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痘疹方论》治疗小儿痘疹的用药特点
1
作者 汪美君 周蓓 +2 位作者 梁娟 刘娇 陈明惠 《中医药通报》 2024年第6期36-39,54,共5页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南宋儿科医家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治疗小儿痘疹的用药特点。方法:通过Excel软件将《小儿痘疹方论》有关小儿痘疹的内服处方进行数据录入以及频数、性味归经、功效统计分析,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及IB...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南宋儿科医家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治疗小儿痘疹的用药特点。方法:通过Excel软件将《小儿痘疹方论》有关小儿痘疹的内服处方进行数据录入以及频数、性味归经、功效统计分析,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及IBM SPSS Modeler 18.0进行聚类、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收集内服处方84首,涉及中药140味,共计使用频次632次。从药物种类方面进行分析,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主要归入肺经、肝经、脾经、胃经,药物功效以补虚、清热和解表为主;从中药总使用频次方面进行分析,用药以温药、甘味药、归脾经药、补虚药居多。通过Apriori算法关联规则分析可得到6味关联性较大的核心药物:人参、当归、茯苓、白术、白芍、甘草。通过聚类分析可得到4个有效聚类药物组合。结论:陈文中治疗小儿痘疹注重辨证,主要运用温补法,采取补虚托里、解毒、疏通营卫三法,反对妄投宣利寒凉之药损伤脾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痘疹方论》 陈文中 小儿痘疹 中医药 用药规律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宋代《小儿痘疹方论》治疗小儿痘疹用药规律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继军 郑芬 李廷保 《中医研究》 2013年第9期57-59,共3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宋代《小儿痘疹方论》中医药治疗小儿痘疹用药规律的研究。方法:将宋代名医陈文忠撰《小儿痘疹方论》中治疗小儿痘疹疾病的中医复方录入计算机,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宋代《小儿痘疹方论》中医药治疗小儿痘疹用药规律的研究。方法:将宋代名医陈文忠撰《小儿痘疹方论》中治疗小儿痘疹疾病的中医复方录入计算机,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整理治疗小儿痘疹中药复方78首,涉及中药128种,总用药次数为551次。药类依次以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化痰平喘药为主,占总用药的81.09%;药味以甘、苦、辛为主,累计频率达90.47%;药性以温、寒、平为主,累计频率达98.10%;归经以脾、肺、心、胃、肝为主,累计频率达80.40%。结论:临床以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化痰平喘药等中药运用较多;使用核心单味药依次为甘草、人参、茯苓、当归、白术、白芍、防风、黄芪、柴胡、黄芩、川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痘疹方论》 小儿痘疹 用药规律
下载PDF
叶天士治疗小儿痘疹经验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韦江艳 艾军 +3 位作者 刘卓颖 邝达权 杨宗翰 宫文浩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861-1863,共3页
叶天士是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家,被誉为“温热大师”,其在《临证指南医案·痘》中专篇论述小儿痘疹的诊治。痘疹作为古代儿科四大要证之一属于温病范畴。叶天士在辨治小儿痘疹过程中勤求古训,尤重辛凉,创新性提出“凡疮疹,辛凉为宜”... 叶天士是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家,被誉为“温热大师”,其在《临证指南医案·痘》中专篇论述小儿痘疹的诊治。痘疹作为古代儿科四大要证之一属于温病范畴。叶天士在辨治小儿痘疹过程中勤求古训,尤重辛凉,创新性提出“凡疮疹,辛凉为宜”的学术观点,重视辛凉解郁、辛凉活血治法,四诊合参强调望诊的重要性,主要通过望小儿肌色辨体质强弱、望痘疹形态色泽辨吉凶以及望小儿神志静躁辨痘疹顺逆。同时善从卫气营血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等多种辨证思路辨治小儿痘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痘疹 经验 叶天士
下载PDF
基于“固阳为先,温运消阴”理论探析陈文中温补学术思想
4
作者 董小君 杨珣 +3 位作者 张琪 杨桐 古娟 丁斗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34期62-65,共4页
陈文中是南宋著名儿科医家之一,著有《小儿病源方论》和《小儿病症方论》,为儿科温阳派代表人物,精于小儿痘疹与惊风的温补治疗,遣方用药以温补见长。陈文中依“药性既温则固养元阳,冷则败伤真气”之理,认为阴阳二气虽互根互用,但在小... 陈文中是南宋著名儿科医家之一,著有《小儿病源方论》和《小儿病症方论》,为儿科温阳派代表人物,精于小儿痘疹与惊风的温补治疗,遣方用药以温补见长。陈文中依“药性既温则固养元阳,冷则败伤真气”之理,认为阴阳二气虽互根互用,但在小儿时期阳气之所系为关键,以阳气为主导,故以“固阳为先”的观点解释小儿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状态,倡导用温性药固养小儿元阳,由于苦寒败阳而损胃,故忌苦寒伤阳之品。根据“脾胃主运化受纳”的生理特性和“脾胃本娇嫩,易于食伤”的临床证候特征,陈文中强调“脾土虚寒,温运消阴”的重要性,并结合小儿杂病的辨证论治提出“脾土宜温”的治疗大法,用药以温补为特色,在小儿临证用药上擅长用温性药固养小儿元阳,惯用丁香、肉桂、附子、豆蔻和生姜等温补燥涩之品,并化古为用,合之经验,而成新方,如十一味木香散、七味肉豆蔻丸和参芪托里散等方,达温运消阴之功。陈文中学术思想有别于往昔寒凉峻攻之法,而别具一格,补痘疮与惊风温补治疗之不足,促进了儿科温补学派之发展,对后世中医儿科学影响颇为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痘疹 温补法 学术思想
下载PDF
四神丸治疗五更泻 被引量:4
5
作者 马咏梅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11期38-39,共2页
四神丸由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莱萸^(浸炒)等组成,温肾暖脾,涩肠止泻,是治疗五更泻经典方剂。历史悠久,最早以"华佗治肾泄名方"出现,经历代医家演变,认为由二神丸合五味子散而成,从温肾助阳、宣通气血、寒热并用几方面... 四神丸由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莱萸^(浸炒)等组成,温肾暖脾,涩肠止泻,是治疗五更泻经典方剂。历史悠久,最早以"华佗治肾泄名方"出现,经历代医家演变,认为由二神丸合五味子散而成,从温肾助阳、宣通气血、寒热并用几方面起作用,目前尚处在个人经验总结阶段,缺乏统一标准,未来应深入研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更泻 命门火衰 杂病广要 四神丸 华佗神医秘传 华佗治肾泄名方 陈氏小儿痘疹方论 普济本事方 二神丸 五味子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