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试论五四时期思想家对封建孝道的批判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李桂梅
刘彩玲
-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
-
出处
《伦理学研究》
2004年第5期30-34,共5页
-
基金
20 0 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传统家庭伦理的现代转向及现代价值研究"( 0 2BZX0 63 )的成果之一
-
文摘
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占据核心地位。五四时期思想家对封建伦理纲常的批判集中在孝道上。他们揭露了封建孝道的本质、危害及虚伪性 ,并对建立新型的父子关系提出了见解。
-
关键词
五四时期
思想家
封建孝道
批判
-
Keywords
the period of the May 4th Movement thinker feudal filiality Critique
-
分类号
B82-09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浅论封建孝道与社会主义孝道
被引量:1
- 2
-
-
作者
田耿辉
-
机构
渭南师范学院
-
出处
《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1-15,共5页
-
文摘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封建时期,孝道被统治者作为思想统治的一种工具,是一种缺乏人情味的畸型的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在对封建孝道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社会主义孝道观。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旧观念的交替,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等都处于一个新的转型期,倡导“孝道”这一传统美德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
关键词
孝
封建孝道
社会主义孝道
现实意义
-
Keywords
filial piety
feudal filial piety
socialist filial piety
realistic meaning
-
分类号
C91
[经济管理]
-
-
题名五四时期鲁迅对封建孝道的批判
- 3
-
-
作者
李桂梅
-
机构
湖南师大公管学院
-
出处
《湖湘论坛》
2003年第2期85-85,93,共2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0 2BZX0 63)的成果之一。
-
-
关键词
五四时期
鲁迅
封建孝道
封建伦理道德
中国
文学作品
-
分类号
I210.9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对封建孝道如何批判继承
- 4
-
-
作者
安云凤
-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20-27,共8页
-
文摘
如何看待封建社会的孝道?封建孝道能否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养亲敬老的优良道德传统与封建孝道是什么关系?这是讨论道德遗产的批判继承时常常涉及到的理论问题,也是社会主义家庭伦理关系中碰到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有着一定的影响,如何正确对待这些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来说,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
-
关键词
封建孝道
批判继承
优良道德传统
社会主义
家庭伦理
道德遗产
批判地继承
理论问题
理论和实践
现实问题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一部反封建孝道的力作——重读巴金的《家》
- 5
-
-
作者
胡玲玲
-
出处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1988年第4期26-31,共6页
-
文摘
新文学小说是以揭露封建家族罪恶的《狂人日记》为开端的。由于许多投身于新文学运动的作家,带着一种刚刚摆脱旧家庭樊笼束缚的轻松感急切地扑向社会,视野的豁然开阔带来的新鲜感受,使他们没有回过头来用笔对他们最为熟悉的封建家庭作出全面解剖,所以,长时间内,封建家庭在新文学中最鲜明的影象,仍是鲁迅揭开新文学运动序幕时,同时揭开的迫害了“狂人”的封建家族的那一隅。直到1931年,文坛上才出现了新文学中第二部揭露封建家族罪恶的力作——巴金的《家》。《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鲁迅),《家》则集中暴露了封建道学特别是封建孝道的残酷性、虚伪性和反动性,并对它进行了无情的控诉和批判。
-
关键词
封建孝道
《家》
《狂人日记》
新文学运动
巴金
封建家庭
家族制度
鲁迅
虚伪性
小说
-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二十四孝初探
被引量:7
- 6
-
-
作者
叶涛
-
出处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28-33,共6页
-
文摘
二十四孝初探叶涛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孝是封建道德所宣扬的五伦之首、百善之先。为了维护封建宗法秩序,中国历代封建统治阶级都把孝奉为国家意志,采取各种措施推行孝道。他们除大造社会舆论,把孝说成是全社会的行为规范外,还树立道德样板,编写伦理故事,广泛传播,以...
-
关键词
二十四孝
老莱子
封建孝道
《孝子传》
巩固封建统治
封建社会
居敬
亲子关系
孝行
中国传统社会
-
分类号
B82-052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窦娥“节”、“孝”观念摭议
被引量:3
- 7
-
-
作者
陈若帆
-
出处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115-118,共4页
-
文摘
杂剧《窦娥冤》是我国古代的著名悲剧。对于主人公窦蛾的形象,学术界在评价上比较一致。大抵是在肯定她正直、善良、富有反抗精神的同时,附带指出其不足处:浓厚的封建孝道观念与封建的贞节观念(有时也明确地称为封建“孝妇”和“节妇”的典型)。现在看来,这种评价有些偏低。肯定之处,当然是恰当的,主要在于所谓的封建孝道观念和封建贞节观念等说法,有些不太合乎作品实际情况。用窦娥的话来说。
-
关键词
窦娥
婆母
“孝”观念
婆婆
封建孝道
贞节观念
贞操观念
未婚夫
婆媳
人之心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关于《窦娥冤》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 8
-
-
作者
姜志信
刘文义
-
出处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114-118,129,共6页
-
文摘
《窦娥冤》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它自问世以来,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一些专家、学者写了不少评论文章,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一致或比较一致的意见.但有些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分歧.下面谈谈我们的看法,以就教于广大谈者.一、关于高利贷剥削在造成窦娥悲剧过程中的作用众所周知,高利贷剥削是元代蒙古贵族统治下的产物.当时既有官办的斡脱所,又有私人开的解典库,至于民间在钱财往来上也往往是高利的.生活在元代,又经常接近社会最底层人们的关汉卿,对此当然是相当清楚的.毋庸讳言,《窦娥冤》是接触了高利贷剥削这个元代突出的社会问题的.
