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嗜酸小球菌对凡纳滨对虾体液免疫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余德光 朱红友 +3 位作者 王广军 谢骏 于方兆 黄志斌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55,共5页
在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嗜酸小球菌投喂凡纳滨对虾,并在投喂后的20、40和60d,分别测定凡纳滨对虾血清中的一氧化氮合酶(NOS)、溶菌活力(Bacteriolytic activity)、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并分析了... 在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嗜酸小球菌投喂凡纳滨对虾,并在投喂后的20、40和60d,分别测定凡纳滨对虾血清中的一氧化氮合酶(NOS)、溶菌活力(Bacteriolytic activity)、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并分析了这5种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嗜酸小球菌能有效提高凡纳滨对虾体内的NOS、溶菌活力、T-SOD、ACP、AKP的活性;NOS与溶菌活力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与SOD存在显著负相关性,溶菌活力与AKP存在显著负相关性。表明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嗜酸小球菌(剂量10mg/kg)可使凡纳滨对虾体液免疫因子活力到达较高的水平;凡纳滨对虾血清中一氧化氮合酶对于嗜酸小球菌的添加量较为敏感,可作为评价嗜酸小球菌使用效果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小球菌 凡纳滨对虾 体液免疫因子 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养殖水体添加嗜酸小球菌对鳜发育过程肠道微生物构成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夏耘 余德光 +2 位作者 谢骏 王广军 郁二蒙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76,共6页
从鳜(Siniperca chuatsi)出膜仔鱼阶段开始向养殖水体添加5×10~7CFU/L的嗜酸小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利用PCR-DGGE技术对鳜受精卵、出膜仔鱼、仔稚鱼和其开口饵料白鲢仔稚鱼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 从鳜(Siniperca chuatsi)出膜仔鱼阶段开始向养殖水体添加5×10~7CFU/L的嗜酸小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利用PCR-DGGE技术对鳜受精卵、出膜仔鱼、仔稚鱼和其开口饵料白鲢仔稚鱼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分析。DGGE图谱的条带克隆测序结果显示,组成鳜鱼苗各阶段的细菌主要隶属于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异常球菌纲(Deinococci)、黄杆菌纲(Flavobacteria)。其中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为鳜受精卵特有细菌;异常球菌属(Deinococcus)、红杆菌属(Rhodobacter)和菊苣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ichorii)是受精卵和仔鱼共有优势细菌,但在仔稚鱼中没有或只有极少分布;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是鳜仔稚鱼和开口饵料白鲢仔稚鱼的共有优势细菌;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和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在对照组仔稚鱼的分布明显比试验组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小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 鳜(Siniperca chuatsi) 肠道微生物
下载PDF
嗜酸小球菌对日本鳗鲡生长和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余德光 谢骏 +2 位作者 王广军 黄志斌 朱红友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14-17,共4页
在饲料中分别添加3.0×108kg-1(A组)、1.5×108kg-1(B组)、1.0×108kg-1(C组)的嗜酸小球菌,制成3种实验饲料,以不添加嗜酸小球菌(D组)作为对照,饲养日本鳗鲡60d,以研究嗜酸小球菌对日本鳗鲡生长和免疫的影响。测定了增重率... 在饲料中分别添加3.0×108kg-1(A组)、1.5×108kg-1(B组)、1.0×108kg-1(C组)的嗜酸小球菌,制成3种实验饲料,以不添加嗜酸小球菌(D组)作为对照,饲养日本鳗鲡60d,以研究嗜酸小球菌对日本鳗鲡生长和免疫的影响。测定了增重率、饵料系数、成活率、血清中一氧化氮含量以及人工感染后的死亡率,并通过电镜观察了小肠壁细胞的微绒毛结构。结果表明A、B、C组和对照组的相对增重率分别为42.31%、75.42%、89.65%和40.32%,饲料系数分别为1.93、1.12、0.98和1.58,C组的相对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组,饵料系数则显著低于其他组,成活率也显著提高。电镜观察发现C组和B组的鳗鲡小肠细胞微绒毛排列整齐、细而长,吸收面积增大,从而提高了对饲料利用率,D组鳗鲡小肠细胞的微绒毛稀疏、短,排列不均匀。血清中NO的含量A、B、C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3%、42%和73%。C组人工感染后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其他组。实验结果表明,在鳗鲡饲料中添加嗜酸小球菌可以显著促进鳗鲡的生长,降低饵料系数,增强其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鳗鲡 生长 免疫 影响因素 饲料添加剂 嗜酸小球菌
