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1篇文章
< 1 2 1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效果评价 被引量:8
1
作者 陈皋 《系统医学》 2018年第16期101-103,共3页
目的评价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的效果。方法将该院在2016年3月—2017年5月随机选取的7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的患儿作为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 目的评价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的效果。方法将该院在2016年3月—2017年5月随机选取的7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的患儿作为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磷酸肌酸钠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在此基础上使用维生素C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14%,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χ~2=6.247 7、P=0.012 4),呈临床不均衡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指标水平均有所降低,观察组患者LDH(210.61±46.88)U/L、AST(22.13±13.70)U/L、CK-MB (17.60±7.32)U/L及肌钙蛋白(0.11±0.05)U/L降低水平与对照组LDH (265.05±48.27)U/L、AST (29.44±14.41)U/L、CK-MB(24.04±7.49)U/L及肌钙蛋白(0.25±0.08)U/L指标相比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的效果较好,患儿各项指标的水平有所降低,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肌酸钠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 临床效果 分析
下载PDF
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5
2
作者 范毅敏 覃丽君 +1 位作者 甄宇峰 沈娜君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19-620,共2页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肺炎支原体感染伴心肌损害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阿奇霉素及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磷酸肌酸钠(CP)治疗,对照组加用l,6-二磷...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肺炎支原体感染伴心肌损害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阿奇霉素及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磷酸肌酸钠(CP)治疗,对照组加用l,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疗程均为14d。观察治疗前后患儿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和心电图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心肌酶水平相似且高于正常值,治疗后两组心肌酶均显著下降(P<0.001),其差值在观察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肌钙蛋白阴转率及心电图改善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CP及FDP均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CP效果优于FD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肌酸钠 l 6-二磷酸果糖 原体感染 心肌损害
下载PDF
血清D-二聚体、NT-proBNP联合检测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诊断中价值分析 被引量:25
3
作者 彭焦武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1年第6期1007-101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D-dimer)、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联合检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心肌损害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心肌损害患儿10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制定心...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D-dimer)、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联合检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心肌损害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心肌损害患儿10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制定心脏功能分级(NYHA)分为I级(28例)、II级(26例)、III级(27例)、IV级(27例)。检测并比较患儿血清D-dimer、NT-proBNP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差异。结果IV级、III级患儿血清D-二聚体、NT-proBNP及CK-MB、cTnI水平均显著高于I、II级(P<0.05);II级患儿血清D-二聚体、NT-proBNP及CK-MB、cTnI水平显著高于I级(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CK-MB、cTnI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24、0.602,P<0.05);血清NT-proBNP与CK-MB、cTnI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73、0.621,P<0.05);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NT-proBN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19,P<0.05)。ROC曲线显示,D-二聚体、NT-proBNP、CK-MB、cTnI及D-二聚体+NT-proBNP联合检测对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心肌损害诊断的AUC分别为0.728、0.905、0.847、0.743、0.923;灵敏度分别为66.73%、89.47%、71.36%、67.24%、95.03%;特异性分别为73.49%、92.44%、66.28%、72.14%、96.53%。D-二聚体+NT-proBNP联合检测显著高于单一D-二聚体、NT-proBNP的诊断效能(P<0.05)。结论血清D-二聚体、NT-proBNP联合检测有助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心肌损害患儿的临床诊断及病情判断,对患儿的临床诊疗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原体肺炎 心肌损害 D-二聚体 N-末端脑钠素原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用药效果初评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磊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1期112-113,共2页
目的评价磷酸肌酸钠(CP-Na)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的用药效果。方法 9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维生素C,观察组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磷... 目的评价磷酸肌酸钠(CP-Na)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的用药效果。方法 9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维生素C,观察组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羟丁酸脱氢酶(HBDH)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肺炎原体感染 心肌损害 磷酸肌酸钠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8
5
