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IgAN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与血清IgA、IgA/C3比值及尿液MCP-1水平的相关性
1
作者 陈朴 赵静丽 +3 位作者 吴琼 牛文忠 赵丽丽 丁显春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3期1885-1889,共5页
目的探究小儿IgA肾病(IgAN)肾小管间质病变与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A/补体C3比值及尿液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IgAN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肾小管间质病变与否... 目的探究小儿IgA肾病(IgAN)肾小管间质病变与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A/补体C3比值及尿液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IgAN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肾小管间质病变与否分为对照组(无病变)6例和观察组(有病变)54例,同时根据观察组患者的活检病理结果对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进行分级,其中A组(轻度病变)25例、B组(中度病变)19例和C组(重度病变)10例,比较三组患儿的肝功能相关指标及血清IgA、IgA/C3比值和尿液MCP-1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IgA、IgA/C3比值、尿液MCP-1水平与小儿IgA肾病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和β_(2)微球蛋白(β_(2)-MG)分别为(51.09±21.15)U/L、(667.40±224.89)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15±5.42)U/L、(215.86±81.65)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肌酐清除率为(65.82±16.05)mL/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0.15±11.23)m 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的加重,NAG、β_(2)-MG水平随之升高,肌酐清除率随之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的IgA和IgA/C3比值分别为(2.85±1.66)g/L、3.06±1.55,明显低于观察组的(5.85±2.29)g/L、6.56±2.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MCP-1水平为(1.02±0.19)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7±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的加重,MCP-1水平随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gAN患儿肾小管间质病变与NAG、β_(2)-MG、IgA、IgA/C3比值、MCP-1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IgA、IgA/C3比值、MCP-1水平与IgAN患儿肾小管间质病变呈正相关,临床可通过检测IgA、IgA/C3比值、MCP-1水平,以评估IgAN病情和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小管间质病变 免疫球蛋白 核细胞趋化蛋白-1 相关性
下载PDF
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冯晓霞 黄小燕 +1 位作者 戚晨云 陈钦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8期1208-1210,共3页
目的探讨肾小管间质病变与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22年88例IM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半定量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病变组。分析三组患者临床及肾脏病理... 目的探讨肾小管间质病变与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22年88例IM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半定量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病变组。分析三组患者临床及肾脏病理特点对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影响。结果三组年龄、收缩压、血肌酐及甘油三酯水平、肾小球病变及免疫复合物沉积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甘油三酯水平及新月体形成是影响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MN患者的肾小管间质病变受多种因素影响,甘油三酯水平和新月体形成是影响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小管间质病变 临床特征 线性回归分析
下载PDF
