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05篇文章
< 1 2 2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在结核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胡玉敬 边艳珠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18-322,共5页
结核病是全球公认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在结核病诊疗过程中仍面临常规影像学检查难以解决的问题。^(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18)F-FDG PET/CT)是应用比较成熟的多模态显像,可同时显示解剖和代谢图像,有... 结核病是全球公认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在结核病诊疗过程中仍面临常规影像学检查难以解决的问题。^(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18)F-FDG PET/CT)是应用比较成熟的多模态显像,可同时显示解剖和代谢图像,有助于结核病的诊断,尤其在定位隐匿部位的结核病病灶方面优于常规影像学检查技术。另外,病灶的代谢情况能反映炎性细胞的活化程度,^(18)F-FDG PET/CT能客观判断结核分枝杆菌的稳定状态和病灶活动性。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18)F-FDG PET/CT可先于常规影像学检测获得优于细菌学评估的早期治疗疗效。^(18)F-FDG PET/CT实现了从代谢角度探讨结核病发生、发展及治疗的机制,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个体化,对整合结核病的医学诊疗模式和治疗策略有重要的价值。笔者对^(18)F-FDG PET/CT显像在结核病诊治中主要应用进行综述,以便进一步探索和挖掘其在结核病诊断和治疗中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诊断显像
下载PDF
肺腺癌靶向基因放射治疗的体内研究及小动物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评价疗效的可行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昊平 郭睿 +1 位作者 金冶宁 李彪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29-334,共6页
目的探讨靶向基因放射治疗在裸鼠肺腺癌模型中的联合抗肿瘤作用,以及应用小动物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Micro-PET-CT)动态评价疗效的可行性。方法建立肺腺癌A549裸鼠模型,并分为重组杆状病毒联合放疗组(即重组杆状病毒瘤内注射... 目的探讨靶向基因放射治疗在裸鼠肺腺癌模型中的联合抗肿瘤作用,以及应用小动物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Micro-PET-CT)动态评价疗效的可行性。方法建立肺腺癌A549裸鼠模型,并分为重组杆状病毒联合放疗组(即重组杆状病毒瘤内注射+放疗组、重组杆状病毒尾静脉内注射+放疗组、重组杆状病毒肌内注射+放疗组)、单纯放疗组和对照组,计算其肿瘤生长抑制率和肿瘤生长延缓时间。采用Micro-PET-CT动态评价^18F-FDG代谢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1和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重组杆状病毒联合放疗组的肿瘤生长延缓时间〉12d,肿瘤抑制率〉45%,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重组杆状病毒联合放疗组的VEGF、CD31和Ki-67表达显著低于单纯放疗组和对照组(P〈0.05)。Micro-PET-CT显像显示,重组杆状病毒联合放疗组的肿瘤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较对照组和单纯放疗组明显降低(P〈0.05),且重组杆状病毒瘤内注射+放疗组、重组杆状病毒尾静脉内注射+放疗组、重组杆状病毒肌内注射+放疗组和单纯放疗组裸鼠治疗后肿瘤体积与SUVmax正相关(r分别为0.976、0.954、0.929和0.871,P〈0.05)。结论重组杆状病毒BacEgr1-K5联合放疗增强了抑制肺腺癌生长的作用,Egr1启动子的射线可诱导性实现了治疗的靶向性及可控性。Micro-PET-CT显像结果与治疗效果相关性好,可用于活体肿瘤的功能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放射疗法 Egr1基因启动子 人纤溶酶原Kringle5 杆状病毒 小鼠 小动物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
原文传递
术前^(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显像诊断肢端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3
作者 刘道佳 《医疗装备》 2023年第16期89-92,97,共5页
目的 探讨术前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ET/CT)显像诊断肢端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诊断为肢端恶性黑色素瘤,且术前行^(18)... 目的 探讨术前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ET/CT)显像诊断肢端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诊断为肢端恶性黑色素瘤,且术前行^(18)F-FDG PET/CT显像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将Breslow厚度、有丝分裂率,淋巴结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淋巴结最大径(最大淋巴结短径)及淋巴结诊断意见与病理结果进行关联分析,得出最佳阈值,以淋巴结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诊断效能评估,计算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以淋巴结病理结果为因变量,年龄、性别、Breslow厚度、有丝分裂率、是否存在溃疡、淋巴结SUVmax、淋巴结最大径、淋巴结诊断意见为自变量,行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诊断指标的独立性。结果 36例患者中25例未见淋巴结转移、11例有淋巴结转移。