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剂必不可少的补药——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包干到户”的调查 被引量:3
1
作者 吴庭美 《农村工作通讯》 2003年第3期50-53,共4页
本期刊发的《一剂必不可少的补药》作于1979年,不久被送到当时的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手里,引起了万里的重视并亲自到水岗调查。从而树起了小岗村这个"大包干"的典型,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本文作者吴庭美,60年代大学毕业,... 本期刊发的《一剂必不可少的补药》作于1979年,不久被送到当时的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手里,引起了万里的重视并亲自到水岗调查。从而树起了小岗村这个"大包干"的典型,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本文作者吴庭美,60年代大学毕业,当时是凤阳县委的工作人员,参与了小岗村调查并执笔成文。此文由本刊首次全大披露,是农业史上珍贵的历史文件,也是一篇充满感情、不可多得的调查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阳县 梨园公社 小岗生产 “包干到户”生产责任制 农业生产 群众积极性
下载PDF
演进与新生:凤阳“大包干”的制度生成(1978-1982)
2
作者 黄文治 吴淼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3年第3期81-88,113,共9页
一般认为,凤阳“大包干”指的是小岗生产队首创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事实上,最初的凤阳“大包干”指的是“包干到组”的生产责任制,而小岗生产队的“包干到户”则是其不断发展的结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凤阳“大包干”制度经... 一般认为,凤阳“大包干”指的是小岗生产队首创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事实上,最初的凤阳“大包干”指的是“包干到组”的生产责任制,而小岗生产队的“包干到户”则是其不断发展的结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凤阳“大包干”制度经历了由“包干到组”到“包干到户”的演进,也见证了20世纪60年代安徽“责任田”制度的新生。在此过程中,农民的自主行为与国家的干预措施相竞合,构建起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并行的双轨改革机制,实现了凤阳“大包干”的制度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改革 小岗生产 包干到组 包干到户 凤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