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博简《曹沫之陈》中的“交地”小考——兼论西周至春秋时期诸侯国的疆界形态
1
作者 韩虎泰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2-111,123,共11页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四)收入一篇定名为《曹沫之陈》的古兵书,主要内容为春秋初期鲁庄公与曹沫之间关于对阵用兵之法的问对,其中涉及"交地"一词。此"交地"与《孙子·九地》中的"交地"为一。&...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四)收入一篇定名为《曹沫之陈》的古兵书,主要内容为春秋初期鲁庄公与曹沫之间关于对阵用兵之法的问对,其中涉及"交地"一词。此"交地"与《孙子·九地》中的"交地"为一。"交地"本为西周封邦建国时预留在各国封疆之间的"空白"地,法理上属于周天子。平时各诸侯国可以通过"交地"进行交通往来,但却不能任意占有。春秋时期,周王对诸侯国的约束力下降,先王之制失效,列国争相扩张,蚕食土地,"交地"不仅是列国争夺的对象,同时也是各国之间的缓冲地带。"交地"在本质上和传世先秦文献中的"间地"、"郤地"或"隙地"并无二致,只是在不同语境下的称谓差异而已。因此,春秋时期列国之间的疆界并非都是错壤而处,封疆之间也存在着"间"、"隙"、"交"地这样具有一定宽度的中间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沫之陈 封洫 交地 隙地 间田 疆界形态
原文传递
郑相子产:春秋时期以法治国第一人
2
作者 叶煜 《公民与法(综合版)》 2019年第7期42-44,共3页
他坚持'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相结合的宽猛相济的治国方略,把郑国治理得'门不夜关,道不拾遗',社会秩序井然,被清朝的王源推许为'春秋第一人'。子产,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春秋时郑国著名的政治家。他... 他坚持'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相结合的宽猛相济的治国方略,把郑国治理得'门不夜关,道不拾遗',社会秩序井然,被清朝的王源推许为'春秋第一人'。子产,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春秋时郑国著名的政治家。他出身贵族,是郑穆公的孙子,子国的儿子。因公子之子称公孙,所以又称公孙侨。公元前554年子产任郑国卿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法治国 封洫 春秋时期 第一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