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庄子“小大之辩”与逍遥之旨 被引量:3
1
作者 张连伟 郭君铭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6期23-26,共4页
庄子逍遥之旨是通过“小大之辩”的寓言揭示的,但历代学者对“小大之辩”的注解各异。郭象从庄子万物自足其性的思想出发,认为小大虽殊,但其逍遥是一样的。钟泰、支道林等则从人的境界处立论,但二者又有不同,钟泰认为“赞大而斥小”,支... 庄子逍遥之旨是通过“小大之辩”的寓言揭示的,但历代学者对“小大之辩”的注解各异。郭象从庄子万物自足其性的思想出发,认为小大虽殊,但其逍遥是一样的。钟泰、支道林等则从人的境界处立论,但二者又有不同,钟泰认为“赞大而斥小”,支道林则认为小大皆未适逍遥。各家都企图立足庄子思想,揭示逍遥之旨。庄子之进路在于通过“小大之辩”,进而超越“小大之辩”,进入逍遥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小大之辩 逍遥
下载PDF
“小大之辩”与“有无之辩”——《庄子·逍遥游》新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林榕杰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0-66,74,共8页
在《庄子·逍遥游》中,"小大之辩"揭示了"逍遥游"的主体,因此也可说是"逍遥游"主体之辨。"小大之辩"还涉及与"逍遥游"相关的时空大小之辨。至人、神人、圣人都可说是逍遥游的主... 在《庄子·逍遥游》中,"小大之辩"揭示了"逍遥游"的主体,因此也可说是"逍遥游"主体之辨。"小大之辩"还涉及与"逍遥游"相关的时空大小之辨。至人、神人、圣人都可说是逍遥游的主体,从某种意义上讲至人高于神人、神人高于圣人。庄子的"大言"是与"大知"相联系的,人们可借助其"大言"走向"逍遥"与"无为",因此其"大言"并非无用。惠子认为庄子的"大言"大而无用,与他仅有"小知"而无"大知"有关。在《逍遥游》中,为充分理解"逍遥游"以及"小大之辩",需结合"有无之辩"。"小大之辩"从某种意义上可说是局限性大小之辨,而"有无之辩"可说是在特定方面局限性有无之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逍遥游》 小大之辩 有无之辩
下载PDF
庄子“小大之辩”新探——兼及对“逍遥”的理解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玉彬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0-25,共6页
《逍遥游》中的"小大之辩"是开解庄子"逍遥义"的钥匙。斥鴳与鹪鹩两种"小"的面相说明,斥鴳的自大与自是方为真正意义上的"小",自立与自适的鹪鹩则彰显着生命的独立性;通过将鲲鹏之间的"并... 《逍遥游》中的"小大之辩"是开解庄子"逍遥义"的钥匙。斥鴳与鹪鹩两种"小"的面相说明,斥鴳的自大与自是方为真正意义上的"小",自立与自适的鹪鹩则彰显着生命的独立性;通过将鲲鹏之间的"并列"关系改编为"升化"关系,庄子在自然与自由的辩证中阐述了"同一主体"之"自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自化"即"大"之真实含义。既以自是为"小"、自化为"大","小大之辩"就意味着一种存在论意义上的生存决断——在"自大"中变"小",还是在"自化"中朝向于"大"?在这种作为本己性、内在化的存在视域中,"逍遥"便不是某种既定的价值标准或至极的精神境界,而是以"天道"为价值基源、以"小大之辩"为生存决断、以"化-通"为存在方式的活化生命与生命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小大之辩 逍遥
下载PDF
从鲲鹏之化看庄子之道——兼论小大之辩 被引量:1
4
作者 齐昀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2期33-36,41,共5页
《逍遥游》中所揭示的小大之辩与《齐物论》之主旨道通为一通常被视为是矛盾的。其实,二者所观照的对象不同,小大之辩针对的是心;道通为一讨论的是形。在庄子看来,只有道通为一的形化,才能实现弃小就大,超越成心的心游。化是实现庄子长... 《逍遥游》中所揭示的小大之辩与《齐物论》之主旨道通为一通常被视为是矛盾的。其实,二者所观照的对象不同,小大之辩针对的是心;道通为一讨论的是形。在庄子看来,只有道通为一的形化,才能实现弃小就大,超越成心的心游。化是实现庄子长久不已之道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鲲鹏之化 庄子之道 小大之辩
下载PDF
