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0篇文章
< 1 2 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介入治疗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吴晓 刘守印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2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究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进行不同介入方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80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患儿介入封堵术进行治疗... 目的探究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进行不同介入方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80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患儿介入封堵术进行治疗,研究组给予患儿经导管介入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心脏功能指标、心脏彩超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临床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分数(FS)、每搏输出量(SV)以及心输出量(C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儿心脏功能表现正常(P>0.05);治疗后,研究组心脏彩超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封堵术与经导管介入术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应用中临床价值均较高,对患儿的心脏功能指标影响均较小,说明两种治疗方式均安全有效,经导管介入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介入封堵术,对患儿创伤较小,且临床疗效高于介入封堵术,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封堵术 经导管介入术 先天性心脏病 间隔缺损 临床指标
下载PDF
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围术期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雅宁 袁展望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655-656,共2页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患190例,根据围术期护理方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家属参与式护理...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患190例,根据围术期护理方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48 h的FLACC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每日关于用药、进食行为抗拒次数和哭闹频率均低于对照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围术期中的应用,不仅能减轻患儿术后疼痛,还能提高其术后相关医护工作配合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加快患儿出院速率的有效方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属参与式护理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围术期护理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经导管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的对比分析
3
作者 姚俊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9期79-80,共2页
针对常规外科手术、及经导管介入两种术式,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中的价值探讨。方法:此次研究,选择我院之中,收诊的60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2020年1月-2021年6月,以患儿手术方式分组研究,对照组纳入患者接受外科手术共... 针对常规外科手术、及经导管介入两种术式,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中的价值探讨。方法:此次研究,选择我院之中,收诊的60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2020年1月-2021年6月,以患儿手术方式分组研究,对照组纳入患者接受外科手术共为30例,研究组纳入患者接受经导管介入治疗共为30例,对最终两组的数据结局做对比。结果:对比临床治疗所得效果,两组无明显差异表现(P>0.05);对比手术相关指标所得,研究组较优(P<0.05);对比术后两组出现并发症概率,研究组较低(P<0.05)。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采取经导管介入治疗,与传统外科相对比而言,具有较为相当的手术效果,且前者不具备过大损伤,因而所具有的恢复速度提升明显,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价值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 经导管介入治疗 并发症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围术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吴丹 尚丽丽 +1 位作者 利民 彭宇阁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1年第17期2841-2842,共2页
目的观察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6例在我院行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修补术的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家属参与式护... 目的观察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6例在我院行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修补术的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期的疼痛情况,术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2h两组患儿特殊病人疼痛评估量表(FLACC)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24、48h FLAC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抗拒用药次数、哭闹次数及抗拒进食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可减轻患儿的术后疼痛,使患儿配合治疗,促进患儿恢复,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属参与式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 间隔缺损修补术
下载PDF
经导管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5
5
作者 侯强 李凯 闫东 《临床医学工程》 2022年第3期313-314,共2页
