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小儿肌肉注射拔针后两种按压方法的区别
1
作者 陈容 叶华莲 刘佳 《健康之路》 2016年第2期177-177,共1页
目的:比较小儿肌肉注射拔针后两种按压方法对局部出血、皮下硬肿和青紫发生率的影响,选择最佳按压方法以减少小儿肌肉注射后出血、皮下硬肿及青紫的发生。方法:实验组50例肌肉注射后采用多指按压法,对照组50例肌肉注射后采用单指按压法... 目的:比较小儿肌肉注射拔针后两种按压方法对局部出血、皮下硬肿和青紫发生率的影响,选择最佳按压方法以减少小儿肌肉注射后出血、皮下硬肿及青紫的发生。方法:实验组50例肌肉注射后采用多指按压法,对照组50例肌肉注射后采用单指按压法。结果:实验组出血、皮下硬肿及青紫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指按压法能有效地减少出血、皮下硬肿及青紫的发生,同时减轻小儿的疼痛也减少护患纠纷,提高家长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肌肉注射 按压方法 按压时间 皮下硬肿 青紫 出血
原文传递
小儿臀部肌肉注射不当致坐骨神经损伤原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1期99-100,共2页
关键词 小儿臂部肌肉注射 坐骨神经损伤
下载PDF
小儿肌内注射改良式固定法应用体会
3
作者 卢美珍 黄秀荣 《当代医学》 2012年第32期90-91,共2页
目的总结小儿肌内注射改良式固定法的应用体会,以指导临床减少对患儿的伤害。方法将60例6个月~5岁进行肌肉注射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俯卧位方法 ,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按捏穿刺局部皮肤并固定穿刺... 目的总结小儿肌内注射改良式固定法的应用体会,以指导临床减少对患儿的伤害。方法将60例6个月~5岁进行肌肉注射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俯卧位方法 ,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按捏穿刺局部皮肤并固定穿刺侧髂前上棘固定患儿臀部进行注射治疗,并对两组注射效果各项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有2例表皮刮伤、针眼渗夜等意外情况发生,对照组发生13例,干预组意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P<0.05)。结论应用改良式固定方法可更好固定患儿臀部,能更有效的预防意外情况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肌肉注射 改良固定式
下载PDF
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郑健斌 张剑珲 +2 位作者 陶建平 司徒勋 黄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7期852-854,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旨在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予以患儿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依据其临床资料确定初始剂量及最大剂量,随机选择病毒性肺炎恢复期患儿30例,分别采用单次、连续多次肌内注射的方法给药,动态观测用药...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旨在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予以患儿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依据其临床资料确定初始剂量及最大剂量,随机选择病毒性肺炎恢复期患儿30例,分别采用单次、连续多次肌内注射的方法给药,动态观测用药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并严密观察记录实验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所有患儿在给药前后体温、呼吸、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肌酐(Cr)、尿素氮(BUN)、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谷草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均在正常值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常规、大便常规均无异常,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1b在0.2~2.0μg/kg范围内耐受性良好,临床II期研究剂量可参考使用1.5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干扰素Α1B 病毒性肺炎 小儿肌肉注射 耐受性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