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GC-MS的几种云南中小叶种红茶香气分析
被引量:
5
1
作者
易超
吕才有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3期122-126,共5页
为提高拼配红茶品质并指导生产实践,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云南中小叶种红茶进行香气成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十里香红茶、龙陵小河红茶、虎牌红茶和象牌红茶的主要香气化合物类型为醛类、醇类、酯类、酮类为主,呈现花香甜香。云南中...
为提高拼配红茶品质并指导生产实践,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云南中小叶种红茶进行香气成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十里香红茶、龙陵小河红茶、虎牌红茶和象牌红茶的主要香气化合物类型为醛类、醇类、酯类、酮类为主,呈现花香甜香。云南中小叶种的红茶香气成分主要以花香甜香为主,用来拼配红茶或红碎茶,能够提高品质,或开发新产品有着极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中
小叶种红茶
香气
同时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叶种红茶发酵外观色差及其主要品质成分相关性
被引量:
14
2
作者
余书平
尹军峰
+4 位作者
袁海波
许勇泉
邓余良
吴蓉梅
陈根生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2201-2208,共8页
目的依据形成红茶优良品质的理化变化原理,借助现代科学仪器无损检测手段判断小叶种红茶发酵程度。方法在小叶种红茶发酵过程中,对发酵叶色差及不同发酵程度茶样的儿茶素、茶黄素等成分进行跟踪检测。结果发酵叶色差"L,a,b"...
目的依据形成红茶优良品质的理化变化原理,借助现代科学仪器无损检测手段判断小叶种红茶发酵程度。方法在小叶种红茶发酵过程中,对发酵叶色差及不同发酵程度茶样的儿茶素、茶黄素等成分进行跟踪检测。结果发酵叶色差"L,a,b"值逐步上升或下降,其值在180~240 min均有"稳态"的存在,结合不同发酵程度茶样感官审评结果,得出"稳态"即是小叶种红茶发酵的最佳品质状态,尤以210 min最佳。儿茶素含量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茶黄素含量呈现的先增长再下降的变化趋势,茶红素与茶黄素比值的变化情况,均与发酵叶色外观差值存在显著性相关。结论采用统计方法分析色差值与审评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小叶种红茶发酵适度的判别指标,提出适度发酵相关判别式ΔL≤0.10,Δa≤0.16,Δb≤0.16和品质的线性回归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种红茶
发酵
适度发酵
茶黄素
茶红素
仪器检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GC-MS的几种云南中小叶种红茶香气分析
被引量:
5
1
作者
易超
吕才有
机构
云南农业大学龙润普洱茶学院
出处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3期122-126,共5页
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茶叶产业体系专项资金(CARS-19)
文摘
为提高拼配红茶品质并指导生产实践,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云南中小叶种红茶进行香气成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十里香红茶、龙陵小河红茶、虎牌红茶和象牌红茶的主要香气化合物类型为醛类、醇类、酯类、酮类为主,呈现花香甜香。云南中小叶种的红茶香气成分主要以花香甜香为主,用来拼配红茶或红碎茶,能够提高品质,或开发新产品有着极大的价值。
关键词
云南中
小叶种红茶
香气
同时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Keywords
Yunnan medium and small leaf black tea
aroma
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and 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分类号
TS272.5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O657.63 [理学—分析化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叶种红茶发酵外观色差及其主要品质成分相关性
被引量:
14
2
作者
余书平
尹军峰
袁海波
许勇泉
邓余良
吴蓉梅
陈根生
机构
开化县特产局(茶叶局)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省茶叶加工工程重点实验室
开化县名茶开发公司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院
出处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2201-2208,共8页
基金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红茶加工岗位项目(CARS-23)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创新团队项目(CAAS-ASTIP-2014-TRICAAS)~~
文摘
目的依据形成红茶优良品质的理化变化原理,借助现代科学仪器无损检测手段判断小叶种红茶发酵程度。方法在小叶种红茶发酵过程中,对发酵叶色差及不同发酵程度茶样的儿茶素、茶黄素等成分进行跟踪检测。结果发酵叶色差"L,a,b"值逐步上升或下降,其值在180~240 min均有"稳态"的存在,结合不同发酵程度茶样感官审评结果,得出"稳态"即是小叶种红茶发酵的最佳品质状态,尤以210 min最佳。儿茶素含量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茶黄素含量呈现的先增长再下降的变化趋势,茶红素与茶黄素比值的变化情况,均与发酵叶色外观差值存在显著性相关。结论采用统计方法分析色差值与审评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小叶种红茶发酵适度的判别指标,提出适度发酵相关判别式ΔL≤0.10,Δa≤0.16,Δb≤0.16和品质的线性回归方程。
关键词
小叶种红茶
发酵
适度发酵
茶黄素
茶红素
仪器检测
Keywords
small leaf black tea
fermentation
optimum fermentation
theaflavins
thearubigins
instrument detection
分类号
TS272.5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GC-MS的几种云南中小叶种红茶香气分析
易超
吕才有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小叶种红茶发酵外观色差及其主要品质成分相关性
余书平
尹军峰
袁海波
许勇泉
邓余良
吴蓉梅
陈根生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