肾小管间质病变与慢性肾脏疾病进展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晓农 YU Haijin +5 位作者 俞海瑾 王伟铭 王朝晖 吴佩 储谦 陈楠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5-77,128,共4页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疾病进展与肾间质病变的关系及细胞增殖、凋亡失衡在肾脏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对 40例原发性肾脏疾病的肾功能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细胞凋亡 ,...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疾病进展与肾间质病变的关系及细胞增殖、凋亡失衡在肾脏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对 40例原发性肾脏疾病的肾功能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细胞凋亡 ,观察PCNA ,Fas FasL ,Bcl 2 ,Bax在肾小管间质的表达。结果 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与血肌酐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 (r =0 .5 9,P =0 .0 0 1) ;PCNA在中度肾小管间质病变时表达增加 ,重度病变时表达减少 (r =- 0 .6 8,P =0 .0 2 1) ;Bax的表达随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加重而增加 (r =0 .46 ,P =0 .0 0 43) ;肾小管间质内未见明显的细胞凋亡 ,Fas FasL ,Bcl 2的表达在不同程度的肾小管间质损害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本研究提示肾小管间质病变的严重程度与慢性肾病进展相关 ,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可作为判断慢性肾病预后的指标。肾小管间质的损害、纤维化与细胞增殖、凋亡失衡有关 ,肾小管间质中度损害时以细胞增殖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管间质病变 细胞增值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血肌酐水平、MDRD-GFR、CG-GFR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任丽 蒋素华 +3 位作者 刘红 丁小强 宋凌燕 许迅辉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0年第22期2436-2438,共3页
目的探讨血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间的相关性。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因体检异常来本院就诊且经肾活检确诊为肾脏病的357例患者,对他们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都检测SCr,并... 目的探讨血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间的相关性。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因体检异常来本院就诊且经肾活检确诊为肾脏病的357例患者,对他们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都检测SCr,并用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和Cockcroft-Gault(CG)公式计算eGFR;病理学分级参照Katafuchi半定量积分标准。结果随肾小管间质形态学改变加重,SCr呈明显升高趋势,而CG-GFR、MDRD-GFR呈显著下降趋势,SCr、CG-GFR、MDRD-GFR均与小管间质病变存在显著相关(r=0.626,-0.596,-0.600;P<0.001)。SCr正常范围(<115μmol/L)时,90%以上的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小管间质损伤,13.2%的患者出现了中重度小管间质病变;SCr水平和小管间质病变的相关性减弱;38.9%的患者出现了GFR异常(<90mL/min/1.73m2),与GFR正常(≥90mL/min/1.73m2)者相比,肾小管间质病变分级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肾功能与肾小管间质的形态学改变既联系密切,又不完全平行。SCr异常时,对肾小管间质病变的辅助诊断价值较大;但当其在所谓正常范围时,需根据MDRD或CG方程估算GFR,这时GFR对小管间质病变有更好的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肌酐 肾小球滤过率 小管间质病变 肾活检
下载PDF
黏附分子P-选择素与树突状细胞在人肾小管间质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周同 孙桂芝 +5 位作者 李晓 吴开胤 张冬青 陈玉英 胡庆沈 陈楠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7期501-504,共4页
目的 观察黏附分子P-选择素与树突状细胞(DC)在人肾炎肾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探讨P-选择素和DC与肾小管间质病变以及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肾活检和临床资料确诊的不同类型肾炎患者133例,根据小管间质病变分为三组:轻度组63例,... 目的 观察黏附分子P-选择素与树突状细胞(DC)在人肾炎肾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探讨P-选择素和DC与肾小管间质病变以及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肾活检和临床资料确诊的不同类型肾炎患者133例,根据小管间质病变分为三组:轻度组63例,中度组44例,重度组26例;10例正常人肾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肾炎患者肾组织中P-选择素的表达;利用免疫双染与荧光图像分析法,观察CD1a+CD80+DC在肾组织中的分布和改变,并探讨与肾小管间质病变和肾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 肾炎患者肾组织中P-选择素表达增强,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显著高于肾小球、肾间质和肾血管;而在肾小管间质表达于重度组又明显高于轻、中度组,并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显著相关。CD1a+CD80+DC在肾组织中分布面积、数量和密度均显著增多,且以肾小管间质为主,分布于肾小管、肾间质和肾血管;其在肾小管间质分布于重度组也明显高于轻、中度组,并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以及肾功能明显相关。此外,CD1a+CD80+DC肾小管间质分布状况亦与P-选择素表达显著相关。件论黏附分子;P-选择紊可能介导DC肾炎肾组织中迁移聚集,参与了肾脏免疫病理机制,并与肾小管间质病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附分子 P-选择素 树突状细胞 小管间质病变 肾组织
