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腹肠道超声和磁共振小肠造影对小肠受累克罗恩病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文波 王昭珏 +8 位作者 刘炜 刘婧娟 孝梦甦 马莉 张晓燕 秦菁 周梦园 牛梓涵 朱庆莉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451-455,共5页
目的 探讨经腹肠道超声(IUS)与磁共振小肠造影(MRE)对于小肠受累克罗恩病(CD)患者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2023年我院住院治疗存在小肠受累且同期进行过IUS及MRE的CD患者41例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及IUS、MRE特征,比较... 目的 探讨经腹肠道超声(IUS)与磁共振小肠造影(MRE)对于小肠受累克罗恩病(CD)患者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2023年我院住院治疗存在小肠受累且同期进行过IUS及MRE的CD患者41例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及IUS、MRE特征,比较两种影像学方法对于CD小肠病变检出情况及位置、范围、并发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41例患者中,男31例、女10例,年龄10~59岁,平均年龄(28.4±11.8)岁,活动期17例、缓解期24例,17例曾行CD相关手术(包括肠道手术9例及肛周手术8例)。IUS和MRE对所有CD患者及24例缓解期患者阳性病变诊断的一致性均较好(0.6<κ≤0.8);对小肠、结肠、末段回肠、空肠、回肠病变、肠瘘、有肠道手术史的CD患者阳性病变诊断的一致性均较好(0.6<κ≤0.8);对肠壁增厚诊断的一致性中等(0.4<κ≤0.6);对无肠道手术史的CD患者阳性病变的诊断完全一致。结论 IUS对小肠受累CD患者病变性质及部位诊断的准确性好,对CD患者诊断及随访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小肠 肠道超声 磁共振小肠造影
下载PDF
探究小肠磁共振成像(MRE)在炎性肠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刘咏梅 梁景红 钟俭平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4年第23期103-106,共4页
目的 探究小肠磁共振成像(MRE)在炎性肠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22年6月-2024年3月我院60例小肠炎性病变患者的成像数据展开回顾性分析,入选者均接受MRE检查,根据肠道准备剂用量差异将入选者分成对照组(30例,口服2... 目的 探究小肠磁共振成像(MRE)在炎性肠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22年6月-2024年3月我院60例小肠炎性病变患者的成像数据展开回顾性分析,入选者均接受MRE检查,根据肠道准备剂用量差异将入选者分成对照组(30例,口服2.5%甘露醇溶液1000-1500mL)及试验组(30例,口服2.5%甘露醇溶液1500-2000mL),评价对比组间影像信息.结果 试验组控制肠蠕动伪影(9.209±0.532)分、控制呼吸运动的伪影(9.189±0.602)分、肠管的扩开程度(9.203±0.694)分、肠壁黏膜显示的清晰度(8.892±0.673)分等图像质量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MRE诊断炎性肠病的效能比较可见,T1WI+C及DWI的诊断灵敏性及特异性均无明显的数据差异,即P>0.05.结论 在炎性肠病诊断中,小肠磁共振成像(MRE)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适当增加肠道准备剂用量能够有效提升MRE图像质量,整体成像效果对炎性肠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磁共振成像 炎性肠病 诊断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基于术前磁共振小肠成像预测克罗恩病患者首次肠切除术后早期吻合口复发风险
3
作者 何伟涛 申晓迪 +5 位作者 王杨迪 杜金芳 李雪华 熊珊珊 李周雷 林少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4-671,共8页
目的 基于术前磁共振小肠成像(MRE)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克罗恩病(CD)患者首次肠切除术后早期吻合口复发(EAR)风险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术前行MRE和初次肠切除术的CD患者,分为EAR组(18例)和无EAR组(12例)。EAR组包括内镜下Rutgeerts评... 目的 基于术前磁共振小肠成像(MRE)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克罗恩病(CD)患者首次肠切除术后早期吻合口复发(EAR)风险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术前行MRE和初次肠切除术的CD患者,分为EAR组(18例)和无EAR组(12例)。EAR组包括内镜下Rutgeerts评分≥I_(2)或术后12个月内需要切除吻合口的患者。分析患者术前人口学特征、实验室检查、切除肠段及其邻近肠系膜的MRE参数、组织学分析和术后药物治疗数据共38个参数。采用LASSO回归分析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筛选出与EAR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性能。结果 MRE上的梳状征和肠系膜爬行脂肪指数为CD术后发生早期吻合口复发的独立因素,一致性指数为0.882 (95%CI:0.764~1)。校准图显示了实际观测和预测早期吻合口复发概率之间的强相关性。结论 基于术前MRE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能是一种预测CD患者术后早期吻合口复发的潜在工具,有利于CD患者肠切除术后个体化管理。为EAR高风险患者术后早期个体化药物辅助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磁共振小肠成像 肠切除术 早期吻合口复发
