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额外小标记染色体与男性生育障碍关系的探讨
1
作者 李孟婷 孔舒 +5 位作者 王鼎 潘倩莹 丘文君 梁意 郭丽媛 孙筱放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4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分析额外小标记染色体(sSMC)男性携带者临床表型与生育情况,探讨sSMC与对男性生育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3月-2021年12月就诊于我院生殖助孕门诊的男性患者,在通过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后结果为除46条染色体外携带1条以上s... 目的分析额外小标记染色体(sSMC)男性携带者临床表型与生育情况,探讨sSMC与对男性生育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3月-2021年12月就诊于我院生殖助孕门诊的男性患者,在通过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后结果为除46条染色体外携带1条以上sSMC的患者。收集患者精液常规检查、性激素等临床资料及相关基因检测结果。结果20661例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男性患者中,sSMC检出率为0.073%(15例)。其中13例患者核型为47,XY,+mar,1例患者为48,XY,+2mar,1例患者同时携带8号和21号染色体相互易位,为47,XY,t(8;21)(q22;q11.2),+mar。1例患者为精液常规正常,2例患者为弱畸精子症,5例(33%)患者为无精子症,其余7例(47%)患者为少弱畸精子症。共有5例患者进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检测,其中4例患者aCGH检测结果未发现具有明确临床意义的拷贝数缺失或者重复;1例患者在多条染色体的纯合区域(ROH)。15例男性患者中12例患者在就诊前均未生育,其余3例患者为继发不育。结论sSMC携带者通常伴有生育障碍,应综合sSMC的检测结果、临床表型和生育风险评估,为患者提供准确有效的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外小标记染色体 不育症 染色体核型分析 ACGH
下载PDF
特纳综合征患者额外小标记染色体的鉴定与分析
2
作者 陈元元 杨斌 洪礼义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19-522,共4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对特纳综合征(TS)患者额外小标记染色体(sSMC)的鉴定与分析,并预测sSMC的染色体核型。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经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为TS的5例患...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对特纳综合征(TS)患者额外小标记染色体(sSMC)的鉴定与分析,并预测sSMC的染色体核型。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经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为TS的5例患儿,使用FISH和CMA技术对sSMC的来源与结构组成进行分析。结果FISH结果提示5例TS患者的sSMC均被鉴定出来,其中2例sSMC来源于Y染色体,3例来源于X染色体,并且所有患儿均存在染色体嵌合现象。CMA结果提示5例患儿均存在异常的染色体拷贝数变异,其中2例患儿存在Y染色体片段的扩增,2例患儿存在X染色体的片段缺失,1例患儿存在整条X染色体缺失。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FISH和CMA结果,除1例染色体低比例嵌合者外,其他4例患儿均可预测出该sSMC的染色体核型。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FISH和CMA技术联合可以准确预测出sSMC的核型,但在染色体嵌合水平较低时无法预测出sSMC的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纳综合征 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染色体核型分析 额外小标记染色体
下载PDF
额外小标记染色体及其相关的特异综合征
3
作者 孟凡荣 李晓洲(综述) 李雪冰(审校)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336-340,共5页
额外小标记染色体(sSMC)形态可辨识,因较小无法通过传统的条带技术对其起源进行辨认而需要分子遗传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sSMC具有不同的形态,包括环形、中心着丝粒和倒置重复,来源可以是常染色体,也可以是性染色体。sSMC对表型的影响取... 额外小标记染色体(sSMC)形态可辨识,因较小无法通过传统的条带技术对其起源进行辨认而需要分子遗传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sSMC具有不同的形态,包括环形、中心着丝粒和倒置重复,来源可以是常染色体,也可以是性染色体。sSMC对表型的影响取决于其大小、起源和嵌合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可导致染色体条带的部分三体或四体。70%的sSMC携带者并无临床症状,而30%的个体在某些方面存在异常。大约1/3的sSMC病例与特定临床表现相关,如inv dup(22)(猫眼综合征)、四体18p综合征、i(12p)(Pallister Killian综合征)和特纳综合征(TS)等10种特异的综合征,其余大部分sSMC的基因型和表型相关性很复杂,并无特异性临床表现,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及探索。对这10种与sSMC相关的特异综合征进行具体的阐述和探讨,可为临床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遗传学 额外小标记染色体 综合征
