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1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同亚型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1
作者 张秀云 《包头医学》 2024年第2期16-18,6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不同亚型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7月~2021年6月在本院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冠心病患者500例。术后随访1年,经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不同亚型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7月~2021年6月在本院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冠心病患者500例。术后随访1年,经电话、门诊复查形式获取患者预后信息,统计患者预后情况,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终点事件发生的因素。结果:500例患者,其中105例出现终点事件,其中心绞痛48例,靶血管病变重建27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加重均12例,心源性死亡6例。单因素分析显示,FPG、TC、TG、LDL-C3、LDL-C4、LDL-C5、LDL-C6、sLDL-C可能是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心病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FPG、sLDL-C是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心病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因素,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LDL-C不同亚型水平与预后均存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低密度蛋白胆固醇 预后 相关性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测定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2
作者 陈琳 张洁 +1 位作者 王玉 张磊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127-0130,共4页
探讨和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测定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的6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展开此次研究;根据患者的最终确诊结果,将患者分成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与ACI(急性脑梗塞)组;测定两组患者的氧化... 探讨和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测定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的6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展开此次研究;根据患者的最终确诊结果,将患者分成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与ACI(急性脑梗塞)组;测定两组患者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并进行对比。此外,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把病人均分,各提供常规护理(参考组)与综合护理(研究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ACI患者的ox-LDL更高,P<0.05。干预后研究组血脂水平更优,SOD更高,Hcy、hs-CRP、MMP-9更低,P<0.05。此外干预后研究组患者Barthel评分更高,NIHSS评分更低,P<0.05。结论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测定对于判定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至关重要,应对其予以高度重视。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氧化低密度蛋白水平 护理干预
下载PDF
不同类型高脂血症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及调血脂治疗对其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吴永健 俞虹 +5 位作者 秦学文 王兴宇 孙余华 陈纪林 寇文镕 陆宗良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30-433,共4页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水平的变化 ,观察血脂康调血脂治疗对高脂血症患者小而密LDL C的影响。方法 :采用非变型梯度凝胶电泳法分别测定 37例冠状动脉 (冠脉 )正常的高脂血症患者 (A组 ) ,...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水平的变化 ,观察血脂康调血脂治疗对高脂血症患者小而密LDL C的影响。方法 :采用非变型梯度凝胶电泳法分别测定 37例冠状动脉 (冠脉 )正常的高脂血症患者 (A组 ) ,131例冠脉造影证实有冠心病的高脂血症患者 (B组 )及 40例冠脉及血脂均正常的受检者 (对照组 )和 80例血脂正常的冠心病患者 (C组 )血清小而密LDL C的水平 ,比较A、B和C组间小而密LDL C水平的差异 ;将B组分为 3个亚组即 4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B1组 )、49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 (B2组 )、42例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 (B3组 ) ,给予调血脂治疗 8周 ,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该 3个亚组血清小而密LDL C的水平 ,并与对照组对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A组患者血清小而密LDL C占总LDL C含量的百分比仅有轻度升高 [(45 5± 5 5 ) %比(40 6± 6 3) % ,P >0 0 5 ] ,B组和C组患者血清小而密LDL C的含量明显升高 [(65 8± 8 2 ) %和 (68 3± 13 8) % ,P <0 0 1]。B组中以B 2组 [(65 7± 7 8) % ,P <0 0 1]和B3组 [(69 3± 7 8) % ,P <0 0 1]患者升高最为明显。调血脂治疗后血清小而密LDL C实际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结论 :合并有冠心病的高脂血症患者小而密LDL C的升高更为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症 蛋白 LDL胆固醇 治疗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经调脂治疗后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20
4
