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参数扩散张量脑白质成像重建小脑上脚交叉示踪 被引量:3
1
作者 窦郁 韩鸿宾 +1 位作者 郭顺林 雷军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52-755,共4页
目的观察扩散张量脑白质成像连续示踪纤维分配技术(DTTFACT)不同成像和重建参数下小脑上脚(SCP)交叉纤维示踪表现。方法采用Siemens3.0TMR及工作站对20名健康成人行头颅轴位扩散张量成像(b=0、1000s/mm2),应用DTTFACT重建SCP交叉纤维,... 目的观察扩散张量脑白质成像连续示踪纤维分配技术(DTTFACT)不同成像和重建参数下小脑上脚(SCP)交叉纤维示踪表现。方法采用Siemens3.0TMR及工作站对20名健康成人行头颅轴位扩散张量成像(b=0、1000s/mm2),应用DTTFACT重建SCP交叉纤维,分析不同重建参数下的交叉纤维的表现。选择参数如下:①体素大小为1.2mm×1.2mm×3.0mm、1.2mm×1.2mm×5.0mm、1.6mm×1.6mm×3.0mm、1.6mm×1.6mm×5.0mm。②各项异性(FA)阈值为0.04、0.08、0.12、0.16、0.20。③角度阈值为20°、40°、60°、80°、89°。结果①不同体素时DTT图均出现纤维交叉,小体素中纤维交叉类型明显多于大体素。②FA降低,交叉纤维的例数逐渐增多;FA=0.08时为峰值;之后,FA降低,交叉纤维的例数逐渐减少。③角度增大,交叉纤维的例数逐渐增多,角度=80°为峰值;之后,角度增大,交叉纤维的例数逐渐减少。④小脑上脚交叉纤维在DTT图上有五种不同表现形式:向前形成盲端、上下交叉上行、前后交叉上行、吻接上行、单侧向前。结论DTTFACT重建小脑上脚交叉纤维的最佳参数是体素1.2mm×1.2mm×3.0mm,FA0.08,角度阈值80°。小脑上脚纤维交叉有不同表现类型,可能与个体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上脚交叉 神经纤维 扩散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于DTI分析小脑上脚及其交叉各向异性分数和ADC值的差异性 被引量:2
2
作者 付民峰 许宏霞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5期488-490,493,共4页
目的 :应用DTI定量评估小脑上脚和小脑上脚交叉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与ADC值,并比较小脑上脚与小脑上脚交叉数值之间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在我院行颅脑MRI检查患者的DTI图像数据,由2名专家运用ROI功能在F... 目的 :应用DTI定量评估小脑上脚和小脑上脚交叉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与ADC值,并比较小脑上脚与小脑上脚交叉数值之间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在我院行颅脑MRI检查患者的DTI图像数据,由2名专家运用ROI功能在FA图和ADC图上分别测量小脑上脚交叉和两侧小脑上脚的FA值和ADC值。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100例中,平均FA值两侧小脑上脚为0.710±0.049,明显高于小脑上脚交叉0.514±0.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65,P=0.000)。小脑上脚和小脑上脚交叉的平均ADC值分别为(759.59±30.87)×10-6 mm2/s和(723.86±36.33)×10-6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28,P=0.000)。结论:小脑上脚交叉的FA值和ADC值均低于小脑上脚,说明两者的微细结构存在差异性。FA图可以区分小脑上脚和小脑上脚交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各向异性分数 表现弥散系数 小脑上脚
下载PDF
进行性核上麻痹患者小脑上脚的MRI定量检测
3
作者 Paviour D.C. Price S.L. +1 位作者 Stevens J.M. 邓剑平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5年第7期48-49,共2页
Background: Postmortem studies have shown atrophy of the superior cerebellar p eduncle (SCP) to distinguish 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 (PSP) from other neu rodegenerative diseases.It is not clear whether MRI-based... Background: Postmortem studies have shown atrophy of the superior cerebellar p eduncle (SCP) to distinguish 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 (PSP) from other neu rodegenerative diseases.It is not clear whether MRI-based measurements can diff erentiate this relative atrophy of the SCP during life. Methods:Volumetric MRI w as acquired prospectively in 53 subjects:19 with PSP, 10 with multiple system at rophy (MSA), 12 with Parkinson disease (PD), and 12 healthy controls. SCP volume was assessed by detailed quantitative volumetric measurement