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淡水珍珠贝寿命差异的研究:检验动物长寿机制的样板种类
1
作者 Valery Ziuganov Eduardo San Miguel +9 位作者 Richard J.Neves Angeles Longa CarlosFernández Rafaela Amaro Victor Beletsky Ekaterina Popkovitch Sviatoslav Kaliuzhin Torbjrn Johnson 樊恩源 张晓琴 《AMBIO-人类环境杂志》 2000年第2期101-105,124,共5页
世界上已知有十多种动物的最大寿命(Amax)可超过100年,淡水珍珠贝(Margaritifera margaritifera)即是其中的一种。这种动物寿命较长者可达到100~200年,寿命的长短与其生活地的环境条件及所处纬度有关。淡水珍珠贝南方种群与北极地区种... 世界上已知有十多种动物的最大寿命(Amax)可超过100年,淡水珍珠贝(Margaritifera margaritifera)即是其中的一种。这种动物寿命较长者可达到100~200年,寿命的长短与其生活地的环境条件及所处纬度有关。淡水珍珠贝南方种群与北极地区种群相比,其寿命差异可以达3~7倍。一些南方种群的最大寿命为28~40年,而在北极地区则可达到114~190年。用进化和生态学的观点来看,北极地区珍珠贝长寿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这些地区性种群已适应了当地恶劣、多变的气候及水文条件,寒冷气候条件下较低的代谢率及生长过程中较低的能量消耗均对长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使损坏的贝壳或机体组织得以修复或自愈,这类物种通常能很快地将其代谢率水平增加至130倍。通过对这类物种进行生理学的研究,相信在理解长寿和延迟衰老的机理方面能有极大的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珍珠贝 寿命差异 长寿机制 环境 遗传
下载PDF
20002010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期望寿命差异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苏健婷 高燕琳 +1 位作者 韦再华 王晶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分析2000--2010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期望寿命变化规律以及主要疾病死亡率变化对期望寿命增量的影响。方法应用简略寿命表、期望寿命差异的年龄和死因分解法对北京市户籍居民2000--2010年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各主要疾病死亡率变... 目的分析2000--2010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期望寿命变化规律以及主要疾病死亡率变化对期望寿命增量的影响。方法应用简略寿命表、期望寿命差异的年龄和死因分解法对北京市户籍居民2000--2010年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各主要疾病死亡率变化对期望寿命增量的贡献值和百分比。结果10年间北京市户籍居民期望寿命增加了3.35岁。≥80岁组和65~岁组居民死亡率下降对期望寿命的增加贡献较大,贡献率分别为44.27%(1.48岁)和26.76%(0.90岁)。脑血管病和心脏病是对期望寿命增加贡献最大的两类疾病,贡献率分别为41.21%(1.38岁)和21.39%(0.72岁),而恶性肿瘤是阻碍期望寿命增加的最主要疾病,其贡献率为-26.00%(-0.87岁)。结论2000--2010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期望寿命增长主要归因于老年人以及心脑血管病死亡率的下降,而恶性肿瘤死亡率的上升则阻碍其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望寿命差异分析 死亡率
原文传递
辽宁省城乡居民30年间出生期望寿命差异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冯毅平 穆慧娟 +5 位作者 刘莉 于丽娅 礼彦侠 张淑娟 于连政 潘国伟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4-267,共4页
目的 分析30年间辽宁省城乡居民出生期望寿命的变化及主要疾病死亡率对期望寿命年代差异的影响.方法 应用简略寿命表法、期望寿命差异的年龄分解和死因分解法分析辽宁省城乡居民1973-1975年和2004-2005年的死亡数据,以死亡率变化对出生... 目的 分析30年间辽宁省城乡居民出生期望寿命的变化及主要疾病死亡率对期望寿命年代差异的影响.方法 应用简略寿命表法、期望寿命差异的年龄分解和死因分解法分析辽宁省城乡居民1973-1975年和2004-2005年的死亡数据,以死亡率变化对出生期望寿命年代差异的贡献值及百分比为分析指标.结果 30年间辽宁省城市、农村居民期望寿命分别增加了4.68岁和4.91岁,女性增幅显著大于男性.0~4岁和55~74岁组人群死亡率下降对城乡居民期望寿命增加的贡献比例最大,男性为76.27%和82.81%,女性为58.76%和62.13%.呼吸系统疾病和传染病是对期望寿命年代差异贡献最大的两类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下降对不同人群期望寿命增加的贡献比例为62.20%(城市女性)~85.39%(农村男性),传染病的贡献比为16.70%(城市女性)~36.26%(农村男性).城乡居民心脏病死亡率、农村居民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增加对期望寿命年代差异的贡献率为负值.结论 呼吸系统疾病和传染病是影响30年间辽宁省城乡居民期望寿命差异的主要疾病,提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水平是进一步提高居民期望寿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期望寿命 死亡率 期望寿命差异分析