ROC曲线分析显示,Breslow厚度、有丝分裂率、淋巴结SUVmax、淋巴结最大径和淋巴结诊断意见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8、0.698、0.875、0.792和0.940(P<0.05);最佳阈值分别为3.9 mm、6.5个/mm^(2)、2.1、1.4 cm和4级;上述最佳阈值预测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81.8%、54.5%、88.9%、55.6%和77.8%,特异度分别为68.0%、88.0%、83.3%、91.7%和100.0%,准确度分别为74.9%、71.3%、86.1%、73.7%和88.9%。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8F-FDG PET/CT淋巴结诊断意见预测淋巴结转移具有独立的诊断意义(β=2.132,Wald值=4.679,OR=8.432,P=0.031)。结论18F-FDG PET/CT显像有助于肢端恶性黑色素瘤的病情评估和治疗方案制定,淋巴结SUVmax值≥2.1、淋巴结最大径≥1.4 cm的患者应考虑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端恶性黑色素瘤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 18F-氟脱氧葡萄糖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在直肠癌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检出及术前T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秦小雪 张文 +1 位作者 高红 胡宇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6期145-148,153,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PET/CT)在直肠癌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检出及术前T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收治的109例直肠癌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PET/CT)在直肠癌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检出及术前T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收治的109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方法(高分辨率MRI与PET/CT检查)在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术前T分期筛查中的价值。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109例直肠癌患者中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352个,T_(1)~T_(2)分期26例,T_(3)分期68例,T_(4)分期15例。高分辨率MRI与金标准对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及术前T_(1)~T_(2)、T_(3)分期的诊断具有一致性(Kappa=0.565、0.705、0.750,P<0.05),对术前T_(4)分期诊断无一致性(P>0.05);PET/CT与金标准对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及术前T_(1)~T_(2)、T_(3)分期的诊断具有一致性(Kappa=0.696、0.590、0.455,P<0.05),对术前T_(4)分期诊断无一致性(P>0.05);二者联合与金标准对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及术前T_(1)~T_(2)、T_(3)、T_(4)分期的诊断具有较强的一致性(Kappa=0.838、0.808、0.865、0.709,P<0.05)。高分辨率MRI联合PET/CT在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术前T分期筛查中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90%。结论高分辨率MRI联合PET/CT对直肠癌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检出率较高,且联合检查在术前T分期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 直肠癌 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 T分期 诊断
下载PDF
针刺委中穴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脑功能成像的观察 被引量:28
5
作者 邵广瑞 马蕾 +2 位作者 柳澄 宋磊 张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69-972,共4页
目的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脑功能成像技术,观察针刺委中穴在脑内引起的代谢变化,探讨针刺疗法的中枢调节机制。方法电针刺激8名健康志愿者右侧委中穴,同时行PET/CT脑功能成像,采用相同扫描技术对同8名受试者行无任何穴... 目的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脑功能成像技术,观察针刺委中穴在脑内引起的代谢变化,探讨针刺疗法的中枢调节机制。方法电针刺激8名健康志愿者右侧委中穴,同时行PET/CT脑功能成像,采用相同扫描技术对同8名受试者行无任何穴位刺激的PET/CT脑功能成像。使用统计参数图(SPM)的配对t检验模型,对比针刺委中穴组与静息对照组的差异脑功能图。结果根据布劳德曼区(Broadmann area,BA),(1)针刺诱发的平均功能激活脑区:左侧BA10、11、22、38、39、40、44、45、46,右侧BA10,双侧BA19、18以及左侧小脑皮层、屏状核、岛叶(t>3·36,P<0·01,k>30voxels);(2)针刺诱发平均功能抑制脑区:双侧BA24,左侧BA7、8、19、40,右侧BA1、3、6、20、44和左侧黑质。结论委中穴与大脑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针刺委中穴是通过激活和抑制有功能联系的多个特异脑功能区,并通过神经体液机制共同发挥作用。其中前额区、岛叶及小脑的功能激活和扣带回、顶叶及黑质的功能抑制分析是针刺委中穴的中枢调节机制之一。本研究证明,PET/CT脑功能成像技术有助于揭示中医经络理论,为针刺疗法提供中枢调节机制的可视性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委中穴 发射计算机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在发热待查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相关因素分析
6
作者 杨晓娟 颜学兵 《中国医药》 2023年第10期1509-1513,共5页
