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剂量测试及团注追踪触发技术在肺动脉CTA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朱丽丽 郑玉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3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测试及团注追踪触发扫描技术在肺动脉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在江苏省句容市人民医院行肺动脉CTA检查的100例疑似肺栓塞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利用团注追踪触发扫描技术进行扫描,B组采... 目的:探讨小剂量测试及团注追踪触发扫描技术在肺动脉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在江苏省句容市人民医院行肺动脉CTA检查的100例疑似肺栓塞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利用团注追踪触发扫描技术进行扫描,B组采用小剂量测试技术进行扫描。两组扫描图像均通过血管分析软件进行后处理分析:包括进行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多平面重组(MPR),并由两名医师采用双盲法对肺动脉CTA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两组100例肺动脉CTA检查者中发现肺动脉栓塞28例,其中A组15例,B组13例,两组扫描图像均到达良好以上,均达到诊断要求。A组图像质量优秀18例(36.0%),图像质量良好28例(56.0%),图像质量差4例(8.0%)。B组图像质量优秀25例(50.0%),图像质量良好24例(48.0%),图像质量差1例(2.0%)。B组图像优秀率高于A组,B组图像差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动脉CTA检查中,团注追踪触发扫描技术及小剂量测试技术均可以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对于普通患者,团注追踪触发扫描技术更加简便,对于肺循环及心功能异常患者,小剂量测试技术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CTA 小剂量测试 团注追踪触发技术 肺动脉栓塞
下载PDF
CTA冠状动脉峰值采集中应用小剂量测试法与阈值触发法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叶薇 熊伟坚 +1 位作者 陈龙 宋惠茜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6期1080-1082,共3页
目的:比较CT血管造影(CTA)冠状动脉峰值采集中应用小剂量测试法与阈值触发法的效果差异。方法:收集我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200例患者,96例采用小剂量测试法进行检查作为A组,104例采用阈值触发法检查作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CTA成... 目的:比较CT血管造影(CTA)冠状动脉峰值采集中应用小剂量测试法与阈值触发法的效果差异。方法:收集我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200例患者,96例采用小剂量测试法进行检查作为A组,104例采用阈值触发法检查作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CTA成像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图像质量评分及心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组患者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低于A组(P<0.05),升主动脉根部CT值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小剂量测试法与阈值触发法均可获得较高质量的冠状动脉图像,但阈值触发法辐射量更低,且更易获取较高的CTA冠状动脉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冠状动脉峰值采集 小剂量测试 阈值触发 效果比较
下载PDF
小剂量测试性团注与团注追踪触发两种增强延迟扫描技术在肺动脉血管造影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7
3
作者 杨爱春 陈邦文 陈盈 《浙江实用医学》 2019年第5期330-332,共3页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小剂量测试性团注扫描技术和团注追踪触发技术两种增强延迟扫描技术在肺动脉血管造影(CTA)检查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临床考虑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随机采用小剂量测试性团注技术(76例)及团注追踪触发技术...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小剂量测试性团注扫描技术和团注追踪触发技术两种增强延迟扫描技术在肺动脉血管造影(CTA)检查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临床考虑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随机采用小剂量测试性团注技术(76例)及团注追踪触发技术(56例)进行64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分析CTA血管图像,并比较同一部位动脉血管测量的CT值。结果两种扫描方式的图像质量评价均在良好及以上。两种扫描技术所得的图像同一部位动脉测量的CT值比较,主肺动脉、肺动脉干,上叶肺动脉血管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腔静脉、主肺静脉及升主动脉CT值,小剂量测试性团注组小于团注追踪触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增强延迟时间检查技术都可以满足64层螺旋CT肺动脉CTA检查要求,但小剂量测试性团注扫描技术获得肺动脉CTA血管图像更好,且注射对比剂剂量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血管造影 64层螺旋CT 团注追踪触发技术 小剂量测试性团注技术 增强扫描技术
下载PDF
阈值触发法与小剂量测试法在CTA冠状动脉峰值采集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刘飞 李仁民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1年第3期47-50,共4页
目的:对比采用阈值触发法与小剂量测试法在CT血管造影(CT angiorgraphy,CTA)冠状动脉峰值采集中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冠状动脉CTA成像患者的影像资料,采用阈值触发法扫描的患者109例(作为阈值触发法组),采用小剂量测试法扫... 目的:对比采用阈值触发法与小剂量测试法在CT血管造影(CT angiorgraphy,CTA)冠状动脉峰值采集中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冠状动脉CTA成像患者的影像资料,采用阈值触发法扫描的患者109例(作为阈值触发法组),采用小剂量测试法扫描的患者103例(作为小剂量测试法组),以升主动脉根部(左冠开口层面)CT值作为冠状动脉峰值。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2组患者在冠状动脉采集时的心率变化、图像质量评分、CT容积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volume,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的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比较2组患者心率及升主动脉根部(左冠开口层面)CT值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在心率及心率变化、图像质量评分对比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阈值触发法组的升主动脉根部(左冠开口层面)CT值、CTDIvol及DLP等参数优于小剂量测试法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阈值触发法相比小剂量测试法在冠状动脉CTA成像中辐射剂量低,且更易获取较高的冠状动脉峰值,可通过进一步减少对比剂用量,达到冠状动脉成像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测试 阈值触发 冠状动脉 CT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峰值 CT值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与智能跟踪触发技术对肺动脉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刘畅 左晨 +3 位作者 许水妹 王晓阳 陈振 付丽媛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6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技术与团注对比剂智能跟踪触发技术在多层螺旋CT(MSCT)肺动脉成像中对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医院诊治的80例临床疑似肺动脉栓塞而行CTPA检查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以... 