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红椿天然种群小叶表型性状变异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汪洋 陈文学 +3 位作者 明安觉 雍军 宋丛文 付秋生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6-105,共10页
为揭示湖北红椿(Toona ciliata Roem.)种群间及种群内小叶表型性状的变异规律,对湖北16个红椿天然种群的10个小叶表型性状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各小叶表型性状进行了巢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变异系数分析、表型分化分析、相关性分... 为揭示湖北红椿(Toona ciliata Roem.)种群间及种群内小叶表型性状的变异规律,对湖北16个红椿天然种群的10个小叶表型性状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各小叶表型性状进行了巢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变异系数分析、表型分化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红椿10个小叶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红椿种群内小叶表型性状变异系数的均值为12.13%,变化范围为9.32%~17.59%。红椿种群间小叶表型性状表型分化系数的均值为80.73%,说明红椿小叶表型性状变异主要来源于种群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红椿小叶长、小叶柄长、小叶宽、宽基距、脉左宽和小叶柄长小叶长比间的相关性总体上较高,小叶表型性状与经度、无霜期和年日照时数的相关性较高。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距离3.892处,通山九宫山(P13)种群与黄石黄荆山(P14)种群聚为一类,其他14个种群聚为另一类;在遗传距离2.018处,后一类中来凤三寨坪(P4)种群和崇阳庙圃(P12)种群聚为一个亚类,其他12个种群聚为另一个亚类。说明红椿小叶表型性状变异为局部区域化变异和连续变异以及鄂西南与鄂东南种群间的随机变异。Mantel检验结果表明:湖北红椿种群小叶表型性状变异无明显地理隔离模式。研究结果显示:对红椿进行种质资源保护、遗传改良和建立种质资源收集圃时,应尽量增加不同种群以及变异较丰富的种群内个体的取样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椿 湖北 天然种群 小叶表型性状 表型变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