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战国时期秦国封君的特点和法律地位析论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斌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2015年第5期83-88,共6页
战国时期秦国的封君在商鞅变法之后大量涌现,其组成成分包括列侯、分封的诸侯和一般食封贵族,其中以列侯地位最为尊贵。秦国封君中功臣所占比例最大,多数都拥有实际的领地。另外,封君的犯罪行为也较为普遍,以危害政权类犯罪为主,均与政... 战国时期秦国的封君在商鞅变法之后大量涌现,其组成成分包括列侯、分封的诸侯和一般食封贵族,其中以列侯地位最为尊贵。秦国封君中功臣所占比例最大,多数都拥有实际的领地。另外,封君的犯罪行为也较为普遍,以危害政权类犯罪为主,均与政治斗争紧密相关。秦国统治者对封君处罚严厉,许多封君身死国绝,剩余封君也未见有传及二世的记载。严格的法律成为秦国统治者制衡封君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国 封君制 列侯 法律
下载PDF
战国时期封君的特点及类型 被引量:1
2
作者 吉家友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30-133,共4页
春秋战国间,周天子地位下降,诸侯崛起。战国时期,为了配合兼并战争,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适应深刻变化的社会政治经济,各诸侯国相继进行了变法改革,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建立了新的官僚制度。为了适应新形势,战国时期开始出现一种新的... 春秋战国间,周天子地位下降,诸侯崛起。战国时期,为了配合兼并战争,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适应深刻变化的社会政治经济,各诸侯国相继进行了变法改革,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建立了新的官僚制度。为了适应新形势,战国时期开始出现一种新的奖励军功和皇亲国戚的方式——封君制。封君制与分封制既有相同之处,又具有自己独自的特点。封君制有三种不同的类型以适应奖励军功和皇亲国戚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时期 封君制 分封 特点 类型
下载PDF
中世纪英国国王的收入
3
作者 施诚 《经济社会史评论》 2013年第1期44-60,共17页
本文按照封建财政特权和税收两大类型,依次论述中世纪英国国王的收入构成:封建财政特权收入主要包括郡包租、协助金、继承金、监护权和婚姻权收入、王室森林区收入、强迫借款以及王室采买权等;税收收入主要包括丹麦金和卡鲁卡奇、盾牌... 本文按照封建财政特权和税收两大类型,依次论述中世纪英国国王的收入构成:封建财政特权收入主要包括郡包租、协助金、继承金、监护权和婚姻权收入、王室森林区收入、强迫借款以及王室采买权等;税收收入主要包括丹麦金和卡鲁卡奇、盾牌钱、任意税、动产税和关税等。大致说来,中世纪前期,封建特权收入占国王收入比重比较大,到中世纪后期,动产税和关税成为国王的两大财政收入支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君封臣 特权收入 税收 中世纪后期
下载PDF
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地方政权组织 被引量:1
4
作者 谭黎明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8-123,共6页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地方设置郡县政权组织形式,郡县之下设有乡、州、社、里等基层组织。同时,封君制则是地方政权组织的补充形式。深入研究楚国地方政权组织形式等问题,对于理解中国古代官僚制的萌芽以及秦汉以后郡县制的运行机制具有重...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地方设置郡县政权组织形式,郡县之下设有乡、州、社、里等基层组织。同时,封君制则是地方政权组织的补充形式。深入研究楚国地方政权组织形式等问题,对于理解中国古代官僚制的萌芽以及秦汉以后郡县制的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国 地方政权组织 春秋战国 郡县 封君制
原文传递
自愿委身与十一世纪法国底层社会的依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李云飞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9-185,208,共27页
在中世纪史学界,"封建革命"论以11世纪自愿委身现象的增加来论证农奴制的产生和当时西欧向封建社会的急剧转变,而批评者则强调委身者并非农奴,委身并未导致其处境恶化。在11世纪法国圣马丁修道院有关奴仆的文书中,自由人委身... 在中世纪史学界,"封建革命"论以11世纪自愿委身现象的增加来论证农奴制的产生和当时西欧向封建社会的急剧转变,而批评者则强调委身者并非农奴,委身并未导致其处境恶化。在11世纪法国圣马丁修道院有关奴仆的文书中,自由人委身为奴往往与婚姻家庭、地产占有、宗教渴求等因素密切关联,而且委身契约灵活多样。不过,奴仆在婚姻家庭、财产权益等方面受到修道院的束缚。"封建革命"论及其反对者在解释圣马丁修道院的奴仆地位时各有优缺。此外,委身者与修道院结成的依附关系与上层社会的附庸制颇为相似,因此学界对于上层依附关系尊贵而下层依附关系屈辱的区分并不恰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中世纪 封建社会 修道院 法兰克王国 封君封臣
原文传递
中世纪欧洲封建法的前世今生 被引量:3
6
作者 马剑银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1-200,共20页
在中世纪的欧洲,法律发展的基本背景是教俗两界争夺人间秩序的最终统治权,即"两剑之争",各类世俗法一方面抵抗教会法,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模仿"教会法,这构成了中世纪法律丛林中独特的多元风景。本文主要从日耳曼法... 在中世纪的欧洲,法律发展的基本背景是教俗两界争夺人间秩序的最终统治权,即"两剑之争",各类世俗法一方面抵抗教会法,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模仿"教会法,这构成了中世纪法律丛林中独特的多元风景。本文主要从日耳曼法的封建化开始,探讨中世纪存在着的一种被后世称为"封建法"(feudal law)的法律体系,包括其来源与变迁、基本内容与特征及其在中世纪诸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并且延伸论证"封建"这个概念的学术史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 封建主义 封建法 封土 封君-封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