作者 陈叶 冼雄辉 包忠宪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4年第5期33-34,37,共3页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患儿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所有患儿均给予抗感染和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静脉滴注维生素C,观察组...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患儿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所有患儿均给予抗感染和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静脉滴注维生素C,观察组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68.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维生素C相比,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的疗效更加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肺炎原体感染 心肌损害 磷酸肌酸钠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探究磷酸肌酸钠配合大剂量维生素C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患儿炎症因子的影响
6
作者 于友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49-50,共2页
本次研究主要是使用用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患儿的临床治疗,以及炎性因子影响,展开有效的分析和探究。方法:本次研究随机选择我院收录治疗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患儿,总计数量有六十二名,... 本次研究主要是使用用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患儿的临床治疗,以及炎性因子影响,展开有效的分析和探究。方法:本次研究随机选择我院收录治疗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患儿,总计数量有六十二名,作为本次磷酸肌酸钠配合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治疗的临床数据资料,随机均分,参照组的31名小儿肺炎患儿采取磷酸肌酸钠治疗,而实验组的31名小儿肺炎患儿则是采取参照组治疗手段基础上,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对两组患儿临床治疗的炎性因子指标,以及患儿血清心肌酶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在对比两组肺炎患儿的血清心肌酶水平方面,参照组是没有实验组数据更加优秀,而且P<0.05;在对比两组肺炎患儿的炎性因子指标方面,实验组数据更加优秀,而且P<0.05。结论 使用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机损害患儿的时候可以得到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对炎性反应起到抑制的作用,加快患儿恢复的速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肌酸钠 大剂量维生素C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
下载PDF
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临床效果初评 被引量:15
7
作者 董健 刘娜 马宝成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23期150-151,共2页
目的 探究磷酸肌酸钠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9例.在两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能量合剂治疗,观... 目的 探究磷酸肌酸钠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9例.在两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能量合剂治疗,观察组给予磷酸肌酸钠治疗.治疗7 d后,观察比较两组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及心电图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及心电图等指标改善,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更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对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的治疗方面,磷酸肌酸钠与1, 6-二磷酸果糖均有疗效,且磷酸肌酸钠优于1,6-二磷酸果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肺炎原体 感染 心肌损害 磷酸肌酸钠
下载PDF
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于连军 王军 刘振虎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CAS 2019年第2期110-111,共2页
目的分析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磷酸肌酸钠治疗,对比两组患... 目的分析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磷酸肌酸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和心肌损伤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较高,LDH(乳酸脱氢酶)、AST(谷草转氨酶)、肌钙蛋白水平均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的效果理想,且患儿心肌损伤指标可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肌酸钠 小儿肺炎原体感染 心肌损害
下载PDF
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的临床价值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周珊 《基层医学论坛》 2020年第29期4206-4208,共3页
目的研究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到我院儿科就诊的8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其入院编号的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单数)和观察组(双数),各41例。对照组... 目的研究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到我院儿科就诊的8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其入院编号的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单数)和观察组(双数),各4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维生素C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对比2组患儿血清心肌酶谱[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I水平、治疗总有效率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的CK-MB、LDH和肌钙蛋白I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CK-MB、LDH和肌钙蛋白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4.39±1.31)d,短于对照组的(7.31±1.6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能够较好地降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患儿的血清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水平,并提高其治疗总有效率,减少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肺炎原体感染 心肌损害 磷酸肌酸钠 血清心肌
下载PDF
小儿支原体肺炎血清BNP、LDH及Hcy水平与心肌损害的相关性
10
作者 李珊珊 赵宝银 +2 位作者 万红 吴狄 于修楠 《西部医学》 2024年第7期1058-1061,1067,共5页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MP)血清B型钠尿肽(BNP)、乳酸脱氢酶(LDH)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心肌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3例MP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心肌损害分为非心肌损害组(n=77)和...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MP)血清B型钠尿肽(BNP)、乳酸脱氢酶(LDH)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心肌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3例MP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心肌损害分为非心肌损害组(n=77)和心肌损害组(n=36)。根据不同心肌损害程度分为轻度组(n=15)、中度组(n=13)和重度组(n=8)。比较心肌损害组和非心肌损害组一般资料及血清BNP、LDH、Hcy水平、不同心肌损害程度的患儿血清BNP、LDH、Hcy水平,Pearon相关性分析血清BNP、LDH、Hcy水平与心肌损害指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MP患儿心肌损害的相关因素。结果心肌损害组与非心肌损害组性别、年龄、感染部位、WBC、RBC、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损害组发热持续时间、病情严重程度、MP抗体滴度、PLT、血清CRP、Scr、CK、CK-MB、cTnT、α-HBDH、BNP、LDH、Hcy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心肌损害组(P<0.05);轻度组血清BNP、LDH、Hcy水平显著低于中、重度组,中度组血清BNP、LDH、Hcy水平显著低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P患儿血清BNP、LDH、Hcy水平与CK、CK-MB、cTnT、α-HBDH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热持续时间、病情严重程度、血清BNP、LDH、Hcy是影响MP患儿心肌损害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MP患儿血清BNP、LDH、Hcy水平与心肌损害呈显著相关性,且是心肌损害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体肺炎 B型钠尿肽 乳酸脱氢酶 同型半胱氨酸 心肌损害
