初步统计该方法成功率高、并发症低、手术费较低,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植入装置 感染 电极导线拔除
下载PDF
经静脉导线拔除术单中心临床经验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学斌 王龙 +11 位作者 李鼎 刘刚 段江波 昃峰 田轶伦 郭飞 苑翠珍 姜陆洋 鞠辉 姜燕 吴晓舟 郭继鸿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5年第4期244-249,共6页
目的经静脉导线拔除术是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感染处理的核心技术.本文将单中心在导线拔除术以及工具选择方法的经验及临床应用做一总结.方法本研究自2007年至2014年,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2007年1月至2013年5月,第2阶段2013年... 目的经静脉导线拔除术是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感染处理的核心技术.本文将单中心在导线拔除术以及工具选择方法的经验及临床应用做一总结.方法本研究自2007年至2014年,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2007年1月至2013年5月,第2阶段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共纳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患者501例,拔除1032根导线.分别比较两个阶段中导线拔除术的成功率、并发症、电极类型、使用工具等.结果第1阶段2007年1月至2013年5月,纳入患者252例,共拔除导线509根.其中,右心房电极导线189根(37.1%),右心室电极导线272(53.4%),左心室电极导线24根(4.7%),除颤线圈24根(4.7%).平均植入时间为27(0.3~360.0)个月.导线拔除成功率98.9%,严重并发症6例,死亡2例(0.79%).第2阶段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共纳入患者249例,共拔除导线523根.其中,右心房电极导线201根(38.4%),右心室电极导线240(45.9%),左心室电极导线35根(6.7%),除颤线圈47根(9.0%).平均植入时间为38(0.4~490.0)个月.导线拔除成功率100%,严重并发症3例(1.2%),无死亡病例.第2阶段中,Evolution机械鞘组拔除导线77根,并发症1例(1.3%).Snare组拔除导线400根,严重并发症1例(0.25%).结论经静脉导线拔除术是CIED感染处理安全有效的方法,其伴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合理选择特殊工具有助于提高导线拔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合中心经验,下腔装置Snare可以作为导线拔除术的首选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 起搏器 感染 导线拔除
原文传递
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导线拔除术后再植入时间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田轶伦 王龙 +7 位作者 李学斌 李鼎 段江波 郭飞 昃峰 苑翠珍 郭继鸿 谭学瑞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5年第6期436-439,共4页
目的探讨单纯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导线拔除术后48h再植入新系统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入选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因单纯起搏器囊袋感染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的起搏器依赖患者80例,其中术前和术后血培养均为阴性者60例纳入本... 目的探讨单纯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导线拔除术后48h再植入新系统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入选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因单纯起搏器囊袋感染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的起搏器依赖患者80例,其中术前和术后血培养均为阴性者60例纳入本研究。人院后,均接受常规起搏器囊袋局部清创及导线拔除术。术中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保留至再植入术后即刻移除。根据术后再植入时间,入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导线拔除术后48h进行再植人手术;对照组:导线拔除术后72h进行再植人手术。随访1年,对比2组患者起搏器相关感染的发生率。结果60例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手术前,2组在性别(男56.7%对63.3%,P〉O.05),年龄[(58.2±11.2)岁对(55.5±9.9)岁,P〉O.05]、植入时间[(12.7±3.4)年对(10.6±2.8)年,P〉0.05]、感染时间[(16.5±5.2)个月对(13.2±4.6)个月,P〉0.05]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即刻成功率均为100%,观察组发生1例心脏压塞,1例中度三尖瓣反流,对照组发生2例心脏压塞。2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均为6.7%(P〉O.05)。术后即刻进行血培养,2组均未出现阳性患者。2组患者都于对侧植入新起搏系统,再植入成功率均为100%。随访1年,2组患者均未出现再植人装置相关感染。结论术后48h再植入新系统可应用于因单纯起搏器囊袋感染而进行导线拔除术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 囊袋感染 导线拔除 再植入
原文传递
经下腔静脉途径反推力牵引法拔除永久性起搏电极导线 被引量:12
14
作者 马坚 王方正 +7 位作者 张澍 余培桢 王锦志 华伟 张奎俊 楚建民 陈柯平 姚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1年第3期153-155,共3页
采用经下腔静脉途径 ,对 11例起搏器术后顽固性感染和 2例电极导线断裂患者的电极导线进行血管内反推力牵引拔除术。需拔除电极导线共 17根 (心房和心室电极导线分别为 5和 12根 ) ,其中 15根因起搏器囊袋感染和破溃需拔除的电极导线置... 采用经下腔静脉途径 ,对 11例起搏器术后顽固性感染和 2例电极导线断裂患者的电极导线进行血管内反推力牵引拔除术。需拔除电极导线共 17根 (心房和心室电极导线分别为 5和 12根 ) ,其中 15根因起搏器囊袋感染和破溃需拔除的电极导线置入时间为 11.5± 3.5 (8~ 2 0 )年 ,经上腔静脉途径拔除失败。结果 :经下腔静脉途径完全拔除电极导线 15根、不完全拔除 1根、失败 1根 ,无严重并发症。表明对置入年限长久和断裂电极导线 ,经下腔静脉途径的拔除成功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导线拔除 上腔静脉 下腔静脉 反推力牵引法
下载PDF
经静脉途径拔除心腔内存在赘生物的起搏和除颤电极导线 被引量:4
15
作者 段江波 李学斌 +5 位作者 王龙 李鼎 张萍 褚现明 苑翠珍 郭继鸿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3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经静脉途径拔除心腔内存在赘生物的起搏和除颤电极的可行性、安全性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995年1月至2011年8月期间,经静脉途径移除的、且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存在心腔内赘生物的起搏和除颤电极导线患者资料,... 目的探讨经静脉途径拔除心腔内存在赘生物的起搏和除颤电极的可行性、安全性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995年1月至2011年8月期间,经静脉途径移除的、且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存在心腔内赘生物的起搏和除颤电极导线患者资料,通过总结电极拔除术中、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期内感染的复发情况,评价经静脉途径拔除心腔内存在赘生物的起搏和除颤电极的可行性、安全性。结果在152例移除电极导线的病例中,经静脉途径移除、且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存在心腔内赘生物6例,共成功拔除电极导线16根(一根为ICD除颤电极),手术操作过程无死亡发生。1例拔除导线即刻出现急性心包压塞,1例术后出现不需外科干预的肺栓塞。结论对于大的中心、有经验的术者,借助特定的工具经静脉途径拔除心腔内存在赘生物的起搏和除颤电极导线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电极导线拔除 感染性心内膜炎 赘生物 并发症