下载PDF
应用Affymetrix SNP Array和FISH技术确认胎儿额外小标记染色体r(4)4p13q13.3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立文 张文玲 +4 位作者 王晓菲 兰晓梅 向代军 吴立冬 高志英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9期890-892,902,共4页
目的利用AffymetriSNP Array和FISH技术鉴定额外小标记染色体的来源。方法 2013年7月1例38岁高龄孕妇来我院就诊,进行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G显带检测羊水和脐血胎儿染色体核型,应用AffymetrixCytoScan 750K Array基因芯片技术鉴定额外小... 目的利用AffymetriSNP Array和FISH技术鉴定额外小标记染色体的来源。方法 2013年7月1例38岁高龄孕妇来我院就诊,进行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G显带检测羊水和脐血胎儿染色体核型,应用AffymetrixCytoScan 750K Array基因芯片技术鉴定额外小标记染色体的片段与来源,然后运用WSH/D4Z1探针的FISH进行确认。结果胎儿羊水G显带染色体核型为46,XX[15]/47,XX,+mar[15],脐血G显带染色体核型为46,XX[14]/47,XX,+mar[16];AffymetrixCytoScan 750K Array基因芯片分析结果为arr 4p13q13.3(41,593,201-72,130,692)X2-3,显示胎儿有4号染色体4p13-着丝粒-q13.3区段30.537 Mb的嵌合性重复;胎儿脐血细胞FISH检测显示28%间期细胞有4号染色体着丝粒的三体性。结论综合应用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FISH技术和AffymetrixCytoScan 750K Array芯片技术能准确确认额外微小标记染色体的来源及其片段的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标记额外染色体 单核苷酸多态性 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应用MLPA技术和aCGH技术检测额外小标记染色体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菁菁 李璃 +3 位作者 马定远 胡平 秦岭 许争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1-205,共5页
目的: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cation,MLPA)技术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技术检测1例额外小标记染色体。方法:应用MLPA技术对外周血G显带诊断... 目的: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cation,MLPA)技术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技术检测1例额外小标记染色体。方法:应用MLPA技术对外周血G显带诊断的1例智力低下患儿携带小标记染色体(染色体核型为47,XY,+Mar)进行分析,确定小标记染色体的来源,并进一步通过aCGH技术对患儿进行全基因组高分辨率扫描确定小标记染色体的大小及具体来源区域。结果:MLPA分析结果显示患儿18号染色体p11.21和p11.32两个区域探针信号高于正常值范围,提示这两个区域存在拷贝数的增加;aCGH分析结果显示拷贝数增加的区域为p11.21~p11.32,范围约为15 Mb。两项技术分析结果均证实额外小标记染色体来源于18号短臂,即该患儿为18p三体。结论:应用MLPA技术和aCGH技术可确定额外小标记染色体的来源,并能明确其来源染色体的具体区域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 额外小标记染色体 18p三体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结合Y染色体微缺失技术对额外小标记染色体的鉴定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晓菲 鲍布和 +5 位作者 张晨晰 张文玲 兰晓梅 段晋燕 张立文 王成彬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0期1034-1037,1042,共5页
目的分析额外小标记染色体的来源并阐述其临床意义,以指导遗传咨询及治疗。方法应用染色体G显带技术对2014-2015年于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不孕不育、生长发育异常的患者进行检测,并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检测出的... 目的分析额外小标记染色体的来源并阐述其临床意义,以指导遗传咨询及治疗。方法应用染色体G显带技术对2014-2015年于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不孕不育、生长发育异常的患者进行检测,并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检测出的额外小标记染色体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 2014-2015年共2 386个遗传咨询患者静脉血标本中检测出3个携带额外小标记染色体的标本:28岁男性不育患者,20岁女性原发闭经患者和6岁女性生长发育迟缓患者。确认这3个研究对象的额外小标记染色体分别来源于15号染色体短臂等臂染色体、Y短臂等臂染色体、部分X染色体片段组成的环状染色体。结论额外小标记染色体可导致不育、自然流产、女性闭经、性腺发育异常等,应用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等检测技术可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外小标记染色体 染色体核型 荧光原位杂交 Y染色体微缺失