下载PDF
TGF-β_1与IgAN肾小管间质病变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周莹 吕吟秋 +2 位作者 杜园园 徐玉兰 许菲菲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IgA肾病(IgAN)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关系。方法60例IgAN患者行肾活检,按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积分分为无病变、轻度、中度及重度组。用ELISA法检测血、尿TGF-β1,同时检测其临床指标及肾小管功能指标。结果...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IgA肾病(IgAN)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关系。方法60例IgAN患者行肾活检,按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积分分为无病变、轻度、中度及重度组。用ELISA法检测血、尿TGF-β1,同时检测其临床指标及肾小管功能指标。结果不同肾小管间质病变组间的肾小球积分、肾血管积分、血肌酐、肌酐清除率、24 h尿蛋白定量差异有意义;肾小管间质病变与血、尿TGF-β1及尿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呈正相关。结论血、尿TGF-β1及尿α1-MG、β2-MG、NAG可预示肾小管间质病变的进展和预后,其中尿TGF-β1与IgAN小管间质病变的相关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IGA 小管间质病变 转化生长因子 肾脏病理积分
下载PDF
肾组织粘附分子及树突状细胞与IgA肾病小管间质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周同 孙桂芝 +5 位作者 李晓 吴开胤 张冬青 陈玉英 胡庆沈 陈楠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30-533,共4页
目的 :观察粘附分子P 选择素与树突状细胞 (DC)在IgA肾病 (IgAN)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 ,探讨P 选择素及DC与肾小管间质病变以及肾功能损害的关系。  方法 :选择经肾活检和临床资料确诊的IgAN患者 4 5例 ,根据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分为 ... 目的 :观察粘附分子P 选择素与树突状细胞 (DC)在IgA肾病 (IgAN)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 ,探讨P 选择素及DC与肾小管间质病变以及肾功能损害的关系。  方法 :选择经肾活检和临床资料确诊的IgAN患者 4 5例 ,根据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分为 3组 :轻度组 2 9例 ,中度组 10例 ,重度组 6例 ;10例正常人肾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IgAN患者肾组织中P 选择素表达 ;免疫双标记染色与荧光图像分析法 ,观察CD1a+ CD80 + DC在肾组织中的分布 ,并探讨DC与患者肾小管间质病变及肾功能损害的关系。  结果 :①P 选择素在正常肾组织中基本不表达 ,在IgAN肾组织中以肾小管上皮细胞为主广泛高表达 ,重度组肾小管间质表达明显强于轻、中度组 ,且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轻重显著相关。②正常人肾组织中基本未见CD1a+ CD80 + DC分布 ,IgAN肾组织中以肾小管间质为主分布明显增多 ;其在患者肾小管间质的分布于重度组明显高于轻、中度组 ,亦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及血肌酐显著相关。此外 ,CD1a+ CD80 + DC在患者肾小管间质分布与P 选择素表达明显相关。  结论 :P 选择素尤其DC可能参与了IgAN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免疫病理损伤机制 ,且推测DC肾炎组织迁移聚集可能与P 选择素介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组织粘附分子 树突状细胞 IGA肾病 小管间质病变
下载PDF
S3I-201在狼疮鼠肾小管间质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杜云霞 张玮 +5 位作者 李宏博 封晓娟 王沁华 邢玲玲 王辉 刘青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57-1360,共4页
目的探讨STAT3信号抑制剂S3I-201在狼疮性肾炎小鼠肾小管间质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MRL/lpr鼠随机分为狼疮肾炎组、S3I-201处理组和溶剂对照组,以MRL/Mp J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血、尿进行生化指标检测;收集肾组织后免疫组化染色检测FN蛋... 目的探讨STAT3信号抑制剂S3I-201在狼疮性肾炎小鼠肾小管间质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MRL/lpr鼠随机分为狼疮肾炎组、S3I-201处理组和溶剂对照组,以MRL/Mp J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血、尿进行生化指标检测;收集肾组织后免疫组化染色检测FN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E-cadherin、α-SMA、MCP-1、ICAM-1及STAT3和p-STAT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鼠相比,MRL/lpr鼠肾小管上皮细胞E-cadherin表达减少,而α-SMA表达增多,肾组织中炎症因子MCP-1和ICAM-1以及细胞外基质蛋白FN的表达上调,同时存在STAT3信号的磷酸化激活。S3I-201干预可抑制STAT3的磷酸化,同时下调E-cadherin、α-SMA、MCP-1、ICAM-1及FN的表达。结论 S3I-201可能通过抑制STAT3活化改善狼疮鼠肾小管间质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小管间质病变 S3I-201 STAT3
下载PDF
肾小管间质病变与进行性肾小球损害 被引量:7
9
作者 孙伟 曾安平 +1 位作者 王钢 堺秀人 《医学综述》 1998年第10期532-535,共4页