下载PDF
心肌酶谱、BNP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严重程度关系及对心肌损害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晓微 付迎新 +2 位作者 赵淑清 朱晓晨 徐颖奇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475-477,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四项、BNP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心肌损害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MPP患儿134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病情轻重程度将患儿分为轻度(n=76)和重度(n=58),采用Spearma...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四项、BNP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心肌损害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MPP患儿134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病情轻重程度将患儿分为轻度(n=76)和重度(n=58),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心肌酶谱四项、BNP与小儿MPP严重程度的关系。根据心肌损害诊断标准将患儿分为心肌损害组(33例)与无心肌损害组(101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心肌酶谱四项、BNP对小儿MPP心肌损害的诊断效能。结果:重度CK、CK-MB、LDH、AST及BNP水平均高于轻度(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CK、CK-MB、LDH、AST、BNP与小儿MPP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心肌损害组的心肌酶谱四项指标及BNP水平均高于无心肌损害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心肌酶四项指标CK、CK-MB、LDH、AST及BNP五项联合诊断效能高于单项检测。结论:心肌酶谱、BNP水平随着小儿MPP的加重而升高,具有正相关性,其联合检测对小儿MPP引发的心肌损害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原体肺炎 心肌损害 心肌酶谱 脑钠肽
下载PDF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消化系统损害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12
作者 李素红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064-0067,共4页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风险因子和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18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儿按住院时间分成两组,各90人,即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伴消化系统损害...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风险因子和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18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儿按住院时间分成两组,各90人,即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伴消化系统损害的患儿,而对照组仅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观察两组患儿的性别,发热程度,开始使用抗生素的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时间,以及 c反应蛋白补体C3和C4的含量,判断补体水平的高低。结果 年龄、性别、用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发热,用药时间,C-反应蛋白及补体机能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发热、抗生素起始时间、 C反应蛋白水平及补体功能低下均与小儿肺炎 Mhp发生胃肠道损伤相关(P<0.05)。结论 通过调查和统计,本研究认为发热、开始应用抗生素时间、 CRP水平、补体水平低下等是导致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消化系统损害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肺炎原体感染 消化系统损害
下载PDF
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效果
13
作者 周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4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究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确诊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实验组患儿接受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对照组患儿接受阿... 目的探究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确诊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实验组患儿接受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对照组患儿接受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5.2±0.9)d、住院时间(7.1±1.6)d、复发率5.7%均优于对照组的(7.8±1.2)d、(10.5±2.3)d、22.9%(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在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更有效地缩短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并降低复发率,对于指导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研究需进一步验证这一疗法的长期效果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肺炎原体感染 甲泼尼龙 阿奇霉素 序贯疗法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小儿支原体肺炎伴肝损伤、心肌损伤在临床中采用生化指标的检测及意义
14
作者 苗瑞霞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2期113-116,共4页
目的分析生化检验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伴肝损伤、心肌损伤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诊断、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白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有肝损伤、... 目的分析生化检验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伴肝损伤、心肌损伤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诊断、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白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有肝损伤、心肌损伤将患儿分为4组:肺炎组(20例,单纯支原体肺炎),肝损伤组(20例,支原体肺炎伴肝损伤),心肌损伤组(20例,支原体肺炎伴心肌损伤),肝损伤伴心肌损伤组(20例,支原体肺炎伴肝损伤和心肌损伤)。所有患儿均行生化检验,观察比较4组患儿血沉、C-反应蛋白(CRP)、心肌功能指标及肝功能指标。结果肺炎组、肝损伤组、心肌损伤组及肝损伤伴心肌损伤组患儿血沉与血清CRP、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指标水平均升高,肝损伤组、肝损伤伴心肌损伤组均高于心肌损伤组,肝损伤伴心肌损伤组均高于肝损伤组(均P<0.05)。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可通过生化检验监测患儿心肌功能及肝功能指标,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制定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疾病管理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原体肺炎 肝损伤 心肌损伤 生化检验