目的 对比经导管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92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 目的 对比经导管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92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导管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术中、术后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86.96%,与对照组的91.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 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9.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87%(P <0.05)。结论 经导管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效果相当,但经导管介入治疗操作时间短,患儿术后恢复快,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介入 外科手术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间隔缺损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经导管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陈长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0年第7期35-37,共3页
目的比较经导管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阶段在我院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中选取80例,采取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介入组和外科组,每组40例。外科组患儿... 目的比较经导管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阶段在我院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中选取80例,采取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介入组和外科组,每组40例。外科组患儿采取外科开胸手术进行治疗,介入组患儿采取经导管介入治疗。结果介入组患儿的手术成功率,与外科组患儿相当,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显着短于外科组,术中输血量显着少于外科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显着短于外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患儿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和新发瓣膜反流发生率,均显着低于外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导管介入治疗能够获得与外科手术治疗相当的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术后康复更快,具有显着的应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介入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间隔缺损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焦虑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道敏 《甘肃科技》 2012年第16期154-157,共4页
调查了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后(1日、7日内)主要焦虑障碍水平;分析了影响焦虑的相关因素。采用HAMA焦虑量表,评定123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VSD封堵术后病人的焦虑水平,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影响封堵术后患儿焦虑障碍的因... 调查了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后(1日、7日内)主要焦虑障碍水平;分析了影响焦虑的相关因素。采用HAMA焦虑量表,评定123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VSD封堵术后病人的焦虑水平,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影响封堵术后患儿焦虑障碍的因素进行分析。VSD封堵术后患儿1日内100%合并焦虑症状,14%的患者在术后7日内伴有焦虑情绪障碍,且1日内组与7日内组焦虑水平不同,两组在轻、中、重程度上均有显著差异。VSD封堵术后患儿存在焦虑情绪障碍,焦虑水平主要与术后出血与血肿、血栓形成、高血压反应、窦性心动过速及严重心律失常(如Ⅱ°-Ⅲ°AVB等)等并发症有密切关系;护士可通过心理护理、抗焦虑、加强穿刺点护理等措施把焦虑水平降至最低,使患者平稳渡过危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间隔缺损封堵术 焦虑 护理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8
作者 冯丽 孟晓妹 冯蕊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1455-1456,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评估90例接受VSD修补术治疗的CHD患儿的术后疼痛情况,分析影响疼痛的相关因素并以此制定护理对策。【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体重指数(BMI...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评估90例接受VSD修补术治疗的CHD患儿的术后疼痛情况,分析影响疼痛的相关因素并以此制定护理对策。【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体重指数(BMI)、既往外伤史、手术史、住院史、室缺部位和手术切口部位是影响CHD患儿术后疼痛的相关因素(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过轻或肥胖、室缺部位为漏斗部或膜周部、手术切口部位选择胸骨正中、存在既往手术史或外伤史或住院史是CHD患儿术后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HD患儿VSD修补术后,普遍存在疼痛问题,主要受BMI、室缺部位、手术切口部位和既往手术史、外伤史和住院史的影响,医护人员应根据危险因素制订相应的护理对策,以减轻患儿疼痛程度,促进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外科学 间隔缺损/外科学 疼痛 儿童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经导管介入治疗的效果评价与安全性分析
9
作者 买热依木•阿布都热依木 麦合布拜木•麦麦提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641-644,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采用经导管介入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估的重要性与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7月—2023年6月期间,我院接诊并治疗共计84例成年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外科开胸手术...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采用经导管介入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估的重要性与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7月—2023年6月期间,我院接诊并治疗共计84例成年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外科开胸手术治疗)和观察组(导管介入治疗),每组各42例。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指标、心脏功能、手术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输血量相对较少。且总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监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脏功能相较于对照组更为优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95.23%(40/42),对照组的85.71%(36/4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38%(1/42),低于对照组的16.6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导管介入治疗应用于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患者中,可有效恢复心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先天性心脏病 间隔缺损 导管介入治疗
