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质辨识及其在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临床运用 被引量:5
1
作者 董玲 李维彬 +2 位作者 文仲渝 曹霞 郑珊 《中国中医急症》 2019年第5期917-919,共3页
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属于儿科急症范畴。因患儿体质不同故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及病变倾向性也存在差异。本文意在探讨运用体质辨识,发作间歇期通过调理热盛质、湿热质、阴虚质3类易感惊厥患儿的体质偏颇,降低其易感性及病变倾向性,进而达... 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属于儿科急症范畴。因患儿体质不同故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及病变倾向性也存在差异。本文意在探讨运用体质辨识,发作间歇期通过调理热盛质、湿热质、阴虚质3类易感惊厥患儿的体质偏颇,降低其易感性及病变倾向性,进而达到减少惊厥发作,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 体质辨识
下载PDF
小剂量丙戊酸钠防治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宁 袁慧珍 +3 位作者 邸晓华 徐小娟 伍少霞 何妙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22期56-58,共3页
目的:研究与分析小剂量丙戊酸钠防治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2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小剂量安定治疗,观察组采用... 目的:研究与分析小剂量丙戊酸钠防治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2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小剂量安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剂量丙戊酸钠治疗。比较分析两组退热时间、止惊时间、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止惊时间等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0%与对照组74.0%相比显著较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0%、复发率4.0%与对照组22.0%、18.0%相比均显著较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丙戊酸钠防治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效果非常显著,既能快速改善患儿各种症状,又能减少各种不良反应,还能降低其复发率,因而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 小剂量丙戊酸钠 防治效果
下载PDF
羚羊角胶囊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钠防治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谭丽琴 梁茜 +2 位作者 韩玉兰 周林英 卢秀 《大医生》 2020年第17期88-90,共3页
目的观察羚羊角胶囊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钠治疗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收治或门诊就诊的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患儿86例,随访期间6例失访,4例患儿确诊为癫痫,共76例。入选患儿... 目的观察羚羊角胶囊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钠治疗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收治或门诊就诊的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患儿86例,随访期间6例失访,4例患儿确诊为癫痫,共76例。入选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治疗组4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一般治疗,对照组给予小剂量丙戊酸钠;试验组在给予小剂量丙戊酸钠治疗的基础上,加入羚羊角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试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试验组患儿抽搐再次发作人数及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羚羊角胶囊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钠治疗复杂性热性惊厥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 小剂量丙戊酸钠 羚羊角胶囊
下载PDF
自拟清热止惊方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董建华 王萍萍 陈永宏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第9期1437-1440,共4页
目的观察自拟清热止惊方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76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儿均予综合治疗措施,对照组患儿加用复方苯巴比妥钠静脉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 目的观察自拟清热止惊方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76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儿均予综合治疗措施,对照组患儿加用复方苯巴比妥钠静脉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清热止惊方保留灌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神经因子水平、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9.47%高于对照组的65.79%(P<0.05)。两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肽-Y(NPY)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CRP、TNF-α、IL-6、NSE、NP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出现再次发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24 h内再次抽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四肢麻木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89%;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63%。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清热止惊方保留灌肠治疗复杂性热性惊厥效果与安全性良好,可改善患儿血清炎症因子和神经因子水平,降低患儿再次抽搐次数,缩短再次发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 自拟清热止惊方 保留灌肠 安全性
下载PDF
丙戊酸钠与托吡酯治疗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白京京 张文莉 赵雨薇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8年第4期38-39,共2页
目的旨在探讨丙戊酸钠与托吡酯治疗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3例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药物,将63例患儿分为丙戊酸钠组(n=31)及托吡酯组... 目的旨在探讨丙戊酸钠与托吡酯治疗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3例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药物,将63例患儿分为丙戊酸钠组(n=31)及托吡酯组(n=3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在发作改善中,丙戊酸钠组无发作、发作缓解者分别为22例(70.96%)、5例(16.12%),托吡酯组分别为26例(81.25%)、3例(9.3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戊酸钠组出现1例(3.22%)患儿治疗前后发作频率无变化;在加重发作中,两组均出现新发作形式、持续状态、无热发作≥2次患者各1例,两组均未出现发作频率和强度较基线加重>50%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戊酸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托吡酯组(9.67%vs 37.50%)(χ~2=8.333,P=0.004)。结论丙戊酸钠与托吡酯治疗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临床疗效相当,但丙戊酸钠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临床可根据患儿个人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托吡酯 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苯巴比妥预防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复发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颜莉 《基层医学论坛》 2018年第11期1577-1578,共2页
目的研究苯巴比妥预防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复发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2例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并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退热治疗,观察组患儿加用苯巴比妥,比较2组患儿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 目的研究苯巴比妥预防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复发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2例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并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退热治疗,观察组患儿加用苯巴比妥,比较2组患儿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20%)明显高于对照组(6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20例再次发生惊厥,复发率39.22%,观察组仅5例再次发生惊厥,复发率9.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时口服苯巴比妥,能够有效预防再次惊厥,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 苯巴比妥 复发 预防