-
关键词
窦娥
婆婆
天地
《窦娥冤》
蔡婆
封建孝道
高利贷
贞节观念
命运
几个问题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论“孝”
被引量:3
- 9
-
-
作者
陈勇
-
出处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129-135,共7页
-
文摘
论“孝”陈勇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展社会主义家庭伦理的过程中,“孝”的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对“孝”,人们的看法历来并不一致。笔者认为,批判地继承“孝道”这一道德遗产,大力提倡养亲敬老的传统美德,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社...
-
关键词
封建孝道
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
传统美德
道德观念
个体家庭
封建社会
《孝经》
地主阶级
道德教育
-
分类号
B82-092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试论中华民族孝的传统美德的批判与继承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刘君达
-
出处
《学术论坛》
1984年第5期85-87,共3页
-
文摘
孝的问题,近两三年来在社会上引起了愈来愈多的人的关注。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向人们提出的新课题。在风雨骤,云水怒,运动不已的年月里,个人的不幸和苦恼多来自社会,家庭矛盾处于次要地位。现在我国社会安定团结,物阜民康,人人心情舒畅。但有的人回头一看,“后院”起火了,家庭问题突出了。如儿女不服管教,无休无止的要索;婆媳间没完没了的争吵,等等。一种摆不掉、口难开、没处诉的家庭烦恼在折磨着一些长者。一幕幕家庭悲剧发生了。“病重才觉孝子少,年暮方悔教子迟”,人们才开始领悟到了中华民族传统孝道不可全盘否定。
-
关键词
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
传统孝道
封建孝道
家庭问题
劳动人民
全盘否定
社会安定
被统治阶级
氏族社会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论《红楼梦》的结尾
- 11
-
-
作者
盛砺
-
机构
武汉城建集团
-
出处
《理论月刊》
2000年第1期33-34,共2页
-
-
关键词
红楼梦
结尾
贾宝玉
叛逆性格
封建孝道
-
分类号
I267.41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从《朝花夕拾》看鲁迅先生的教育思想
- 12
-
-
作者
江文
-
出处
《高校教育管理》
1981年第4期17-20,共4页
-
文摘
鲁迅先生一生在教育战线上奋战了二十,余年,自一九○九年从日本归国,在杭州浙江省两级师范任教起,到三十年代初,他没有离开过教育岗位。他以后虽然不在学校工作了,但也仍关心着教育事业。他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光辉楷模。 鲁迅先生对教育问题有不少的论述及精辟的见解,散见于他的许多文章中,拿《朝花夕拾》这本集子来说,就有许多文字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认真学习这些文字。
-
关键词
鲁迅先生
《朝花夕拾》
教育思想
封建主义
藤野先生
少年
封建教育
教学形式
教育体制
封建孝道
-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窦娥是“节”、“孝”的典型吗?