下载PDF
磁共振小肠造影技术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图像质量控制研究
4
作者 陈楚洁 陈振 +5 位作者 林朝上 洪成坤 叶培筠 陈佳敏 梁永刚 付丽媛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2期7-11,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小肠造影(MRE)技术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图像质量控制,分析影响MRE成像质量因素,通过采取质量控制措施而提高MRE成像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3年3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收治的167例小肠病变患者MRE检查资... 目的:探讨磁共振小肠造影(MRE)技术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图像质量控制,分析影响MRE成像质量因素,通过采取质量控制措施而提高MRE成像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3年3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收治的167例小肠病变患者MRE检查资料,对所有患者临床及影像检查结束后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估,分析成像质量不满足诊断要求的原因,制定质量控制措施。结果:在167例小肠病变患者中,MRE图像可满足诊断要求的患者153例(占91.62%)。MRE图像无法满足诊断要求的患者14例(占8.38%),其中原因为呼吸配合差3例(占1.80%),图像磁敏感伪影较重2例(占1.20%),由于肠道蠕动厉害导致图像模糊1例(占0.60%),由于肠道蠕动肠腔内部产生流空效应而无法满足诊断要求2例(占1.20%),充盈口服对比剂欠佳而导致肠管未完全扩张开4例(占2.40%),未做好肠道准备而导致残留物较多2例(占1.20%)。针对MRE图像无法满足诊断要求的因素制定以下质量控制措施:①选择安全性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及可充分扩张肠腔的双相对比剂;②对患者做好肠管扩张,抑制肠道蠕动,并进行呼吸训练;③进行冠状位大视野扫描,以显示肠道全景影像;④对病灶进行轴位常规解剖序列和功能成像序列扫描。结论:MRE技术在小肠疾病诊断的图像质量控制中应选择合适的对比剂,做好患者的检查前准备,使用腔内对比剂、进行肠道扩张和最佳成像技术等对于获得高质量的肠道图像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小肠成像(MRE) 检查技术 图像质量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口服甘露醇溶液和肌内注射山莨菪碱在磁共振小肠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彭小英 何瑾云 +4 位作者 林芝 李竹浩 曾讯 冯士庭 佘喜云 《现代临床护理》 2014年第10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口服甘露醇溶液和肌内注射山莨菪碱在磁共振小肠造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充分肠道清洁后,患者行磁共振小肠造影前口服2.5%等渗甘露醇溶液2000 m L,肌内注射山莨菪碱。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图像质量和小肠扩张效果。结果... 目的探讨口服甘露醇溶液和肌内注射山莨菪碱在磁共振小肠造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充分肠道清洁后,患者行磁共振小肠造影前口服2.5%等渗甘露醇溶液2000 m L,肌内注射山莨菪碱。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图像质量和小肠扩张效果。结果本组2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图像质量优良率100.0%。2例出现轻度恶心。结论在充分肠道清洁后,行磁共振小肠造影检查前口服2.5%等渗甘露醇溶液和肌内注射山莨菪碱,可使小肠充分扩张,使造影图像达到满意的成像效果,从而提高小肠病变的诊断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小肠造影 肠疾病 肠道准备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小肠造影在儿童克罗恩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宋晓丽 赵俊功 申玉兰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2-184,共3页
近年来儿童克罗恩病发生率呈上升的趋势,其具有起病隐蔽,病程缓慢,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治愈难度大等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随访观察能及时有效的指导治疗,延长患儿的生存期、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随着MRI技术的不断发展,MR小肠造影技术在... 近年来儿童克罗恩病发生率呈上升的趋势,其具有起病隐蔽,病程缓慢,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治愈难度大等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随访观察能及时有效的指导治疗,延长患儿的生存期、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随着MRI技术的不断发展,MR小肠造影技术在克罗恩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具有安全、无创、无电离辐射等特点,能够检测出早期克罗恩病,并能对病变的活动度、病变的类型和范围做出综合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磁共振小肠造影 儿童