作者 陈薇 马培 +4 位作者 张真路 崔天盆 曾吉 周新 胡汉宁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600-604,共5页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经调脂治疗后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水平变化。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7月同期选取1065例CHD患者及469名健康对照者血液标本。直接测定法检测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经调脂治疗后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水平变化。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7月同期选取1065例CHD患者及469名健康对照者血液标本。直接测定法检测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sdLDLC水平,酶法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建立健康对照组参考区间。根据CHD患者经调脂治疗后血清LDLC水平,确定调脂后LDLC达标组和强化调脂后LDLC达标组。比较各组血脂指标,分析比较sdLDLC水平和sdLDLC/LDLC比值的变化。结果 (1)调脂治疗后CHD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TG、HDLC、sdLDLC/LDLC比值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LDLC及sdLDLC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调脂LDLC达标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dLDLC/LDLC比值增高(P<0.05),sdLDLC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脂达标者中有2.3%CHD患者sdLDLC水平和7.7%CHD患者sdLDLC/LDLC比值高于本研究建立的参考区间。(3)强化调脂LDLC达标组sdLDLC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5),sdLDLC/LDLC比值较健康对照组增高(P<0.05);强化调脂达标者中有0.8%CHD患者sdLDLC水平和15.3%CHD患者sdLDLC/LDLC比值高于本研究建立的参考区间。结论 CHD患者调脂治疗及强化调脂治疗中血清sdLDLC水平及sdLDLC/LDLC比值的变化,对残存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分析具有重要意义;降低sdLDLC水平可能是最终降低CHD发生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而密低密度蛋白胆固醇 冠心病 治疗 强化治疗
下载PDF
不同类型高脂血症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及调脂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黄岳青 《基层医学论坛》 2014年第32期4377-4378,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根据98例患者有无高脂血症和是否合并冠心病分为3组,观察比较3组患者血清小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A、B组患者的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高于C组患...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根据98例患者有无高脂血症和是否合并冠心病分为3组,观察比较3组患者血清小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A、B组患者的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高于C组患者,B组患者较C组患者有轻度升高;B组患者经过调血脂治疗后,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有所下降。结论对高脂血症患者进行调血脂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症 不同类型 小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调脂治疗 影响
下载PDF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围术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孙俊翔 殷云杰 +5 位作者 庄乾 魏鹏飞 陈燕春 徐亮 周维 杨松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3年第5期351-355,共5页
目的 探讨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心肌损伤(PMI)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行择期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41例,包括心绞痛98例... 目的 探讨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心肌损伤(PMI)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行择期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41例,包括心绞痛9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43例;以及同期非冠心病66例。收集临床基线资料及术中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常规检测术前血脂以及术前术后心肌肌钙蛋白I(cTnI)等指标。接受PCI治疗的患者根据术后cTnI是否升高分为观察组(cTnI升高,n=86)和对照组(cTnI正常,n=55),对比2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同时比较非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3组间sdLDL-C水平的差异。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3组之间两两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趋势检验。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sdLDL-C与术后cTnI升高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sdLDL-C、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植入支架数、支架总长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74±0.26)和(0.56±0.27)mmol/L,(4.51±1.17)和(3.90±1.04)mmol/L,(2.77±0.80)和(2.25±0.73)mmol/L,(1.74±0.91)和(1.33±0.62),(52.52±27.93)和(36.92±19.41)mm;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dLDL-C(OR=14.798,95%CI 1.112~196.904),LDL-C(OR=3.074,95%CI 1.138~8.302)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PM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dLDL-C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是0.727(95%CI 0.637~0.817,P<0.05),最佳截断值为0.518 mmol/L,诊断PMI灵敏度为86.0%,特异度为56.4%,约登指数为0.424。非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3组的sdLDL-C分别是(0.541±0.144),(0.621±0.257),(0.776±0.289)mmol/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结论 术前高水平sdLDL-C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围术期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sdLDL-C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而密低密度蛋白胆固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围术期心肌损伤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飞 边云飞 +3 位作者 杨慧宇 韩耀霞 张娜娜 肖传实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6期836-839,共4页
