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歧口凹陷新生界火成岩油藏特征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双文 吴永平 +4 位作者 刘化清 周立宏 肖敦清 姚军 倪长宽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71-1084,共14页
歧口凹陷新生界发育了两类与火成岩相关的油藏:基性火山岩油藏和浅成侵入相辉绿岩蚀变带油藏,两者都为构造-岩性油藏。这两类油藏区域上受岩浆活动带控制,主要集中于NE向和EW向断裂转换带,并受烃源岩分布范围的影响而紧邻烃源岩分布;垂... 歧口凹陷新生界发育了两类与火成岩相关的油藏:基性火山岩油藏和浅成侵入相辉绿岩蚀变带油藏,两者都为构造-岩性油藏。这两类油藏区域上受岩浆活动带控制,主要集中于NE向和EW向断裂转换带,并受烃源岩分布范围的影响而紧邻烃源岩分布;垂向上受区域盖层控制,集中于沙一中亚段和东三段。在转换带沙一中亚段和东三段内,火成岩能否富集成藏主要取决于储集系统的类型。开放式储集系统一方面利于流体替换使火成岩储集空间中的矿化水被及时排出减少次生矿物的形成,从而保护储集空间;另一方面利于富含有机酸流体进入火成岩储集体,通过溶蚀先期形成的杏仁体、裂缝充填物及火成岩中不稳定的矿物组分,使其储集空间扩大、容积增加,使火成岩的储集性能得以改善;另外,火成岩中的断裂通过与烃源岩的沟通为烃类注入富集成藏提供了必要的输导通道,致使这类储集系统能够富集烃类成藏。封闭式储集系统缺少这些条件,岩浆期后热液流体与成岩流体被包裹在火成岩储集空间内不能被排出,易形成次生矿物充填并堵塞这些空间,丧失其储集性能。部分未被充填的空间往往相互之间难以连通,并与生排烃地层隔绝而成为烃类难以注入的死孔隙,从而使这类储集系统难以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火山岩油藏 辉绿岩蚀变带油藏 封闭式储集系统 开放式储集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