下载PDF
右美沙芬愈创甘油醚糖浆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余琴 万卉 毛爱军 《天津药学》 2024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沙芬愈创甘油醚糖浆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后咳嗽临床疗效及对炎症介质和免疫功能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于2021年6月—2023年6月MP感染后咳嗽患儿108例,依据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与研究组54例。对照组口... 目的:探讨右美沙芬愈创甘油醚糖浆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后咳嗽临床疗效及对炎症介质和免疫功能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于2021年6月—2023年6月MP感染后咳嗽患儿108例,依据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与研究组54例。对照组口服阿奇霉素片,1次/d,连续口服3 d停药4 d;再连续口服3 d停药4 d,治疗14 d;研究组在阿奇霉素基础上右美沙芬愈创甘油醚糖浆5~10 ml/次,3次/d。两组治疗疗程14 d。比较两组疗效、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治疗前后咳嗽症状评分、炎症介质和免疫功能变化。结果: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咳嗽、啰音和气道高反应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咳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咳嗽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咳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6(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s-CRP、IL-4和IL-6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hs-CRP、IL-4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gA、IgG和IgM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IgA、IgG和Ig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沙芬愈创甘油醚糖浆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MP感染后咳嗽临床疗效显著,且可减轻患儿炎症反应,提高患儿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沙芬愈创甘油醚糖浆 阿奇霉素 小儿肺炎原体感染 咳嗽 疗效 炎症介质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消化道系统损害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钱元原 季卫刚 +1 位作者 陈艳艳 张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9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消化道系统损害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3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3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消化道系统损害分为消化道系统损害组(n=35)...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消化道系统损害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3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3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消化道系统损害分为消化道系统损害组(n=35)、非消化道系统损害组(n=97)。收集患儿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发热病程、病程、大环内酯类药物开始使用时间、糖皮质激素开始使用时间、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白细胞(WBC)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对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有统计学差异因素的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发生35例消化道系统损害,发生率26.52%(35/132)。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性别、体重、病程、糖皮质激素开始使用时间、ESR、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发热病程、大环内酯类药物开始使用时间、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岁、发热病程≥7 d、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时间<3 d、CRP≥10 mg/L是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消化道系统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OR>1且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并发消化道系统损害与年龄≤3岁、发热病程≥7 d、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时间<3 d、CRP≥10 mg/L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肺炎原体肺炎 消化道系统损害 影响因素 炎症水平 大环内酯类
下载PDF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联合小儿推拿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茹芳 林晓红 +2 位作者 彭银英 陈熳妮 魏琳 《中国药师》 CAS 2024年第2期309-316,共8页
目的 探究阿奇霉素序贯疗法(AST)联合小儿推拿(IM)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痰热闭肺证(CCAMP-PHCLS)的临床疗效,以期为CCAMP的临床诊治提供新方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CCAMP-... 目的 探究阿奇霉素序贯疗法(AST)联合小儿推拿(IM)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痰热闭肺证(CCAMP-PHCLS)的临床疗效,以期为CCAMP的临床诊治提供新方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CCAMP-PHCLS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患儿分为AST组(AST治疗)和AST+IM组(AST+IM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咳嗽症状积分和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临床症状/体征消退时间、血清MP抗体(MP-IgM)转阴情况、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共纳入98例CCAMP-PHCLS患儿,每组各49例。治疗前,两组在日间咳嗽症状积分、夜间咳嗽症状积分、血清IL-6含量、血清PCT含量和血清CRP含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日间咳嗽症状积分、夜间咳嗽症状积分、血清IL-6含量、血清PCT含量和血清CRP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05),且AST+IM组显著低于AST组(P <0.05)。临床特征方面,AST+IM组患儿咳嗽消退时间、发热消退时间和肺部啰音消退时间均短于AST组(P <0.05),MP-IgM转阴率高于AST组(P <0.05)。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面,AST+IM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ST组(P <0.05),总不良反应发生显著低于AST组(P <0.05)。结论 AST联合IM对CCAMP患儿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其潜在的可能机制是IM通过多途径、多系统介导炎性因子的产生,改善气道炎症,从而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 小儿推拿 肺炎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 痰热闭肺证 疗效