原文传递
1990年与2017年中国居民期望寿命的性别差异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陈海 钱云 +5 位作者 董昀球 杨志杰 郭亮亮 刘佳 申倩 王璐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83-887,共5页
目的分析1990年与2017年中国居民期望寿命的性别差异,探讨不同年龄组及疾病死因变化对期望寿命性别差异的影响。方法采用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国居民1990年与2017年的死亡数据,应用简略寿命表法及期望寿命差异分解法,评估年龄别和死因别... 目的分析1990年与2017年中国居民期望寿命的性别差异,探讨不同年龄组及疾病死因变化对期望寿命性别差异的影响。方法采用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国居民1990年与2017年的死亡数据,应用简略寿命表法及期望寿命差异分解法,评估年龄别和死因别死亡率变化对性别差异的影响。结果1990年,影响期望寿命性别差异的主要疾病死因是肿瘤(30.57%)、心脑血管疾病(17.57%)、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2.26%)、交通伤害(12.80%)和意外伤害(15.21%),其中肿瘤的影响集中在50~74岁(20.63%)。2017年,肿瘤(31.49%)和心脑血管疾病(31.36%)的危害进一步加大。与1990年相比,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性别差异增幅最大(1.05岁),且集中在45~79岁(24.18%),而交通和意外伤害的贡献虽略有下降,但仍超7%。结论中国居民期望寿命的性别差异仍处在较高水平,男性期望寿命持续低于女性。缩小期望寿命的性别差异,不断提高居民的期望寿命,应重点关注≥50岁男性的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同时不可忽视≥60岁老年人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及<50岁人群的交通和意外伤害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望寿命 死亡率 期望寿命的性别差异 期望寿命差异分解法
下载PDF
2005-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期望寿命趋势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沈洁 姜庆五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3-59,共7页
目的了解中国城市男女期望寿命的现状,分析期望寿命受年龄和死因影响的不同变化,探讨哪个年龄组、何种死因是导致我国近5年期望寿命变化的主要因素。方法利用2005--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中国城市居民年龄别死亡率及死因别死... 目的了解中国城市男女期望寿命的现状,分析期望寿命受年龄和死因影响的不同变化,探讨哪个年龄组、何种死因是导致我国近5年期望寿命变化的主要因素。方法利用2005--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中国城市居民年龄别死亡率及死因别死亡率等数据,采用绘制寿命表法、期望寿命上升下降增减差异的年龄分解和死因分解法,进行城市居民期望寿命差异的分析比较。结果2005--2010年中国城市的期望寿命不断上升,2005年为76.57岁,2008年达到峰值,为80.03岁。2005--2010年中国城市的居民死亡主要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及呼吸系统疾病造成的。在所有年龄组中,2005--2006年期望寿命的快速提高主要由55~85岁居民期望寿命的提高所引起;2008--2009年,期望寿命下降0.49岁,主要是因80岁以上、尤其是85岁以上老人期望寿命下降所致。从病因别分析,2005--2008年,期望寿命3年内增加3.46岁,主要是循环系统疾病对于期望寿命作用的快速增加(2.15岁,62.14%),其次为呼吸系统疾病和损伤中毒等外部原因,分别导致期望寿命上升0.75岁(21.68%)和0.64岁(18.50%)。肿瘤对期望寿命增长的作用为0.28岁(8.09%),传染病为0.06岁(1.73%)。2008—2010年,期望寿命在2年内下降了1.94岁,主要是循环系统疾病的作用(I.22岁,62.89%)。结论针对循环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尽早采取干预措施,大力宣传戒烟、减少肥胖、提倡健康生活方式、预防糖尿病和高血压,将有助于期望寿命的进一步提高。呼吸系统疾病是影响期望寿命的第二大因素,肺炎对于期望寿命的影响始终为负作用,建议在5岁内的婴幼儿和儿童以及65岁以上的老年人等发病高危人群中接种肺炎疫苗,可有效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肺炎发病,降低影响期望寿命的负面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望寿命 期望寿命差异 期望寿命年龄分解 期望寿命死因分解