目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心血管内科常见急危重症,PCI手术已经成为该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新一代的他汀类降脂药物瑞舒伐他汀,具有很强的降脂作用,可以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同时可以升高HDL-C,安... 目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心血管内科常见急危重症,PCI手术已经成为该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新一代的他汀类降脂药物瑞舒伐他汀,具有很强的降脂作用,可以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同时可以升高HDL-C,安全性和耐受性好。LDL是动脉粥样硬化致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但有些ACS患者即使LDL-C已经达到目标值,仍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是低密度脂蛋白的亚组份。多项研究证实,与常规LDL相比,sd-LDL有更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能力,尤其与ACS的关系更为密切。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ACS患者,PCI术后分别采用瑞舒伐他汀常规治疗和强化治疗,以观察瑞舒伐他汀常规剂量及强化治疗对PCI术后患者的sd-LDL的水平及预后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小而密低密度蛋白 瑞舒伐他汀 胆固醇水平 术后患者 强化治疗 介入术后 低密度蛋白胆固醇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钙调蛋白、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8
作者 蔡文灿 刘彦明 +1 位作者 钱春艳 陈伟娟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4期208-212,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钙调蛋白(CAM)与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AIS患者148例作为研究组,根据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钙调蛋白(CAM)与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AIS患者148例作为研究组,根据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轻中度组(NIHSS≤15分,n=82)和重度组(NIHSS>15,n=66);根据头颅MRI计算的脑梗死面积将其分为腔隙性梗死组(n=49)、中等面积脑梗死组(n=67)、大面积脑梗死组(n=32)根据患者出院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n=87)和预后不良组(3分≤MRS<5分,n=61),另选取同期医院体检健康人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GDF-15、CAM与ox-LDL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GDF-15、CAM与ox-L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患者血清GDF-15、CAM与ox-LDL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组患者。中等面积脑梗死组、大面积脑梗死组患者血清GDF-15、CAM、ox-LDL水平高于腔隙性梗死组,且大面积脑梗死组高于中等面积脑梗死组(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GDF-15、CAM与ox-LDL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患者,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DF-15、CAM、ox-LDL对AIS预后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联合检测预测AIS预后的AUC可达0.877(0.814,0.940),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0.89、0.86,准确性为0.85。结论AIS患者血清GDF-15、CAM、ox-LDL水平异常升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早期联合检测可作为评估病情及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生长分化因子 蛋白 氧化性低密度蛋白 神经功能 预后
下载PDF
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及其自身抗体与冠状动脉痉挛的关系及调脂治疗对其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罗智敏 陈伟强 赵华云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9期31-32,共2页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其自身抗体与冠状动脉痉挛(CAS)的关系以及调脂治疗对其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CAS患者46例,另取非CAS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给予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ELISA法检测OX-LDL...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其自身抗体与冠状动脉痉挛(CAS)的关系以及调脂治疗对其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CAS患者46例,另取非CAS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给予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ELISA法检测OX-LDL及其自身抗体的表达。结果 CAS患者OX-LDL及其自身抗体的表达分别为(32.61±6.08)和(52.36±7.51)μ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23±3.47)和(38.44±5.62)μg/ml(t=7.46,P<0.01;t=8.52,P<0.01)。CAS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OX-LDL及其自身抗体的表达水平在降脂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表达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 CAS患者OX-LDL及其自身抗体的表达显著升高,降脂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其表达,有助于减少CA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痉挛 氧化型低密度蛋白 治疗