慢性肾炎向晚期肾功能不全的进展越来越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迄今为止,对慢性肾炎过于重视肾小球炎症过程的研究,而对慢性肾小球疾病的肾小管间质病变则很少有人关注。近年来,不但在人类原发或继发的肾小球肾炎,就是在实验性肾炎模型的... 慢性肾炎向晚期肾功能不全的进展越来越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迄今为止,对慢性肾炎过于重视肾小球炎症过程的研究,而对慢性肾小球疾病的肾小管间质病变则很少有人关注。近年来,不但在人类原发或继发的肾小球肾炎,就是在实验性肾炎模型的研究中,人们发现:慢性肾小球疾病的肾小管间质改变比起肾小球病来说,与肾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更为密切。在进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过程中,肾小管间质病变对肾损害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管间质病变 进行性 肾小球损害
下载PDF
狼疮性肾炎肾小管间质病变与临床生化指标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卢文 郝丽 +3 位作者 戴宏 熊祖应 黄家麟 乔存儒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0-41,共2页
目的 :观察狼性肾炎 (SLE)肾小管间质病变与临床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 :46例狼疮性肾炎患者行肾活检 ,按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积分 :轻度损害≤ 2分 ,中度 3~ 5分、重度≥ 6例 ,同时测定每例患者肌酐清除率(Ccr)、2 4h尿蛋白定量、尿 β2 ... 目的 :观察狼性肾炎 (SLE)肾小管间质病变与临床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 :46例狼疮性肾炎患者行肾活检 ,按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积分 :轻度损害≤ 2分 ,中度 3~ 5分、重度≥ 6例 ,同时测定每例患者肌酐清除率(Ccr)、2 4h尿蛋白定量、尿 β2 -微球蛋白 (β2 -MG)、尿Tamm -Horsfall蛋白 (THP)及尿渗透压。结果 :肾间质损害程度与肌酐清除率、尿渗透压成正比 ,与尿蛋白成反比。结论 :狼疮性肾炎肾间质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小管间质病变 临床指标
下载PDF
IgA肾病肾小管间质病变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林琳 金石昆 +2 位作者 张桦 林宇静 邹和群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04年第5期213-215,共3页
目的 评价IgA肾病(IgAN)肾小管间质病变(TIL)病理分级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53例IgAN患者的TIL分为轻、重两组,分析其与IgAN组织学Lee分级、血清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血压及尿蛋白的关系。结果 53例患者TIL发生率为96.23%(51例... 目的 评价IgA肾病(IgAN)肾小管间质病变(TIL)病理分级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53例IgAN患者的TIL分为轻、重两组,分析其与IgAN组织学Lee分级、血清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血压及尿蛋白的关系。结果 53例患者TIL发生率为96.23%(51例),以1、2级为主(50例),占94.34%。两组TIL患者的Lee分级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SCr、Ccr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重度TIL患者高血压占53.8%,大量蛋白尿占61.5%,其发生率均高于轻度TIL患者的12.5%、17.5%(P<0.01)。结论 IgAN患者TIL的发生率高,且肾小管间质损害越重,Lee分级程度越高,肾小球及肾功能损害程度随着TIL的加重而加重;积极早期防治TIL对保护肾功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L 患者 小管间质病变 IGA肾病 发生率 临床病理分析 轻度 肌酐清除率 小管间损害 肾功能损害
下载PDF
伴重度肾小管间质病变系膜增生性肾炎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宋岩 王淑芬 +1 位作者 李冀军 尹广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29-231,共3页
目的:探讨伴重度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3例伴不同程度MsPGN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①MsPGN患者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水肿和尿蛋白多>... 目的:探讨伴重度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3例伴不同程度MsPGN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①MsPGN患者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水肿和尿蛋白多>1.5g/24h,血尿少见,贫血、低渗尿常见;②易发生肾功能不全(10例重度病变者中有3例);③对激素治疗抵抗(重度病变组9例经激素治疗者中有5例);④肾脏病理改变除系膜增殖外,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小球硬化等损害,其中节段硬化2例;⑤间质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增加,CD+4细胞、CD+8细胞均增加,以CD+8细胞为主,RT值<1。结论:MsPGN时肾功能不全发生率高,对激素治疗反应差,治疗上不应过分强调使用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系膜增生性 小管间质病变 病理
下载PDF