and independently by blinded visual rating of SCP atrophy.Results: The mean SCP volume, corrected for total intracranial volume, was lower in patients with PSP than controls (p< 0.001), patients with MSA (p = 0.001), and patients with PD (p = 0.003). There was an overlap between individual SCP volume measurements in the PSP subjects a nd the other groups.Neuroradiologic rating correctly identified PSP cases based on the presence of SCP atrophy with a sensitivity of 74%and a specificity of 94 %. Conclusions: The authors propose that together with other radiologic feature s of 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 (PSP) such as midbrain atrophy, a visual ass essment of the superior cerebellar peduncle may help increase the clinical diagn ostic accuracy in P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性核上麻痹 MRI 小脑上脚 多系统萎缩 CEREBELLAR 神经退行性变 PALSY 帕金 ATROPHY 存活期
下载PDF
脑干急性梗死与小脑上脚交叉弥散高信号的表观弥散系数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马得廷 王君霞 +1 位作者 张有军 谢元忠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4期72-74,共3页
目的:比较脑干急性梗死与正常小脑上脚交叉弥散高信号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方法收集经临床诊断并MRI证实的脑干梗死100例,其中急性期组53例(发病时间<2 d)、亚急性期组47例(发病时间2~14 d)。对照组即正常小脑上脚交叉弥... 目的:比较脑干急性梗死与正常小脑上脚交叉弥散高信号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方法收集经临床诊断并MRI证实的脑干梗死100例,其中急性期组53例(发病时间<2 d)、亚急性期组47例(发病时间2~14 d)。对照组即正常小脑上脚交叉弥散呈高信号40例。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测定各组受检者 ADC 值。结果脑干急性期、亚急性期梗死灶的 ADC 值分别为(344.72±73.96)×10-6 mm2/s、(425.62±92.86)×10-6 mm2/s,对照组小脑上脚交叉区ADC值为(682.02±36.83)×10-6 mm2/s。经统计学处理,各组 ADC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ADC值对鉴别脑干急性梗死与正常小脑上脚交叉弥散高信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梗死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表观弥散系数 小脑上脚交叉
原文传递
小脑上脚交叉的各向异性分数和表观弥散系数值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马得廷 王君霞 +1 位作者 孔庆奎 谢元忠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3期56-61,共6页
目的量化比较不同年龄段小脑上脚交叉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与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探讨小脑上脚交叉的FA值、ADC值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正常人群横轴位弥散张量成像(DTI)图像,其中男女各50例,年龄30~79... 目的量化比较不同年龄段小脑上脚交叉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与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探讨小脑上脚交叉的FA值、ADC值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正常人群横轴位弥散张量成像(DTI)图像,其中男女各50例,年龄30~79岁,平均54.7岁。由一名专家运用感兴趣区(ROI)功能在FA图和ADC图上分别测量小脑上脚交叉的FA值和ADC值。配对或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性别间的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用于各年龄组之间的差异,双变量相关用于分析年龄对小脑上脚交叉信号的影响或相关性。结果 100例健康成年人中,小脑上脚交叉的FA值(0.52±0.04)明显低于小脑上脚的FA值(0.71±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718,P=0.000)。其中小脑上脚交叉的男性和女性FA值分别为0.52±0.04和0.51±0.04,无统计学差异(t=1.404,P=0.164)。经双变量相关分析,小脑上脚交叉的FA值与年龄呈低度正相关(r=0.300,P=0.002)。小脑上脚交叉和小脑上脚的ADC值分别为(722.23±38.75)×10^-6 mm^2/s和(759.16±31.23)×10^-6 mm^2/s,有统计学差异(t=-8.047,P=0.000)。小脑上脚交叉的女性ADC值为(725.98±35.04)×10^-6 mm^2/s,虽然高于男性ADC值[(718.48±42.16)×10^-6 mm^2/s],但无统计学差异(t=-0.967,P=0.336)。经双变量相关分析,小脑上脚交叉的ADC值与年龄无相关性(r=-0.076,P=0.451)。结论在DTI图像中,小脑上脚交叉的FA值和ADC值均低于小脑上脚,并且均与性别没有相关性。随着年龄增大,FA值呈现增高趋势,ADC值则与年龄无相关性。本研究的结果可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表观弥散系数 小脑上脚交叉
