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叶臭黄皮的黄酮甙成分 被引量:10
1
作者 何红平 朱伟明 +3 位作者 沈月毛 杨小生 左国营 郝小江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56-260,共5页
从云南西双版纳的小叶臭黄皮(Clausena excavata Burm.f.)中分离到一个新黄酮甙,5,7,5’-三羟基-3’,4’-二甲氧基黄酮3-O-a-L-吡喃鼠李糖甙(1)和4个已知黄酮甙,分别为5,7,3... 从云南西双版纳的小叶臭黄皮(Clausena excavata Burm.f.)中分离到一个新黄酮甙,5,7,5’-三羟基-3’,4’-二甲氧基黄酮3-O-a-L-吡喃鼠李糖甙(1)和4个已知黄酮甙,分别为5,7,3’,5’-四羟基-4’-甲氧基黄酮3-O-a-L-吡喃鼠李糖甙(2),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3-O-a-L-吡喃鼠李糖甙(3),5,7,4’-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3-O-a-L-吡喃鼠李糖甙(4),5,7,4’-三羟基黄酮3-O-a-L-吡喃鼠李糖甙(5)。根据HMQC、HMBC实验修正了化合物2~5C6和C8位碳化学位移的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香料 小叶臭黄皮 黄酮甙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小叶臭黄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彭文文 刘欣媛 +1 位作者 曾广智 谭宁华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7-134,共8页
从小叶臭黄皮(Clausena excavata Burm F.)的茎和叶中分离得到10个单萜基香豆素,分别鉴定为7-((E)-3'-甲基-4'-(8'-羰基-7',9'-烯-呋喃)-2'-烯)-香豆素(1)、7-((E)-3'-甲基-4'-(7'-甲基-8'-羰... 从小叶臭黄皮(Clausena excavata Burm F.)的茎和叶中分离得到10个单萜基香豆素,分别鉴定为7-((E)-3'-甲基-4'-(8'-羰基-7',9'-烯-呋喃)-2'-烯)-香豆素(1)、7-((E)-3'-甲基-4'-(7'-甲基-8'-羰基-6'-烯-呋喃)-2'-烯)-香豆素(2)、7-((E)-3'-甲基-4'-(7'-甲基-6'-亚甲基-8'-羰基-呋喃)-2'-烯)-香豆素(3)、7-((E)-3'-甲基-4'-(9'-羟基-8'-羰基-6'-烯-呋喃)-2'-烯)-香豆素(4)、7-(3'-甲基-4'-(7'-甲基-8'-羰基-6'-烯-呋喃)-2',3'-环氧丁烷)-香豆素(5)、7-(3'-甲基-4'-(9'-羟基-8'-羰基-6'-烯-呋喃)-2',3'-环氧丁烷)-香豆素(6)、7-(3'-甲基-4'-(7'-甲基-7'-羟基-8'-羰基-6'-烯-呋喃)-2',3'-环氧丁烷)-香豆素(7)、7-(3'-甲基-4'-(7'-甲基-8'-羰基-呋喃)-2',3'-环氧丁烷)-香豆素(8)、5'-羟基葡萄内酯(9)和7-((E)-7'-羟基-3',7'-二甲基-2',5'-二烯)-香豆素(10),2个四降三萜,鉴定为11β-羟基-1α-乙酰基黄柏酮(11)、11β-羟基黄柏酮(12)和1个木脂素,鉴定为(-)-丁香脂素(13)。其中化合物11和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测定了化合物1、2、3、11和12对癌细胞株A549、Hela和BGC-823的细胞毒活性,及其对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对Hela和A549均有细胞毒活性,其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_(50))值分别为11.26和13.55 mg/L,化合物3对BGC-823有细胞毒活性,其IC_(50)值为16.65 mg/L,5个化合物对白色念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没有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臭黄皮 单萜基香豆素 四降三萜 木脂素
下载PDF
小叶臭黄皮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纳智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3-196,共4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叶臭黄皮叶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共分离出84个峰,鉴定了其中的66种成分,所鉴定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4.52%.其主要化学成分为α-芹子烯(15.76%)、石竹烯(15.05%)、β-芹子...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叶臭黄皮叶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共分离出84个峰,鉴定了其中的66种成分,所鉴定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4.52%.其主要化学成分为α-芹子烯(15.76%)、石竹烯(15.05%)、β-芹子烯(9.54%)、α-蒎烯(6.43%)和α-石竹烯(5.39%)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臭黄皮 挥发油 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小叶臭黄皮中的苯丙素苷和降类胡萝卜素苷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建新 何红平 +2 位作者 沈月毛 左国营 郝小江 《贵州科学》 2005年第4期78-80,共3页
从云南西双版纳的小叶臭黄皮(C lausena excavataBurm.f.)中分离到三苯丙素苷和两个降类胡萝卜素苷,他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4-丙烯基-2,6-二甲氧基苯酚1-O-β-葡萄糖苷,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酚1-O-β-葡萄糖苷,4-丙基-2,6-二甲氧基苯酚... 从云南西双版纳的小叶臭黄皮(C lausena excavataBurm.f.)中分离到三苯丙素苷和两个降类胡萝卜素苷,他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4-丙烯基-2,6-二甲氧基苯酚1-O-β-葡萄糖苷,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酚1-O-β-葡萄糖苷,4-丙基-2,6-二甲氧基苯酚1-O-β-葡萄糖苷,icariside B1和B6。这五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黄皮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臭黄皮 4-丙烯基-2 6-二甲氧基苯酚1-O-β-葡萄糖苷 4-烯丙基-2 6-二甲氧基苯酚1-O-β-葡萄糖苷 4-丙基-2 6-二甲氧基苯酚1-O-β-葡萄糖苷 icariside B1
