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品方法”在演员塑造角色中的重要性——以话剧《家》的创作排练为例
1
作者 赵乙嫱 《艺海》 2012年第12期21-24,共4页
"小品方法"是演员进入人物形象塑造之前,进行角色生活体验的一种训练方法。它可以打通演员与角色之间的通道,可以去掉演员进入角色塑造时故意去演,急着去表现的毛病,是演员进行人物形象塑造时,依据角色的生活方式自如地生活... "小品方法"是演员进入人物形象塑造之前,进行角色生活体验的一种训练方法。它可以打通演员与角色之间的通道,可以去掉演员进入角色塑造时故意去演,急着去表现的毛病,是演员进行人物形象塑造时,依据角色的生活方式自如地生活在舞台上的一种创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品方法 舞台生活 艺术体验 即兴练习
下载PDF
论行动分析法与形体动作方法——克涅别尔、托夫斯托诺戈夫对行动分析法的不同解读
2
作者 陈世雄 《戏剧艺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共17页
“行动分析法”和“形体动作方法”这两个术语虽然都包含“动作/行动”这一词根,但二者在根源上是有所区别的。尽管“形体动作方法”曾经受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本人和许多人的赞扬,但是,“行动分析法”比“形体动作方法”更容易被排戏的... “行动分析法”和“形体动作方法”这两个术语虽然都包含“动作/行动”这一词根,但二者在根源上是有所区别的。尽管“形体动作方法”曾经受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本人和许多人的赞扬,但是,“行动分析法”比“形体动作方法”更容易被排戏的演员和其他参与者所理解。克涅别尔异常敏锐和清晰地领悟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关于戏剧、角色分析,以及排练方法的最后结论,完成了“行动分析法”的理论提炼和铸造工作,包括对心灵、身体的探索,以及排练过程中对戏剧情节的演习。托夫斯托诺戈夫论述了“行动分析法”的实践结论总和:斯坦尼体系的前后连贯性、防止“精神生活”与“身体生活”脱节、不间断的冲突、正确地找到事件的链条、小品方法与即兴创造。此外,“行动分析法”和“形体动作方法”也是戏曲研究很好的参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行动分析法 形体动作方法 小品方法 即兴创造 克涅别尔 托夫斯托诺戈夫
原文传递
An interpretation of alienation theme in J. D. Salinger's The catcher in the rye and Nine stories 被引量:2
3
作者 DENG Li-jing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9年第5期37-40,共4页
J. D. Salinger is an alienated writer, who alienates himself from the dominant society. He is unsocial in character and unconventional in behavior. His reclusion can be regarded as the behavioral presentation of his a... J. D. Salinger is an alienated writer, who alienates himself from the dominant society. He is unsocial in character and unconventional in behavior. His reclusion can be regarded as the behavioral presentation of his alienation. Salinger also portrays many alienated characters in his The catcher in the rye and Nine stories. These alienated characters include children, adolescents and adults. They alienate themselves from dominant social culture, groups and even themselve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se alienated protagonists from autobiographical and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the root of their alienation lies in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ir searching for the ideal love and the absence of such love in the dominant society. So comparing with enjoying substantial life, Salinger's works can arouse people's interest and give more concern to their spiritual 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IENATION J. D. Salinger pure love reclusion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形体动作方法在中国的传播 被引量:2
4
作者 罗琦 胡叠 朱姝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0-142,共13页
从1954年至1957年,有五位苏联专家在中国系统地传授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尤其是形体动作方法,培养了一代表、导演师资力量与实践人才,促进了中国话剧与电影事业的发展。本文研究三个问题:苏联导、表演专家在讲授表演时,所强调的共性... 从1954年至1957年,有五位苏联专家在中国系统地传授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尤其是形体动作方法,培养了一代表、导演师资力量与实践人才,促进了中国话剧与电影事业的发展。本文研究三个问题:苏联导、表演专家在讲授表演时,所强调的共性内容有哪些?哪些又属于形体动作方法?它们分别属于工作方法层面还是方法论层面?并从苏联专家在中国主持表、导演教学与实践概况、苏联专家所教授的斯氏体系表演方法—途径与原则两个方面重点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体动作方法 广义小品方法 形体动作线 形体任务与动作计划 逻辑与顺序
原文传递
形体动作方法在中国的接受与批判--兼论形体动作方法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被引量:5
5
作者 罗琦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4-119,共16页
形体动作方法作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发展的最高峰,于20世纪50年代被引入中国后,对中国话剧产生了巨大影响。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将该方法视作自己演剧风格的奠基构成。本文首先对形体动作方法的译名进行辨析,包括梳理"动作"与... 形体动作方法作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发展的最高峰,于20世纪50年代被引入中国后,对中国话剧产生了巨大影响。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将该方法视作自己演剧风格的奠基构成。本文首先对形体动作方法的译名进行辨析,包括梳理"动作"与"行动"术语翻译所引发的争议,研究其所反映出的问题;其次就形体动作方法的内涵与外延,其与行动分析方法、小品方法的关系展开思考,为进一步研究其在中国的传播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形体动作方法 行动分析 小品方法 规定情境
原文传递
行动分析方法的实质 被引量:1
6
作者 高敬瑜 《世界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7-192,共6页
“行动分析方法”,是由玛丽亚·克涅别尔命名的,是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形体行动方法”的深入解读。本文首先对“行动分析方法”原文中理论阐述方面的不明确之处进行了重点研究,对这一方法的要义做出了更为清晰的梳理和概括。其次... “行动分析方法”,是由玛丽亚·克涅别尔命名的,是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形体行动方法”的深入解读。本文首先对“行动分析方法”原文中理论阐述方面的不明确之处进行了重点研究,对这一方法的要义做出了更为清晰的梳理和概括。其次着重论述了“行动分析方法”的实质:第一,“行动分析”的实质是“小品方法”;“小品方法”的内在运行原理是“行动分析”。第二,从“行动分析方法”与“形体行动方法”的比较中,明确了“行动分析方法”并不能囊括“形体行动方法”的全部内涵,它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新方法在分析戏剧作品这一创作过程中的实践方面,是“形体行动方法”的第一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分析方法 形体行动方法 小品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