下载PDF
磁共振小肠造影诊断放射性肠炎的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5
7
作者 孟真 谭好飞 +4 位作者 刘伟丽 王俊超 丁伟 李镇江 周锐志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6期838-841,共4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小肠造影诊断放射性肠炎(RE)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6月本院行妇科盆腔肿瘤放疗后疑似的RE患者108例磁共振小肠造影检查资料,以患者肠镜病理检查结果以及随访资料作为RE的诊断参考,总结RE在磁共振... 目的分析磁共振小肠造影诊断放射性肠炎(RE)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6月本院行妇科盆腔肿瘤放疗后疑似的RE患者108例磁共振小肠造影检查资料,以患者肠镜病理检查结果以及随访资料作为RE的诊断参考,总结RE在磁共振小肠造影中的影像学特点,分析磁共振小肠造影在诊断RE中的价值。结果所有患者后期均行肠镜检查,且接受随访复诊,根据检查结果及随访情况,确诊108例患者中共81例为RE,其27例排除RE。以最终诊断作为“金标准”,磁共振小肠造影在诊断RE中的敏感度及特异性分别为87.65%与74.07%。RE在磁共振小肠造影增强扫描及DWI扫描图像中有“同心圆”分层状高信号表现,肠壁呈强化信号,同时存在肠管周围改变以及肠壁增厚表现。结论RE在磁共振小肠造影中具有特殊的影像学表现,磁共振小肠造影可用于临床RE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小肠造影 放射性肠炎 影像学特征 T2WI DWI序列
下载PDF
3.0T磁共振小肠成像对活动期小肠克罗恩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董丽伟 庄晓曌 +5 位作者 王飞 赵应满 李建军 何周桃 陈益耀 蓝程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26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小肠成像(MRE)技术对活动期小肠克罗恩病(C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23例临床疑似活动期小肠CD患者进行3.0T MRE扫描,分析扫描各时相小肠病变的影像学特点和信号特征。以小...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小肠成像(MRE)技术对活动期小肠克罗恩病(C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23例临床疑似活动期小肠CD患者进行3.0T MRE扫描,分析扫描各时相小肠病变的影像学特点和信号特征。以小肠镜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该扫描方法诊断小肠CD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小肠CD病灶的MRE影像特征为肠壁多发节段性增厚并异常强化,形态固定、信号升高和不均匀、梳状征、肠腔狭窄或扩张;各时相小肠病灶信号强度、肠壁和肠腔改变在平扫和增强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E诊断小肠CD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3.33%;MRE诊断小肠CD的准确率为95.65%,与小肠镜病理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肠CD病灶在MRE扫描下具有特征性改变,MRE能提高对小肠CD判断的准确率,其特异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小肠成像 克罗恩病 小肠 诊断
下载PDF
磁共振小肠成像技术诊断克罗恩病的关键指标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董丽伟 陈峰 +4 位作者 赵应满 庄晓曌 李明 陈超超 蓝程 《中国医疗设备》 2022年第4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小肠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Enterography,MRE)诊断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的关键影像学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CD患者的MRE影像学指标(肠壁厚度、全层强化、肠腔狭窄、弥散受限、脂肪间隙、梳子征、... 目的探讨磁共振小肠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Enterography,MRE)诊断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的关键影像学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CD患者的MRE影像学指标(肠壁厚度、全层强化、肠腔狭窄、弥散受限、脂肪间隙、梳子征、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脓肿、瘘管),计算指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OR值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灵敏度和特异度前3位是全层强化(95.56%)、肠壁厚度(91.49%)和肠腔狭窄(88.00%);阳性预测值最高的前3位是肠腔狭窄88.00%、肠壁厚度86.00%、全层强化86.00%;全层强化、肠壁厚度和肠腔狭窄的OR值为2.1348、1.3378、1.1733,95%CI分别为3.5493~0.7203、2.5593~0.1162、1.98~0.3666。结论肠壁厚度、全层强化和肠腔狭窄是依据MRE诊断CD最有价值的关键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小肠成像技术 克罗恩病 灵敏度 特异度 阳性预测值
下载PDF