下载PDF
一例罕见的额外小标记染色体的家系分析及文献复习
7
作者 夏娟 周宏 李冬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A02期403-405,共3页
额外小标记染色体(sSMC)是指结构异常,但仅用传统细胞遗传学显带技术不能明确辨识其特征和来源的染色体,其大小在中期分裂相中一般小于或近似于21 号染色体.sSMC7的发生率sSMCT 在一般人群中发生率极低,Liehr 等[1] 报道sSMC7 在新生... 额外小标记染色体(sSMC)是指结构异常,但仅用传统细胞遗传学显带技术不能明确辨识其特征和来源的染色体,其大小在中期分裂相中一般小于或近似于21 号染色体.sSMC7的发生率sSMCT 在一般人群中发生率极低,Liehr 等[1] 报道sSMC7 在新生儿中的发生率约为0 .001% (1/108 046 ) ,在产前诊断染色体分析中检出率为0 .004% (7/165 876) ,在发育迟缓或智力低下人群中发生率为0 .06% (9/19 170) ,在不孕不育患者中的发生率为O .045% (12/26 98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外小标记染色体 核型
下载PDF
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对胎儿额外小标记染色体及染色体大片段重复进行产前诊断 被引量:4
8
作者 江均 梁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3-107,共5页
目的对产前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出来源不明染色体片段的胎儿应用基于芯片的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技术检测,以明确其遗传物质的变异,探讨aCGH技术在检测胎儿来源不明染色体片段致病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胎儿羊水... 目的对产前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出来源不明染色体片段的胎儿应用基于芯片的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技术检测,以明确其遗传物质的变异,探讨aCGH技术在检测胎儿来源不明染色体片段致病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胎儿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诊断出2例胎儿染色体异常(来源不明片段),核型分别为47,XY,+Mar及46,XY,add(16)(p13.1)。对此2例标本进行aCGH分析,通过多位点高分辨率扫描确定未知片段的来源及大小。结果 aCGH扫描检测出其中一个胎儿染色体在15q11.1-q12.1区带存在3.2 Mb的重复,另一个胎儿染色体在13q22.2-q33.3区带存在35.1 Mb的重复。结论利用aCGH技术可以方便快速地鉴定和分析染色体的重复变异,也能高效地对染色体重复片段进行定位,结合传统的核型分析技术,可以为判断额外染色体片段的遗传学效应和产前诊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 额外小标记染色体 染色体片段重复 产前诊断
下载PDF
SNP芯片检测胎儿额外小标记染色体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郑芳秀 史烨 +3 位作者 王晶 张峰 张晓青 虞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58-61,共4页
目的总结应用SNP芯片技术对胎儿额外小标记染色体(sSMC)进行鉴定的经验,为产前遗传咨询提供参考。方法应用传统G显带技术对2例胎儿羊水细胞及其父母外周血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进一步用SNP芯片技术明确胎儿sSMC的来源。结果 1号胎儿羊水... 目的总结应用SNP芯片技术对胎儿额外小标记染色体(sSMC)进行鉴定的经验,为产前遗传咨询提供参考。方法应用传统G显带技术对2例胎儿羊水细胞及其父母外周血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进一步用SNP芯片技术明确胎儿sSMC的来源。结果 1号胎儿羊水染色体核型为45,X[74]/46,X,+mar[31],芯片扫描结果为Xp22.33~p11.22和Xq27.3~q28区域均缺失,缺失大小分别为52.7和8.6 Mb。2号胎儿羊水染色体核型为47,XX,+mar,芯片结果为46,XX,其父亲外周血染色体核型为47,XY,+mar,临床表型正常。结论 SNP芯片可以确定s SMC的来源,可作为传统核型分析的补充,为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额外小标记染色体/染色体 SNP芯片
下载PDF
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对胎儿额外小标记染色体及染色体大片段重复进行产前诊断
10
作者 周健 《医疗装备》 2015年第12期103-103,共1页
