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高句骊族族源与高句骊人流向
被引量:19
- 1
-
-
作者
杨保隆
-
出处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60-73,共14页
-
文摘
形成在我国西汉时期东北地区的高句骊族,主要来源于貊族东迁的后裔高夷、夫余、沃沮、小水貊、等。首先使用高句骊称号的是高夷人,构成高句骊族主体的是夫余人;在高句骊族发展壮大过程中,沃沮、小水貊、等先后被兼并,与高句骊凝聚为一族。同时,在高句骊崛起后,也有非貊族系的古代朝鲜人后裔、汉、鲜卑、肃慎、契丹、百济等族人,被其俘掠或投奔、陷没后融入高句骊族,前三种人人数众多。高句骊族在解体、消失过程中,凡15万户约七八十万人流向有四:迁居中原各地近30万人,投入新罗约10万人,亡归鞘(渤海)的10万人以上,散入突厥万余人,共50余万人。其余20余万人,多半死于战乱,余散居在辽河以东、渤海国以南、大同江以北地区。
-
关键词
高句骊
《三国史记》
高句丽
《资治通鉴》
夫余
小水貊
《旧唐书》
《三国志》
《新唐书》
《后汉书》
-
分类号
K28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高句丽故地与第二玄菟郡考
被引量:7
- 2
-
-
作者
王志敏
-
机构
通化市文物保护研究所
-
出处
《东北史地》
2010年第5期12-18,共7页
-
文摘
高句丽故地既不在新宾,也不在桓仁,而在与万发拔子遗址之相邻的通化境内;以通化万发拔子遗址为代表的商周至春秋战国遗存当为小水貊的文化遗存;万发拔子遗址即沸流国故址;通化县江口与桓仁交界处是富尔江、新开河与浑江的交汇处,亦是涓奴部与桂娄部的自然分水岭。平岗山城遗址很可能是西汉时期的高句丽县故址;自安山城城址很可能是第二玄菟郡故址。
-
关键词
高句丽故地
第二玄菟郡
沸流国
小水貊
-
分类号
C
[社会学]
-
-
题名凤凰山山城历史沿革有关问题
- 3
-
-
作者
高兴东
佟强
-
机构
凤城市文化旅游事务服务中心文博部
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出处
《辽宁省博物馆馆刊》
2019年第1期20-31,共12页
-
文摘
作为首批入选国家保护总体规划的大遗址,凤凰山山城具有规模宏大、城墙险固和战略位置重要等特点;但由于对其历史沿革的研究不足,严重影响对凤凰山山城的价值评估。根据山城的遗存特点、地理环境等因素分析,通过与历史文献的比对判断,该山城很可能为公元265年之前小水貊创修,作为其方国都城,而非高句丽中晚期所建;高句丽时期应为安市城,而非乌骨城;渤海国东京龙原府、金代婆速府等均应设在山城。
-
关键词
凤凰山山城
小水貊
安市城
乌骨城
龙原府
婆速府
-
分类号
K878.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何处梁口
- 4
-
-
作者
周向永
-
机构
辽宁省铁岭博物馆
-
出处
《东北史地》
2007年第3期36-38,共3页
-
文摘
梁口所在,各家观点纷异,本文综合考证魏丽正始交战过程相关因素,认为有专家指出的梁口之口并非专指河口的观点是正确的,《三国史记》将其称作"粱貊之谷"正是此地非两河交汇处的证明。梁貊之谷与小水貊居地应在一处,即应在从高句丽中心区域到汉魏西安平、辽东郡城的路途之中。本文倾向认为梁口亦即梁貊之谷即位于今辽宁宽甸蒲石河上游区域。
-
关键词
梁口
梁貊之谷
小水貊
蒲石河
-
分类号
K29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