下载PDF
防治水稻小球菌的化学药剂筛选和毒力测定 被引量:4
4
作者 尹德明 于福安 +1 位作者 白雪婧 辛惠普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3期110-114,共5页
采用生长速率法对35种化学药剂抑制水稻小球菌菌丝生长进行筛选,并对抑制菌丝生长效果较好的化学药剂作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扑海因、粉锈宁和特谱唑抑制菌丝生长效果最显著,其EC50值依次为特谱唑(15.25 mg.kg-1)>粉锈宁(5.68 mg.kg-1... 采用生长速率法对35种化学药剂抑制水稻小球菌菌丝生长进行筛选,并对抑制菌丝生长效果较好的化学药剂作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扑海因、粉锈宁和特谱唑抑制菌丝生长效果最显著,其EC50值依次为特谱唑(15.25 mg.kg-1)>粉锈宁(5.68 mg.kg-1)>扑海因(0.22 mg.kg-1)。3种杀菌剂的毒力方程经检验差异均达到极显著,这说明任何一个毒力方程对小球菌核病的防治都可以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小球菌 药剂筛选 毒力测定
下载PDF
从一例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中同时分离出肺炎双球菌和西宫小球菌 被引量:1
5
作者 原灵 李海丹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3-3,共1页
关键词 脑膜炎 脑脊液 肺炎双球菌 西宫小球菌
下载PDF
饲用嗜酸小球菌液体生料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小姣 杜全能 +3 位作者 陈思宇 朱文娟 胡超 兰时乐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6-20,30,共6页
为提高嗜酸小球菌液体发酵的活菌数,本试验采用生料发酵技术和单因素试验法研究了发酵培养基组成以及发酵条件对嗜酸小球菌活菌数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适宜的发酵培养基配方和条件为葡萄糖2.5%、酵母... 为提高嗜酸小球菌液体发酵的活菌数,本试验采用生料发酵技术和单因素试验法研究了发酵培养基组成以及发酵条件对嗜酸小球菌活菌数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适宜的发酵培养基配方和条件为葡萄糖2.5%、酵母抽提粉0.3%、蛋白胨0.6%、K_2HPO_40.1%、CH_3COONa 0.6%、NaCl 3%、发酵温度40℃、种龄60 h、接种量20%。在上述优化条件下发酵36 h,嗜酸小球菌的活菌数对数值为11.258 lg cfu/m L。研究结果显示了液体生料发酵技术适合于饲用嗜酸小球菌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小球菌 生料发酵 活菌数 单因素试验 正交试验
下载PDF
溶酶小球菌底物的研制及溶菌活力测定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桂英 阎安庄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66-168,共3页
关键词 溶酶小球菌 溶菌酶活力 测定
下载PDF
藤黄小球菌型腐乳加工工艺 被引量:4
8
作者 宋国安 《山东食品科技》 2004年第8期7-8,共2页
介绍了我国腐乳生产的历史、功效,探讨了藤黄小球菌腐乳的生产工艺及制备方法。
关键词 藤黄小球菌 腐乳 加工工艺 制备方法 菌种 保健功能
下载PDF
小球菌和乳酸杆菌对干香肠生产的影响
9
作者 DRAGOJLO OBRADOVIC +1 位作者 马丽珍 孟宪敏 《肉类工业》 1991年第4期32-34,共3页
引言在发酵香肠的加工过程中,发酵剂的作用就是加速“自然”微生物菌丛的正常发展过程,而对产品的质量没有影响,也不危害消费者的健康。如发酵剂(主要为乳酸杆菌)可以产生乳酸,直接抑制非需氧菌的生长来延长香肠的货架期。还可以使肉的p... 引言在发酵香肠的加工过程中,发酵剂的作用就是加速“自然”微生物菌丛的正常发展过程,而对产品的质量没有影响,也不危害消费者的健康。如发酵剂(主要为乳酸杆菌)可以产生乳酸,直接抑制非需氧菌的生长来延长香肠的货架期。还可以使肉的pH值达到5左右,来间接加快肉的熏制过程。另一方面,小球菌科的发酵剂能迅速降低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香肠 小球菌 乳酸杆菌 相关因素
下载PDF
混合菌种对碳钢腐蚀行为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皮振邦 樊友军 +1 位作者 华萍 吴庆余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6-168,171,共4页
采用开路电位测量、极化曲线和电化学交流阻抗 (EIS)研究了由小球菌和硫酸盐还原菌 (SRB)构成的混合菌种对 4 5 # 碳钢腐蚀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有限生长条件下 ,小球菌明显地抑制了硫酸盐还原菌的快速生长 ;混合菌种大幅度降低了... 采用开路电位测量、极化曲线和电化学交流阻抗 (EIS)研究了由小球菌和硫酸盐还原菌 (SRB)构成的混合菌种对 4 5 # 碳钢腐蚀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有限生长条件下 ,小球菌明显地抑制了硫酸盐还原菌的快速生长 ;混合菌种大幅度降低了碳钢的腐蚀速度 ;该结果为更有效地防治微生物腐蚀提供了新思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菌种 小球菌 硫酸盐还原菌 细菌腐蚀 碳钢 极化曲线 电化学阻抗
下载PDF
软烤扇贝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和细菌相变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彩华 许钟 +1 位作者 郭全友 杨宪时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103-109,共7页