下载PDF
认识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类调脂药物
10
作者 景智 丁征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6期108-111,共4页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最重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居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最重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居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是引起心脏病发作和卒中的常见原因。血脂异常,特别是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升高,是ASCVD的重要危险因素^([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心脏病发作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药物 低密度蛋白胆固醇 危险因素 异常 全球范围
下载PDF
依折麦布结合调脂治疗在脑梗死合并肥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欧章金 姚芳 陈昌海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2期30-33,共4页
目的:探究依折麦布结合调脂治疗在脑梗死合并肥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脑梗死合并肥胖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予以调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依折麦... 目的:探究依折麦布结合调脂治疗在脑梗死合并肥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脑梗死合并肥胖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予以调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依折麦布。对比两组相关脂肪因子水平、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脂代谢指标、脂肪因子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RS评分、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合并肥胖患者使用调脂药物联合依折麦布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脂肪代谢异常及脂肪因子水平,修复受损神经,改善肢体功能和协调性,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折麦布 治疗 脑梗死合并肥胖 代谢 相关肪因子水平
下载PDF
AP-1在转录水平调控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转化生长因子-β_1表达(摘要)
12
作者 周钦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9-199,共1页
目的 了解转录激活蛋白-1(AP-1)是否参与调控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的表达,探讨Ox-LDL激活AP-1可能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 首先利用SD大鼠TGF-β1启动子缺失体-荧光素酶(1uciferase)报告基因瞬时... 目的 了解转录激活蛋白-1(AP-1)是否参与调控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的表达,探讨Ox-LDL激活AP-1可能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 首先利用SD大鼠TGF-β1启动子缺失体-荧光素酶(1uciferase)报告基因瞬时转染系细胞并检测虫荧光素酶相对活性,找出可能的应答区域;然后对AP-1结合位点进行突变并加入c-Jun/AP-1抑制剂,比较启动子活性的变化情况。利用Western印迹检测Ox-LDL对系膜细胞p38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总蛋白和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最后,用凝胶阻滞法(EMSA)观察在特异性蛋白激酶抑制剂处理下的AP-1活性的变化。结果对Ox-LDL刺激应答,TGF-β1启动子-1550到-845之间是一个正调控区域,-629到-422之间则是一个负调控区。AP-1结合位点突变和c-Jun/AP-1抑制剂均导致TGF-β1启动子活性显著降低。在Ox-LDL刺激下p38 mPAK表现出的不是量的变化,而是其磷酸化水平的增加。PKC抑制剂明显地抑制了Ox-LDL诱导的AP-1活性;与之相反,p38 MPAK抑制剂则对AP-1活性无显著影响。结论 在大鼠肾系膜细胞,AP-1在转录水平参与调控Ox-LDL诱导TGF-β1表达的过程,且Ox-LDL可能部分是通过PKC信号转导途径激活AP-1中的c-Jun蛋白,再由c-Jun/AP-1从转录水平上调TGF-β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1 OX-LDL TGF-β1 表达 C-JUN 氧化低密度蛋白 诱导 转录水平 启动子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基线低水平低密度脂蛋白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阳锐 李绍龙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077-108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基线低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患者的疗效。方法抽取本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ACS合并基线低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患者共102例,以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低剂量短期组、高剂量短...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基线低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患者的疗效。方法抽取本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ACS合并基线低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患者共102例,以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低剂量短期组、高剂量短期组及低剂量长期组,每组各34例。低剂量短期组和低剂量长期组患者每天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治疗时间分别为9个月和12个月;高剂量短期组患者每天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治疗时间为9个月。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脂4项指标。