目的探索^(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在发热待查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筛选有助于提高^(18)F-FDG PET/CT诊断效能的临床参数。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 目的探索^(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在发热待查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筛选有助于提高^(18)F-FDG PET/CT诊断效能的临床参数。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163例发热待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最终诊断由组织学结果或有效的临床治疗确定。将发热待查病因分为主要的感染性疾病组(48例)、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NIID)组(42例)、肿瘤性疾病组(33例),分析发热待查不同病因间的临床差异。分析^(18)F-FDG PET/CT对发热待查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18)F-FDG PET/CT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9.7%、78.8%、17.9%、51.1%、43.8%。感染性疾病组、NIID组、肿瘤性疾病组3组间白细胞计数、血清铁蛋白、乳酸脱氢酶、红细胞沉降率、最大标准化摄取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白细胞计数(比值比=0.890,95%置信区间:0.809~0.978,P=0.016)、血红蛋白水平(比值比=0.981,95%置信区间:0.963~0.999,P=0.034)与^(18)F-FDG PET/CT的真阳性率呈负相关,C反应蛋白则无明显相关性(比值比=1.005,95%置信区间:1.000~1.010,P=0.073)。结论对于发热待查患者,^(18)F-FDG PET/CT是有效的诊断工具,对于低白细胞计数及低血红蛋白水平患者应尽早行^(18)F-FDG PET/CT检查,有助于疾病早期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待查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准确率 白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水平
下载PDF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中的影像特点
7
作者 曹登敏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23年第3期142-147,共6页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18)F-FDG PET/CT)中的影像...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18)F-FDG PET/CT)中的影像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23年4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为HNL的患者共21例(其中2例于外院病理证实)。男8例,女13例,年龄(33.29±16.08)岁,治疗前均行^(18)F-FDG PET/CT显像。记录各病例症状及肿大淋巴结分布(包括位置及影像表现情况)、最大直径(用d1表示)及最大直径淋巴结的位置(部位1),记录最大直径淋巴结的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_(max),用SUV_(max)1表示)和所有病灶中代谢最高的淋巴结的SUV_(max)(用SUV_(max)2表示)、代谢最高淋巴结的位置(部位2)、最大直径(用d2表示),观察淋巴结密度是否均匀、是否合并脾脏肿大、全身骨骼是否弥漫性摄取增高,以及PET/CT第一诊断结果。结果21例HNL中,发热伴淋巴结肿大共17例,发热伴腹痛1例,单纯淋巴结肿大2例,消瘦1例;20例病灶均累及颈部淋巴结,其中,单纯颈部淋巴结受累7例,右颈部合并胸腔淋巴结受累1例,合并全身多处淋巴结(包括双侧颈部、腋窝、纵隔、腹腔、盆腔及双侧腹股沟)受累12例,仅1例单纯累及肠系膜间隙淋巴结。淋巴结分布呈“串状”13例,无“串状”分布8例。所有肿大淋巴结均呈^(18)F-FDG高摄取。d1平均为(2.05±0.57)cm,SUV_(max)1平均为11.14±4.72,SUV_(max)2平均为12.58±5.06,d2平均为(1.71±0.61)cm。部位1位于颈部14例、腋窝2例、纵隔2R区1例、腹腔3例、盆腔1例;部位2位于颈部14例、腋窝3例、纵隔2R区1例、腹腔2例、盆腔1例。部位1与部位2为同一位置共12例,为不同位置9例。淋巴结密度均匀18例,密度不均匀3例;脾脏轻-中度肿大16例,无脾脏肿大5例;全身骨骼弥漫性摄取增高14例,无摄取增高7例。PET/CT第一诊断为HNL仅3例,淋巴瘤10例,炎性改变7例,特殊感染1例。结论HNL的临床及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以发热伴淋巴结肿大为主,常累及全身多处淋巴结,以颈部淋巴结受累多见;^(18)F-FDG摄取最高及直径最大的淋巴结常分布于颈部,且多呈“串状”分布、密度均匀。多数病例合并脾脏轻-中度肿大及骨骼弥漫性摄取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引导下调强放疗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
8
作者 周诚忠 夏海波 +2 位作者 夏炎春 宋永浩 李定旺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8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引导下调强放疗(IMRT)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48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PET-CT引导下IMRT组(A组)23例和普通CT定位IMRT组(B组)25例,2组都采用IMRT...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引导下调强放疗(IMRT)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48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PET-CT引导下IMRT组(A组)23例和普通CT定位IMRT组(B组)25例,2组都采用IMRT技术,采用95%PTV 60 Gy/30次,2Gy/次,5次/周。结果放疗结束1~3个月后复查胸部增强CT评价肿瘤情况。