研究了软烤扇贝在10℃,25℃贮藏条件下的细菌种类、生长情况及品质变化,结果表明,产品贮藏初期的pH、水分活度(Aw)值分别为6.72±0.01、0.91±0.07,Aw控制较好,而pH值偏高.产品贮藏初期菌落总数为(2.43±0.03)lg(CFU)/g,耐... 研究了软烤扇贝在10℃,25℃贮藏条件下的细菌种类、生长情况及品质变化,结果表明,产品贮藏初期的pH、水分活度(Aw)值分别为6.72±0.01、0.91±0.07,Aw控制较好,而pH值偏高.产品贮藏初期菌落总数为(2.43±0.03)lg(CFU)/g,耐热菌数为(2.02±0.14)lg(CFU)/g,厌氧菌数为(1.30±0.11)lg(CFU)/g,细菌相比较单一,主要包括芽孢杆菌(71.8%)、玫瑰小球菌(12.8%)、葡萄球菌(10.3%).10℃贮藏到达货架期终点176 d时,细菌总数、耐热菌数、厌氧菌数分别为(5.56±0.17)lg(CFU)/g、(5.41±0.05)lg(CFU)/g、(2.11±0.08)lg(CFU)/g;25℃贮藏到达货架期终点73d时,细菌总数、耐热菌数、厌氧菌数分别为(5.00±0.28)lg(CFU)/g和(5.13±0.11)lg(CFU)/g、(3.97±0.13)lg(CFU)/g.不同温度下,贮藏过程中的细菌相变化不同,25℃贮藏过程中玫瑰小球菌比例上升,从原来的12.8%上升至83.4%,而芽孢杆菌比例下降;而在10℃贮藏过程中芽孢杆菌比例基本没有发生变化,而棒状杆菌比例上升至2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烤扇贝 常温贮藏 品质变化 芽孢杆菌 玫瑰小球菌
下载PDF
细菌对碳钢腐蚀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樊友军 皮振邦 +1 位作者 华萍 吴庆余 《腐蚀与防护》 CAS 2002年第3期93-96,共4页
采用开路电位测量、极化曲线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法 (EIS)研究了小球菌对 4 5 # 碳钢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 :(1)小球菌存在时试样表面上所形成的疏松、不均匀的生物膜加速了碳钢的腐蚀过程 ;(2 )有菌存在时暴露2d、4d的Rpo值和Cc 值非常接... 采用开路电位测量、极化曲线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法 (EIS)研究了小球菌对 4 5 # 碳钢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 :(1)小球菌存在时试样表面上所形成的疏松、不均匀的生物膜加速了碳钢的腐蚀过程 ;(2 )有菌存在时暴露2d、4d的Rpo值和Cc 值非常接近 ,表明细菌的生长代谢过程已趋于稳定 ,两种暴露条件下所形成的生物膜趋向于成熟一致 ;(3)分别提出了不同暴露条件下EIS的等效电路 ,并计算了相应的等效元件参数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钢腐蚀 研究 小球菌 细菌腐蚀 极化曲线 电化学阻抗
下载PDF
一种化能异养细菌对碳钢腐蚀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樊友军 皮振邦 +1 位作者 华萍 吴庆余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54-257,共4页
采用极化曲线和电化学交流阻抗 (EIS)研究了小球菌对A3碳钢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 :(1)小球菌存在时试样表面上所形成的疏松、不均匀的生物膜加速了碳钢的腐蚀过程 ;(2 )有菌存在时暴露 2d、4d的Rpo值和Cc 值较为接近 ,表明细菌的生长代... 采用极化曲线和电化学交流阻抗 (EIS)研究了小球菌对A3碳钢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 :(1)小球菌存在时试样表面上所形成的疏松、不均匀的生物膜加速了碳钢的腐蚀过程 ;(2 )有菌存在时暴露 2d、4d的Rpo值和Cc 值较为接近 ,表明细菌的生长代谢过程渐趋于稳定 ,两种暴露条件下所形成的生物膜趋向于成熟一致 ;(3)分别提出了有菌和无菌条件下EIS的等效电路 ,并计算了相应的等效元件参数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能异养 小球菌 细菌腐蚀 碳钢 极化曲线 电化学阻抗
下载PDF
Discussion on Problem of Fermentation Contamination of Heterotrophic Chlorella 被引量:1
14
作者 金洪波 毕生雷 +2 位作者 乔建援 刘钺 杜风光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4年第12期2100-2102,共3页
The contamination reasons were analyzed form the viewpoints of strain preparation, air system, medium and equipment sterilization and pipeline configura- tion. Moreover, the contamination-preventing measures were defi... The contamination reasons were analyzed form the viewpoints of strain preparation, air system, medium and equipment sterilization and pipeline configura- tion. Moreover, the contamination-preventing measures were defined. We also sum- 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acteria that contaminated the fermentation, as well as checking methods and remedial meas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terotrophic chlorella CONTAMINATION DISCUSSION