目的对产前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出来源不明染色体片段的胎儿应用基于芯片的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技术检测,以明确其遗传物质的变异,探讨aCGH技术在检测胎儿来源不明染色体片段致病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胎儿羊... 目的对产前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出来源不明染色体片段的胎儿应用基于芯片的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技术检测,以明确其遗传物质的变异,探讨aCGH技术在检测胎儿来源不明染色体片段致病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胎儿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诊断出2例胎儿染色体异常(来源不明片段),核型分别为47,XY,+Mar及46,XY,add(16)(p13.1)。对此2例标本进行aCGH分析,通过多位点高分辨率扫描确定未知片段的来源及大小。结果 aCGH扫描检测出其中一个胎儿染色体在15q11.1-q12.1区带存在3.2 Mb的重复,另一个胎儿染色体在13q22.2-q33.3区带存在35.1 Mb的重复。结论利用aCGH技术可以方便快速地鉴定和分析染色体的重复变异,也能高效地对染色体重复片段进行定位,结合传统的核型分析技术,可以为判断额外染色体片段的遗传学效应和产前诊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 额外小标记染色体 染色体片段重复 产前诊断
下载PDF
产前诊断中额外小标记染色体的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11
作者 李燕青 傅婉玉 +3 位作者 王元白 江矞颖 苏景明 庄建龙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9期1185-1187,1192,共4页
目的联合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array)与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探索产前诊断中额外小标记染色体(sSMC)的来源并分析其致病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于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行羊水穿刺的孕妇5766例,对... 目的联合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array)与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探索产前诊断中额外小标记染色体(sSMC)的来源并分析其致病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于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行羊水穿刺的孕妇5766例,对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为sSMC的标本进一步行SNP-array检测sSMC的来源并分析其致病性。结果染色体核型分析共检出7例sSMC,其中3例为嵌合型,1例伴有18-三体综合征。进一步通过SNP-array检测4例sSMC的来源,其中2例为性染色体来源,2例未发现拷贝数变异。结论将分子遗传学与细胞遗传学方法相结合对明确sSMC的来源及致病性有重要意义,可为产前遗传咨询及妊娠结局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外小标记染色体 产前诊断 遗传咨询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
下载PDF
应用aCGH技术检测额外小标记染色 被引量:10
12
作者 马聪 占杰 +1 位作者 马梦亚 夏炎枝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952-953,共2页
目的探讨联合运用核型分析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技术在检测胎儿额外小标记染色体致病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染色体G显带技术进行胎儿羊水细胞核型分析,对诊断出的1例胎儿携带小标记染色体(染色体核型为47,XY,+Mar)标本进行a... 目的探讨联合运用核型分析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技术在检测胎儿额外小标记染色体致病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染色体G显带技术进行胎儿羊水细胞核型分析,对诊断出的1例胎儿携带小标记染色体(染色体核型为47,XY,+Mar)标本进行aCGH分析,通过全基因组高分辨率扫描确定小标记染色体的大小及具体来源区域。结果 aCGH分析结果显示该胎儿染色体在15q11.1-q11.2区带存在2.03Mb的重复。结论 aCGH技术能够在基因组水平上确定额外小标记染色体的来源和具体区域范围,结合传统的核型分析技术,可以为判断标记染色体的遗传学效应和产前诊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 额外小标记染色体 产前诊断
下载PDF
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微阵列分析技术在产前诊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婷婷 黎俏 +2 位作者 袁慧珍 王欣荣 刘艳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19-1423,共5页