下载PDF
起搏器单纯囊袋感染患者导线拔除术后早期行再植入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段江波 杨丹丹 +8 位作者 昃峰 李鼎 王龙 何金山 吴寸草 周旭 苑翠珍 彭林枫 李学斌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2年第6期500-505,共6页
目的评价起搏器单纯囊袋感染患者经静脉导线拔除术后48 h行新器械再植入的安全性。方法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因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单纯囊袋感染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经静脉导线拔除术并行CIED再植入术的... 目的评价起搏器单纯囊袋感染患者经静脉导线拔除术后48 h行新器械再植入的安全性。方法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因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单纯囊袋感染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经静脉导线拔除术并行CIED再植入术的患者,并进行随访。根据导线拔除术与新器械再植入术的间隔时间将患者分为48 h再植入组与对照组(≥72 h再植入),比较两组患者起搏器相关再感染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共纳入541例患者,年龄(66.32±14.63)岁,其中男421例,平均随访时间31个月。48 h再植入组227例,其中2例患者发生再感染,6例患者死亡;对照组314例,3例患者发生再感染,12例患者死亡,两组再感染发生率[0.88%(2/227)对0.96%(3/314),P=0.920]及全因死亡率[2.6%(6/227)对3.8%(12/314),P=0.5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囊袋感染患者如导线拔除术后无发热等全身感染表现,术后48 h行新器械再植入术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导线拔除 单纯囊袋感染 再植入
原文传递
心内膜电极导线拔除术现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方正 马坚 陈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1年第4期241-244,共4页
关键词 心内膜电极导线拔除 心脏起博 适应证 禁忌证
原文传递
国内心律植入装置电极导线拔除的概况 被引量:6
18
作者 丁世芳 向晋涛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4年第3期193-196,共4页
对国内心律植入装置电极导线拔除的文献进行归纳或总结。电极导线拔除的原因有1感染;2电极导线断裂脱入心腔引起心律失常;3穿破心肌的电极导线;4精神症状;5体内多根电极导线。电极导线拔除的方法有1血管内反推力牵引法;2直接牵引法或加... 对国内心律植入装置电极导线拔除的文献进行归纳或总结。电极导线拔除的原因有1感染;2电极导线断裂脱入心腔引起心律失常;3穿破心肌的电极导线;4精神症状;5体内多根电极导线。电极导线拔除的方法有1血管内反推力牵引法;2直接牵引法或加其他辅助措施;3机械扩张鞘;4体外循环下手术拔除;5杂交手术。拔除的电极导线主要为右室、右房电极导线。经上腔静脉途径拔除的成功率与电极导线植入的时间呈反向关系。拔除的并发症主要为心包压塞,与心房电极导线的拔除相关。还有肺栓塞、三尖瓣撕裂、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电极导线拔除的关键点为电极导线的头端与心肌的分离,以及电极导线体与血管或组织结构粘连的分离。因此,只要措施恰当,拔除则是安全、有效的,否则,并发症是致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电极导线拔除 综述 心律植入装置
原文传递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心律植入装置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术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璐 李学斌 +4 位作者 昃峰 刘刚 栗亚茹 冯艺 姜陆洋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0年第6期569-572,共4页
目的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心律植入电子装置(CIED)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CIED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术中应用TEE监测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并总结其在CIED经静脉电... 目的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心律植入电子装置(CIED)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CIED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术中应用TEE监测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并总结其在CIED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术中的重要作用。结果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术中放置TEE监测患者共102例。拔除224根电极导线,完全拔除219根(98%),部分拔除5根(残端>4 cm)。患者年龄(64.6±13.1)岁,70%为男性,体内电极导线(2.2±0.9)根,电极导线植入时间(154.7±71.7)月。102例患者应用TEE监测有指导意义的共12例(12%)。更改手术方式2例;诊断术中并发症8例(严重并发症5例,轻微并发症3例);指导后续相关治疗2例。结论TEE精确、时效的特点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信息,CIED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术中应用可保障手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心律植入装置 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 监测
原文传递
永久起搏器导线拔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蕾 王瑞红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年第15期1845-1847,共3页
目的:通过对永久起搏器导线拔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48例永久起搏器导线拔除的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与观察。结果全部病例中只有1例拔除失败,其余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目的:通过对永久起搏器导线拔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48例永久起搏器导线拔除的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与观察。结果全部病例中只有1例拔除失败,其余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也未发生与导线拔除相关的死亡病例。结论术中、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患者的主观反应,可及时发现相关并发症,进而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护理质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起搏器 导线拔除 围手术期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