下载PDF
不同剂量丙戊酸钠防治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效果分析
7
作者 石晓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2期431-431,433,共2页
探讨在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防治中应用不同剂量丙戊酸钠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14例复杂性惊厥患儿,按照药物剂量的不同,将其中一半患者命名为甲组(给予常规标准剂量丙戊酸钠防治),剩余一半患者命名为乙组(给... 探讨在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防治中应用不同剂量丙戊酸钠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14例复杂性惊厥患儿,按照药物剂量的不同,将其中一半患者命名为甲组(给予常规标准剂量丙戊酸钠防治),剩余一半患者命名为乙组(给予小剂量丙戊酸钠防治),针对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惊厥控制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情况。结果:乙组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甲组的防治效果,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甲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乙组的惊厥控制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比甲组的惊厥控制时间和住院时间短,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防治中应用不同剂量丙戊酸钠的效果显著,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惊厥控制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剂量 丙戊酸钠 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 效果
下载PDF
不同剂量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疗效 被引量:7
8
作者 黄淑蓉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8年第14期3225-3228,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临床效果,在确保疗效的前提下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选取60例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予以常规输液、止痉、抗感染、对症治疗、营养支持、加强...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临床效果,在确保疗效的前提下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选取60例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予以常规输液、止痉、抗感染、对症治疗、营养支持、加强呼吸循环管理等综合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常规剂量丙戊酸钠缓释片(20~40 mg·kg^(-1)·d^(-1),B组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钠缓释片(10~20 mg·kg^(-1)·d^(-1)。监测两组患儿用药后的丙戊酸钠药代动力学,比较两组患儿治疗12及24 h的惊厥控制率、意识恢复率、体温恢复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随访1年的复发率、继发癫痫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用药后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均随时间升高,A组用药72 h后达稳态谷浓度,B组84 h达稳态谷浓度。A组与B组用药120 h的丙戊酸钠血药浓度(69.35±6.65)μmol/L与(66.92±6.27)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12 h患儿的惊厥控制率、意识恢复率、体温恢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6.67%显著高于B组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1年的复发率与继发癫痫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复杂性热性惊厥可有效控制病情并促进患儿意识与体温的尽快恢复,效果与常规剂量相当,同时不良反应减少,复发率与继发癫痫发生率则未见明显增加,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 丙戊酸钠 剂量 血药浓度
原文传递
小剂量丙戊酸钠防治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文启芹 刘俊 +1 位作者 明怀志 向峰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4期47-48,共2页
目的 探讨小剂量丙戊酸钠防治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方法 选择我院儿科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12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 目的 探讨小剂量丙戊酸钠防治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方法 选择我院儿科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12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小剂量丙戊酸钠缓释片.两组患儿均进行全面检查,并随访1年.结果 治疗1 h及24 h内,对照组的惊厥控制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的体温恢复率及意识恢复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服药6个月后,对照组患儿无不良反应发生,研究组患儿出现3例的不良反应,且经过有效干预后均显著减轻或消失.此外,随访1年后,对照组热性惊厥的复发率达到45.0%,继发癫痫的发病率达到20.0%,而对照组热性惊厥的复发率仅为10.0%,且无继发癫痫.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剂量丙戊酸钠能在保障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丙戊酸钠 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 安全性 有效性
原文传递
外周血1,25-(OH)_(2)D_(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在小儿复杂性惊厥中的表达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梦洁 肖佳男 +2 位作者 刘文娟 练芮含 张丽秀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254-1259,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1,25-二羟维生素D_(3)[1,25-(OH)_(2)D_(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复杂性小儿热性惊厥(CFS)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治疗的热性惊厥患儿(FS... 目的探讨外周血1,25-二羟维生素D_(3)[1,25-(OH)_(2)D_(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复杂性小儿热性惊厥(CFS)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治疗的热性惊厥患儿(FS)92例,分为复杂组(40例)和单纯组(单纯性FS,52例),分析外周血1,25-(OH)_(2)D_(3)、NSE、GFAP的变化差异及与预后关系。结果复杂组患儿1,25-(OH)_(2)D_(3)水平低于单纯组[(14.40±3.32)vs.(19.27±4.11)],NSE[(22.10±5.65)vs.(15.02±5.13)]和GFAP[(50.20±9.30)vs.(36.63±9.02)]水平高于单纯组(t=6.113、6.279、7.058,P<0.05)。复杂组不同发作情况对应的患儿1,25-(OH)_(2)D_(3)、NSE和GFA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作持续时间t=6.103、2.736、3.996,24h内发作次数t=2.385、2.048、2.125,发作形式:t=2.862、2.704、2.304,P<0.05)。Spearman分析显示1,25-(OH)_(2)D_(3)水平与发作持续时间、24h内发作次数、发作形式呈负相关(r=-0.744、-0.321、-0.497,P<0.05),NSE、GFAP则与其呈正相关(NSE:r=0.375、0.302、0.373,GFAP:r=0.530、0.272、0.334,P<0.05)。预后不良患儿CFS比例为81.82%,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儿(χ^(2)=26.228,P<0.05);预后不良患儿外周血1,25-(OH)_(2)D_(3)水平低于预后良好患儿,NSE和GFAP水平高于预后良好患儿(t=2.893、3.762、3.323,P<0.05)。ROC显示,外周血1,25-(OH)_(2)D_(3)、NSE、GFAP预测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2、0.706和0.724(P<0.05)。结论外周血1,25-(OH)_(2)D_(3)水平下降及NSE、GFAP水平升高与CFS的发生及病情发作情况有关,且具有较高的预后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5-二羟维生素D3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 脑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