A组PET-CT融合图像下GTV平均体积为(198.16±83.2)cm-3,而B组普通CT图像下GTV平均体积为(269.12±96.7)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9%、6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均未出现Ⅲ、Ⅳ度急性不良反应,A组急性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13.0%、17.4%,明显低于B组的40.0%、60.0%(P均<0.05)。A组与B组的1、2、3 a局部控制率分别79.1%、59.5%、48.3%和69.2%、56.6%、40.7%,1、2、3 a生存率分别为68.2%、33.6%、21.3%和50.5%、25.5%、12.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ET-CT引导下IMRT治疗老年晚期NSCLC,能精确指导靶区勾画,减少GTV的体积,降低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远期生存率并无明显提高,远处转移为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调强放疗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 老年患者
下载PDF
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图像纹理参数构建预测模型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超 刘玲玲 +1 位作者 曹宏 彭德智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188-192,共5页
目的基于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PET/CT)图像纹理参数构建预测模型并诊断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肺部疾病患者199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 目的基于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PET/CT)图像纹理参数构建预测模型并诊断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肺部疾病患者199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及恶性组,恶性组根据病理类型分为肺腺癌组、肺鳞癌组、其他组。所有患者均行18F-FDG PET/CT检查,选择肺部病灶感兴趣区(ROI)、采集频度、峰度、对比性、粗糙度等13项18F-FDG PET/CT图像纹理参数,比较各组患者纹理参数水平,采用二分类Logisitic回归分析影响肺癌的纹理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单一、多影响组学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结果病理检查确诊良性肺部疾病101例,肺炎占48.5%;确诊肺癌98例,肺鳞癌占59.2%。本实验共提取13项纹理参数,恶性组角二阶矩(ASM)、频度、峰度、对比性、粗糙度明显低于良性组,均值、标准差、偏度、熵、相关性、对比度、复杂度、强度明显高于良性组(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SM、峰度、均值、粗糙度、复杂度为恶性肺部疾病发生影响因素(P<0.05)。3组肺癌患者ASM、峰度、均值、粗糙度、复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ASM、峰度、均值、粗糙度、复杂度为指标应用支持向量机(SVM)构建影像组学模型,ROC曲线分析发现,纹理参数预测模型、医师诊断联合诊断不同病理类型肺癌AUC为0.891。结论18F-FDG PET/CT图像纹理参数在判断肺部疾病良恶性、肺癌病理类型方面具有积极作用,通过纹理参数构建预测模型诊断不同病理类型肺癌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氟脱氧葡萄糖F18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在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期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群 陈龙邦 +6 位作者 王靖华 朱虹 耿怀成 褚晓源 管晓翔 宋海珠 金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94-397,共4页
目的:观察氟去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显像和传统分期检查方法对恶性淋巴瘤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影响,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42例病理确诊为... 目的:观察氟去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显像和传统分期检查方法对恶性淋巴瘤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影响,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42例病理确诊为恶性淋巴瘤患者传统分期检查和PET/CT对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符合率,以及对淋巴结区和结外病灶检出率的差异。结果:PET/CT检查与传统分期手段对分期判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5.2%(40/42)和78.6%(33/42)。对淋巴结内病灶传统分期检查的检出率为88.2%(60/68),PET/CT为97.1%(66/68),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淋巴结外病灶传统分期检查的检出率为58.3%(14/24),PET/CT为91.7%(22/24),两者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PET/CT检查使TNM分期改变者9例,达21.4%,其中分期升高7例,下降2例,8例(19.0%)的治疗计划发生改变。结论:FDG PET/CT可提高恶性淋巴瘤的分期和再分期的准确率,并可提高淋巴结内外病变的检出率,这有利于更准确地制订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肿瘤分期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 氟去氧葡萄糖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11
