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清河河口邻近海域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COI序列特征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1
作者 刘英 王全超 +3 位作者 李海汇 纪莹璐 陈琳琳 李宝泉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8-46,共9页
受河流沿岸工农业发展以及人口急剧增加影响,小清河河口及邻近海域受到严重污染。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作为小清河河口及邻近海域重要渔业资源之一,承受着巨大的捕捞和生存压力。为了掌握口虾蛄种群在该区域的种群遗传多样性,... 受河流沿岸工农业发展以及人口急剧增加影响,小清河河口及邻近海域受到严重污染。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作为小清河河口及邻近海域重要渔业资源之一,承受着巨大的捕捞和生存压力。为了掌握口虾蛄种群在该区域的种群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于2020年6—10月在小清河河口及邻近海域采集口虾蛄生物样本,进行了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216条长度为655 bp的COI基因片段,共定义90个单倍型, 63个多态位点,其中包括59个转换位点, 1个颠换位点和3个转换与颠换同时存在的位点,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和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970 0和0.005 1。与其他海域相比,小清河河口种群遗传多样性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同时遗传结构分析发现黄渤海与东海及南海分布的口虾蛄种群遗传变异较大,但黄渤海海域内遗传变异较小。通过本研究基本掌握了小清河河口及邻近海域口虾蛄种群遗传多样性背景,也可为口虾蛄资源管理以及种质资源库建立等提供科学的基础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清河河口及邻近海域 口虾蛄 线粒体COI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小清河口邻近海域底栖食物网结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传鑫 陈静 +5 位作者 纪莹璐 陈琳琳 李海汇 王全超 李宝泉 邢荣莲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9-100,共12页
为了掌握小清河口邻近海域底栖食物网结构特征,于2020年10月在小清河口邻近海域采集沉积物有机质、悬浮颗粒有机物、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4种潜在食源及35种生物样本,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以及贝叶斯混合模型(MixSIAR)分析了小清河口邻... 为了掌握小清河口邻近海域底栖食物网结构特征,于2020年10月在小清河口邻近海域采集沉积物有机质、悬浮颗粒有机物、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4种潜在食源及35种生物样本,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以及贝叶斯混合模型(MixSIAR)分析了小清河口邻近海域底栖食物网结构和营养关系。结果显示,潜在食源的δ^(13)C值范围为−25.56‰~−17.91‰,δ^(15)N值范围为2.43‰~10.33‰;底栖生物的δ^(13)C值范围为−23.48‰~−18.31‰,δ^(15)N值范围为8.79‰~18.01‰;底栖生物营养级范围为1.65(凸壳肌蛤)~3.54(中华栉孔虾虎鱼)。营养关系分析表明,小清河口邻近海域主要存在两条能量传递途径,一是以浮游生物为主要能量来源的浮游食物链,其中双壳类(除短竹蛏)、小型虾类和多毛类等为主要初级消费者;二是以沉积物有机质为主要能量来源的底层食物链,短竹蛏和腹足类为主要初级消费者。整体而言,小清河口邻近海域底栖生物类群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生态位重叠,竞争较为激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清河邻近海域 食物网结构 营养级 稳定同位素 食源 营养生态位
下载PDF
黄河口邻近海域沉积物中可转化的磷 被引量:34
3
作者 宋金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2-45,共4页
基于海洋生源物质循环研究的新思路 ,提出海洋沉积物中可转化的磷只能是自然粒度状态下的非碎屑态磷。黄河口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自然粒度下可转化的磷在58.5~69.8μg/g之间 ,仅占总磷的9.1 %~11.0% ,而全粒度(研磨)下可转化的磷在45... 基于海洋生源物质循环研究的新思路 ,提出海洋沉积物中可转化的磷只能是自然粒度状态下的非碎屑态磷。黄河口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自然粒度下可转化的磷在58.5~69.8μg/g之间 ,仅占总磷的9.1 %~11.0% ,而全粒度(研磨)下可转化的磷在454.8~529.2μg/g,占总磷的73.4 %~89.1% ,说明全粒度下(研磨)可转化的磷大部分不能参与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同步底栖生物的调查结果发现 ,小、大型底栖生物量与自然粒度下非碎屑态的磷有很好的正相关 ,而与全粒度下非碎屑态的磷相关性较差 ,证实了海洋沉积物中可转化的磷是自然粒度下的非碎屑态磷 ,而不是过去所认为的是全粒度(研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自然粒度 形态 河口邻近海域
下载PDF
黄河口及邻近海域沉积物中铜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史致丽 薛敏 +1 位作者 吕小齐 陈晓春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年第4期36-47,共12页
