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书奇谭》:民族动画现代化的“盗火者” 被引量:5
1
作者 王雪梅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9-21,共3页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动画创作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在充分借鉴和吸收优秀电影和传统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创作出一批极具影响力的优秀动画电影作品。如果以今天的眼光来审视这些作品,无疑会发现其背后隐藏的诸多问题,但是我们也...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动画创作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在充分借鉴和吸收优秀电影和传统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创作出一批极具影响力的优秀动画电影作品。如果以今天的眼光来审视这些作品,无疑会发现其背后隐藏的诸多问题,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这些作品,在当时政治文化背景下具有的深刻内涵和社会意义,也只有以史为鉴,才能为我国将来的动画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在艺术领域中,民族化问题往往和现代化联系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艺术形式 火者 政治文化背景 人物形象 影片创作 喜剧风格 动作设计 小收煞 叙事结构 人物造型
下载PDF
历史的镜像与精神的家园--马步升文学创作论 被引量:1
2
作者 吴世奇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1-155,共5页
马步升自1985年从事文学创作以来,至今已有长达35年的创作生涯,发表小说、散文、学术论著等作品600余万字,并获得了国内诸多文学奖项。从早期的《女人狱》到近年的《小收煞》,从在庆阳师专历史系学习、工作,到如今担任甘肃省社科院文化... 马步升自1985年从事文学创作以来,至今已有长达35年的创作生涯,发表小说、散文、学术论著等作品600余万字,并获得了国内诸多文学奖项。从早期的《女人狱》到近年的《小收煞》,从在庆阳师专历史系学习、工作,到如今担任甘肃省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甘肃省作家协会主席,无论是对马步升创作30余年的众多作品,还是对到了知天命之年的其本人,都是时候做个回望与总结了。出生、成长、生活在西部地区的马步升,其文学创作拥有怎样的表现对象、表达技巧、艺术特色,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对构建人类共有精神家园具有何种意义,这些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充分的回应,因此值得全面系统地进行梳理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发展 文学创作论 马步升 文学奖项 共有精神家园 小收煞 学术论著 作家协会主席
下载PDF
古典戏曲结构四段论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晓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78-86,共9页
明代戏曲理论家王骥德在《曲律》中已经提出结构章法问题,他认为编剧“必先分段数,以何意起,何意接,何意作中段敷衍,何意作后段收煞,整整在目,而后可施结撰。”按照王骥德的原意,其“起”与“接”似为前段,这样就成了前、中、后三段,与... 明代戏曲理论家王骥德在《曲律》中已经提出结构章法问题,他认为编剧“必先分段数,以何意起,何意接,何意作中段敷衍,何意作后段收煞,整整在目,而后可施结撰。”按照王骥德的原意,其“起”与“接”似为前段,这样就成了前、中、后三段,与乔吉的“凤头、猪肚、豹尾”三段一样,也是亚里斯多德“头、身、尾”三段一致,是遵循事物运动规律和传统文学总的写作规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结构 小收煞 王骥德 窦娥 古典戏曲 戏曲理论家 乔吉 《曲律》 《桃花扇》 娜拉
下载PDF
明清戏曲收煞理论研究
4
作者 方盛汉 《戏曲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1-87,共7页
中国古代曲论家极为关注戏曲的收煞理论。小收煞为戏曲的小歇脚及过渡之处,短暂收束;大收煞为避免"强弩之诮",技巧上追求"临去秋波那一转",内容上崇尚"人间何事不团圆",最终要收拾全局为一团。戏曲小收... 中国古代曲论家极为关注戏曲的收煞理论。小收煞为戏曲的小歇脚及过渡之处,短暂收束;大收煞为避免"强弩之诮",技巧上追求"临去秋波那一转",内容上崇尚"人间何事不团圆",最终要收拾全局为一团。戏曲小收煞、大收煞多走向江上数峰青式的意境式结尾,追求意犹未尽的不结而结,这契合中国古代文论特色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曲论 小收煞 不结而结
原文传递
上场与下场的艺术
5
作者 孙俊发 《当代戏剧》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52-54,共3页
戏曲表演的上场与下场,是十分重要的.内行人常说:"会看戏的看上场,一看就知道他吃过几碗干饭".戏曲界的老前辈都十分注重上场,因为一个演员一上场,对观众来说,是第一印象.观众不仅对演员本人的台风、经验、功底作出初步评价;... 戏曲表演的上场与下场,是十分重要的.内行人常说:"会看戏的看上场,一看就知道他吃过几碗干饭".戏曲界的老前辈都十分注重上场,因为一个演员一上场,对观众来说,是第一印象.观众不仅对演员本人的台风、经验、功底作出初步评价;同时,对于角色的情绪、身份以及剧情的发展有个明晰的了解.这对于刺激观众欣赏兴趣,引导观众尽快"入戏"至关重要.否则,将会使观众因为拖延了认识演员、角色的时限和深度,思维进程受阻而影响艺术效果.下场也是一样,一个演员在场上唱念做打,已使观众溶入了浓烈的戏剧冲突和艺术境界之中.如果下场时稍有疏忽,或"跑戏"或"失情"或"收势"(塌架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冲突 戏曲表演 小收煞 唱念做打 戏剧效果 第一印象 李渔 五台会兄 阎振俗 英雄形象