轻度肾小管间质病变慢性肾炎患者尿表皮生长因子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阮诗玮 杨爱国 +6 位作者 王智 孙光 郑京 吴竞 丘余良 洪江淮 郑建峋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1年第3期139-140,共2页
目的 :探讨轻度肾小管间质病变的慢性肾炎患者尿表皮生长因子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尿EGF。结果 :轻度肾小管间质病变患者尿EGF含量高于正常人组 (P <0 0 1) ;肺肾气虚和气阴两虚病人尿EGF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组... 目的 :探讨轻度肾小管间质病变的慢性肾炎患者尿表皮生长因子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尿EGF。结果 :轻度肾小管间质病变患者尿EGF含量高于正常人组 (P <0 0 1) ;肺肾气虚和气阴两虚病人尿EGF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组及脾肾阳虚组 (P <0 0 1) ;肝肾阴虚组病人尿EGF含量高于脾肾阳虚组和正常人组 (P <0 0 5 )。结论 :同是肾小管间质病变而中医分型不同 ,其尿EGF含量也不同 ,说明了不同的中医证型具有某些不同的物质基础 ,从而提示了临床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管间质病变 放射免疫测定 中医证型 尿表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IgA肾病小管间质病变的肾小管标志蛋白 被引量:1
14
作者 熊佩华 陈爱平 +1 位作者 张玲 田寿福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917-918,共2页
目的 观察IgA肾病肾小管间质病变与肾小管标志蛋白的临床相关性。 方法  32例IgA肾病患者行肾活检 ,按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积分大小分级 ,并检测患者尿液中肾小管标志蛋白。 结果 IgA肾病的病理类型与其间质损害程度存在相关性 ,肾小管... 目的 观察IgA肾病肾小管间质病变与肾小管标志蛋白的临床相关性。 方法  32例IgA肾病患者行肾活检 ,按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积分大小分级 ,并检测患者尿液中肾小管标志蛋白。 结果 IgA肾病的病理类型与其间质损害程度存在相关性 ,肾小管标志蛋白的水平随着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增加而逐步增加。结论 肾小管标志蛋白是临床评估IgA N肾小管间质病变演进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蛋白 小管间质病变 肾小管 患者 损害程度 临床相关性 大小 水平
下载PDF
45例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间质病变病理和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林珊 屈会起 《天津医药》 CAS 2000年第8期454-456,共3页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患者肾小管间质病变(TIL)的发生情况。方法:观察45例NS患者肾小管功能生化检查和肾活检病理切片TIL。结果: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与狼疮性肾炎比较,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重碳酸盐(HCO_3^-)、可滴定酸...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患者肾小管间质病变(TIL)的发生情况。方法:观察45例NS患者肾小管功能生化检查和肾活检病理切片TIL。结果: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与狼疮性肾炎比较,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重碳酸盐(HCO_3^-)、可滴定酸(TA)、铵离子(NH_4^+)、TIL有显著性差异(P<0.05)。蛋白尿严重程度与尿NAG(P<0.05)、尿渗透压(P<0.05)、TIL(P<0.01)呈正相关,与尿TA、NH_4^+呈负相关(P<0.01)。年龄>35岁肾小管功能改变趋于明显。结论:狼疮性肾炎较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更易发生TIL;原发性肾小球肾炎TIL的发生与蛋白尿程度及年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小管间质病变 病理 临床分析
下载PDF
通脉口服液对气虚血淤证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冷伟 杨霓芝 +2 位作者 朴胜华 王立新 赵代鑫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79-581,共3页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复方通脉口服液对气虚血淤证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干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洛汀新治疗组,通脉大、中、小剂量治疗组。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亚急性衰老+游泳力竭致气虚血淤证肾小管间质病...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复方通脉口服液对气虚血淤证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干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洛汀新治疗组,通脉大、中、小剂量治疗组。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亚急性衰老+游泳力竭致气虚血淤证肾小管间质病变病证结合模型,予相应药物治疗4周,观测体质量等一般状况,进行中医气虚证、血淤证评分,化学法检测血清BUN、Scr含量,ELISA法检测血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含量,对病变肾组织进行间质细胞浸润情况评分(CIS)及肾小管间质慢性病变评分(AFS)。结果模型大鼠体质量显著下降,气虚证、血淤证积分显著增高,通脉大、中剂量组大鼠体质量显著改善(P<0.05),通脉各剂量组大鼠气虚证、血淤证积分显著降低;模型组大鼠PAI-1及t-PA/PAI-1显著升高(P<0.01),通脉大剂量组PAI-1显著下降(P<0.01),通脉中剂量及洛汀新组PAI-1明显下降(P<0.05);通脉大剂量组梗阻肾CIS、AFS显著降低(P<0.05),降低前者与络汀新组相当,降低后者则优于络汀新(P<0.05)。结论通脉口服液大、中剂量可改善气虚血淤证肾小管间质病变大鼠体质量、气虚证、血淤证、血PAI-1升高等整体表现,大剂量通脉可明显减轻肾小管间质病理改变,且在对抗肾小管间质慢性病变方面优于洛汀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脉口服液 气虚血淤证 小管间质病变
