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少数民族小聚居区域旅游业发展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李英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9251-9253,共3页
通过对少数民族小聚居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状况、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该地区通过优先发展旅游业来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把特色旅游培育成为经济发展"增长点"的相关对策,由此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小聚居区域 发展 旅游业 特色旅游
下载PDF
少数民族小聚居区域新农村建设的困境及突破——以广西隆林县德峨乡岩头村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10629-10630,10633,共3页
少数民族小聚居区域新农村建设面临很多困境,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难点。该文详述了岩头村所面临的困境,重点介绍了岩头村为突破困境而采取的相应措施,并归纳出其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少数民族小聚居区域 困境 突破
下载PDF
以低收入群体视角审视“大混居、小聚居”规划布局——以大连市沙河口区绿景社区为例
3
作者 李健 王向哲 《华中建筑》 2020年第9期73-77,共5页
"大混居、小聚居"的混合居住模式针对当前社会隔离问题,目的在于促进社会融合,社区内公共服务设施、文体活动设施、户外活动空间、公共道路空间等四类交往空间的使用情况表征融合效益的判断。该文使用现状观察、问卷调查和现... "大混居、小聚居"的混合居住模式针对当前社会隔离问题,目的在于促进社会融合,社区内公共服务设施、文体活动设施、户外活动空间、公共道路空间等四类交往空间的使用情况表征融合效益的判断。该文使用现状观察、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的研究方法对大连市绿景社区的主要交往空间进行调研,并以低收入群体的交往需求、使用状况及满意度作为评价标准,发现现状社区内存在交往空间缺失、不足、功能单一等情况,提出应优先考虑低收入群体的活动特征与交往需求,在控详规层面对交往空间进行定位、定量,修规层面设计多元复合化的交往空间,以促进混合社区社会融合目标的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收入群体视角 “大混居、小聚居 交往空间 社会融合 大连市绿景社区
下载PDF
从“分异”走向“融合”——“大混居、小聚居”居住模式的思考 被引量:2
4
作者 龚海钢 《消费导刊》 2007年第14期236-236,共1页
"大混居、小聚居"的模式,即在一个较大的区域中实现混合居住,其中又能体现一定的分区和距离。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既可以促进阶层间的接触和交往,防止教育、商业和环境等公共资源的过分不合理分布,也可以使不同阶层之间保持一... "大混居、小聚居"的模式,即在一个较大的区域中实现混合居住,其中又能体现一定的分区和距离。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既可以促进阶层间的接触和交往,防止教育、商业和环境等公共资源的过分不合理分布,也可以使不同阶层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模式 同质聚居 混住 大混居 小聚居
下载PDF
论江南城市“小聚居与杂居”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现状与意义
5
作者 洪艳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28-34,共7页
江南文化研究已经是显学,而江南地域中的少数民族却是常被忽略的研究对象,这一"流动"中的少数民族群体自历史以来就渐渐扎根于江南地域与中国新经济浪潮下的新少数民族移民共同构成了江南地域的人口组成,已经成为江南文化多... 江南文化研究已经是显学,而江南地域中的少数民族却是常被忽略的研究对象,这一"流动"中的少数民族群体自历史以来就渐渐扎根于江南地域与中国新经济浪潮下的新少数民族移民共同构成了江南地域的人口组成,已经成为江南文化多元发展的特殊组成部分。城市文化研究是中国文化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基础和研究内容,而在城市中生活、交往、沟通、联系的人则是催生城市成为一个活着的"生命体"的主体。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近30年,少数民族人口主要流向东南沿海地区,已经形成了"大杂居与小聚居"的"城市少数民族群落",这一群落正悄然融入江南文化并改写着江南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 城市少数民族 小聚居 杂居
下载PDF
城市居住隔离的危害及出路探寻 被引量:4
6
作者 梁秀香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32-34,共3页
居住隔离是我国城市居住空间在当前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从居住隔离的概念、产生的原因、潜在的危害等方面展开了分析,提出防止居住隔离扩大化、构建和谐的居住空间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居住隔离 危害 “大混居 小聚居 出路探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