下载PDF
经导管介入术对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恢复效果与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10
作者 张玉龙 郭俊晓 《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S01期356-356,共1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术对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恢复效果与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4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行外科开胸手术,实验组行导管介入术,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术对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恢复效果与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4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行外科开胸手术,实验组行导管介入术,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术中用时、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导管介入术对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治疗效果显著,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加快康复进程,且术后并发症少,临床上具有重要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缺损 先天性心脏病 导管介入术 应用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宫内介入治疗现状与展望
11
作者 陈笋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33-836,共4页
胎儿宫内心脏介入治疗(FCI)技术自1991年起发展至今,随着技术成功率的提高、并发症的减少及对患胎预后的改善,该技术已逐步获得医学界的认可与推广。国际胎儿心脏介入注册数据库的建立促进了该技术的国际间交流和技术发展,国际报道临床... 胎儿宫内心脏介入治疗(FCI)技术自1991年起发展至今,随着技术成功率的提高、并发症的减少及对患胎预后的改善,该技术已逐步获得医学界的认可与推广。国际胎儿心脏介入注册数据库的建立促进了该技术的国际间交流和技术发展,国际报道临床病例已逾400例。在国内,迄今已有广东、上海、青岛、重庆等多家医疗机构开展宫内心脏介入治疗,但病例数仍有限。文章从胎儿宫内心脏介入治疗的种类、操作过程、手术并发症、治疗指征以及治疗结局进行综述,同时提出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心脏 宫内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主动脉瓣狭窄 肺动脉闭锁/间隔完整
下载PDF
宫内心脏介入治疗胎儿危重型先天性心脏病5例报告 被引量:1
12
作者 蔡蕾裔 赵莉晴 +7 位作者 王磊 焦先婷 张拥军 武育蓉 朱泓 夏红萍 孙锟 陈笋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探索胎儿心脏介入治疗(FCI)对于胎儿危重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行性及短期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8月至2022年5月在宫内诊治中心进行FCI的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围产期至出生后基本信息、FCI手术信息、胎儿超声心动图信息等,追踪病例... 目的探索胎儿心脏介入治疗(FCI)对于胎儿危重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行性及短期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8月至2022年5月在宫内诊治中心进行FCI的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围产期至出生后基本信息、FCI手术信息、胎儿超声心动图信息等,追踪病例至出生后3月,分析FCI技术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纳入胎儿7例,其中5例实施FCI手术,手术成功率100%(5/5),包括2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CAS)和3例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A/IVS)。手术时的中位孕周为29^(+2)(28^(+6)~32^(+4))周。5例胎儿FCI术后的超声心动图指标均获得明显改善。5例胎儿均足月出生,中位出生胎龄39^(+2)(38~39^(+4))周。生后2例CAS患儿行外科主动脉瓣成形术,3例PA/IVS患儿完成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1例心功能不全CAS患儿于新生儿期死亡,4例随访中,预后良好。结论FCI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技术,有望改善危重型先天性心脏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心脏介入治疗 主动脉瓣狭窄 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 先天性心脏病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合并主动脉缩窄一例
13
作者 王文洋 过梅 +3 位作者 刘喜旺 王东披 金悦 胡瑶琴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2-223,共2页
患儿,女,10月龄,70 cm, 7 kg, ASA Ⅱ级。因“发现心脏杂音1月余”入院。患儿1个月前因发育缓慢,于门诊就诊,听诊发现心脏杂音,B超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无特殊处理,等待手术。近1个月来,患儿体质... 患儿,女,10月龄,70 cm, 7 kg, ASA Ⅱ级。因“发现心脏杂音1月余”入院。患儿1个月前因发育缓慢,于门诊就诊,听诊发现心脏杂音,B超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无特殊处理,等待手术。近1个月来,患儿体质可,无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哭吵后无气促发绀史,无胸闷,病情无明显变化。既往史: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3 kg, 无出生抢救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杂音 先天性心脏病 动脉导管未闭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主动脉缩窄 患儿体质 间隔缺损 肺动脉高压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女性的妊娠相关风险管理研究进展