从逍遥游看小大之辩 被引量:2
5
作者 储晓军 《皖西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86-89,共4页
本文系统梳理了自魏晋以来注家对庄子"逍遥游"和小大之辩关系的阐释,分析了《逍遥游》一文是如何从小大之辩来论述逍遥之境的,并且结合《齐物论》和《秋水》中关于小和大关系的论述,得出了庄子的小大之辩存在两个层次的意义:... 本文系统梳理了自魏晋以来注家对庄子"逍遥游"和小大之辩关系的阐释,分析了《逍遥游》一文是如何从小大之辩来论述逍遥之境的,并且结合《齐物论》和《秋水》中关于小和大关系的论述,得出了庄子的小大之辩存在两个层次的意义:在表层上,庄子是承认小和大之间的区别的;而在本质的层面,庄子认为小和大是一致的,并不存在所谓崇大抑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逍遥 小大之辩
下载PDF
从《逍遥游》中的“小大之辩”看庄子的“自由”哲学思想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金伟 《科教文汇》 2008年第7期147-147,共1页
本文从庄子的《逍遥游》中找寻庄子的"自由"的哲学思想。并试图用《逍遥游》中的"小大之辩"来阐释庄子的"任自然"的哲学思想。对庄子的所奉行的"隐士"生活进行剖析,发掘其中合理的部分以供我... 本文从庄子的《逍遥游》中找寻庄子的"自由"的哲学思想。并试图用《逍遥游》中的"小大之辩"来阐释庄子的"任自然"的哲学思想。对庄子的所奉行的"隐士"生活进行剖析,发掘其中合理的部分以供我们对今天的生活进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游 小大之辩 自由
下载PDF
舆情危机事件的“小大之辩”
7
作者 张以瑾 《教育家》 2017年第1期8-9,共2页
截至2016年12月23日,网络上"中关村二小校园欺凌"相关文章总量为76080篇(包括媒体报道和网络转载),舆情热度持续了半个月。与绝大多数舆情事件几千或上万的文章总量、一周左右的热度相比,此次事件堪称2016年教育舆情的年度最热了。... 截至2016年12月23日,网络上"中关村二小校园欺凌"相关文章总量为76080篇(包括媒体报道和网络转载),舆情热度持续了半个月。与绝大多数舆情事件几千或上万的文章总量、一周左右的热度相比,此次事件堪称2016年教育舆情的年度最热了。当舆论声势渐渐消散后,很多人依然不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机事件 舆情 小大之辩 网络转载 媒体报道 中关村 文章 校园
下载PDF
从“小大之辩”看庄子“逍遥游”境界的二分性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永祥 张秀芬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12-15,67,共5页
逍遥游的境界令人神往,而逍遥游的涵义却扑朔迷离。通过对"小大之辩"的辨析,可以看出,小大二分是庄子哲学思想的逻辑原点。从这一原点出发,《庄子》一书,尤其是庄子亲著的内七篇,从创作方法到思维模式无不贯穿这一逻辑特征。... 逍遥游的境界令人神往,而逍遥游的涵义却扑朔迷离。通过对"小大之辩"的辨析,可以看出,小大二分是庄子哲学思想的逻辑原点。从这一原点出发,《庄子》一书,尤其是庄子亲著的内七篇,从创作方法到思维模式无不贯穿这一逻辑特征。因此"逍遥游"分小逍遥和大逍遥两种境界实为题中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小大之辩 小大二分 逍遥游
下载PDF
从“小大之辩”试谈“逍遥游” 被引量:1
9
作者 羊红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6-7,10,共3页
《逍遥游》是《庄子》开篇之作,但"逍遥游"是什么呢?从古到今,虽然有很多解释,但是都没有将这个问题说清楚。笔者从"小大之辩"与"逍遥游"之间的关系出发,剖析《逍遥游》篇中的9个小故事,最终得出结论,&qu... 《逍遥游》是《庄子》开篇之作,但"逍遥游"是什么呢?从古到今,虽然有很多解释,但是都没有将这个问题说清楚。笔者从"小大之辩"与"逍遥游"之间的关系出发,剖析《逍遥游》篇中的9个小故事,最终得出结论,"逍遥游"实际上是一种精神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游》 小大之辩 庄子 精神境界
下载PDF
《庄子》的关系性自由与吊诡性修养——疏解《逍遥游》的“小大之辩”与“三无智慧” 被引量:7
10
作者 赖锡三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18,共18页