目的:探讨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技术与团注对比剂智能跟踪触发技术在多层螺旋CT(MSCT)肺动脉成像中对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医院诊治的80例临床疑似肺动脉栓塞而行CTPA检查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以下3组:采用对比剂团注智能跟踪触发技术且监测位置设于肺动脉的肺动脉组(30例,对比剂优维显370 mgI/ml,用量为40 ml)、监测位置设于上腔静脉的上腔静脉组(24例,对比剂用量为40 ml)和采用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技术的测试技术组(26例,小剂量测试团注对比剂15 ml,注射对比剂25 ml),3组其他扫描参数均相同。由2名影像科主治医师对所得的CTPA影像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主观评分,对比3组横断面图像测量的肺动脉干、肺静脉及上腔静脉的CT值。结果:80例患者中76例患者肺动脉干及>3级肺动脉分支均显影,静脉污染在可接受水平,达到诊断要求。3组间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16,P<0.05)。3组肺动脉干平均CT值均>250 HU,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腔静脉组和测试技术组的肺静脉平均CT值均低于肺动脉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0.675,t=12.687;P<0.05);测试技术组的上腔静脉平均CT值低于肺动脉组和上腔静脉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9.394,t=20.290;P<0.05)。结论: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技术相对于智能跟踪触发技术可精确获得对比剂在肺动脉的峰值时间,所得到的肺动脉成像图像质量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 肺栓塞 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技术 对比剂团注智能跟踪触发技术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与智能跟踪触发技术在改善肺动脉
6
作者 李昌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0期205-208,共4页
探讨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PTDC)与智能跟踪触发技术(BT)在改善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成像质量的效果。方法 收集到我院就诊的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若干例,基于特定时间段内(2021年10月-2022年5月)对其进行选取(60例),均行CTPA检查,按照随机... 探讨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PTDC)与智能跟踪触发技术(BT)在改善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成像质量的效果。方法 收集到我院就诊的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若干例,基于特定时间段内(2021年10月-2022年5月)对其进行选取(60例),均行CTPA检查,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30例)。其中30例选择BT,作为对照组,另30例选择PTDC,作为观察组,取SPSS20.0统计学软件比较两组成像质量。结果 观察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肺静脉、上腔静脉增强后CT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BT改善CTPA效果相比,采用PTDC可获得对比剂在肺动脉更为精确获的峰值时间,提高肺动脉成像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 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PTDC) 智能跟踪触发技术(BT) 增强CT值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成像中扫描技术优化的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黄春榆 周玉祥 +2 位作者 蓝博文 饶红萍 李丽红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5年第6期925-928,共4页
目的:比较对比剂浓度实时监控触发技术和小剂量峰值测试延迟触发技术在冠状动脉CTA成像的强化效果,探讨64排螺旋CT在成像中扫描技术的优化方案。材料与方法:在两种技术模式下完成237例冠状动脉CTA成像扫描检查,通过图像分析组间主、肺动... 目的:比较对比剂浓度实时监控触发技术和小剂量峰值测试延迟触发技术在冠状动脉CTA成像的强化效果,探讨64排螺旋CT在成像中扫描技术的优化方案。材料与方法:在两种技术模式下完成237例冠状动脉CTA成像扫描检查,通过图像分析组间主、肺动脉CT密度差异、最佳对比剂符合率和后续血管重建成功率,分析评价两种扫描技术的显像质量差异。A组106例采用对比剂浓度实时监控触发技术模式,B组131例采用对比剂小剂量峰值测试(时间密度曲线)扫描模式。结果:A、B组间测得主动脉根部、肺动脉对比剂浓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8/p=0.015(p<0.05);其中B组最佳对比剂符合率和后续血管成功率均高于A组,分别达到94.3%和98.5%。结论:使用小剂量峰值测试延迟触发模式可以根据因人而异的个性化原则,有效避免个体差异的影响,在延迟触发扫描中寻求最佳的对比剂浓度,优化冠状动脉CTA成像强化效果和后续血管重建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造影术 技术优化 实时监控触发技术 小剂量峰值测试延迟触发技术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成像中扫描技术优化的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马跃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0年第12期1449-1451,共3页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成像中扫描技术优化。方法按照不同的技术模式将2017年12月~2019年3月行冠状动脉CTA241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n=108)给予实时监控触发技术(Smart Prep)触发模式,研究组(n=133)给予小剂量峰值...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成像中扫描技术优化。方法按照不同的技术模式将2017年12月~2019年3月行冠状动脉CTA241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n=108)给予实时监控触发技术(Smart Prep)触发模式,研究组(n=133)给予小剂量峰值测试延迟触发模式(时间密度曲线)。根据两组CT密度、后续血管重建成功率、最佳对比剂符合率比较两种技术模式。结果研究组主动脉根部、肺动脉CT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最佳对比剂符合率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75.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后续血管成功率为98.50%,对照组后续血管成功率为93.52%,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峰值测试延迟触发模式能够降低个体差异作用,提高冠状动脉CTA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造影术 实时监控触发技术 小剂量峰值测试延迟触发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