比较三组患者治疗终点的血脂水平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基线资料、血脂4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9个月后高剂量短期组TC、LDLC和TG水平比低剂量短期组、低剂量长期组低,HDLC水平比低剂量短期组、低剂量长期组高(P均<0.05);低剂量长期组治疗12个月后血脂4项指标较低剂量短期组治疗9个月的疗效更佳,低剂量长期组治疗12个月后血脂4项指标与高剂量短期组治疗9个月后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治疗终点均未出现死亡病例,高剂量短期组、低剂量长期组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为11.76%,稍低于低剂量短期组17.65%,但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ACS合并基线低水平低密度脂蛋白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因此,在治疗此类患者时建议适当加大用药剂量、延长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基线低水平低密度蛋白 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下载PDF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心病的关系及调血脂治疗对其影响探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旷萌琦 沈玉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16期46-48,共3页
目的观察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心病的关系,以及调血脂治疗对其影响。方法 93例高脂血症患者,根据其是否合并有冠心病分为观察组(合并有冠心病的高脂血症)45例与对照组(未合并冠心病的高脂血症)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小而密低密度... 目的观察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心病的关系,以及调血脂治疗对其影响。方法 93例高脂血症患者,根据其是否合并有冠心病分为观察组(合并有冠心病的高脂血症)45例与对照组(未合并冠心病的高脂血症)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水平,并根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将观察组进行分组,观察各亚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百分比分别为(255.37±22.43)mg/dl、(233.51±18.59)mg/dl和(64.52±16.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9.43±21.54)mg/dl、(218.62±13.76)mg/dl、(52.17±13.64)%(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亚组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存在明显关系,对高脂血症患者采取调血脂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其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症 低密度蛋白胆固醇 冠心病 治疗
下载PDF
沥水调脂胶囊在体外对弱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杲 宋剑南 +2 位作者 史国峰 刘卫红 陈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2-55,共4页
目的 :探讨沥水调脂胶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理和弱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由痰致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以甲醇除蛋白后的沥水调脂胶囊含药血清和弱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mox LDL)处理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 ,用3 H TdR... 目的 :探讨沥水调脂胶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理和弱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由痰致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以甲醇除蛋白后的沥水调脂胶囊含药血清和弱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mox LDL)处理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 ,用3 H TdR掺入法检测DNA合成率。结果 :低浓度的除蛋白含药血清 (5 %、10 % )在 5、10 μg ml的nox LDL处理VSMC细胞组中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高浓度除蛋白含药血清 (2 0 % )对两个不同浓度的mox LDL诱导的VSMC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抑制率分别为 4 0 %、4 2 % ,P <0 0 5 ) ;其作用方式与维生素E相似。结论 :沥水调脂胶囊呈浓度依赖方式抑制mox LDL诱导的VSMC增殖 ,其机制可能与该药的抗氧化作用有关 ,进一步提示氧化损伤是由痰致瘀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以及抗氧化可能是阻止由痰致瘀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水胶囊 体外 弱氧化型低密度蛋白 血管平滑肌 细胞增殖 动脉粥样硬化 健脾祛痰化瘀法
下载PDF
沥水调脂胶囊对弱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血管内皮细胞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史国峰 宋剑南 +2 位作者 陈杲 牛晓红 金红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48-548,共1页
目的 通过探讨健脾祛痰方药沥水调脂胶囊含药血清对弱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及血管内皮细胞表达P选择素的影响 ,阐明沥水调脂胶囊抗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理。方法  1.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培... 目的 通过探讨健脾祛痰方药沥水调脂胶囊含药血清对弱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及血管内皮细胞表达P选择素的影响 ,阐明沥水调脂胶囊抗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理。方法  1.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培养 :取新鲜脐带 ,用Ⅱ型胶原酶消化脐静脉内皮细胞后 ,用含有 2 0 %的胎牛血清的M199培养基接种。实验用第 3代。 2 .脐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培养 :取新鲜脐带 ,剥离出脐动脉 ,用Ⅳ型胶原酶联合胰酶 ,分二步消化 ,用 2 0 %的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接种 ,实验用第 3代 ,实验时用无血清培养基。 3.弱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制备 :用铜离子体外氧化法获得 ,用硫代巴比妥法测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及琼脂糖电泳 ,测定氧化程度。 4 .含药血清的制备 :用沥水调脂胶囊按成人剂量的 8倍 ,灌喂大鼠 ,取大鼠血清 ,用或不用甲醇沉降蛋白后用冻干机冻干 ,临用时用三蒸水将其稀释至用蛋白沉降前的原体积或血清原体积。 5 .用细胞酶联免疫法测定内皮细胞表面P选择素的表达或酶联免疫法测定平滑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的含量。结果 含 2 0 %的除蛋白含药血清对弱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含有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水胶囊 弱氧化低密度蛋白 血管平滑肌细胞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血管内皮细胞 P选择素