作者 常林凤 卢光明 +5 位作者 朱虹 王中秋 吴江 胡裕效 秦利萍 王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2期1081-1084,共4页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4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患者,均行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观察瘤体PET图像上标准摄取值以及延迟显像后标准摄取值变化,...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4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患者,均行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观察瘤体PET图像上标准摄取值以及延迟显像后标准摄取值变化,分析肺部病变CT形态、密度、边界、毛刺等征象,分别统计PET、CT和PET/CT对原发性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结果:40例患者PET图像表现为标准摄取值(SUV)>2.5,3例SUV<2.5,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93.0%和7.0%;24例延迟显像上升>10%,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68.5%和31.5%;36例CT图像表现为边缘不规则,分叶、毛刺,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83.7%和16.3%;PET/CT显示37例为肺癌,6例可疑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86.0%和0。结论:行PET/CT早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存在假阴性,而延迟显像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肺癌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 氟去氧葡萄糖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2
作者 苏乃川 李春洁 +1 位作者 史宗道 杨娴睿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39,44,共5页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OVID)和EMBASE(检索时间为2010年12月13日),并采用手工检索19种中文口腔医学期刊的方法收集...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OVID)和EMBASE(检索时间为2010年12月13日),并采用手工检索19种中文口腔医学期刊的方法收集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性试验。由2名研究者分别进行文献纳入及文献质量评价,应用MetaDisc 1.4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9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以淋巴结分区为单位)的合并敏感度、合并特异度分别为0.84、0.93;诊断比值比为47.89;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973 8。结论 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很高,可以作为诊断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选择,但在选择时应该充分考虑其诊断费用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 肿瘤转移 敏感度与特异度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检查的护理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玲 董雯 +2 位作者 李凌雯 黄红丽 常林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1期1055-1055,1056,共2页
关键词 氟去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 护理
下载PDF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的临床表现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裕效 张宗军 +1 位作者 朱虹 常林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559-560,共2页
关键词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 标准摄取值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在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朝华 关志伟 +3 位作者 吴先衡 郑广伦 黄锦桂 陈瑟燕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3年第6期463-465,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SBP)的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BP患者的PET/CT图像,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肿瘤... 目的探讨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SBP)的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BP患者的PET/CT图像,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肿瘤均发生于胸椎,分别发生于T4、T6和T11,3例病变均位于椎体,PET/CT表现为椎体膨胀性、穿凿样溶骨性骨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边缘有硬化带,呈中-高度不均匀葡萄糖代谢增高。结论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好发于中老年,以胸椎为好发部位,PET/CT全身扫描有助于鉴别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浆细胞瘤 诊断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 X线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ET/CT)在应激性心肌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玉龙 李树仁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7期666-667,671,672,共4页