原文传递
双侧小脑上脚各向异性分数与年龄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吴珂 王君霞 +2 位作者 马得廷 张有军 谢元忠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3期69-71,共3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定量评估双侧小脑上脚各向异性分数(FA)值,并探讨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健康受检者DTI图像数据,男54例,女56例,14-79岁,平均50.8岁。由一名专家运用感兴趣区(ROD功能在FA...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定量评估双侧小脑上脚各向异性分数(FA)值,并探讨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健康受检者DTI图像数据,男54例,女56例,14-79岁,平均50.8岁。由一名专家运用感兴趣区(ROD功能在FA图上测量双侧小脑上脚的FA值。双侧小脑上脚的FA值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FA值与年龄的相关性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110例健康者中,双侧小脑上脚的FA值分别为0.707±0.050、0.712±0.050,无统计学差异(t=-1.829,P=0.000)。右侧小脑上脚FA值与年龄呈正相关(r=O.400,P=0.000),左侧小脑上脚FA值与年龄呈正相关(r=0.432,P=0.000)。结论双侧小脑上脚的FA值均与年龄呈正相关性,反映了小脑上脚随年龄的生理变化过程,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 各向异性 小脑上脚
原文传递
纤维示踪技术对多发性硬化患者小脑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周津如 李咏梅 +5 位作者 刘义 韩永良 时晓清 张小辉 曾春 王静杰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小脑上脚、中脚是小脑与大脑间的主要联络通路,通路损伤可引起明显运动障碍,应用纤维追踪技术探测运动障碍的多发性硬化(MS)患者小脑上脚、中脚纤维是否存在异常,从而初步区分运动障碍由小脑病灶还是通路损伤所致。方法:选取临床... 目的:小脑上脚、中脚是小脑与大脑间的主要联络通路,通路损伤可引起明显运动障碍,应用纤维追踪技术探测运动障碍的多发性硬化(MS)患者小脑上脚、中脚纤维是否存在异常,从而初步区分运动障碍由小脑病灶还是通路损伤所致。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17例MS患者及17例健康对照组,检查前根据临床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对患者进行评分。利用纤维示踪技术描绘双侧小脑上脚、中脚纤维走行,比较组间纤维束的部分各向异性(FA)、表观弥散系数(ADC)和纤维束条数,并将MS组感兴趣区DTI参数分别与EDSS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MS组右侧小脑中脚FA值(t右侧小脑中脚=-9.165,P右侧小脑中脚=0.004)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左侧小脑中脚FA值、双侧小脑上脚及中脚ADC值、纤维束条数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TI变化参数与EDSS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MS患者小脑部分区域DTI参数或纤维条数存在异常,可能为临床运动功能损伤提供直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纤维追踪技术 小脑上脚 小脑
下载PDF
中央被盖束梗死继发双侧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继蕊 林梅青 +2 位作者 阎旭 毕思伟 商秀丽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48-749,共2页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ypertrophic olivary degeneration,HOD)是一种由于小脑齿状核-中脑红核-下橄榄核神经元环路(又称Guillain-Mollaret三角)受损而引起的下橄榄核神经元继发性变性改变。此环路任何部分受损都可引起单侧或双侧HOD...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ypertrophic olivary degeneration,HOD)是一种由于小脑齿状核-中脑红核-下橄榄核神经元环路(又称Guillain-Mollaret三角)受损而引起的下橄榄核神经元继发性变性改变。此环路任何部分受损都可引起单侧或双侧HOD,其病理特征是胞浆的空泡变性、橄榄核体积的增大以及星形胶质细胞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橄榄核 中央被盖束 肥大性 DEGENERATION 小脑齿状核 空泡变性 HYPERTROPHIC 小脑上脚 内侧丘系 星形