目的 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技术在产前诊断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共4 854例孕妇因不同指征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中心行有创性产前诊断... 目的 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技术在产前诊断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共4 854例孕妇因不同指征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中心行有创性产前诊断,比较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检测结果。结果 4 854例产前胎儿样本共检出848例染色体异常,异常检出率为17.47%,其中540例为致病性染色体异常,致病性染色体异常检出率达11.12%。通过CMA检出151例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或可能致病性CNVs,其中108例为染色体核型正常,与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相比,CMA增加检出2.22%致病或可能致病CNVs。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有75例平衡重排携带者,而CMA检测结果未见明显异常;另发现9例染色体核型分析与CMA结果不一致情况。结论 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CMA技术可以提高胎儿异常染色体的检出率,两种技术相互补充,为产前遗传咨询提供更详细及准确的信息,为孕妇选择是否继续妊娠提供更客观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异常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产前诊断 额外小标记染色体
下载PDF
额外小标记染色体嵌合型特纳综合征2例的临床遗传学研究
14
作者 吴琼 孔辉 陈晶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8期909-912,928,共5页
目的研究2例携额外小标记染色体(sSMC)特纳氏综合征(TS)患者的临床遗传学情况,探讨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SRY)在TS患者基因型-表型之间的作用。方法运用细胞遗传学、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2例携sSMC的TS患者进行检测并对患儿临床资料进... 目的研究2例携额外小标记染色体(sSMC)特纳氏综合征(TS)患者的临床遗传学情况,探讨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SRY)在TS患者基因型-表型之间的作用。方法运用细胞遗传学、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2例携sSMC的TS患者进行检测并对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经鉴定病例1 sSMC为假等臂双着丝粒Y,核型为45,X[89]/46,X,+mar[11].ish psu dic(Y)(q11.23)(SRY++,DYZ3++);病例2 sSMC为一罕见环状X,核型为45,X[22]/46,X.ish r(X)(p11.1q13)(DXZ1+,SRY-),rev ish dim(X)(p11.2p22.3),dim(q21q28)[8]。结论通过细胞遗传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以准确鉴定sSMC来源及组成,SRY阳性与否对携sSMC的TS患者表型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外小标记染色体 荧光原位杂交 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 特纳综合征
原文传递
45,X/46,X,+mar核型Turner综合征患儿额外小标记染色体来源和形态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叶志纯 蔡建光 +5 位作者 祝兴元 赵蕊 贺新玉 钟燕 刘康香 祝益民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1-464,共4页
目的了解45,X/46,X,+mar型Turner综合征患儿额外小标记染色体的来源和形态。方法在应用传统G显带技术,染色体核型分析基础上,对10例染色体核型为45,X/46,X,+mar的Turner综合征患儿进一步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其额... 目的了解45,X/46,X,+mar型Turner综合征患儿额外小标记染色体的来源和形态。方法在应用传统G显带技术,染色体核型分析基础上,对10例染色体核型为45,X/46,X,+mar的Turner综合征患儿进一步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其额外小标记染色体的来源和存在的形态。结果10例患儿中7例患儿的额外小标记染色体来源于X染色体,2例患儿的额外小标记染色体来源于Y染色体,1例患儿的额外小标记染色体来源于常染色体。在7例来源于X的额外小标记染色体中,有4例额外小标记染色体以环状染色体形态存在,3例以带有着丝粒的染色体小片段形态存在;2例来源于Y染色体的额外小标记染色体中,1例以双着丝粒染色体形态存在,1例以带有着丝粒的染色体小片段形态存在;1例来源于常染色体的额外小标记染色体以带有着丝粒的染色体小片段形态存在。结论45,X/46,X,+mar型Turner综合征患儿的额外小标记染色体绝大多数来源于性染色体,极少数来源于常染色体,这些额外小标记染色体主要以环状、双着丝粒状、带有着丝粒的染色体小片段状这3种形态存在。对于45,X/46,X,+mar型Turner综合征患儿,应进一步明确其分子细胞遗传学特征,以指导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确定临床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NER综合征 额外小标记染色体 荧光原位杂交
原文传递
人类额外小标记染色体的鉴定及其研究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10
16