下载PDF
小叶臭黄皮中12个苯环衍生物(英文) 被引量:7
5
作者 彭文文 宋卫武 +2 位作者 黄茂波 曾广智 谭宁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89-1693,共5页
对小叶臭黄皮(Clausena excavata)根、茎和叶部位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经过一系列正相和反相色谱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分离技术,分离得到12个苯环衍生物(1~12),并通过MS、NMR、IR等波谱学方法对这些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其中(2'R... 对小叶臭黄皮(Clausena excavata)根、茎和叶部位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经过一系列正相和反相色谱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分离技术,分离得到12个苯环衍生物(1~12),并通过MS、NMR、IR等波谱学方法对这些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其中(2'R)-4-(2',3'-dihydroxy-3'-methyl-butanoxy)-phenethanol(1)为一个新化合物,化合物3和4为两个新天然产物,化合物5~8、10~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测定了化合物1对A549、He La和BGC-823的细胞毒活性及其对Candida albicans、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没有细胞毒和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臭黄皮 苯乙醇 苯环衍生物
原文传递
小叶臭黄皮中单萜和倍半萜类成分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彭文文 宋卫武 +1 位作者 黄茂波 谭宁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20-1624,共5页
研究小叶臭黄皮Clausena excavata茎和叶甲醇提取物的单萜和倍半萜类成分。小叶臭黄皮茎和叶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经硅胶、RP-18和HPLC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小叶臭黄皮茎和叶中分离得到10个... 研究小叶臭黄皮Clausena excavata茎和叶甲醇提取物的单萜和倍半萜类成分。小叶臭黄皮茎和叶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经硅胶、RP-18和HPLC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小叶臭黄皮茎和叶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个单萜,命名为excamonoterpene(1);9个倍半萜,即(6R,9s)-9,10-dihydroxy-4-megastigmen-3-one(2),(3R,6R,7E)-3-hydroxy-4,7-megastigmadien-9-one(3),(3S)-3-hydroxy-7,8-dihydro-fl—ionone(4),(3S,5R,6S)·3-hydroxy-5,6-epoxy-β—ionone(5),(6R,9R)-9-hydroxy-4-megastigmen-3-one(6),(3S,5R)-dihydroxy-6,7-megstigmadien-9-one(7),(-)-loliolide(8),caryolane-1,9α—diol(9),2,6-dihydroxyhumula-3(12),7(13),9(E)-triene(10)。化合物1为1个新的单萜,2—10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香科 小叶臭黄皮 单萜 倍半萜
原文传递
小叶臭黄皮咔唑生物碱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彭文文 刘欣媛 +1 位作者 曾广智 谭宁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86-890,共5页
目的研究小叶臭黄皮Clausena excavate根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硅胶、RP-18和HPLC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SRB法测定化合物1、2、7、8、10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小叶臭黄皮根的甲醇... 目的研究小叶臭黄皮Clausena excavate根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硅胶、RP-18和HPLC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SRB法测定化合物1、2、7、8、10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小叶臭黄皮根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咔唑生物碱,分别鉴定为2,3-二甲氧基-3-羧基咔唑生物碱(1)、1-羟基-3-甲酸甲酯咔唑生物碱(2)、7-羟基-3-醛基咔唑生物碱(3)、2,7-二甲氧基-3-甲酸甲酯咔唑生物碱(4)、7-羟基-3-甲酸甲酯咔唑生物碱(5)、2-羟基-3-醛基咔唑生物碱(6)、1-羟基-3-醛基咔唑生物碱(7)、2,3-二羟基-3-醛基咔唑生物碱(8)、3-醛基咔唑生物碱(9)、6-甲氧基-3-醛基咔唑生物碱(10)、7-甲氧基-3-甲酸甲酯咔唑生物碱(11)、2-甲氧基-3-羧基咔唑生物碱(12)、1,6-二羟基-3-醛基咔唑生物碱(13)。结论化合物9、10、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7、8、10对3种人体肿瘤细胞(A549、He La和BGC-823)均有不同程度的杀伤作用,IC50为8.53~19.87μg/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臭黄皮 3-醛基咔唑生物碱 6-甲氧基-3-醛基咔唑生物碱 2-甲氧基-3-羧基咔唑生物碱 细胞毒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