3.0T磁共振小肠成像对活动期小肠克罗恩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月琴 《吉林医学》 CAS 2022年第4期1067-1069,共3页
目的:研究3.0T磁共振小肠成像对诊断活动期小肠克罗恩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2019年7月~2020年7月间抽选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90例疑似活动期小肠克罗恩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3.0T磁共振小肠成像检查,以肠镜病理检查结果... 目的:研究3.0T磁共振小肠成像对诊断活动期小肠克罗恩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2019年7月~2020年7月间抽选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90例疑似活动期小肠克罗恩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3.0T磁共振小肠成像检查,以肠镜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活动期小肠克罗恩病的信号特征以及影像学特征,统计3.0T磁共振小肠成像在活动期小肠克罗恩病中的特异度、灵敏度、诊断符合率。结果:经肠镜病理检查,90例患者有71例确诊为活动期小肠克罗恩病。患者经3.0T磁共振小肠成像检查,其图像表现主要为回肠肠壁异常强化、增厚(超过4 mm),且呈现多发阶段性;信号有所升高,呈现不均匀状态,形态固定,呈三壁征;肠腔为扩张或狭窄现象,有少部分的肠段系膜僵化,浆膜面毛糙,改变为假憩室样,还会出现瘘管、穿透性溃疡、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表现为典型的“梳状征”。磁共振平扫、增强中,不同时相的活动期小肠克罗恩病病灶信号强度、肠腔与肠壁的改变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T磁共振小肠成像诊断活动期小肠克罗恩病的灵敏度为98.59%,特异度为94.74%,诊断符合率为97.78%。结论:在3.0T磁共振小肠成像影像图中,活动期小肠克罗恩病具有比较显著的特征,能提升临床对疾病的诊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T磁共振小肠成像 活动期 小肠克罗恩病 影像学特征 诊断
下载PDF
研究小肠疾病诊断应用磁共振小肠造影的临床价值
11
作者 陈欢 杨毅 +1 位作者 马景旭 郝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0期124-127,共4页
探究磁共振小肠造影技术(MRE)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7月至2022年5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诊疗的90例疑似小肠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开展CT和MRE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式下肠道的扩张度及图像质量评... 探究磁共振小肠造影技术(MRE)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7月至2022年5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诊疗的90例疑似小肠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开展CT和MRE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式下肠道的扩张度及图像质量评分差异,以外科手术和(或)肠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的结果作为最终临床诊断来判断MRE对小肠疾病的应用价值;结果 (1)MRE检测的肠道扩张度以及图像质量评分均明显的高于CT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MRE对小肠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为90.00%,灵敏度为90.67%,特异度为86.67%,漏诊率为93.33%,误诊率为13.33%,CT对小肠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为68.69%,灵敏度为73.33%,特异度为46.67%,漏诊率为26.67%,误诊率为53.33%,组间比较MRI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均高于CT,误诊率低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E对小肠疾病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较CT检测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考虑将其应用于小肠疾病的鉴别诊断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疾病 诊断 磁共振小肠造影 CT检测 临床价值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小肠造影影像组学预测小肠克罗恩病活动性炎症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红红 崔颖 +3 位作者 江洋 赵宇飞 于谦 彭新桂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46-851,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小肠造影对比增强序列的影像组学分析对小肠克罗恩病活动性炎症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2例末端回肠受累克罗恩病患者的磁共振小肠造影及临床资料,患者以磁共振活动指数(MaRIA)为参照标准分为无-轻度活动组和...