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共沉淀-封闭循环氢还原法制备纳米W-Cu复合粉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在元 翟玉春 +1 位作者 田彦文 马江虹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66-969,共4页
以H2WO4和CuSO4·H2O(W:Cu=70g:30g)为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方法制备W-Cu化合物粉末,其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25℃±1℃,pH值5.0-5.2,陈化时间8h±1h。设计了封闭循环氢还原系统,用此系统进行氢气热还原,不仅使氢气得到充分利... 以H2WO4和CuSO4·H2O(W:Cu=70g:30g)为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方法制备W-Cu化合物粉末,其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25℃±1℃,pH值5.0-5.2,陈化时间8h±1h。设计了封闭循环氢还原系统,用此系统进行氢气热还原,不仅使氢气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容易判断反应终点。通过系统内的特殊装置除水,降低了还原温度,在600℃下还原得到W和Cu混合均匀的复合粉。其粒径小于7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 CU W-Cu复合粉 纳米 封闭循环氢还原 化学共沉淀
下载PDF
封闭循环氢还原法制备纳米钼粉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在元 宫泮伟 +1 位作者 翟玉春 田彦文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27-630,共4页
通过对MoO3氢还原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找到了制备均匀细颗粒Mo粉的热力学途径—彻底快速除去还原系统中的水分。设计了封闭还原系统 ,用此系统进行氢气热还原 ,不仅使氢气得到充分利用 ,而且容易判断反应终点 ,缩短了Mo粉在恒温区的时间 ... 通过对MoO3氢还原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找到了制备均匀细颗粒Mo粉的热力学途径—彻底快速除去还原系统中的水分。设计了封闭还原系统 ,用此系统进行氢气热还原 ,不仅使氢气得到充分利用 ,而且容易判断反应终点 ,缩短了Mo粉在恒温区的时间 ,阻止了颗粒的长大。以 (NH4 ) 6 Mo7O2 4 ·2H2 O为原料制备MoO3。通过系统内的特殊装置除水 ,降低了还原温度和湿度 ,用封闭循环氢还原法还原MoO3,在 65 0℃下得到了Mo粉 ,其粒径在 40~ 80nm之间 ,纯度为 99.6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粉 封闭循环氢还原 热力学
下载PDF
化学共沉淀-封闭循环氢还原法制备纳米Mo-Cu复合粉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在元 翟玉春 田彦文 《有色金属》 CSCD 2004年第3期15-17,44,共4页
以 (NH4 ) 6 Mo7O2 4 ·2H2 O和CuSO4 ·5H2 O(Mo∶Cu =70∶3 0 )为原料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Mo Cu化合物粉末 ,再用封闭循环氢还原法制备纳米Mo Cu复合粉。结果表明 ,化学共沉淀反应最适宜条件为反应温度 5 0± 5℃ ,pH ... 以 (NH4 ) 6 Mo7O2 4 ·2H2 O和CuSO4 ·5H2 O(Mo∶Cu =70∶3 0 )为原料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Mo Cu化合物粉末 ,再用封闭循环氢还原法制备纳米Mo Cu复合粉。结果表明 ,化学共沉淀反应最适宜条件为反应温度 5 0± 5℃ ,pH 5 1± 0 1,陈化时间9± 1h。在此条件下得到平均粒径为 1 2 1μm的Mo Cu化合物粉末。封闭循环氢还原温度为 65 0℃ ,得到的Mo Cu复合粉粒径小于 10 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循环氢还原 化学共沉淀 纳米粉 Mo-Cu复合粉 制备
下载PDF
封闭循环氢还原法制备纳米钨粉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在元 宫泮伟 +1 位作者 翟玉春 田彦文 《硬质合金》 CAS 2004年第1期18-20,共3页
通过对WO3氢还原过程的热力学分析,找到了制备均匀细颗粒W粉的热力学途径-彻底快速除去还原系统中的水分。通过系统内的特殊装置除水,降低了还原温度,以WO3为原料,用封闭循环氢还原法,在600℃下还原得到了W粉,其粒径在(20~60)nm之间熏... 通过对WO3氢还原过程的热力学分析,找到了制备均匀细颗粒W粉的热力学途径-彻底快速除去还原系统中的水分。通过系统内的特殊装置除水,降低了还原温度,以WO3为原料,用封闭循环氢还原法,在600℃下还原得到了W粉,其粒径在(20~60)nm之间熏纯度为99.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钨粉 封闭循环氢还原 热力学 制备
原文传递
氢还原法制备Mo60Cu40纳米复合粉(英文)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在元 翟玉春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9,共4页