下载PDF
轨交车辆轮对弹性振动对轴箱轴承寿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沈钢 杨陈 王辉 《机电一体化》 2015年第4期67-72,共6页
搭建了某轨交轮对的有限元模型和刚柔耦合的轮对-轴箱动力学模型,并基于所搭建轮对模型进行了相应的模态分析和动力学特性分析,从而计算得到轮对发生弹性振动时轴箱轴承内外侧的振动水平,进而分析轮对弹性振动对轴承寿命的影响,并提出... 搭建了某轨交轮对的有限元模型和刚柔耦合的轮对-轴箱动力学模型,并基于所搭建轮对模型进行了相应的模态分析和动力学特性分析,从而计算得到轮对发生弹性振动时轴箱轴承内外侧的振动水平,进而分析轮对弹性振动对轴承寿命的影响,并提出钢轨的定期打磨维护建议。结果表明,轮对的弹性振动随着激扰频率的增加而加强;在所考察的50樼250Hz的不平顺激扰范围内,分别采用刚性轮对模型和柔性轮对模型时,轴箱安装位置处二者的振动加速度相差10.6%樼68.3%;柔性轮对模型中轴箱外侧与内侧轴承寿命的比值随激扰频率的增大而减小,在所考察的不平顺激扰范围内,外侧与内侧寿命的比值的变化区间为0.96樼0.68,轮对的高频弹性振动会引起轴箱外侧轴承寿命显著低于内侧;在进行钢轨打磨时尽量消除波长在100樼150mm范围内的轨道不平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箱轴承 轴承寿命 轮对弹性振动 轴承内外侧寿命差异
下载PDF
横向路拱引起路面疲劳破坏的差异研究
7
作者 姚占勇 吴世美 陈超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7年第6期87-90,94,共5页
为研究高速公路横向路拱引起的车辆左右轮下的路面疲劳差异破坏,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高速公路横向路拱引起的路面差异破坏进行计算研究.计算了标准轴载下路面结构的疲劳寿命年限,提出了疲劳寿命差异系数的概念,分别研究了左右轮下面... 为研究高速公路横向路拱引起的车辆左右轮下的路面疲劳差异破坏,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高速公路横向路拱引起的路面差异破坏进行计算研究.计算了标准轴载下路面结构的疲劳寿命年限,提出了疲劳寿命差异系数的概念,分别研究了左右轮下面层剪切疲劳破坏差异和底基层拉伸疲劳破坏的差异,解释了在道路上总是车轮右侧路面龟裂或裂缝严重,而左侧损坏相对较小的现象.研究认为:车轮左右两侧路面疲劳破坏寿命是不同的,并且两侧路面的疲劳寿命差异系数随着横拱坡度的增加而急剧增大;随车辆重心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拱坡度 疲劳破坏 疲劳寿命差异系数 重心高度 轴载
下载PDF
2005—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期望寿命性别差异的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沈洁 姜庆五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90-695,共6页
目的了解2005--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期望寿命的性别差异及其受年龄和死因的影响,并探讨影响期望寿命年龄差异变化的主要因素。方法利用2005--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城市居民年龄别死亡率及死因等死亡数据,采用绘制寿命表法、期... 目的了解2005--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期望寿命的性别差异及其受年龄和死因的影响,并探讨影响期望寿命年龄差异变化的主要因素。方法利用2005--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城市居民年龄别死亡率及死因等死亡数据,采用绘制寿命表法、期望寿命性别差异及其年龄分解和死因分解法,进行城市居民期望寿命性别差异的分析比较。结果白2005年中国城市人群期望寿命开始呈上升趋势,女性期望寿命始终高于男性;2007年期望寿命性别差异显著增加(相差5.3岁)并呈现一个尖峰,其中以60~79岁年龄组男女性别死亡率的差异最为显著,是导致性别期望寿命差异的主要因素(42%~47%)。2005—2007年期望寿命性别差异增大,主要为0~1岁婴幼儿和〉75岁老年组;2007—2008年该差异缩小,仅表现为1。15岁和50~55岁年龄组;2009--2010年差异增大,主要为60~70岁年龄组。影响期望寿命性别差异的主要死因为肿瘤(1.638~2.019岁)、循环系统疾病(1.271—1.606岁)、呼吸系统疾病(0.551。0.800岁)。肿瘤中以肺癌对期望寿命的影响最大,每年有约0.6岁的差异;而肝癌导致男女性死亡差异不断缩小。损伤和中毒等原因也影响期望寿命的性别差异(10.60%~15.78%)。结论缩小中国城市居民健康的性别差距,重点应关注男性≥60岁老年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是导致中国城市人群期望寿命性别差异的主要疾病,同时不可忽视外伤、自杀等对期望寿命差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望寿命 期望寿命性别差异 期望寿命的年龄分解法 期望寿命的病因分解法
原文传递
日本高龄女性人口的变化及其借鉴意义
9
作者 孙贺一 花野广一 路振富 《日本医学介绍》 2003年第7期331-332,共2页
关键词 高龄女性 人口动态变化 寿命性别差异 社会问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