- 13
-
-
作者
张一木
-
出处
《许昌学院学报》
CAS
1992年第4X期44-48,共5页
-
文摘
关汉卿杂剧《窦娥冤》之所以被誉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亦无愧色”①的杰作,是与主人公窦娥形象塑造得十分出色分不开的。窦娥在婆婆临危之际屈招了“药死公公”的罪名,结果婆婆得以保护而她自己却失去了生命。窦娥的凛然气概令人赞叹不已,但从某些论者的话里话外看,窦娥虽死得激动人心,却未必“大义”,理由是窦娥“头脑里充满了贞节、孝顺等等封建伦理观念”②,是在“按照封建统治阶级思想的指示。
-
关键词
窦娥形象
窦娥冤
关汉卿杂剧
伦理观念
封建孝道
婆媳关系
统治阶级
封建社会
节妇
生命
-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论“孝”的源流及在社会主义时期的特征
- 14
-
-
作者
戴启予
周中仁
-
出处
《广西社联通讯》
1986年第2期31-44,共14页
-
文摘
关于“孝”,“五四”以来,特别是解放以来,被当作“奴隶主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为维护其反动统治而提倡的一种道德”,是只能抛弃而无可继承的。作为服务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解放的一环,这在当时是完全合理而必要的。
-
关键词
亲子关系
社会主义社会
伦理道德规范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个人主义
资产阶级
封建孝道
社会秩序
马克思恩格斯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一曲“孝”的挽歌——也论巴金的《家》
- 15
-
-
作者
邓齐平
-
出处
《怀化学院学报》
1991年第4期36-41,90,共7页
-
文摘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用现代意识对中国漫长的封建家族文化作出全面而深刻反省的,巴金是第一位。巴金以其家庭题材系列小说(《家》、《春》、《秋》、《憩园》、《寒夜》等)向人们展示了二十世纪初中国封建大家庭瓦解、崩溃的整个过程,而《家》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作。从人类文化史的角度考察,巴金的《家》为整个封建家族文化唱了一曲“孝”的挽歌,同时也为整个封建家长专制制度唱了一曲挽歌。
-
关键词
封建孝道
觉慧
《家》
巴金
挽歌
封建家庭
高觉新
反封建
祖父
孝子
-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唐代的敬老风尚
- 16
-
-
作者
牛志平
姚二团
-
机构
海南师院历史学
海南师院图书馆
-
出处
《琼州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97-102,共6页
-
文摘
敬老,指对老者的尊敬、赡养和扶助,属伦理学范畴.在传统社会里,敬老多集中表现在子女对父母长辈的孝敬上.此外,将孝道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兼顾别人的长辈,也是敬老的重要内容.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形成的敬老风尚,堪称举世无双的传统美德.本文仅就封建盛世唐代的敬老状况作一考察,并对敬老风尚形成的背景试作剖析.一唐代的敬老风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首先,政府倡导敬老.唐朝政府大力提倡敬老风尚,颁布了一系列敬老、养老的政令规制.其中,一是对老年人的特殊待遇.早在高祖武德初年,政府就颁布了“百姓年五十者,皆免课役”的政令.到高宗时又子以重申.唐代以六十岁为老.考虑到五十以上的人,体力已渐减弱,规定免除他们的课役,无疑是对老者的一种照顾.对于年属五十的士兵,允许他们还乡务农.高宗末年在《遗诏》中称:“永徽以来入军年五十者,并放出军.”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发布“放还老病军士诏”.文宗大和三年,又下“行营兵马老弱归本里诏.”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还可享受一些福利待遇.
-
关键词
《册府元龟》
老年人
《资治通鉴》
《唐会要》
致仕
封建孝道
传统美德
宗法家族
农耕文明
《唐律》
-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鲁迅儿童教育三题
- 17
-
-
作者
何马
-
出处
《广西教育》
2001年第12期42-44,共3页
-
-
关键词
鲁迅
儿童教育观
许广平
旧式教育
父子关系
封建孝道
儿童教育问题
自立自主
兄弟之爱
以孩子为本位
-
分类号
G7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二十四孝图》批判封建“孝道”主义研究
- 18
-
-
作者
蔡翰晶
-
机构
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
出处
《学园》
2014年第2期189-189,共1页
-
文摘
《二十四孝图》是古代二十四个孝子的感人故事,主要目的是为了宣传封建“孝道”,封建社会的“孝”涉及的内容很多,有大量的封建道德糟粕,但也有中华民族的道德精华;二十四孝子故事虽然很感人,但是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批判了封建复古主义的倒行逆施。
-
关键词
《二十四孝图》封建“孝道”
批判研究
-
分类号
B823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现代文明与孝伦理
被引量:19
- 19
-
-
作者
李祖扬
-
机构
南开大学哲学系
-
出处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9-44,共6页
-
文摘
近年来孝伦理在我国学界引起广泛的兴趣和讨论 ,本文论述了孝意识的自然基础和社会起源 ,指出中国封建统治者对孝伦理的严重扭曲和对封建孝道进行批判的必要性。同时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指出 ,作为社会伦理观念的孝道在当代社会的积极意义 ,社会主义孝道的合理内容 。
-
关键词
孝的伦理观念
封建孝道
社会主义新孝道
-
分类号
B824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孝”的二重性及其社会价值
被引量:2
- 20
-
-
作者
葛荣晋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
出处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5-32,共8页
-
文摘
儒家是以注重伦理道德而著称于世,“孝”又是儒家的伦理道德之首。作为传统的儒家的孝道,在当今社会中仍发生着作用。应当如何评估它呢?这是我们建设现代家庭和精神文明必须认真回答的重要课题。在大陆。
-
关键词
社会价值
父母
封建孝道
儒家孝道
二重性
精神文明
当今社会
子女
重要课题
宗法制度
-
分类号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