利用1984年夏季的现场调查,作者研究了黄河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铜的地球化学形式。含量及其分布,分析了铜和有机质、铁、锰、锌及中值粒径之间关系,并指出总铜平均含量为20.4mg/kg.其中残渣部分占55%,有机结合铜为19.4%、Fe-Mn... 利用1984年夏季的现场调查,作者研究了黄河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铜的地球化学形式。含量及其分布,分析了铜和有机质、铁、锰、锌及中值粒径之间关系,并指出总铜平均含量为20.4mg/kg.其中残渣部分占55%,有机结合铜为19.4%、Fe-Mn氧化物结合铜为12.1%、碳酸盐结合铜为13.1%,可交换铜的含量小于1%。此外讨论了沉积物中各种形式铜含量与铁、锰、有机质及中值粒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近海域 表层沉积物 河口 地球化学 中值粒径 有机质 碳酸盐 含量 现场调查 关系
下载PDF
基于GEE的黄河口表层悬浮泥沙浓度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李慧真 王雨辰 +1 位作者 段高雨 黄珏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8-190,共13页
黄河三角洲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探究入海口处表层悬浮泥沙浓度(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SSC)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沉积物侵蚀再悬浮、河口海岸带生态过程等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基于色度角与SSC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适于黄河... 黄河三角洲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探究入海口处表层悬浮泥沙浓度(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SSC)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沉积物侵蚀再悬浮、河口海岸带生态过程等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基于色度角与SSC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适于黄河口及邻近海域的SSC反演模型(R2=0.80,MRE=11.0%,RMSE=1.35 mg/L)。借助GEE平台,研究得到2000-2021年黄河口及邻近海域SSC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并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方面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区年均SSC呈波动下降的趋势(-1.83mg/(L·a));空间分布表现为由近岸向远岸逐渐降低的趋势;扩散区间(年均SSC>20mg/L)仅在距离河口4.8~14.6 km之间,黄河入海泥沙对现行黄河口处泥沙扩散影响有限。波浪与悬浮泥沙浓度存在相同的季节特征,非调水调沙期间,有效波高与SSC年代际月均值呈现正相关关系(r=0.66,p<0.01);调水调沙期间,现行黄河口门以及莱州湾处SSC受风速、有效波高影响有限,调水调沙占主导地位。调水调沙期间的来沙系数与高浓度区面积变化率呈正相关的关系,调水调沙结束后(16 d内),高浓度区(SSC>200 mg/L)边界由距沿岸约1.3 km扩大至约2.5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E(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 色度角 河口及邻近海域 悬浮泥沙浓度 调水调沙
下载PDF
枯水期小清河口及邻近海域水质污染现状
6
作者 牟明杰 孙伟 +3 位作者 孙萌 刘元进 何健龙 辛红霞 《齐鲁渔业》 2018年第10期13-16,共4页
河口是人海河流与海洋的交汇区域,上游承接地表径流,下游连接邻近海域,兼具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双重特征,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剧烈。小清河承担了流域内工业、养殖及生活污水的排放,水体污染较为严重,其人海污染物浓度达... 河口是人海河流与海洋的交汇区域,上游承接地表径流,下游连接邻近海域,兼具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双重特征,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剧烈。小清河承担了流域内工业、养殖及生活污水的排放,水体污染较为严重,其人海污染物浓度达到极高的水平,对河口区域及邻近海域生态系统造成严重损害。为实时掌握小清河口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现状,2015年6月山东省寿光市海洋与渔业局和山东省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对该海域进行了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调查。本文系统分析了小清河口及邻近海域水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污染物分布特征,为管理部门制定针对性治理措施,保护及修复方案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污染现状 邻近海域 河口 海洋生态系统 枯水期 淡水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现状 生态环境质量
原文传递
黄河口邻近海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与三疣梭子蟹增殖容量估算 被引量:18