下载PDF
Claude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蒋欣 田瑞振 +1 位作者 李玲 吕佩源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期43-45,共3页
患者男性,60岁,因视物成双3d入院。既往高血压10年,间断服用降压药,未监测血压。于发病第1天在打球时突然出现视物成双,右视时明显。发病第2天下午在社区卫生所测血压150/85mm Hg(1mm Hg=0.133k Pa),给予服用"银杏叶胶囊2粒"。第3... 患者男性,60岁,因视物成双3d入院。既往高血压10年,间断服用降压药,未监测血压。于发病第1天在打球时突然出现视物成双,右视时明显。发病第2天下午在社区卫生所测血压150/85mm Hg(1mm Hg=0.133k Pa),给予服用"银杏叶胶囊2粒"。第3天晨起感视物成双症状较前加重,且出现眼球活动不灵活,行走不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ude 视物成双 眼球活动 银杏叶 意识清楚 小脑上脚 左侧肢体 对侧肢体 既往高血压病 脑血管病
下载PDF
Bickerstaff脑干脑炎1例报告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燕 王为珍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58-559,共2页
Bickerstaff脑干脑炎是发生于脑干的非特异性炎性反应。为临床罕见病。BBE、Fisher综合征以及经典的GBS之间临床表现常有交叉重叠。易漏诊及误诊。现对我科1例Bickerstaff脑干脑炎进行回顾分析,报道如下。1病历资料患者,男性,22岁。因... Bickerstaff脑干脑炎是发生于脑干的非特异性炎性反应。为临床罕见病。BBE、Fisher综合征以及经典的GBS之间临床表现常有交叉重叠。易漏诊及误诊。现对我科1例Bickerstaff脑干脑炎进行回顾分析,报道如下。1病历资料患者,男性,22岁。因"进行视物旋转,四肢无力,行走不稳3 d"入院。发病前2 d有腹泻病史。入院2 d前晚餐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胃内容物,伴四肢乏力、钝木感,行走不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脑炎 Bickerstaff 交叉重叠 视物旋转 支持治疗 炎性反应 胃内容物 腹泻病 小脑上脚 高信号影
下载PDF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玉燕 张翔博 +2 位作者 顾志浩 黄文杰 周春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29-1030,共2页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ypertrophicinferior olivary degeneration,HOD)是一种继发于齿状核-红核-下橄榄核环路(格莫三角)病变引起的特殊的跨突触变性,其临床特点为原发病变稳定后出现头晕、视物模糊、眼震、软腭阵挛、肢体震颤、共...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ypertrophicinferior olivary degeneration,HOD)是一种继发于齿状核-红核-下橄榄核环路(格莫三角)病变引起的特殊的跨突触变性,其临床特点为原发病变稳定后出现头晕、视物模糊、眼震、软腭阵挛、肢体震颤、共济失调等[1]。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误诊及漏诊率高。本文对1例HO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探讨HOD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橄榄核 跨突触变性 软腭阵挛 原发病变 肥大性 影像特点 DEGENERATION 眼震 小脑上脚 中央被盖束
下载PDF
CT与磁共振成像各成像序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检出率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洋 陈海清 陈宝瑞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6期1955-1958,共4页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为交通事故中旋转暴力产生的一种脑部疾患,患者脑组织发生碰撞、牵拉,因灰白质坚韧性不同使灰白质邻界部位发生剪力损伤导致白质联合纤维(轴索)撕裂,病理改变主要位于脑中轴部分,即胼胝体、大脑脚、脑室周围、...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为交通事故中旋转暴力产生的一种脑部疾患,患者脑组织发生碰撞、牵拉,因灰白质坚韧性不同使灰白质邻界部位发生剪力损伤导致白质联合纤维(轴索)撕裂,病理改变主要位于脑中轴部分,即胼胝体、大脑脚、脑室周围、脑干、小脑上脚等,早期多无特异性症状及体征,因此诊断困难,单依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不能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CT 成像序列 灰白质 磁共振成像 联合纤维 小脑上脚 特异性症状 轴索 脑部疾患
下载PDF
几种头颅损伤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钟继荣 《刑事技术》 1985年第5期1-5,共5页
近年来,由于病理解剖、生理、生化及其它先进技术的发展,对几种头颅损伤发生机制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现简要综述如下。一、颅骨骨折1.
关键词 头颅损伤 颅骨骨折 对冲性脑损伤 涂膜 病理解剖 对冲伤 拉伸变形 小脑上脚 眶板 二氧化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