14
作者 Rifath Jahan Antora 张荷岩 +1 位作者 薛莹 魏媛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10期794-796,共3页
先天性心脏病(CHD)女性的妊娠相关风险显著增加,CHD患者妊娠期间面临血流动力学异常、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风险,而妊娠本身引起的血容量、凝血系统、自主神经功能变化也增加了CHD女性的健康风险。本综述重点分析了房间隔缺损(ASD)和室... 先天性心脏病(CHD)女性的妊娠相关风险显著增加,CHD患者妊娠期间面临血流动力学异常、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风险,而妊娠本身引起的血容量、凝血系统、自主神经功能变化也增加了CHD女性的健康风险。本综述重点分析了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患者的妊娠风险及管理措施,通过个性化咨询和监测,可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新生儿的健康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间隔缺损 间隔缺损 妊娠风险
下载PDF
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即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肺动脉压力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8
15
作者 唐峰 刘晓桥 +5 位作者 杨龙 杨永耀 谭洪文 梁清龙 李世英 王咏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成功介入封堵治疗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即室间隔缺损(VSD)在封堵前、封堵后即刻、随访期间肺动脉压力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675例成功施行介入封堵治疗的VSD患者,根据肺动脉压力大小分为正常肺动脉压力组、轻度肺高压组、... 目的探讨成功介入封堵治疗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即室间隔缺损(VSD)在封堵前、封堵后即刻、随访期间肺动脉压力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675例成功施行介入封堵治疗的VSD患者,根据肺动脉压力大小分为正常肺动脉压力组、轻度肺高压组、中度肺高压组。经导管测定术前及术后即刻肺动脉收缩压(PASP)及肺动脉平均压(PAMP),并通过超声心动图测定VSD患者术后3 d、1、3、6个月的PASP与PAMP。结果 1正常肺动脉压力组:PASP和PAMP在术后即刻及随访期间均无统计学差异。2轻度肺高压组:PASP在术后即刻后无明显变化,术后6个月PASP与术前及术后即刻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PAMP在术后即刻升高,但是该升高在术后得到抑制,术后1、6个月与术后即刻比较显著降低(P<0.05)。3中度肺高压组:PASP及PAMP在术后即刻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两者在随访期较术前进行性降低(P<0.05);PASP在术后1、3、6个月较术后即刻降低(P<0.05)。4PASP和PAMP超声和心导管测值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经导管封堵治疗能明显降低VSD合并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压力,近、中期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术 肺动脉压力
下载PDF
儿童不分型先天性心脏病及室间隔缺损致病因素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钟秋安 仇小强 +1 位作者 曾小云 林娜娜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2497-2500,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不分型先天性心脏病(CHD)与室间隔缺损(VSD)两者的致病危险因素及其异同。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115对CHD患儿与对照儿父母的环境暴露因素并检测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与胱硫醚β-合成酶(C... 目的:探讨儿童不分型先天性心脏病(CHD)与室间隔缺损(VSD)两者的致病危险因素及其异同。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115对CHD患儿与对照儿父母的环境暴露因素并检测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与胱硫醚β-合成酶(CBS)T833C基因型,对不分型CHD与VSD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妊娠合并症(OR=2.069,OR=2.963)、孕期情绪紧张或忧郁(OR=4.653,OR=3.98)为不分型CHD和VSD共同的危险因素,孕早期接触农药(OR=8.62)、孕早期感冒(OR=4.125)、母MTHFR基因677TT型(OR=3.872)为不分型CHD的危险因素,孕早期服中成药(OR=4.026)仅为VSD的危险因素。结论:一些危险因素可能会引起多个部位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而某些危险因素仅引起某一部位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各类型CHD的致病因素存在着各自特有的危险因素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间隔缺损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胱硫醚Β-合成酶 基因
下载PDF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致病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程光存 严中亚 +2 位作者 吴一军 卢中 孙云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08-210,共3页
目的 :对儿童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报告 2 5 8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儿童 ,男性 14 4例 ,女性 114例 ,年龄 1~ 14岁。同时对 2 5 8例儿童的父母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为患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儿童 ,儿童的父亲、母亲孕前和孕期... 目的 :对儿童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报告 2 5 8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儿童 ,男性 14 4例 ,女性 114例 ,年龄 1~ 14岁。同时对 2 5 8例儿童的父母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为患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儿童 ,儿童的父亲、母亲孕前和孕期多方面因素 ,将引起室间隔缺损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家族中有遗传史 ,父母亲饮酒史 ,母孕期有感冒病史 ,母孕期服用抗病毒药物 ,父母孕期使用黄体酮及母孕期接触X射线 ,有较高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发病率。