下载PDF
茶籽饼生物脱毒工艺的优化
15
作者 管维 詹逸舒 +3 位作者 李明红 兰时乐 管桂萍 文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4期175-179,共5页
以茶籽饼中茶皂素降解率为主要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嗜酸小球菌固体发酵茶籽饼的生物脱毒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菌适宜的生物脱毒工艺条件为茶籽饼粕85%、麦麸15%、葡萄糖3%、KH 2PO 40.1%、MgSO 4·7H 2O 0.... 以茶籽饼中茶皂素降解率为主要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嗜酸小球菌固体发酵茶籽饼的生物脱毒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菌适宜的生物脱毒工艺条件为茶籽饼粕85%、麦麸15%、葡萄糖3%、KH 2PO 40.1%、MgSO 4·7H 2O 0.15%、NaCl 3%、含水量70%、种龄24 h、发酵时间5 d、接种量20%、初始pH 6.0、发酵温度32℃,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茶籽饼中茶皂素的降解率可达到68.42%,比优化前提高了57.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小球菌 茶籽饼粕 茶皂素 固态发酵
下载PDF
细菌检查室间质控分析
16
作者 梁晓春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133-134,共2页
  1995年至2002年,成都市临检中心组织细菌室间质评,一年2次,8年16次58株细菌.这些菌株来自痰13份,血10份,尿10份,伤口分泌物10份,粪便6份,胆汁1份,腹腔积液1份,共51份标本.个别标本含有两种细菌.我科采用常规鉴定方法对成都市临检中...   1995年至2002年,成都市临检中心组织细菌室间质评,一年2次,8年16次58株细菌.这些菌株来自痰13份,血10份,尿10份,伤口分泌物10份,粪便6份,胆汁1份,腹腔积液1份,共51份标本.个别标本含有两种细菌.我科采用常规鉴定方法对成都市临检中心发放的质控菌进行鉴定,鉴定正确51株,错误4株,未分离出3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志贺邻单胞菌 志贺菌属 药敏纸片 沙门菌属 短黄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临检中心 标准菌株 藤黄微球菌 血平板 球菌 葡萄球菌 小球菌
下载PDF
微生物与三废治理
17
作者 游清泉 周一文 《环境保护》 CAS 1983年第1期12-15,共4页
随着微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的进展,现已发现某些微生物具有处理三废的特殊能力.例如,已知芽孢杆菌可以净化污水;枯草杆菌、马铃薯杆菌能有效消除自然界难以见到的有机化合物——已内酰胺.非芽孢杆菌(如活跃杆菌和变异小球菌)也有类似的作用... 随着微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的进展,现已发现某些微生物具有处理三废的特殊能力.例如,已知芽孢杆菌可以净化污水;枯草杆菌、马铃薯杆菌能有效消除自然界难以见到的有机化合物——已内酰胺.非芽孢杆菌(如活跃杆菌和变异小球菌)也有类似的作用,它们可以把已内酰胺水解成r-氨基卡布隆酸.溶胶假单孢杆菌的菌株具有氧化含氰化合物的能力.另一些假单孢杆菌对芳香烃化合物(如酚和萘)有良好的分解利用的能力.再如嗜油假单孢杆菌在低温5℃下对辛烯的环氧化作用.甲烷氧化菌用以消除煤矿甲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 有机化合物 变异 甲烷氧化菌 细菌 假单孢杆菌 小球菌 马铃薯杆菌 葡萄糖 枯草杆菌
下载PDF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年 第16卷 总目录
18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I0001-I0002,共2页
关键词 医院感染管理 铜绿假单胞菌 β-内酰胺酶 葡萄球菌 小球菌 耐药基因 医院下呼吸道感染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阴沟肠杆菌 阴沟气杆菌 肠杆菌属 病原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肺炎克雷伯菌 鲍氏不动杆菌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耐药性 抗药性 呼吸机相关性 目录 检索工具
下载PDF
Bifidobacterium lactis attenuates onset of inflammation in a murine model of colitis 被引量:12
19
作者 David Philippe Laurent Favre +7 位作者 Francis Foata Oskar Adolfsson Genevieve Perruisseau-Carrier Karine Vidal Gloria Reuteler Johanna Dayer-Schneider Christoph Mueller Stéphanie Blum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4期459-469,共11页