逍遥这种游化主体,隐含着"自由"的讯息,但这种自由并非删除关系的独我论,或者独白式的抽象性自由。《逍遥游》的自由,既不离于物我之间的力量交换之存有论式的原初伦理性关系,也无所逃于人我之间角色扮演的社会伦理性关系。... 逍遥这种游化主体,隐含着"自由"的讯息,但这种自由并非删除关系的独我论,或者独白式的抽象性自由。《逍遥游》的自由,既不离于物我之间的力量交换之存有论式的原初伦理性关系,也无所逃于人我之间角色扮演的社会伦理性关系。而如何将物我关系与人我关系,从"物我相待""相刃相靡",转化为"物我相游""游刃有余"?以往解读《庄子》,片面执取"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自然形上美学向度,经常误以为唯有脱尽人我关系的人间世束缚,方能得到"上与造物者游"的初始境界,如此造成《庄子》上下皆游的圆通周游之智慧,受到了片面化遮蔽。尝试将《庄子》的自然美学与人文治疗结合起来,希望揭露《庄子》的自由,乃同时在物我关系与人我关系之中展开。而这种既"游"且"化"的游化主体之逍遥,既是关系中的逍遥,更是活化了关系、丰富了关系的逍遥。因此"无待"并非消除物我关系、人我关系之后,"毫无挂搭"式的自由无待,这种对无待的理解过于抽象空洞。应该将个体自由与他人、他物的丰富性关系,也就是共在于人文世界、共在于物化世界的"具体性""丰富性"自由,给描述出来。而这种"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必触及"在其中"(入游其樊),又"不在其中"(无感其名)的吊诡智慧。而这样的吊诡智慧,正是透过"无"的主体性修养,从中打开"即无即有,即有即无"的"有无两行"之"否定辩证"运动。由此便涉及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三无"修养与智慧。最后,将《逍遥游》小大之辩的隐喻,落实四种人格主体状态的比较上,"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属于外求社会我的"膨胀主体",宋荣子的"辩乎内外之分"属于内求本真我的"孤零主体",列子的"御风而行"偏于巫风的"恍惚主体",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则属于不住两边、游乎两行的"吊诡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游》 游化主体 小大之辩 三无智慧 吊诡修养
下载PDF
庄子“逍遥游”之“小大之辩”思想探微 被引量:2
11
作者 柯萌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82-84,共3页
本文从先秦时期哲学家庄子的"小大之辩"思想出发,简要分析了庄子哲学的自由和逍遥的精神,阐明了庄子哲学的超越精神和达观态度,指出了庄子的"小大之辩"思想是顺应自然之性的体现。
关键词 小大之辩 自由 超越
下载PDF
释“逍遥”之道——以“二虫”与“小大之辩”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三原 《发展》 2018年第9期81-83,共3页
逍遥游的境界令人神往,而逍遥游的含义却扑朔迷离。通过对郭象注"二虫"的反思以及对"小大之辩"的辨析,可以得到对于"逍遥游"的不同理解。从庄子的先秦时代到今日的社会,人们都在不断追寻这逍遥的境界,而... 逍遥游的境界令人神往,而逍遥游的含义却扑朔迷离。通过对郭象注"二虫"的反思以及对"小大之辩"的辨析,可以得到对于"逍遥游"的不同理解。从庄子的先秦时代到今日的社会,人们都在不断追寻这逍遥的境界,而这又必须将人与社会、自然、宇宙相联系,以此来探究"逍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大之辩 逍遥游 人与社会 先秦时代 人神 郭象 庄子
下载PDF
《庄子》内篇中“小大之辩”与“方内方外”之间的联系
13
作者 许冬阳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15-18,共4页
“小大之辩”作为《庄子》的开篇之论,在《庄子》的整套思想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由于其本身概念的模糊性及其与《齐物论》篇观点的矛盾性,历代学者对“小大之辩”的阐释有着相当大的争议。实际上,“小大之辩”可以理解为“... “小大之辩”作为《庄子》的开篇之论,在《庄子》的整套思想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由于其本身概念的模糊性及其与《齐物论》篇观点的矛盾性,历代学者对“小大之辩”的阐释有着相当大的争议。实际上,“小大之辩”可以理解为“方内”与“方外”之辩。“小”与“大”、“方内”与“方外”之间,虽然有着清晰的界限,却并无是非优劣之分,只要做到各当其分、各适其性,二者便都可以达到“逍遥”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小大之辩 方内方外 孔子