下载PDF
清源调脂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文彪 王毅仁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27-329,共3页
从分子水平探讨清源调脂胶囊的降脂作用机理。将 2 7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 (n =9)、高脂血症组 (n =9)和治疗组 (n =9)。正常组大鼠每日予以普通饲料常规喂养 ,高脂血症组和治疗组大鼠每日予以高脂饲料喂养 ,饮水不限 ,计 8周。其... 从分子水平探讨清源调脂胶囊的降脂作用机理。将 2 7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 (n =9)、高脂血症组 (n =9)和治疗组 (n =9)。正常组大鼠每日予以普通饲料常规喂养 ,高脂血症组和治疗组大鼠每日予以高脂饲料喂养 ,饮水不限 ,计 8周。其中 ,治疗组大鼠从造模一周末起 ,每日同步予以清源调脂胶囊 0 .96g 只 ,加水溶至 5mL ,分上下午两次灌胃。实验结束时 ,取各组大鼠肝组织为检测样本 ,进行总mRNA提取 ,cDNA合成 ,设内参照模板竞争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发现 ,治疗组大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水平比高脂血症组明显提高(P <0 .0 0 1)。结果提示 ,清源调脂胶囊能有效改善并提高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源胶囊 血症 大鼠 受体 基因表达 低密度蛋白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健脾祛痰化瘀方药——沥水调脂胶囊抗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牛晓红 金红 宋剑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12-14,共3页
目的 :探讨沥水调脂胶囊的抗氧化修饰作用。方法 :采用荧光分光法及琼脂糖凝胶电泳 ,分别测定了Cu2 + 介导低密度脂蛋白 (LDL)氧化产物的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 (TBARS)的含量及电泳迁移率的变化。结果 :沥水调脂胶囊能明显减少Cu2 + 介... 目的 :探讨沥水调脂胶囊的抗氧化修饰作用。方法 :采用荧光分光法及琼脂糖凝胶电泳 ,分别测定了Cu2 + 介导低密度脂蛋白 (LDL)氧化产物的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 (TBARS)的含量及电泳迁移率的变化。结果 :沥水调脂胶囊能明显减少Cu2 + 介导低密度脂蛋白 (LDL)氧化中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 (TBASR)的生成及其电泳迁移率的增加。结论 :沥水调脂胶囊在体外具有较强的对抗Cu2 + 介导的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 化瘀 祛痰 沥水胶囊 抗氧化修饰 低密度蛋白 荧光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调肝导浊中药对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柏丽 陆一竹 范英昌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26-728,共3页
目的 探讨调肝导浊中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AS)的机制。方法 运用高脂血症小鼠模型和体外培养技术以不同培养基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大鼠肝细胞 ,检测血清和细胞培养液中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OX-L DL)。结果 调肝导浊中药可明显... 目的 探讨调肝导浊中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AS)的机制。方法 运用高脂血症小鼠模型和体外培养技术以不同培养基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大鼠肝细胞 ,检测血清和细胞培养液中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OX-L DL)。结果 调肝导浊中药可明显降低血清和细胞培养液中 OX- L DL 的含量并抑制 OX- L DL 生成。结论 调肝导浊中药通过降低、阻止 OX- L DL形成而防止和延缓 A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导浊中药 氧化修饰低密度蛋白 实验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 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下载PDF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血脂水平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聂雪丹 吴云 梁庆成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5-328,共4页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和血脂水平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均符合NINDS-AIREN(美国国立精神系统疾病与卒中研究所和瑞士神经科学研究国际协会,1993年)诊断...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和血脂水平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均符合NINDS-AIREN(美国国立精神系统疾病与卒中研究所和瑞士神经科学研究国际协会,1993年)诊断标准的VaD患者,VaD组(n=25)及对照组(n=17)。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ELISA)检测两组患者的Ox-LDL水平。结果 VaD组Ox-LDL平均(3.17±2.02)mg/L,对照组(1.23±1.39)mg/L,且有统计学差异(P=0.001)。VaD组男性Ox-LDL(3.01±1.85)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男性(1.25±1.30)mg/L,且VaD组女性Ox-LDL(4.18±3.20)mg/L明显高于对照组女性(1.22±1.55)mg/L,有明显差异(P=0.027)。两组血脂成分无明显差异。两组血浆Ox-LDL含量与各血脂成分均未见明显相关(P>0.05)。VaD组患者血浆Ox-LDL浓度与MoCa结果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与年龄未见明显相关(P>0.5)。结论 VaD患者血浆Ox-LDL含量明显增高,血浆Ox-LDL的检测可能有助于临床上对VaD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低密度蛋白 水平 血管性痴呆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简易智能状态评价量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