下载PDF
李渔的戏曲理论
6
作者 张文勋 《上海戏剧》 1981年第3期58-60,共3页
二、论戏剧的语言戏剧是综合艺术,音、舞、美都需要,但是,语言终归是主要的表现手段。因此,戏剧的语言,历来是为剧作家和演员们所关注和考究的问题。明清戏剧有南北之分,语言亦有地域之异,但是,作为一种主要表现手段,它总是有共同的艺... 二、论戏剧的语言戏剧是综合艺术,音、舞、美都需要,但是,语言终归是主要的表现手段。因此,戏剧的语言,历来是为剧作家和演员们所关注和考究的问题。明清戏剧有南北之分,语言亦有地域之异,但是,作为一种主要表现手段,它总是有共同的艺术规律和要求。我国古代戏剧作为一种演唱艺术,唱是主要的表现手段,因此戏剧语言以唱词为主,间以“宾白”,还有念诗。而唱词又有严格的词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理论 李渔 科浑 演唱艺术 小收煞 金声掷地 曲文 戏曲创作 语求肖似 舞台演出
下载PDF
从“叙事程式”的观点谈“临川四梦”收场的辩证与创发
7
作者 林鹤宜 《戏曲研究》 CSSCI 2011年第2期110-135,共26页
笔者曾经在《论明清传奇叙事的程式性》一文中提出"叙事程式"的观点,以程式的角度去看待明清传奇情节雷同的特点,认为叙事走向程式化,以便与表演程式、音乐程式相配合,是中国古典戏曲发展完整的体系特质。"临川四梦"... 笔者曾经在《论明清传奇叙事的程式性》一文中提出"叙事程式"的观点,以程式的角度去看待明清传奇情节雷同的特点,认为叙事走向程式化,以便与表演程式、音乐程式相配合,是中国古典戏曲发展完整的体系特质。"临川四梦"的情节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川四梦 中国古典戏曲 明清传奇 《邯郸记》 《牡丹亭》 《紫钗记》 淳于梦 杜丽娘 霍小玉 小收煞
原文传递
乔吉六字理论及其杂剧结构分析
8
作者 李慧 《戏曲研究》 2006年第1期94-108,共15页
一问题的提出乔吉的散曲创作成就极高,与张可久被誉为"双璧"。在他的散曲实践中,乔吉提出了"凤头、猪肚、豹尾"六字理论。陶宗仪《辍耕录》引乔吉的话:"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大概起要美... 一问题的提出乔吉的散曲创作成就极高,与张可久被誉为"双璧"。在他的散曲实践中,乔吉提出了"凤头、猪肚、豹尾"六字理论。陶宗仪《辍耕录》引乔吉的话:"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尤贵在首尾贯串,意思清新。苟能若是,斯可以言乐府矣。"陶宗仪曾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吉 杂剧创作 散曲创作 张可久 元杂剧 小收煞 宗仪 双璧 韦皋 两世姻缘
原文传递
民俗节庆格局与中国戏曲结构 被引量:6
9
作者 王长安 《戏曲研究》 1994年第1期31-58,共28页
一中国戏剧与西方戏剧有着巨大差异,其中最令人发生兴趣的,是作为戏剧基本语言形态的结构模式的差异。人们常常自问。
关键词 戏曲结构 元杂剧 小收煞 语言形态 踏摇娘 东海黄公 观灯 《窦娥冤》 梧桐雨 汉宫秋
原文传递
李渔的戏曲美学体系(上)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柏梁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10,共8页
在东方三大戏剧理论体系中,印度婆罗多仙人的《舞论》(2世纪左右)建立了梵剧美学体系,日本世阿弥的《风姿花传》(15世纪)清理了能乐美学体系,中国李渔的《闲情偶寄》(17世纪)总结了戏曲学体系。尤为巧合的是,婆罗多仙人、世阿弥和李渔... 在东方三大戏剧理论体系中,印度婆罗多仙人的《舞论》(2世纪左右)建立了梵剧美学体系,日本世阿弥的《风姿花传》(15世纪)清理了能乐美学体系,中国李渔的《闲情偶寄》(17世纪)总结了戏曲学体系。尤为巧合的是,婆罗多仙人、世阿弥和李渔都分別是名动天下的剧团班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渔 戏曲美学 戏剧理论 世阿弥 《闲情偶寄》 婆罗多 戏曲学 梵剧 小收煞 美学体系
原文传递
司幕贵入戏中情——导演札记
11
作者 夏庭光 《戏曲艺术》 1988年第2期73-74,共2页
旧时的川戏班演出,既无大幕,也无二幕,不存在司幕的问题。“打杂师”检场皆是明来明往,他当然须熟悉每个戏的“马口”。何时上下,何时准备何种道具,何时更换场上什么摆设,甚至递茶送水给演唱者,都要适时。否则,搅乱观众的视线,破坏演员... 旧时的川戏班演出,既无大幕,也无二幕,不存在司幕的问题。“打杂师”检场皆是明来明往,他当然须熟悉每个戏的“马口”。何时上下,何时准备何种道具,何时更换场上什么摆设,甚至递茶送水给演唱者,都要适时。否则,搅乱观众的视线,破坏演员的情绪,妨碍剧情的进展。“打杂师”——每个戏都缺不得的非剧中的“剧中人”的时现时隐。除他本身的复杂、细致、繁重的检场工作外,还起了特殊的作用;告诉观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演札记 二幕 小收煞 中情 大幕 情探 六犯 剧中人物 规定情境 浑成
原文传递
细论李渔的戏曲“结构”理论:以亚里士多德的“情节单一”论为参照
12
作者 魏淑珠 《戏曲研究》 CSSCI 2010年第2期226-255,共30页
前言明末清初戏曲名家李渔(1611-1680)在他的《闲情偶寄》一书中提出的戏曲理论颇为历来学者所推崇,尤其他举"结构"为第一要件,更是独到的见解。他这个看法遥遥呼应亚里士多德所说:"情节是悲剧的灵魂,也是开始的首要",
关键词 李渔 戏曲创作 小收煞 戏曲理论 立主脑 结构论 戏曲研究 《琵琶记》 《闲情偶寄》 一线到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