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男权文化的残留与“人之子”的觉醒——解读郁达夫及其笔下主人公“自我坦白”与“自我谴责”的悖离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明平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44-49,共6页
郁达夫及其笔下小说主人公一方面大胆自我坦白 ,近乎色情的心理揭示 ,顺应时代要求 ,冲击了封建禁欲主义 ,张扬了个性 ;另一方面 ,封建禁欲主义也造就了男权文化的中心地位 ,在郁达夫意识中 ,不可避免地有男权文化的残留。受其压抑的不...
郁达夫及其笔下小说主人公一方面大胆自我坦白 ,近乎色情的心理揭示 ,顺应时代要求 ,冲击了封建禁欲主义 ,张扬了个性 ;另一方面 ,封建禁欲主义也造就了男权文化的中心地位 ,在郁达夫意识中 ,不可避免地有男权文化的残留。受其压抑的不自觉的反叛与以日本为中介的西方文化影响 ,“人之子”的觉醒 ,使得郁达夫及其笔下主人公陷入二元悖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权文化
郁达夫
小说
主人公形象
“自我坦白”
“自我谴责”
封建禁欲主义
人性解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秦可卿判词新解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涛
《洛阳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10-13,共4页
对秦可卿判词中的"淫"、"情"、"不肖"等几个关键词进行了分析,认为判词不是对秦可卿的嘲讽和否定,而是采取明贬暗褒的方法,在秦可卿身上寄寓着对封建禁欲主义叛逆的人文主义思想。
关键词
秦可卿
判词
封建禁欲主义
人文
主义
思想
《红楼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莎士比亚喜剧批评在中国
被引量:
3
3
作者
李伟民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1-59,共9页
对莎士比亚喜剧的批评经历了一个从政治概念出发,以社会学批评为主,强调“人民性”,以及阶级与阶级斗争理论的批评方式过渡到美学、文艺学批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对莎士比亚喜剧的认识不断深化。在研究中冲破了“人性”和“爱”的禁...
对莎士比亚喜剧的批评经历了一个从政治概念出发,以社会学批评为主,强调“人民性”,以及阶级与阶级斗争理论的批评方式过渡到美学、文艺学批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对莎士比亚喜剧的认识不断深化。在研究中冲破了“人性”和“爱”的禁区,将莎士比亚喜剧的主题定位于“爱”、“友谊”,强调莎士比亚喜剧对封建禁欲主义的批判和对美好爱情、婚姻的讴歌,并对莎士比亚喜剧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手法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喜剧批评
文学评论
封建禁欲主义
艺术特点
创作手法
原文传递
题名
男权文化的残留与“人之子”的觉醒——解读郁达夫及其笔下主人公“自我坦白”与“自我谴责”的悖离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明平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44-49,共6页
文摘
郁达夫及其笔下小说主人公一方面大胆自我坦白 ,近乎色情的心理揭示 ,顺应时代要求 ,冲击了封建禁欲主义 ,张扬了个性 ;另一方面 ,封建禁欲主义也造就了男权文化的中心地位 ,在郁达夫意识中 ,不可避免地有男权文化的残留。受其压抑的不自觉的反叛与以日本为中介的西方文化影响 ,“人之子”的觉醒 ,使得郁达夫及其笔下主人公陷入二元悖离。
关键词
男权文化
郁达夫
小说
主人公形象
“自我坦白”
“自我谴责”
封建禁欲主义
人性解放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秦可卿判词新解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涛
机构
洛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出处
《洛阳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10-13,共4页
文摘
对秦可卿判词中的"淫"、"情"、"不肖"等几个关键词进行了分析,认为判词不是对秦可卿的嘲讽和否定,而是采取明贬暗褒的方法,在秦可卿身上寄寓着对封建禁欲主义叛逆的人文主义思想。
关键词
秦可卿
判词
封建禁欲主义
人文
主义
思想
《红楼梦》
Keywords
QIN Ke-qing
court verdict
fresh explanation
分类号
I207.411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莎士比亚喜剧批评在中国
被引量:
3
3
作者
李伟民
机构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编辑部
出处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1-59,共9页
文摘
对莎士比亚喜剧的批评经历了一个从政治概念出发,以社会学批评为主,强调“人民性”,以及阶级与阶级斗争理论的批评方式过渡到美学、文艺学批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对莎士比亚喜剧的认识不断深化。在研究中冲破了“人性”和“爱”的禁区,将莎士比亚喜剧的主题定位于“爱”、“友谊”,强调莎士比亚喜剧对封建禁欲主义的批判和对美好爱情、婚姻的讴歌,并对莎士比亚喜剧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手法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喜剧批评
文学评论
封建禁欲主义
艺术特点
创作手法
分类号
I561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男权文化的残留与“人之子”的觉醒——解读郁达夫及其笔下主人公“自我坦白”与“自我谴责”的悖离
张明平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秦可卿判词新解
张涛
《洛阳大学学报》
200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莎士比亚喜剧批评在中国
李伟民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