7
作者 林群 王俊 +1 位作者 李忠义 吴强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523-3531,共9页
增殖放流是渔业资源养护的重要手段,生态系统与放流种类能流格局的变化研究,是进行增殖容量评估的研究基础.根据2012和2013年黄河口邻近海域的资源调查数据,构建了黄河口邻近海域6、8、10月的Ecopath模型,比较分析了3个月份该海域生态... 增殖放流是渔业资源养护的重要手段,生态系统与放流种类能流格局的变化研究,是进行增殖容量评估的研究基础.根据2012和2013年黄河口邻近海域的资源调查数据,构建了黄河口邻近海域6、8、10月的Ecopath模型,比较分析了3个月份该海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变化,初步评估了三疣梭子蟹的增殖容量.结果表明:黄河口邻近海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主要在营养级Ⅰ-Ⅲ之间进行,营养级Ⅳ以及以上的能量流动较小.6月第Ⅰ营养级整合系统流动的比例最高,8月最低.第Ⅱ营养级整合系统流动的比例8月最高,6月最低.三疣梭子蟹相对能量流动和绝对能量流动均是第Ⅲ营养级最高,三疣梭子蟹的营养级3月平均为3.28.黄河口邻近海域生态系统有较高的剩余生产量,6月最高、8月最低,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TPP/TR)3个月份分别为5.49、2.47、3.01,总初级生产量/总生物量(TPP/B)分别为47.61、33.30、29.78,同时具有较低的循环指数(FCI:0.03-0.06),黄河口邻近海域生态系统处于脆弱的不稳定期.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为7.3%-11.5%;渔获物的平均营养级8月和10月有所下降,3个月份分别为3.23、2.97和2.82;总捕捞效率8月最高,6月最低.在黄河口邻近海域8月Ecopath模型基础上,初步评估三疣梭子蟹的增殖容量为1.5115 t·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PATH模型 河口邻近海域 能量流动 三疣梭子蟹 生态容量
原文传递
河口及邻近海域鱼类优先保护次序的评价模型 被引量:10
8
作者 彭涛 陈晓宏 +2 位作者 王高旭 陈志和 杜建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4-409,共6页
正确评价河口及邻近海域鱼类优先保护次序,对河口生态管理以及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而鱼类优先保护次序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是珍稀鱼类保护的基础。在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借助专家咨询和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由物... 正确评价河口及邻近海域鱼类优先保护次序,对河口生态管理以及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而鱼类优先保护次序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是珍稀鱼类保护的基础。在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借助专家咨询和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由物种濒危系统、遗传价值系统和物种价值系统3个子系统及其指标集组成的鱼类优先保护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评价等级和标准。为克服权重确定的主观随意性,基于信息熵原理确定各指标的客观权重,在此基础上,引入理想点法进行鱼类优先保护多目标决策评价,进而建立了鱼类优先保护次序的评价模型,最后以建立的模型对漳卫新河口及邻近海域鱼类优先保护次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计算方法简便,评价结果合理,在河口生态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及邻近海域 优先保护鱼类 评价 信息熵原理 理想点法
原文传递
黄河口及邻近海域鱼类群落时空格局与优势种特征研究 被引量:49
9
作者 朱鑫华 缪锋 +1 位作者 刘栋 线薇薇 《海洋科学集刊》 CAS 2001年第1期141-151,共11页
黄河季节性入海径流所携入的淡水、泥沙及营养物质,与渤海海洋环境相互作用,因而形成了黄河口及邻近水域多种经济种类的产卵场和育幼场。然而,近代黄河尾闾不断变化,加上近年来黄河水资源过度利用和上游生态环境恶化所引起的断水断流,... 黄河季节性入海径流所携入的淡水、泥沙及营养物质,与渤海海洋环境相互作用,因而形成了黄河口及邻近水域多种经济种类的产卵场和育幼场。然而,近代黄河尾闾不断变化,加上近年来黄河水资源过度利用和上游生态环境恶化所引起的断水断流,导致了冲淡水和营养盐来源短缺。研究表明,黄河口及邻近海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渤海,乃至黄海生物资源动态及其可持续性(乐肯堂,1995;乐肯堂等,1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群落 河口 优势种 时空格局 邻近海域 生态密度 特征研究 空间分布 海洋科学 生物量
原文传递
黄河入海水、沙通量变化对黄河口及邻近海域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Ⅰ.黄河入海流量锐减和断流的成因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凡 张秀荣 《海洋科学集刊》 CAS 2001年第1期51-59,共9页