AIM: To assess 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of the probiotic Bifidobacterium lactis (B. lactis) in an adoptive transfer model of colitis. METHODS: Donor and recipient mice received either B. lactis or bacterial cultur... AIM: To assess 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of the probiotic Bifidobacterium lactis (B. lactis) in an adoptive transfer model of colitis. METHODS: Donor and recipient mice received either B. lactis or bacterial culture medium as control (deMan Rogosa Sharpe) in drinking water for one week prior to transfer of a mix of naive and regulatory T cells until sacrifice. RESULTS: All recipient mice developed signs of colonic inflammation, but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weight loss was observed in B. lactis-fed recipient mice compared to control mice. Moreover, a trend toward a diminution of mucosal thickness and attenuated epithelial damage was revealed. Colonic expression of pro-inflammatory and T cell markers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B. lactis-fed recipient mice compared to controls. Concomitantly, forkhead box protein 3, a marker of regulatory T cells, was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by B. lactis. CONCLUSION: Daily oral administration of B. lactis was able to reduce inflammatory and T cells mediators and to promote regulatory T cells specific markers in a mouse model of colit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BIOTICS BIFIDOBACTERIUM COLITIS Adoptive transfer model Regulatory T cells INFLAMMATION MICE
下载PDF
Extracts from Chinese Seabuckthorn Berry Hav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in vitro 被引量:3
20
作者 Ruojun DING Yang BI +1 位作者 Jixin LI Yumei 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6年第6期1277-1280,1284,共5页
Chinese seabuckthorn berry contains functional components. The berry was extracted by ethanol-water solution. MTT assay and growth rate method were applied to determine antibacterial ability in vitro of the extract so... Chinese seabuckthorn berry contains functional components. The berry was extracted by ethanol-water solution. MTT assay and growth rate method were applied to determine antibacterial ability in vitro of the extract solution. The antibacterial and antifungal assay indicated that the extract exhibited different degree of inhibitory activity.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extract at a concentration of 1 250 mg/L had the maximum inhibitory effect against Escherichia coli, Bacillus subtilis,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hibitory effect against B. subtilis was much larger than that against the other two bacterial species. MIC values(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of the extract on three bacterial species were 5 000, 1 250, and 1 000 mg/L respectively. IC_(50)(50% inhibiting concentration) evaluation of Trichoderma viride, Rhizopus stolonifer, Aspergillus niger, Penicillium expansum, and Vintage Red indicated that the berry had the strongest inhibitory effect against P. expansum(5 520 mg/L), while it had the weakest inhibitory effect against R. stolonifer(18 870 mg/L). The results proved that seabuckthorn berry had highly effective and comprehensive antimicrobial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seabuckthorn Antibacterial activity BACTERIA FUNGU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