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小肠造影对比增强序列的影像组学分析对小肠克罗恩病活动性炎症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2例末端回肠受累克罗恩病患者的磁共振小肠造影及临床资料,患者以磁共振活动指数(MaRIA)为参照标准分为无-轻度活动组和中-重度活动组,使用ITK-SNAP对磁共振小肠造影延迟增强图像上的感兴趣区进行勾画,运用PyRadiomics软件对感兴趣区进行特征提取,之后使用FeAture Explorer Pro将提取的特征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集58例,31/27=阳性/阴性;测试集24例,13/11=阳性/阴性),并进行特征降维及建模。将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应用到测试集中进行验证。最后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影像组学模型对克罗恩病活动性炎症的诊断效能。结果:从磁共振小肠造影延迟增强图像中共提取出374个特征,经过特征降维、筛选后,最终3个特征被纳入到影像组学模型中,克罗恩病活动性炎症影像组学模型为:1.248×wavelet-HLL_firstorder_Kurtosis+0.717×wavelet-LLL_first order_90Percentile+1.116×wavelet-LLL_glcm_JointAverage。训练集结果显示影像组学模型区分无-轻度活动性及中-重度活动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3(95%CI:0.8949~0.9938),敏感度90.3%,特异度88.9%,测试集的影像组学模型的AUC为0.881(95%CI:0.7109~0.9926),敏感度84.6%,特异度81.2%。结论:基于磁共振小肠造影对比增强图像的影像组学模型对克罗恩病小肠活动性炎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磁共振小肠造影 影像组学 活动性炎症
下载PDF
胶囊内镜、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及磁共振小肠造影诊断小肠疾病的比较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莹 何向阳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443-445,共3页
目的:比较胶囊内镜、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及磁共振小肠造影3种检查方法在小肠疾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6例怀疑为小肠病变的就诊者,采用胶囊内镜和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14例加做磁共振小肠造影,同时选取13例排除小肠疾病的就诊者作为... 目的:比较胶囊内镜、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及磁共振小肠造影3种检查方法在小肠疾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6例怀疑为小肠病变的就诊者,采用胶囊内镜和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14例加做磁共振小肠造影,同时选取13例排除小肠疾病的就诊者作为对照。分别计算3种检查方法诊断小肠疾病病因的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胶囊内镜、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及磁共振小肠造影,对病因诊断三者的符合率分别为87.18%、64.10%、51.85%,灵敏度分别为84.62%、57.69%、42.86;符合率、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258,P=0.006;χ2=8.040,P=0.018;χ2=8.739,P=0.012)。结论:胶囊内镜的诊断效果优于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及小肠磁共振造影检查,值得推广使用,后两者的诊断效果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 胶囊内镜 小肠气钡双重造影 磁共振小肠造影
下载PDF
磁共振小肠成像对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小肠克罗恩病的疗效判断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丽伟 孙晓宁 +6 位作者 庄晓曌 李明 王飞 陈益耀 何周桃 韩向阳 蓝程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896-900,共5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小肠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enterography,MRE)对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IFX)治疗小肠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疗效判断的价值。方法:IFX诱导缓解治疗27例活动期小肠CD患者,治疗前后进行MRE扫描,分析扫描各时... 目的:研究磁共振小肠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enterography,MRE)对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IFX)治疗小肠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疗效判断的价值。方法:IFX诱导缓解治疗27例活动期小肠CD患者,治疗前后进行MRE扫描,分析扫描各时相小肠病变在治疗前后的影像学变化特点,并与CD活动指数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IFX治疗明显降低患者的克罗恩病活动指数(P<0.05);(2)小肠CD的MRE表现为肠壁多发节段性增厚强化,梳状征、肠腔狭窄或扩张,IFX治疗后肠壁厚度减少,强化减弱,梳状征消失,肠腔狭窄或扩张减轻;(3)治疗前MRE病灶信号特征为动脉期高信号或等信号,治疗转变为等信号或低信号(P<0.05),治疗后静脉期信号仍为低信号或等信号(P>0.05);(4)IFX治疗后,MRE表现改善与临床积分改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MRE对IFX治疗活动期小肠克罗恩病疗效判断具有较好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小肠成像 克罗恩病 小肠 英夫利昔单抗 疗效