下载PDF
杜诗中的“小大之辩”--以《登岳阳楼》为例
14
作者 彭航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8-60,共3页
唐庚在《子西文录》中评价“杜诗虽小而大”,“虽……而……”是一种转折关系,也就是在杜甫的诗歌中,“小”与“大”是辩证存在的。只有把握了《登岳阳楼》一诗起笔的平实、用字的精当、个体曲渺小、选材的细微与内容的丰富、意蕴的丰... 唐庚在《子西文录》中评价“杜诗虽小而大”,“虽……而……”是一种转折关系,也就是在杜甫的诗歌中,“小”与“大”是辩证存在的。只有把握了《登岳阳楼》一诗起笔的平实、用字的精当、个体曲渺小、选材的细微与内容的丰富、意蕴的丰厚、意境的雄浑、格局的阔大交融统一,才能深入理解本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大之辩 《登岳阳楼》 杜甫
下载PDF
物我和解:庄子逍遥的个体视域——以“小大之辩”为例
15
作者 韩雪莉 聂磊 《皖西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67-72,共6页
庄子逍遥的个体视域是以“小大之辩”为例,揭示个体存在方式的不同形态,并探究不同个体在差异中如何追寻自身的逍遥。就个体的存在方式而言,庄子以大鹏与斥鷃为隐喻,说明个体存在方式的差异。就个体的视域而言,庄子从蜩与学鸠的视域差... 庄子逍遥的个体视域是以“小大之辩”为例,揭示个体存在方式的不同形态,并探究不同个体在差异中如何追寻自身的逍遥。就个体的存在方式而言,庄子以大鹏与斥鷃为隐喻,说明个体存在方式的差异。就个体的视域而言,庄子从蜩与学鸠的视域差异出发,揭示不同个体对逍遥体悟的差异性,进而展现个体生命之间的差异。就个体的自我升华而言,庄子从物我和解出发,尝试化解个体自身的逍遥与他物之间的障碍,并以超越“我”与“物”矛盾的个体视角来观照“物”本身。庄子认为个体在追求个体的逍遥时,必然受到外物的羁绊。庄子通过对不同个体在各自逍遥的视域下,阐释个体自身实现逍遥何以可能,并从中发现寻求“物”与“我”和解的现实途径,达到个体的自我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大之辩 个体视域 物我和解 逍遥
下载PDF
千古文章立意高 “小大之辩”需支招
16
作者 沈慧 《语文教学之友》 2014年第2期46-46,共1页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体式华丽转身。虽然开放、灵活的新材料作文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展示丰富的写作才情,但从议论文文体写作情况看,从蝴蝶的角度切入的“美丽的蝴蝶,煽动了生态的翅膀”这一关注生态问题的最佳立意却成配角,...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体式华丽转身。虽然开放、灵活的新材料作文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展示丰富的写作才情,但从议论文文体写作情况看,从蝴蝶的角度切入的“美丽的蝴蝶,煽动了生态的翅膀”这一关注生态问题的最佳立意却成配角,全省70%的考生从蜡烛角度的“小大之辩”立意成主流:“小大之辩”这一立意可谓撞车惨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立意 小大之辩 写作思维 生态问题 高考作文 材料作文 文体写作 议论文
下载PDF
《庄子》“小大之辩”两种解释取向及其有效界域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赟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26,共14页
小大之辩是《庄子·逍遥游》的重要论题,对此已形成两种基本解释取向:“小大齐一”和“小不如大”。现代研究者视之为矛盾冲突的表现,解决之道往往是在两者之中选择其一。但这种解决方式犯了误置具体性的错误,合理的解决方式是贞定... 小大之辩是《庄子·逍遥游》的重要论题,对此已形成两种基本解释取向:“小大齐一”和“小不如大”。现代研究者视之为矛盾冲突的表现,解决之道往往是在两者之中选择其一。但这种解决方式犯了误置具体性的错误,合理的解决方式是贞定两种取向的各自有效界域。通过对《逍遥游》的整体研究,可以看到:小不及大的合理界域指向的是心,即生存论的视域与格局,小不及大意味着最大化地扩展生存论视域;小大齐一是就性而言的,每一物之性在质上虽然各不相同,可谓千差万别,根本无法齐等,但皆可通达在己之天,由性而天的道路对每一个存在者都是齐等的,因而,与小大齐一相关联的是,走向适性、足性之路,才能成就主体的自由。主体的自由行程以大其心始,以等齐其性终,在小大之辩的尽头,万物各从其性,不同存在者自性齐等,这就是“天地之正”的世界图景,后者乃是小大之辩的最终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小大之辩 小不如大 大小齐一
