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三峡500千伏相分裂多导线通道的模式理论分析
1
作者 梁进国 《河南电力》 1995年第1期15-20,共6页
1 什么是模式理论采用矩阵特征值的理论来分析多导线束传输电磁波称为'模式'分析理论,它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电力线载波通信生产实践中产生的一种新理论,用它对电力线载波通道传输进行分析,得到了与实际相吻合的结果。因此,为国... 1 什么是模式理论采用矩阵特征值的理论来分析多导线束传输电磁波称为'模式'分析理论,它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电力线载波通信生产实践中产生的一种新理论,用它对电力线载波通道传输进行分析,得到了与实际相吻合的结果。因此,为国内外学者所公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线通道 输电线路 模式理论
原文传递
一次人工触发闪电通道光谱结构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华明 张义军 +2 位作者 吕伟涛 王华 钱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92-1695,共4页
用无狭缝光谱仪获得了广东地区一次人工触发闪电首次回击过程的发射光谱,同时测量了回击电流峰值为18.3kA,回击持续时间为4.5ms。发现导线部分通道的发射谱线中存在407.5,419.0,425.3和517.9nm等激发能比较高的谱线,具有强闪电通道发射... 用无狭缝光谱仪获得了广东地区一次人工触发闪电首次回击过程的发射光谱,同时测量了回击电流峰值为18.3kA,回击持续时间为4.5ms。发现导线部分通道的发射谱线中存在407.5,419.0,425.3和517.9nm等激发能比较高的谱线,具有强闪电通道发射光谱的谱线结构,空气部分则具有弱闪电通道的谱线结构;导线部分与空气部分的基本谱线的相对强度差别较小,强闪电特征谱线相对强度相差非常大。通过对导线部分与空气部分谱线激发能等参数的分析,发现回击开始时,导线部分先导通道还未完全消失,回击脉冲电流对先导闪电通道等离子体进行了进一步激发,增加了等离子体的温度和密度,使得导线部分具有较高激发能的谱线被完全激发,相对于空气部分407.5,419.0,425.3和517.9nm等谱线的强度有较大程度的增加,造成导线部分通道与空气通道两种不同的光谱结构。通过光谱分析,获得了闪电通道不同部分的温度、电子密度等参数,发现导线部分通道的辐射特性不同于空气通道是导线部分通道发光亮度与电流相关性较差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触发闪电 导线通道 空气通道 闪电光谱
下载PDF
一次空中触发闪电通道光谱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华明 张义军 +4 位作者 吕伟涛 张阳 齐奇 钱勇 樊艳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673-3677,共5页
利用无狭缝光谱仪获得了一次空中触发闪电过程中400~660 nm的发射光谱,对空中触发闪电小回击和上行正先导通道的发射光谱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人工触发闪电导线通道与空气通道光谱的差异,发现导线段通道光谱持续了约140 ms,而空气段通道... 利用无狭缝光谱仪获得了一次空中触发闪电过程中400~660 nm的发射光谱,对空中触发闪电小回击和上行正先导通道的发射光谱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人工触发闪电导线通道与空气通道光谱的差异,发现导线段通道光谱持续了约140 ms,而空气段通道仅持续了0. 167 ms;结合Fe,N,O等元素的电离能、激发能,给出了导线通道亮度强、持续时间长的原因。在电流强度相同的情况下,人工触发闪电通道的导线段有更多的粒子被激发,能产生更多的光谱辐射,导线段通道的亮度远强于空气段,导线段通道的光谱强度也远强于空气段;在随后的等离子体通道消散阶段导线段闪电通道的复合反应持续时间也更长。通过对小回击以及上行正先导导线通道上部、下部空气段光谱结构以及通道温度等参数与广东地区自然闪电特征谱线及温度等参数的比较,发现小回击通道光谱主要由NⅡ离子低激发态之间的跃迁组成,具有NⅡ444. 7 nm,NⅡ517. 9 nm,NⅡ616. 8 nm等广东地区一般强度自然闪电的特征谱线。上行正先导下部空气段通道具有高激发能的谱线开始消失,出现了Hα,Hβ,OⅠ615. 8 nm等激发能较低的谱线,具有闪电回击后期的光谱结构。小回击通道以及上行正先导通道下部空气段温度分别为21 000和20 000 K,通道温度低于自然闪电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中触发闪电 导线通道 空气通道 闪电光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