下载PDF
磁共振小肠造影多序列联合在儿童肠道疾病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博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8年第5期419-421,共3页
儿童肠道疾病发病率较高,且其胃肠道较长,与消化道两端距离较大,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常规诊断多采用CT、X线、小肠内镜及小肠血管造影等方式,但诊断效果不佳,不利于后续治疗工作的有效开展。近年来,磁共振小肠造影(MRE)在胃肠道... 儿童肠道疾病发病率较高,且其胃肠道较长,与消化道两端距离较大,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常规诊断多采用CT、X线、小肠内镜及小肠血管造影等方式,但诊断效果不佳,不利于后续治疗工作的有效开展。近年来,磁共振小肠造影(MRE)在胃肠道疾病诊断中应用广泛,尤其针对儿童胃肠道疾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且多序列联合扫描效果更佳,日渐成为临床研究关注的重点引。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探讨了磁共振小肠造影多序列联合扫描在儿童肠道疾病中的检查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小肠造影 胃肠道疾病 疾病检查 儿童 应用 序列 疾病发病率 肠血管造影
下载PDF
磁共振小肠造影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意义分析
16
作者 徐绍林 周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0期187-188,共2页
探究分析磁共振小肠造影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本次研究起止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该时间段内选取40例疑似小肠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次对患者进行磁共振小肠造影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磁共振小肠... 探究分析磁共振小肠造影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本次研究起止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该时间段内选取40例疑似小肠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次对患者进行磁共振小肠造影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磁共振小肠造影诊断的准确性。结果:40例疑似小肠疾病患者中,共20例患者最终经病理结果确诊,经治疗,其中2名患者为克罗恩病,4名患者为小肠平滑肌瘤,2名患者为非霍奇金淋巴瘤,10例为十二指肠结肠癌,2例为癌性肠梗阻,在磁共振小肠造影诊断中,2名患者为克罗恩病,4名患者为小肠平滑肌瘤,2名患者为非霍奇金淋巴瘤,10例为十二指肠结肠癌,2例为癌性肠梗阻,20名患者无小肠病变显现。手术病理结果与磁共振小肠造影诊断的符合率100.00%。结论:磁共振小肠造影技术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对于小肠疾病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方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小肠造影 小肠疾病 诊断
下载PDF
磁共振小肠造影在炎性肠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鸣晖 《医疗装备》 2020年第7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小肠造影(MRE)在炎性肠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医院收治的40例疑似炎性肠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MRE检查,分析MRE在炎性肠病中的影像特征,包括病变血管壁情况及信号情况,以内镜或手术病... 目的探讨磁共振小肠造影(MRE)在炎性肠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医院收治的40例疑似炎性肠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MRE检查,分析MRE在炎性肠病中的影像特征,包括病变血管壁情况及信号情况,以内镜或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E中T1WI+C、DWI序列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析T1WI+C、DWI诊断炎性肠病的一致性。结果内镜或手术病理结果显示,克罗恩病17例,溃疡性结肠炎14例,正常9例。克罗恩病患者T1WI+C上病变血管壁增厚17例;DWI信号较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T1WI+C上病变血管壁强化12例,无异常2例;DWI上信号较高11例,无异常高信号3例。正常患者检查无异常信号9例。T1WI+C与DWI灵敏度及特异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WI+C、DWI表现与内镜或手术病理结果均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867、0.808)。结论MRE在炎性肠病诊断中有着较高的价值,且MRE中DWI、T1WI+C序列对病变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病变显示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作为随访检查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肠病 磁共振小肠造影 T1WI+C序列 DWI序列
