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体育“弱竞技”的开端——从“射不主皮”谈起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克峰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91-195,共5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射不主皮"的渊源和注释变革进行梳理,对其注释中存在的疑点进行剖析。主要结论:"射不主皮"是《论语》和《仪礼》两本古典著作里的一个句子,人们常拿这句话做历史依据来解释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q...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射不主皮"的渊源和注释变革进行梳理,对其注释中存在的疑点进行剖析。主要结论:"射不主皮"是《论语》和《仪礼》两本古典著作里的一个句子,人们常拿这句话做历史依据来解释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弱竞技"特点与根源,相关"射不主皮"的注释和观点有明显缺陷,建议对"射不主皮"文献注释的引用应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史 射不主皮 弱竞技
下载PDF
“射不主皮”榷诂 被引量:3
2
作者 杨钥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90-93,共4页
《论语》中的"射不主皮"是就"礼射"而言的,"礼射"重在礼乐,而不要求必须射中箭靶子,也不以射中与否定高下,因此,"射不主皮"的"射"不是"比箭"之义。《论语》中"射不主... 《论语》中的"射不主皮"是就"礼射"而言的,"礼射"重在礼乐,而不要求必须射中箭靶子,也不以射中与否定高下,因此,"射不主皮"的"射"不是"比箭"之义。《论语》中"射不主皮"的意义等同于"射不主获","射不主中";"皮"义为靶子,用如动词,是中的、中质、中靶之义,而不是"穿破箭靶子",译注为"穿破箭靶子",是不合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不主皮 箭靶子 舍拔则获 舍矢如破 面决眼
下载PDF
由“射不主皮”与“主皮之射”看王霸之别
3
作者 曾令巍 鲁力 《唐都学刊》 2015年第2期109-113,共5页
《仪礼》中有"射不主皮"与"主皮之射"之分,参照郑玄注与《论语》等文献发现:前者是基于道德本位的立场,比于礼乐之节去考量德行的礼射;后者则是侧重于尚武勇力的带有军事性质的习射。然而在它们背后却隐藏着两种不... 《仪礼》中有"射不主皮"与"主皮之射"之分,参照郑玄注与《论语》等文献发现:前者是基于道德本位的立场,比于礼乐之节去考量德行的礼射;后者则是侧重于尚武勇力的带有军事性质的习射。然而在它们背后却隐藏着两种不同的价值导向,这两种导向也是二者逻辑发展的可能性结果:王道与霸道。因此,以射之"主皮"与否为出发点,通过儒家对射礼的政治性与道德性诠释,以期对考究王霸之别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不主皮 王霸
下载PDF
以“射礼”之目光看“射不主皮” 被引量:1
4
作者 向格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4年第4期7-8,共2页
《论语·八佾篇》中的"主皮"指的是乡射礼"五物"中的"中质",即能射中箭靶,在乡射之礼中属于第二次射。"射穿箭靶"是指军礼中的"主皮",即"贯革",它是一种尚武尚力之举... 《论语·八佾篇》中的"主皮"指的是乡射礼"五物"中的"中质",即能射中箭靶,在乡射之礼中属于第二次射。"射穿箭靶"是指军礼中的"主皮",即"贯革",它是一种尚武尚力之举。将"射不主皮"译为"射礼不以射中箭靶为重"更为接近乡射之礼中借"射"来行礼乐以体现礼乐精神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不主皮 贯革 礼” 礼乐精神
下载PDF
《论语》“射不主皮”章辨正
5
作者 饶益波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22年第3期33-37,共5页
先儒对《论语》“射不主皮”章的阐述各呈异说,迄无定论。“射不主皮”有“中质”和“贯革”等多种解释,而“为力不同科”是否是孔子对“射不主皮”的解释也有不同的观点。“主皮”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不应该偏狭地理解为“中质”和“贯... 先儒对《论语》“射不主皮”章的阐述各呈异说,迄无定论。“射不主皮”有“中质”和“贯革”等多种解释,而“为力不同科”是否是孔子对“射不主皮”的解释也有不同的观点。“主皮”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不应该偏狭地理解为“中质”和“贯革”。“力不同科”的“科”字则是强调礼射与武射在性质上的不同,而非“人之力有强弱不同”。诸家白话文翻译也都受古注影响而未能准确揭示此章含义,此章应该理解为“礼射的重点不在箭靶子上,因为礼射之力的性质不同于武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射不主皮 力不同科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射书考 被引量:17
6
作者 马明达 《暨南史学》 2003年第1期1-41,共41页
中国是世界上发明弓箭最早的国家之一,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射学',产生了许多关于射箭的理论和著述。中国射书内容丰富,史料与文化价值很高,是一项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可惜重文轻武的文化偏向使射书... 中国是世界上发明弓箭最早的国家之一,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射学',产生了许多关于射箭的理论和著述。中国射书内容丰富,史料与文化价值很高,是一项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可惜重文轻武的文化偏向使射书长期遭受冷遇,不被传统的文献学研究所重视,有的失传了,有的则被搁置一边,无人问津。本文是古代射书的目录考证之作,作者博览群籍,探颐索隐,条分缕析,编列出古代射书目录凡120种,并对其中多数图书进行了相关史事的考证,多有言前人之所未言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不主皮 贯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