患者男性,68岁,因间断胸痛12d于2015年10月22日入住本科。患者缘于12d前大怒后出现胸痛,伴后背放射痛、低血压状态、恶心、呕吐,自服“速效救心丸”5粒后症状未能缓解。
关键词 应激性心肌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 冠脉微循环
下载PDF
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CT)电磁兼容测试工作模式的选取
17
作者 刘鹏 杨艳 陈锐 《品牌与标准化》 2024年第1期177-179,共3页
本文探讨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CT)在电磁兼容测试过程中工作模式的选取,依照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CT)的工作原理、检验标准和审评指导原则,结合电磁兼容测试实际情况进行探讨。
关键词 医疗器械 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CT) 工作模式 电磁兼容 发射(EMI) 抗扰度(EMS)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在肺结核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其生 路希维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621-625,共5页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PET-CT)扫描可对潜伏性结核感染/亚临床结核病进行早期评估,确定潜在的感染病变部位;有助于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寻找病因;通过观察病变处18F标记的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摄取情况了解病变的炎症反应,可对结...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PET-CT)扫描可对潜伏性结核感染/亚临床结核病进行早期评估,确定潜在的感染病变部位;有助于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寻找病因;通过观察病变处18F标记的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摄取情况了解病变的炎症反应,可对结核活动性做出客观评价。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通过观察病变的18F-FDG摄取的系列变化可对治疗是否成功做出预测。但由于其价格昂贵等问题,目前该技术尚不具备临床广泛应用的条件;不过基于其技术优势,有望在结核病临床与基础研究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性结核病 结核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诊断显像 评论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ET/CT)在X综合征中的应用
19
作者 马玉龙 李树仁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8期763-764,767,768,共4页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5岁,因间断胸闷、胸痛,伴气短1年,加重5d于2015年10月29日入住我科.患者于1年前运动后出现胸闷、胸痛,伴气短、汗出,伴左侧肩背部酸胀感,无恶心、呕吐、发热、咳嗽等,休息3~5 min后症状好转,未予重视,此后症状间...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5岁,因间断胸闷、胸痛,伴气短1年,加重5d于2015年10月29日入住我科.患者于1年前运动后出现胸闷、胸痛,伴气短、汗出,伴左侧肩背部酸胀感,无恶心、呕吐、发热、咳嗽等,休息3~5 min后症状好转,未予重视,此后症状间断发作.5d前患者于活动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休息约5 min可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院门诊.行运动试验示:阳性,Ⅱ、Ⅲ、AVF、V4~V6导联ST段运动中、后动态改变(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0.20~0.25 mV,V4~V6导联ST压低0.1~0.2 mV),门诊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收入我科.患高血压15年,血压最高16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平日口服尼群地平10 mg,2次/d,血压波动在130~140/80~90 mm Hg,否认糖尿病病史,脑梗死病史5年,有磺胺类药物过敏史,吸烟史20余年,每日30支左右,已戒烟10余年,饮酒史40余年,平均每天100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综合征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计算机体层扫描检查的护理配合
20
作者 陈瑟燕 曾淑华 陈孟青 《实用医技杂志》 2014年第1期106-107,共2页
正电子放射型计算机断层/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是目前最尖端的功能分子影像设备,是当今临床用于诊断和指导治疗肿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神经精神疾病的最佳手段,尤其对早期肿瘤、肿瘤的分期、复发和疗效的判定... 正电子放射型计算机断层/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是目前最尖端的功能分子影像设备,是当今临床用于诊断和指导治疗肿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神经精神疾病的最佳手段,尤其对早期肿瘤、肿瘤的分期、复发和疗效的判定具有技术优势[1].我院自2013年3月至7月用静脉注射放射性示踪剂氟去氧葡萄糖(fluorodexyglucose,18F-FDG)行PET/CT检查30例糖尿病患者,检查前做好准备工作,顺利完成检查,得到理想图像质量.现将糖尿病患者检查时的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计算机体层成像 扫描检查 护理配合 糖尿病 患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放射性示踪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