作者 偶健 王玮 +5 位作者 段程颖 傅文宇 刘一琳 孙健 钟红菱 李红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94,共4页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insituhybridization,FISH)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了解人类额外小标记染色体(smallsupernumerarymarkerchromosomes,sSMC)的来源,并探讨其发生机理及应用价值。方法对3例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insituhybridization,FISH)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了解人类额外小标记染色体(smallsupernumerarymarkerchromosomes,sSMC)的来源,并探讨其发生机理及应用价值。方法对3例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是47,XN,+mar的胎儿羊水细胞用两种探针cep-FISH(针对着丝粒)和SubcenM-FISH(针对近着丝粒区域)进行分析。结果病例1的FISH结果为47,XY,+mar.ishinvdup(22)(q11.1)(D2224++,D14/2221+,RP11-172D7-),标记染色体完全由异染色质组成,胎儿活产未见异常临床表型。病例2的FISH结果为47,XX,+mar.ishr(10)(p11.2q11.2)(cepl0+,RPll-232C13+,RP11-178ALO+)[25]/46,XXE10],标记染色体由着丝粒附近的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组成,胎儿活产无异常临床表型。病例3的FISH结果为47,XY,+mar.ishinvdup(22)(q11.1)(D2224+,D14/22ZI+),标记染色体由异染色质组成,胎儿B超有异常但与此标记染色体关系不明。结论由于sSMC来源的多样性,给产前诊断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其鉴定需要在传统的显带核型分析基础上结合FISH或者其他分子技术。其特殊的结构也为基因定位、异染色质研究以及基因治疗等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研奔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额外小标记染色体 染色 染色
原文传递
胎儿羊水额外小标记染色体的细胞及分子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章卫国 潘映秋 +3 位作者 章鸯 戴美珍 陈雪娇 石卫武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7-191,共5页
目的了解胎儿羊水额外小标记染色体(small supernumerary marker chromosomes,sSMC)的来源,探讨其发生机理并为临床遗传咨询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常规G显带分析2例胎儿羊水细胞的染色体核型及其直系亲属的外周血染色体核型,用高通量... 目的了解胎儿羊水额外小标记染色体(small supernumerary marker chromosomes,sSMC)的来源,探讨其发生机理并为临床遗传咨询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常规G显带分析2例胎儿羊水细胞的染色体核型及其直系亲属的外周血染色体核型,用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明确胎儿sSMC的片段来源和区域。结果1号胎儿羊水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47,XY,4-mar,FISH检测结果正常,胎儿超声检查无异常;胎儿父亲外周血染色体核型47,XY,+mar,FISH检测结果正常,临床表型、智力正常;胎儿及其父亲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结果为46,XY,dup(21)(q11.2;q21.1),21号染色体长臂14.6~20.8Mb位置重复,长约6.2Mb。胎儿活产临床表型无异常,发育良好;胎儿祖母外周血染色体核型46,XX,t(15;21)(q13;p13),FISH检测结果正常,临床表型、智力正常;胎儿母亲、祖父外周血染色体正常。2号胎儿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47,XX,+mar,FISH检测结果正常,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结果为46,XX,胎儿活产临床表型无异常,发育良好。胎儿父母外周血染色体核型正常。结论由于sSMC来源的多样性,其鉴定需要在传统的显带核型分析基础上,结合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精确定位异常染色体来源和区域,为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外小标记染色体 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 核型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四例男性不育患者的15q11额外小标记染色体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涂向东 丛学文 +7 位作者 曾健 郑德柱 严爱贞 林炎鸿 丘丽萍 张敏 钟福春 兰风华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9-543,共5页
