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工介入楼盘小区营造与社区治理探讨
1
作者 王玉兰 黄维为 《区域治理》 2019年第32期225-228,共4页
社区治理水平直接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幸福感,社区社会组织在提供社区服务、扩大居民参与、培育社区文化和促进社区和谐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拟以长沙市某楼盘小区为例,对社工如何做好楼盘小区营造与社区治理工作进行探讨。
关键词 小区营造 社区治理
下载PDF
以“客家小区营造”再创客家文化产业的风华——台湾“一乡一特产(OTOP)”运动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丘昌泰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7-11,共5页
台湾客家人经由风行于台湾各乡镇的"一乡一特产(OTOP)"运动,组成坚强团结的小区发展协会,举办小区营造活动,从产业发展、社福医疗、小区治安、人文教育、环保生态、环境景观六大方面从事小区特色的营造,形成地方特色产业,以... 台湾客家人经由风行于台湾各乡镇的"一乡一特产(OTOP)"运动,组成坚强团结的小区发展协会,举办小区营造活动,从产业发展、社福医疗、小区治安、人文教育、环保生态、环境景观六大方面从事小区特色的营造,形成地方特色产业,以开创客家文化产业的风华。台湾客家文化产业透过小区营造活动的举行,居民寻找小区文化的共同历史记忆,培养小区居民的良好情感,凝聚以公共利益为基础的小区意识,以创造特色的小区文化产业与优质美好的小区生活环境。台湾的客家界,无论是政府官员或市井小民都深信推动具有特色的客家小区营造是推动台湾客家文化产业必须要走的一条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区营造 客家文化产业 地方特色产业 一乡一特产
下载PDF
新建商品房社区营造的前置操作探索——以嘉定区信义嘉庭小区为例
3
作者 范杰臣 《城乡规划》 2017年第4期28-35,共8页
都市化发展带动了外地人口的迁入,也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为了容纳在城市工作的人口,打造具有丰富配套设施的小区是近年来大陆地产开发商用以吸引消费者的主要方式。然而,近几年,研究发现在入住交房阶段,业主与开发商常常发生矛盾冲突... 都市化发展带动了外地人口的迁入,也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为了容纳在城市工作的人口,打造具有丰富配套设施的小区是近年来大陆地产开发商用以吸引消费者的主要方式。然而,近几年,研究发现在入住交房阶段,业主与开发商常常发生矛盾冲突,成为新建小区影响社会和谐的隐忧。若能在社区新建过程中即导入社区建设,除提供符合居民预期的硬件设施外,同时营造有序、和谐的氛围,以社区营造的方式,促进居民互帮互助,有利于形成彼此理解的熟人社区。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在大陆的小区建设中引入在中国台湾地区施行了十余年的"社区一家赞助计划",希望展开一项华人社会的社区营造实验—新建商品房社区营造的前置操作。在业主购屋未入住前,进行社区建设工作,以团体动力、社会网络、社会资本为基础,为新建商品房社区营造的前置操作进行一系列的探索实践,并培力业主组成互帮互助的自主组织,配合居委会、物业公司共同推进创新社区的治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建小区社区营造前置 新建商品房社区营造前置 前置型社区营造 信义嘉庭 社区一家
下载PDF
小区、社群参与规划设计绿点--台北市罗斯福路绿生活轴线 被引量:3
4
作者 连振佑 刘柏宏 +1 位作者 施佩吟 谢易伶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1-93,共3页
台北市地狭人稠,经济发展之余越来越注重提升生活环境质量,除了都市计划的法定公园绿地外,小区居民渴望步行可及、生态永续的小区开放空间(community open space)。参与式规划设计是了解使用者需求的一个重要设计方法,预先规划未来经营... 台北市地狭人稠,经济发展之余越来越注重提升生活环境质量,除了都市计划的法定公园绿地外,小区居民渴望步行可及、生态永续的小区开放空间(community open space)。参与式规划设计是了解使用者需求的一个重要设计方法,预先规划未来经营管理的共同维护单位与办法则是另一个能否让开放空间有效利用的关键。自2009年起,罗斯福路绿生活轴线实现了一个与非政府组织(NGO)、小区居民共同规划设计的过程,并透过小区、社群、NGO组织的认养与维护,让这些绿点充分融入当地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民众参与 参与式设计 小区营造 生态城市 生态小区
下载PDF
台湾的另一波无形空间革命——城乡风貌改造运动的意义与效益 被引量:5
5
作者 郭琼莹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1-79,共9页
中国台湾的土地空间质量近300年来的发展受到影响之最大因子为"三七五减租之土地重划",形成土地破碎化与细分化的特色,近50年来又因工业化与都市化,都市集中发展侧重经济效益与开发效率,亦间接促成城乡生态破碎化;直到1980年... 中国台湾的土地空间质量近300年来的发展受到影响之最大因子为"三七五减租之土地重划",形成土地破碎化与细分化的特色,近50年来又因工业化与都市化,都市集中发展侧重经济效益与开发效率,亦间接促成城乡生态破碎化;直到1980年起保育运动觉醒,台湾公园与保护区设定的具体行动才逐渐转化为国土休养与保育具体形塑之空间格局。另自1990年起对于小区营造文化资产的积极保护与再利用,以及1999年起借由城乡风貌改造示范计划的推动,更具体凝聚整合了文化、历史、生态、生活与生产等不同界面的空间与土地权责单位,开创兼具整合型与竞争型的地方风土资源的生成,以及地方空间个性与自尊的保全与提升。故本文拟自城乡风貌运动的推动宗旨、策略、实施方案,以及执行成效中,探讨其在公部门、私部门以及对于个别城乡都市小区及个别居住单元在生活环境质量与生活价值观上的影响与效益。并将综合评估分析已推动的案例中有关城乡风貌计划实施的效益,由政策面、工程面、认知面、执行面、时间面及生态面6个方面来观察这13年来透过城乡风貌改造运动在机制上的观念营销与辅导奖励诱因,在有限的经费投入下,确实呈现了群聚效应与累积效益,此综合成果的探讨将有助于相关地区对于城乡自明性保全与经济发展平衡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乡风貌改造 地方自明性 小区营造 地方竞争力 空间革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