下载PDF
NIDDM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沈克勤 黎磊石 +1 位作者 杨俊伟 郑丰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4期272-275,共4页
本研究着重观察了26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特点,包括肾小管功能的改变、肾组织学检查及部分患者的尿EGF,对小管间质损伤在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了初探。结果发现:①N... 本研究着重观察了26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特点,包括肾小管功能的改变、肾组织学检查及部分患者的尿EGF,对小管间质损伤在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了初探。结果发现:①NIDDM肾病小管间质功能受损具有无明显节段性分布的特点,既有近端小管细胞损伤,也有远端小管的损伤;在形态学上表现为肾小管萎缩、基膜增厚、间质扩张、弥漫炎细胞浸润及不同程度的纤维化。②在肾小球滤过功能明显受损之前,小管间质病变即已出现,并随着肾功能的恶化而逐步加重,提示小管间质损害在DN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与肾小球病变同样重要的作用。③肾功能未明显受损、小管间质病变程度较轻的DN患者,尿EGF明显增高。随着肾功能的明显恶化,小管间质萎缩纤维化的加重,尿EGF排泄量也逐渐降低,表明EGF很可能参与了DN小管间质病变,在其损伤的早期阶段起了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胰岛素依赖性 糖尿病肾病 小管间质病变
下载PDF
狼疮肾炎与原发性IgA肾病中的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曾丽霞 叶任高 +4 位作者 陆才生 孙林 张涤华 李幼姬 姜谠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0年第6期278-280,共3页
关键词 狼疮肾炎 原发性IGA肾病 小管间质病变
下载PDF
肾小管间质病变慢性肾炎患者尿表皮生长因子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家云 卢丹萍 贾国强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4-295,共2页
目的 :探讨肾小管间质病变的慢性肾炎患者尿表皮生长因子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46例经肾活检病理确诊的肾小管间质病变患者尿中的表皮生长因子 ( EGF)含量。结果 :肾小管间质病变患者尿 EGF含量高于正常人组 ( P&... 目的 :探讨肾小管间质病变的慢性肾炎患者尿表皮生长因子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46例经肾活检病理确诊的肾小管间质病变患者尿中的表皮生长因子 ( EGF)含量。结果 :肾小管间质病变患者尿 EGF含量高于正常人组 ( P<0 .0 1 ) ;肺肾气虚和气阴两虚病人尿 EGF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组及脾肾阳虚组 ( P<0 .0 1 ) ;肝肾阴虚组病人尿 EGF含量高于脾肾阳虚组和正常人组 ( P<0 .0 5 )。结论 :病理同是肾小管间质病变而中医分型不同 ,其尿 EGF含量也不同 ,说明不同的中医证型具有不同的物质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管间质病变 慢性肾炎 尿液检测 表皮生长因子 中医证型 放射免疫法
下载PDF
降尿酸方对尿酸性肾病动物肾小管间质病变干预作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何立群 邹士林 +1 位作者 聂永红 沈雅静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 2003年第3期213-216,共4页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的尿酸性肾病的动物模型,用以研究尿酸性肾病的发病机理,验证降尿酸方对动物模型的疗效并研究其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含酵母配方的饲料诱发动物模型成功后,分别予以中药降尿酸方预防和治疗并以西药别嘌呤醇对照,观...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的尿酸性肾病的动物模型,用以研究尿酸性肾病的发病机理,验证降尿酸方对动物模型的疗效并研究其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含酵母配方的饲料诱发动物模型成功后,分别予以中药降尿酸方预防和治疗并以西药别嘌呤醇对照,观察治疗各期血尿酸(UA)、肾功能、血脂、肾小管功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 肾病模型组的血UA、肌酐(Cr)、尿素氮(BuN)、血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β2微球蛋白(β2—MG)均显著高于正常组,SOD显著低于正常组;中西药均能显著降低血UA、尿RBP、β2—MC,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但西药治疗组BUN显著高于中药治疗组,中药治疗组的血TG、TC显著低于西药治疗组,SOD显著高于西药治疗组;中药预防组的血UA、Cr、BuN、TG、TC、尿RBP、β2—MG显著低于肾病模型组,SOD显著高于肾病模型组。结论 单纯酵母诱发的疾病模型是一种较理想的尿酸性肾病的动物模型,其病理变化类似于人类的尿酸性肾病。降尿酸方不仅有与别嘌呤醇同样的降低血尿酸的作用,而且还可通过降低血尿酸、提高SOD活性、清除氧自由基、降血脂等途径改善肾功能。降尿酸方既有治疗作用又有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性肾病 降尿酸方 中医药疗法 小管间质病变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