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小学《品德与社会》实验教材的初步评价 |
董春华
刘力
|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2
|
小学《品德与社会》实验教材的设计与编写特点——以浙教版为例 |
刘力
|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4
|
|
3
|
为何教 教什么 怎样教——小学《品德与社会》实验教材的结构说明与教学建议 |
刘力
|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4
|
试论小学语文教材与品德教材之间的关联性和协调性——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和《品德与社会》实验教材为例 |
郭雯霞
|
《小学语文》
|
2007 |
1
|
|
5
|
小学《品德与社会》实验教材中的成人性别角色分析——以浙江版、江苏版、教科版、北师大版(三年级)实验教材为例 |
阮青青
刘力
|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6
|
吉林省《小学社会实验教材》的几大特点 |
程振禄
|
《现代中小学教育》
|
1998 |
0 |
|
7
|
如何高效使用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教材资源 |
段豪杰
|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
2017 |
1
|
|
8
|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思考——浅谈品社课与语文教材内容的有效融合 |
林湛
|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
2009 |
0 |
|
9
|
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有效课程——见证《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实验 |
张伟建
|
《基础教育课程》
|
2010 |
0 |
|
10
|
小学《品德与社会》“滴灌模式”教学的实验研究 |
孙娟
|
《教育导刊(上半月)》
|
2012 |
0 |
|
11
|
把握新教材 走进新课程——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实验的认识及体会 |
安广永
张新堂
|
《山东教育》
|
2004 |
0 |
|
12
|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结构的研究和探讨 |
周晓敏
|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
|
2015 |
0 |
|
13
|
回归生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材探寻 |
鲁洁
|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47
|
|
14
|
《品德与社会》倡导哪些新的课程理念——学习《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体会 |
张茂聪
李成泉
|
《山东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
2002 |
2
|
|
15
|
用“生活德育”引领儿童的成长——苏教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评介 |
高德胜
|
《基础教育课程》
|
2006 |
2
|
|
16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体现 |
谭苗苗
|
《基础教育课程》
|
2015 |
1
|
|
17
|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思想品德第九册教材介绍 |
徐斌
赵昕
|
《贵州教育》
|
1997 |
0 |
|
18
|
怎样上好品德与社会课?——兼议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教材的使用 |
谭苗苗
|
《基础教育课程》
|
2008 |
0 |
|
19
|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思想品德第九册教材介绍 |
徐斌
赵昕
|
《湖北教育》
|
1997 |
0 |
|
20
|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思想品德(试用本)第十册教材介绍 |
徐斌
赵昕
|
《贵州教育》
|
199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