黄河干流长5464 km,流域面积752443 km^2,流经我国西北、华北地区,降水量较少,水资源贫乏。20世纪50,60年代以前,由于人口较少,经济处于低水平运转的时代,水资源尚能满足沿黄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活的需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迅... 黄河干流长5464 km,流域面积752443 km^2,流经我国西北、华北地区,降水量较少,水资源贫乏。20世纪50,60年代以前,由于人口较少,经济处于低水平运转的时代,水资源尚能满足沿黄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活的需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工农业及生活用水量急剧增加,水的供需矛盾充分暴露出来,下游断流日趋严重,成为制约沿黄流域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黄河水资源问题不但给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利用 年径流量 发展趋势 环境资源 河口 通量变化 入海流量 黄河水资源 邻近海域 南水北调
原文传递
黄河入海水、沙通量变化对黄河口及邻近海域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Ⅱ.黄河断流和入海流量锐减所引起的海洋环境变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凡 张秀荣 《海洋科学集刊》 CAS 2001年第1期60-67,共8页
传统的观点认为,河水流入大海是一种浪费。为了充分利用河水资源,在大河干流筑坝引水、发电,据美国学者Milliman(1997)统计,1950年世界上大坝的数量约为5000座,20世纪80年代疾增到40000多座。大量淡水被贮存或用在陆地,入海径流便大幅... 传统的观点认为,河水流入大海是一种浪费。为了充分利用河水资源,在大河干流筑坝引水、发电,据美国学者Milliman(1997)统计,1950年世界上大坝的数量约为5000座,20世纪80年代疾增到40000多座。大量淡水被贮存或用在陆地,入海径流便大幅度减少,导致大河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生态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海洋生物资源遭受到重大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 可持续利用 黄河断流 河口 邻近海域 环境资源 入海流量 现代黄河三角洲 通量变化 海洋生态环境
原文传递
黄河入海水、沙通量变化对黄河口及邻近海域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Ⅲ.黄河入海口的长期稳定对港口建设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凡 李永植 张秀荣 《海洋科学集刊》 CAS 2001年第1期68-82,共15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黄河三角洲已经成为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和重要的农业开发区,兴建了许多港口和养殖基地。历史证明,由人工控制的黄河尾闾段河道已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三角洲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1976年黄河改道由...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黄河三角洲已经成为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和重要的农业开发区,兴建了许多港口和养殖基地。历史证明,由人工控制的黄河尾闾段河道已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三角洲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1976年黄河改道由清水沟流路入海以来,该流路已行水20多年,为了保障该区的发展,有关部门提出了稳定流路多年不变的方针,并经专家论证,可以继续使用50—7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 可持续利用 莱州湾 亚三角洲 河口 港口建设 环境资源 清水沟 黄河三角洲 邻近海域
原文传递
1989年夏季黄河口及其附近海域某些自然环境特征及水型分布 被引量:5
13
作者 朱兰部 张法高 《海洋科学集刊》 CAS 1994年第1期23-31,共9页
河口地区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主要场所之一,这一区域的水文状况既不属于典型的陆相,也不属于典型的海相,而是由河口排入的大量淡水与海水混合而成。这一区域的水文状况比较复杂,海水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盐及矿物质,是海洋生物繁殖、栖居的良... 河口地区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主要场所之一,这一区域的水文状况既不属于典型的陆相,也不属于典型的海相,而是由河口排入的大量淡水与海水混合而成。这一区域的水文状况比较复杂,海水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盐及矿物质,是海洋生物繁殖、栖居的良好环境,也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极好场所。因而研究河口区域理化环境的分布变化对了解河水-海水界面的转移规律和河口区生态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 水型分布 附近海域 自然环境特征 莱州湾 小清河 浮游植物 中央水 海水类型 示性特征
原文传递
书海拾贝
14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0-110,共1页
关键词 书海 河口海岸 海洋出版社 灾害地质 邻近海域
下载PDF
依托科技,向“黄金海岸”进发——中国海岸带、海岛及邻近海域开发述要
15
作者 汤华 程青 《瞭望》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0期16-18,共3页
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的海岸带、邻近海域和重点岛屿,是未来一二十年我国海洋开发的重点。
关键词 黄金海岸 海岸带管理 邻近海域 南至 海洋开发 北仑河口 沿海地区 自然资源状况 海珍品 海岛资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