下载PDF
磁共振小肠造影的临床应用
18
作者 卢玉花 解骞 +2 位作者 申晓俊 吴霜 梁宗辉 《上海医药》 CAS 2023年第21期16-22,共7页
近年来,随着MRI设备及其快速扫描技术的发展,磁共振小肠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enterography,MRE)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MRE不仅可以显示小肠黏膜及其腔内情况,而且能够观察肠壁和小肠在腹腔内的位置、结构,甚至能够兼顾观察小肠周... 近年来,随着MRI设备及其快速扫描技术的发展,磁共振小肠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enterography,MRE)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MRE不仅可以显示小肠黏膜及其腔内情况,而且能够观察肠壁和小肠在腹腔内的位置、结构,甚至能够兼顾观察小肠周围其他脏器(如肝、脾、膀胱等)的情况。MRE已逐渐成为小肠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疾病 MRI 磁共振小肠造影
下载PDF
磁共振小肠造影用于小肠疾病诊断的有效性分析
19
作者 李芳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24期4699-4700,共2页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10例小肠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 5例。给予对照组小肠插管造影诊断,在常规诊断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磁共振造影诊断,观察并统计来两组患者的诊断治疗情况。观察组诊断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明显...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10例小肠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 5例。给予对照组小肠插管造影诊断,在常规诊断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磁共振造影诊断,观察并统计来两组患者的诊断治疗情况。观察组诊断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小肠造影用于小肠疾病具有准确的诊断效果,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更好了解患者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从而维护患者身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小肠造影 小肠疾病 诊断
下载PDF
儿科磁共振成像机遇和挑战——中国十年来发展成果及展望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欣 邵剑波 +2 位作者 宁刚 彭雪华 郭豫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17,共13页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到建设健康中国要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提高妇幼健康水平。MRI作为一种无创、无电离辐射、软组织对比度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儿科疾病诊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到建设健康中国要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提高妇幼健康水平。MRI作为一种无创、无电离辐射、软组织对比度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儿科疾病诊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产前辅助诊断中的优势也逐渐明显。随着设备的完善、技术的发展和影像工作者的创新研究,近十年来,中国儿科MRI进入高速发展阶段。MRI在胎儿、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儿童胸部、儿童腹部、儿童骨肌系统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产前诊断及儿科疾病的诊治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信息,发挥着重要价值。未来儿童MRI的发展方向:(1)进一步优化儿童MRI检查序列,减少扫描时间,提升儿童MRI检查的依从性;研发儿科专用磁共振仪、儿科专用接收线圈以及静音设计,实现婴幼儿安全、高对比的静音扫描。(2)尽快建立中国正常儿童MRI数据库和相关标准值或区间;(3)积极开展多中心合作研究,共同编制《中国儿童疾病谱MRI专家共识系列》;(4)针对出生缺陷、胎儿及胎盘、儿童脑科学、儿童肿瘤、遗传代谢等重点领域开展MRI研究工作;(5)积极开展儿科MRI AI的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工作。本述评旨在通过总结中国儿科MRI近十年的成就,分析现状,找出差距,提出未来发展方向,以促进中国儿科影像医学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胎儿 中枢神经系统 腹部肿瘤 急性肾损伤 肾功能 脂肪肝病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臂丛神经 心血管磁共振 磁共振小肠造影 人工智能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