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如何理解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1
作者 沈景霞 张庆和 《历史学习》 2003年第4期10-10,共1页
关键词 封建剥削制度 理解 步骤 土地改革 中国 历史 中学
原文传递
中国封建社会农民革命哲学史略
2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5年第5期78-86,共9页
三、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发动者王薄的'世事可知'论和暴力革命思想公元八五一年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南北朝长期的分裂局面,继秦汉之后我国又实现了多民族的政治统一。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使隋王朝短期内成为一个强盛... 三、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发动者王薄的'世事可知'论和暴力革命思想公元八五一年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南北朝长期的分裂局面,继秦汉之后我国又实现了多民族的政治统一。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使隋王朝短期内成为一个强盛的封建帝国。但隋朝封建统治集团代表着门阀豪族的利益,以疯狂的手段加紧对劳动人民的奴役和剥削。公元六○四年隋炀帝杨广上台以后,更是倒行逆施,横征暴敛,为了满足无穷贪欲,役使几百万民工去营建东都洛阳,大筑林苑,大修行宫,大开运河,大造楼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路线 均贫富 武装斗争 唯心主义 王仙芝 天命论 起义军 封建剥削制度 方腊起义 统治者 农民起义 宋王朝 封建社会后期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土地纲领
3
作者 桂福才 朱光明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4期162-165,共4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土地革命纲领——《中国土地法大纲》。它是在《井冈山土地法》和《兴国土地法》等基础上不断完善的,是在农民阶级与三座大山的阶级斗争中产生的,本着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将土地平均... 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土地革命纲领——《中国土地法大纲》。它是在《井冈山土地法》和《兴国土地法》等基础上不断完善的,是在农民阶级与三座大山的阶级斗争中产生的,本着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将土地平均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群众。其基本思想是调动广大农民群众革命积极性,动员农民群众起来革命,从而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包围城市,夺取政权。其思想体系既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体系,又属于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其革命性既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彻底性,又体现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性和主力军作用。实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土地纲领,获得了战胜一切敌人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革命 土地纲领 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动员农民革命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下载PDF
实现耕者有其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小康梦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相坤 《党史文汇》 2020年第5期4-11,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现在,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脱贫困、奔小康’,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广大农民实现小康社会的过程,在新民主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现在,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脱贫困、奔小康’,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广大农民实现小康社会的过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表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表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小康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革命路线 井冈山土地法 农民协会 减租减息 封建剥削制度 地主阶级 工农群众 耕者有其田
原文传递
援越帮助土改的岁月
5
作者 周星夫 《春秋》 2000年第3期4-11,共8页
新中国建国之初,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抗法战争还处在战略相持阶段。法军占领了城市、交通要道、沿海港口,蚕食分割越南共产党领导的抗法根据地,越南人民的革命斗争正处在敌强我弱、孤立无援的境地。中共中央根据越共中央主席胡志明的请求,... 新中国建国之初,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抗法战争还处在战略相持阶段。法军占领了城市、交通要道、沿海港口,蚕食分割越南共产党领导的抗法根据地,越南人民的革命斗争正处在敌强我弱、孤立无援的境地。中共中央根据越共中央主席胡志明的请求,做出了援越的重大决策。先派罗贵波为党中央联络代表,赴越沟通两党关系,调查了解当时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的情况,以便中央确定对越南帮助的方针和计划。接着派以韦国清为首的中国军事顾问团,协助越方训练、武装部队和作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协会 农会组织 地主阶级 剥削阶级 封建剥削制度 根据地 越共中央
原文传递
2004年高考文综模拟试卷
6
作者 武松健 蒋谷平 游予国 《高中生(高考)》 2003年第12期60-64,共5页
关键词 等压线图 东盟十国 海尔集团 等温线图 生产关系 发生频率 南水北调工程 封建剥削制度 主观能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