下载PDF
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联合预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损害的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袁 王甜 黄忠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4期474-477,共4页
目的探析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MCP-4)、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预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损害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徽省明光市人民医院诊治的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心肌损... 目的探析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MCP-4)、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预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损害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徽省明光市人民医院诊治的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心肌损害情况分为心肌损害组(30例)和无心肌损害组(38例),比较两组血清MCP-4、CRP、LDH水平。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CP-4、CRP、LDH单独及三项指标联合试验预测重症MPP患儿发生心肌损害的价值。结果心肌损害组患儿血清MCP-4、CRP、LDH、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钙蛋白Ⅰ水平高于无心肌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MCP-4、CRP、LDH水平对重症MPP患儿发生心肌损害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以三项指标并联试验的预测价值最高。并联联合试验的敏感度为93.33%,临床漏诊率不足7%;虽然为联合试验预测的特异度(47.06%)相对较低,但考虑到临床对低漏诊率的需求,三项指标的联合试验仍然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重症MPP患儿血清MCP-4、CRP、LDH水平与其发生心肌损害密切相关,三者并联联合或可作为预测患儿心肌损害风险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原体肺炎 心肌损害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 C反应蛋白 乳酸脱氢酶 相关性
下载PDF
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FABP3、SDC-4水平与心肌损害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雪洁 张龙 鲜渊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4期550-554,共5页
目的 分析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3,FABP3)、多配体蛋白聚糖-4(Syndecan-4,SDC-4)水平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6月到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98例作为此次研究对... 目的 分析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3,FABP3)、多配体蛋白聚糖-4(Syndecan-4,SDC-4)水平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6月到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98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58例)和重症组(4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98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心肌损害情况将患儿分为心肌损害组(n=43)和非心肌损害组(n=55);血清FABP3、SDC-4水平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心肌酶谱指标;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FABP3、SDC-4水平以及与心肌酶谱相关指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影响因素。结果 重症组和轻症组血清FABP3、SDC-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血清FABP3、SDC-4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P<0.05)。心肌损害组和非心肌损害组FABP3、SDC-4、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ferase,AS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α-HBDH)、磷酸肌酸激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以及超敏肌钙蛋白I(high sensitive troponin I,hs-cTn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心肌损害组FABP3、SDC-4、AST、LDH、α-HBDH、CK、CK-MB以及hs-cTnI水平显著高于非心肌损害组(P<0.05)。根据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知,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FABP3、SDC-4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清FABP3、SDC-4水平均与AST、LDH、α-HBDH、CK、CK-MB以及hs-cTnI水平呈正相关(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FABP3、SDC-4、AST、LDH、α-HBDH、CK、CK-MB以及hs-cTnI升高是影响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FABP3、SDC-4在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显著升高,二者与心肌损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体肺炎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多配体蛋白聚糖-4 心肌损害
下载PDF
止嗽散结合小儿热速清颗粒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惠蕊 《北方药学》 2024年第1期187-189,共3页
目的:观察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选择止嗽散结合小儿热速清颗粒治疗的效果及对患儿炎症因子水平影响.方法:在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门诊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抽选80例,数字表随机排序划分对照组(40例,使用阿奇霉素进行用... 目的:观察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选择止嗽散结合小儿热速清颗粒治疗的效果及对患儿炎症因子水平影响.方法:在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门诊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抽选80例,数字表随机排序划分对照组(40例,使用阿奇霉素进行用药)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止嗽散结合小儿热速清颗粒治疗).对两组患儿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1)对比两组患儿咳嗽、咽喉疼痛、胸闷以及发热症状改善用时,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2)对比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3)对比患儿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4)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治疗时选择止嗽散联合小儿热速清颗粒,可以促使患儿咳嗽、咽喉疼痛等症状迅速改善,降低患儿体内炎性因子水平以及中医症状积分,有助于患儿病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嗽散 小儿热速清颗粒 儿童 肺炎原体感染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