以(NH4)6Mo7O24·2H2O和CuSO4·5H2O(Mo:Cu=60:40,质量比,下同)为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制备Mo-Cu复合氧化物粉末,再经过氢还原得到Mo-Cu复合物纳米粉末。结果表明:化学共沉淀的条件是反应温度为(50±5)°C,pH值为(5.1... 以(NH4)6Mo7O24·2H2O和CuSO4·5H2O(Mo:Cu=60:40,质量比,下同)为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制备Mo-Cu复合氧化物粉末,再经过氢还原得到Mo-Cu复合物纳米粉末。结果表明:化学共沉淀的条件是反应温度为(50±5)°C,pH值为(5.1±0.1),陈化时间为(8±1)h;Mo-Cu复合氧化物粉末粒度为20nm;氢还原温度为650°C,Mo-Cu复合物纳米粉末粒度小于10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Cu复合粉 纳米 封闭循环氢还原 化学共沉淀
下载PDF
氢还原法制备80:20镍银纳米复合粉的研究
6
作者 李在元 翟玉春 杨帆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245-1248,共4页
以氢氧化钠、六水合硝酸镍、硝酸银为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氢氧化镍-氧化银复合粉:然后在封闭循环氢还原炉中还原氢氧化镍.氧化银复合粉,得到银镍复合粉。结果表明:制备氢氧化镍-氧化银复合粉的最佳工艺为,温度25℃,搅拌速... 以氢氧化钠、六水合硝酸镍、硝酸银为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氢氧化镍-氧化银复合粉:然后在封闭循环氢还原炉中还原氢氧化镍.氧化银复合粉,得到银镍复合粉。结果表明:制备氢氧化镍-氧化银复合粉的最佳工艺为,温度25℃,搅拌速度1200dmin,搅拌时间60min,反应终点的pH值13,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速度为50ml/mim氢氧化镍.氧化银复合粉的粒度为3~45nm;在封闭循环氢还原炉中的还原条件为300℃,30min,镍银复合粉的粒度为2-2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银合金粉 氧化镍-氧化银复合粉 化学共沉淀法 封闭循环氢还原
下载PDF
纳米Ni粉研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成雁 李在元 +2 位作者 刘海英 翟玉春 田彦文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61-464,共4页
综述了国内外对纳米Ni粉的研制状况.介绍了一种纳米Ni粉的制备方法--封闭循环氢还原法.以NiSO4·7H2O和NaOH为原料,采用沉淀方法制备纳米级的Ni(OH)2粉末,其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25±1℃,反应终点pH值>9,陈化时间1h.用封闭循环... 综述了国内外对纳米Ni粉的研制状况.介绍了一种纳米Ni粉的制备方法--封闭循环氢还原法.以NiSO4·7H2O和NaOH为原料,采用沉淀方法制备纳米级的Ni(OH)2粉末,其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25±1℃,反应终点pH值>9,陈化时间1h.用封闭循环氢还原法,在350℃下还原Ni(OH)2得到了Ni粉.其粒径在20~80nm之间,纯度为99.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 纳米粉 封闭循环氢还原
下载PDF
纳米Fe粉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宫泮伟 李在元 翟玉春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06年第7期333-337,341,共6页
总结了纳米Fe粉的制备方法,重点介绍了一种新的制备方法——封闭循环氢还原法。该方法以FeSO·47H2O和NaOH为原料,采用沉淀方法制备粒径为30~70nm的Fe2O3粉末,其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50℃,反应终点pH值大于12,陈化时间1h。用封闭循... 总结了纳米Fe粉的制备方法,重点介绍了一种新的制备方法——封闭循环氢还原法。该方法以FeSO·47H2O和NaOH为原料,采用沉淀方法制备粒径为30~70nm的Fe2O3粉末,其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50℃,反应终点pH值大于12,陈化时间1h。用封闭循环氢还原法,在400℃下还原Fe2O3得到了Fe粉。其粒径在20~50nm之间,含量为99.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粉 封闭循环氢还原
下载PDF
纳米铜粉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在元 刘海英 +2 位作者 宫泮伟 翟玉春 田彦文 《有色矿冶》 2004年第3期40-43,共4页
综述了纳米铜粉的性能、应用领域及各种制备方法,介绍了一种纳米铜粉的制备方法一封闭循环氢还原法。该法以CuSO4·5H2O和NaOH为原料,采用沉淀方法制备粒径为30-70 nm的Cu(OH)2粉末,其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25±1℃,反应终点pH值... 综述了纳米铜粉的性能、应用领域及各种制备方法,介绍了一种纳米铜粉的制备方法一封闭循环氢还原法。该法以CuSO4·5H2O和NaOH为原料,采用沉淀方法制备粒径为30-70 nm的Cu(OH)2粉末,其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25±1℃,反应终点pH值大于7,陈化时间1 h。用封闭循环氢还原法,在240℃下还原得到了Cu粉,其粒径在40-80 nm之间,纯度为99.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纳米粉 封闭循环氢还原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