原文传递
战国“小大之辩”的思想内涵与赋体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书刚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8-65,共8页
战国时代,"小大之辩"这一命题出现于诸多领域之中。它是庄子、惠施等思想家讨论的重要话题,对于阐发其齐物之论、泛爱之理有重要的作用;它也贯穿于战国时人的时空想象里,在邹衍"五德终始""大小九州"等构... 战国时代,"小大之辩"这一命题出现于诸多领域之中。它是庄子、惠施等思想家讨论的重要话题,对于阐发其齐物之论、泛爱之理有重要的作用;它也贯穿于战国时人的时空想象里,在邹衍"五德终始""大小九州"等构想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对极大、极小之物的描摹,也要求人们提升修辞技巧。宋玉《大言赋》《小言赋》等娱乐性作品的存在,表明追求极致的语言表达正是一时风尚的表现,这对于理解赋体的起源多有启发。"小大之辩"的流行,既反映了战国时人对思维、想象力界限的挑战,也是他们骋辞摛文、拓展语言运用能力的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大之辩 庄子 邹衍 宋玉
原文传递
诠释的偏移与义理的变形--庄子“小大之辩”及“逍遥”义理迁变之省思 被引量:2
19
作者 罗祥相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18,共14页
庄子"小大之辩"原本"扬大抑小"的义理旨趣,为何会被向秀、郭象与支遁偏移为"小大同扬"和"小大同抑",造成其"无待逍遥义"被变形为"适性逍遥义"与"至足逍遥义"。... 庄子"小大之辩"原本"扬大抑小"的义理旨趣,为何会被向秀、郭象与支遁偏移为"小大同扬"和"小大同抑",造成其"无待逍遥义"被变形为"适性逍遥义"与"至足逍遥义"。通过解析"小大之辩"的四种内在义涵,分析"小大之辩"四种可能的价值取向及三种现实的诠释进路在"逍遥义"发展史上的落实演进,可以发现,"小大之辩"概念广泛的能指性和前后文意义联系结构的松散性导致的多种理解的可能性;以及庄子因寓言的手法,以不同物类间的"小大之别"类比同属人类的"小大之别",其间所存在的喻比象征的不相类,是导致庄学史上注家对"小大之辩"的根本主旨发生诠释的偏移,进而造成"逍遥"义理发生变形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小大之辩 逍遥 主旨
原文传递
道家辩证法及其哲学意蕴——以《逍遥游》“小大之辨”为例
20
作者 宋文华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8-21,28,共5页
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哲学思想是极为丰富的,许多古代典籍著作中都应用了辩证法来对思想进行诠释与表达。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的著作中就有很多的辩证思想,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的“小大之辩”就是辩证法的具体表现,它为中国辩证法的... 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哲学思想是极为丰富的,许多古代典籍著作中都应用了辩证法来对思想进行诠释与表达。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的著作中就有很多的辩证思想,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的“小大之辩”就是辩证法的具体表现,它为中国辩证法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小大之辩”也成为了中国哲学史上经久不衰的辩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证主义 哲学思想 《逍遥游》 小大之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