目的对4例男性不育患者所携带的额外小标记染色体(small supernumerary marker chromosome,sSMc)进行定位分析,以探讨其对男性不育的影响。方法综合应用外周血培养染色体核型G显带、N显带、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 目的对4例男性不育患者所携带的额外小标记染色体(small supernumerary marker chromosome,sSMc)进行定位分析,以探讨其对男性不育的影响。方法综合应用外周血培养染色体核型G显带、N显带、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 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array,SNP—array)等技术对4例男性不育患者的15q11额外小标记染色体进行分析。结果G显带分析显示4例患者染色体核型均为47,XY,+mar。N显带分析提示sSMC均为双随体,位于mar两侧。MI,PA(SALSA着丝粒探针p180/p182试剂盒)分析提示,1例患者的15q11.2基因拷贝数重复。SNP-array分析提示,4例患者均为15q11.1-q11.2区重复,片段大小分别为3.06Mb、0.9118Mb、1.728Mb、0.287Mb。CEP15D1524着丝粒探针FISH分析mar均有2个杂交信号,为双着丝粒染色体。综合分析4例患者mar均来自15号染色体,为双随体、双着丝粒,倒位重复形式,分子细胞核型为47,XY,+mar.ishinvdup(15)(q11)(D1524++)。结论15q11sSMC可能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不育 额外小标记染色体 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 荧光原位杂交
原文传递
Turner综合征患儿额外小标记染色体的来源及形态学特点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楠 佟彤 +2 位作者 陈悦 陈艳玲 蔡春泉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分析Turner综合征患儿额外小标记染色体的来源与形态。方法对于经过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的5例带有额外小标记染色体的Turner综合征患儿,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一步明确其额外小标记染色体的来源与形态。结果5例患儿中有3例... 目的分析Turner综合征患儿额外小标记染色体的来源与形态。方法对于经过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的5例带有额外小标记染色体的Turner综合征患儿,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一步明确其额外小标记染色体的来源与形态。结果5例患儿中有3例的额外小标记染色体来源于x染色体,2例患儿的额外小标记染色体来源于Y染色体。其中3例为X染色体来源的额外小标记染色体,2例为环状染色体,1例为染色体小片段状。标记染色体2例Y染色体来源的额外小标记染色体中,1例以环状染色体和带有双着丝粒的染色体两种形态存在,另1例为双着丝粒染色体。结论存在额外小标记染色体的Turner综合征患儿,其标记染色体多数来源于性染色体,来源于x染色体的额外小标记染色体主要以环状形式存在,其次为染色体小片段;来源于Y染色体的额外小标记染色体主要以双着丝粒染色体形式存在,其次为环状染色体。对于带有额外小标记染色体的Turner综合征患儿,应进一步采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鉴定额外小标记染色体的来源,以指导遗传咨询及临床诊治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NER综合征 额外小标记染色体 荧光原位杂交
原文传递
Turner综合征患者额外小标记染色体的来源与形态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蔚卿 章卫国 +1 位作者 杨志 颜卫华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期89-91,共3页
目的分析Turner综合征嵌合体核型患者额外小标记染色体(small supernumerary marker chromosomes,sSMC)的来源与形态。方法对1例常规G显带分析核型为45,X[26]/46,X,+mar[43]嵌合体的患者进行荧光原位杂交、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SRY基因S... 目的分析Turner综合征嵌合体核型患者额外小标记染色体(small supernumerary marker chromosomes,sSMC)的来源与形态。方法对1例常规G显带分析核型为45,X[26]/46,X,+mar[43]嵌合体的患者进行荧光原位杂交、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SRY基因Sanger测序分析,明确其sSMC片段来源和存在形态。结果患者G显带核型为45,X[26]/46,X,+mar[43]。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核型为45,X的细胞37个;核型为46,X,+mar的细胞63个。sSMC有两种形态:一种整条染色体两端各可见一个清晰红色信号,提示该sSMC来源于有双着丝粒Y染色体且同源;另一种只见到一个红色信号,提示该sSMC来源于有一个着丝粒Y染色体。C显带显示Y染色体异染色质缺失。Y染色体AZF区微缺失筛查分析SRY存在。SRY基因突变检测未发现异常。高通量测序检测染色体基因组微缺失微重复结果,Y染色体q11.221q12位置存在约42.88 Mb缺失。患者核型最终定为45,X[26]/46,X,del(Y)(q11.22q12)[24]/46,X,pus idic(Y)(q11.22)[19]。结论本例mos 45,X[26]/46,X,+mar[43]Turner综合征患者的sSMC同时存在双着丝粒状、带有着丝粒的染色体小片段两种形态。精确定位sSMC来源和形态,可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NER综合征 额外小标记染色体 荧光原位杂交 SRY基因 Sanger测序 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