同时对患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儿童血型分析 ,表明A型儿童和AB型儿童患先天性室间隔缺损频率较高 (分别为 4 2 2 5 %和 11 2 4 % )比值比(OR)分别为 1 6 3和 2 2 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即A型 χ2 =7.0 2 ,P <0 0 0 1,AB型 χ2 =5 71,P <0 .0 5 )。A O ,AB O抗原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 ,OR分别为 1 72和 2 6 2 ,χ2 值分别为 6 72和 7 5 1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而O型则相反患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机率相对减少。结论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与家族遗传史、血型及父母孕期饮酒、服药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先天性心脏病 间隔缺损 致病因素 血型 VSD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患者行外科修补术与封堵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7
18
作者 许发珍 邬艺忠 +1 位作者 周衍彬 江振强 《疑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998-1001,共4页
目的探讨外科修补术与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暨南大学附属河源医院收治的单一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或室间隔缺损(VSD)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 目的探讨外科修补术与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暨南大学附属河源医院收治的单一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或室间隔缺损(VSD)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修补术组29例和封堵术组29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应用呼吸机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手术费用、心功能指标(LVEF、LVEDP、LVEDD、C/T)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封堵术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应用呼吸机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情况及手术费用等方面均优于修补术组(t=15.997、7.460、9.058、10.122、9.367、4.807,P均<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LVEF、LVEDP、LVEDD、C/T水平均无明显变化(t=0.759、0.430、1.1 16、0.689,P均>0.05);2组患者术后出现胸腔积液、心包少量积气、右束支传导阻滞、动静脉瘘等并发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20.7%vs.13.8%,x^2=1.668,P=0.197);2组患者治疗后随访1~3个月,封堵术组成功率96.6%(28/29),修补术组成功率100%(29/2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介入封堵术与外科修补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疗效确切,无明显差异;由于介入封堵术具有微创、安全、痛昔小、费用低的特点,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间隔缺损 修补术 封堵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二、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 被引量:108
19
作者 秦永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7-92,共6页
室间隔缺损(VSD)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5%~30%。介入治疗的关键在于适应证的选择,操作技巧和并发症的防治。根据左心室造影图像判断VSD的形态和类型,选择不同类型的封堵器。操作中要避免右房室瓣腱索的缠绕、瓣... 室间隔缺损(VSD)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5%~30%。介入治疗的关键在于适应证的选择,操作技巧和并发症的防治。根据左心室造影图像判断VSD的形态和类型,选择不同类型的封堵器。操作中要避免右房室瓣腱索的缠绕、瓣膜的损伤和心律紊乱的发生。术后应严密观察,及早处理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本文详细介绍了膜部和肌部VSD的诊断,规范化的操作方法,术中和术后可预测的情况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并发症 传导阻滞
下载PDF
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和大动脉转位并室间隔缺损肺血管病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景彬 梁健 +3 位作者 赵晓芳 杜茗 朱耀斌 刘迎龙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3期94-97,共4页
目的比较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和大动脉转位肺血管病变。方法用诊断性治疗所选患者进行根治手术,术中取肺活检。组I(n=38)包括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组II(n=11)包括>6个月伴有重度肺... 目的比较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和大动脉转位肺血管病变。方法用诊断性治疗所选患者进行根治手术,术中取肺活检。组I(n=38)包括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组II(n=11)包括>6个月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大动脉转位并室间隔缺损患者;组III(n=6)从心肺循环正常的尸体取肺组织作对照。肺组织进行H-E分级及定量分析。结果组I(n=38)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1例(31/38)为H-E I级,3例(3/38)为H-E II级,3例(3/38)为H-E III级,仅1例(1/38)为H-E IV级伴有丛样病变。组II(n=11)大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并室间隔缺损和Taussig-Bing畸形患者,7例(7/11)为H-E I级,2例(2/11)为H-E II级,1例(1/11)为H-E III级,仅1例(1/11)为H-E IV级伴有丛样病变。组I和组II的中膜厚度百分比(%MT)和中膜面积百分比(%MS)较对照组(组III)明显升高。组II的中膜面积百分比(%MS)较组I明显升高。中膜厚度百分比(%MT)和肺小动脉密度(APSC)在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组I)和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并室间隔缺损和Taussig-Bing畸形患者(组II)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诊断性治疗-根治手术策略选择的大部分患者的肺血管病变通常仍是可逆的,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和大动脉转位肺血管病变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 大动脉转位并间隔缺损 肺血管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