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参数扩散张量脑白质成像重建小脑上脚交叉示踪
被引量:
3
1
作者
窦郁
韩鸿宾
+1 位作者
郭顺林
雷军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52-755,共4页
目的观察扩散张量脑白质成像连续示踪纤维分配技术(DTTFACT)不同成像和重建参数下小脑上脚(SCP)交叉纤维示踪表现。方法采用Siemens3.0TMR及工作站对20名健康成人行头颅轴位扩散张量成像(b=0、1000s/mm2),应用DTTFACT重建SCP交叉纤维,...
目的观察扩散张量脑白质成像连续示踪纤维分配技术(DTTFACT)不同成像和重建参数下小脑上脚(SCP)交叉纤维示踪表现。方法采用Siemens3.0TMR及工作站对20名健康成人行头颅轴位扩散张量成像(b=0、1000s/mm2),应用DTTFACT重建SCP交叉纤维,分析不同重建参数下的交叉纤维的表现。选择参数如下:①体素大小为1.2mm×1.2mm×3.0mm、1.2mm×1.2mm×5.0mm、1.6mm×1.6mm×3.0mm、1.6mm×1.6mm×5.0mm。②各项异性(FA)阈值为0.04、0.08、0.12、0.16、0.20。③角度阈值为20°、40°、60°、80°、89°。结果①不同体素时DTT图均出现纤维交叉,小体素中纤维交叉类型明显多于大体素。②FA降低,交叉纤维的例数逐渐增多;FA=0.08时为峰值;之后,FA降低,交叉纤维的例数逐渐减少。③角度增大,交叉纤维的例数逐渐增多,角度=80°为峰值;之后,角度增大,交叉纤维的例数逐渐减少。④小脑上脚交叉纤维在DTT图上有五种不同表现形式:向前形成盲端、上下交叉上行、前后交叉上行、吻接上行、单侧向前。结论DTTFACT重建小脑上脚交叉纤维的最佳参数是体素1.2mm×1.2mm×3.0mm,FA0.08,角度阈值80°。小脑上脚纤维交叉有不同表现类型,可能与个体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上脚交叉
神经纤维
扩散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脑干急性梗死与小脑上脚交叉弥散高信号的表观弥散系数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马得廷
王君霞
+1 位作者
张有军
谢元忠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4期72-74,共3页
目的:比较脑干急性梗死与正常小脑上脚交叉弥散高信号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方法收集经临床诊断并MRI证实的脑干梗死100例,其中急性期组53例(发病时间<2 d)、亚急性期组47例(发病时间2~14 d)。对照组即正常小脑上脚交叉弥...
目的:比较脑干急性梗死与正常小脑上脚交叉弥散高信号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方法收集经临床诊断并MRI证实的脑干梗死100例,其中急性期组53例(发病时间<2 d)、亚急性期组47例(发病时间2~14 d)。对照组即正常小脑上脚交叉弥散呈高信号40例。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测定各组受检者 ADC 值。结果脑干急性期、亚急性期梗死灶的 ADC 值分别为(344.72±73.96)×10-6 mm2/s、(425.62±92.86)×10-6 mm2/s,对照组小脑上脚交叉区ADC值为(682.02±36.83)×10-6 mm2/s。经统计学处理,各组 ADC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ADC值对鉴别脑干急性梗死与正常小脑上脚交叉弥散高信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梗死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表观弥散系数
小脑上脚交叉
原文传递
小脑上脚交叉的各向异性分数和表观弥散系数值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马得廷
王君霞
+1 位作者
孔庆奎
谢元忠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3期56-61,共6页
目的量化比较不同年龄段小脑上脚交叉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与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探讨小脑上脚交叉的FA值、ADC值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正常人群横轴位弥散张量成像(DTI)图像,其中男女各50例,年龄30~79...
目的量化比较不同年龄段小脑上脚交叉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与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探讨小脑上脚交叉的FA值、ADC值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正常人群横轴位弥散张量成像(DTI)图像,其中男女各50例,年龄30~79岁,平均54.7岁。由一名专家运用感兴趣区(ROI)功能在FA图和ADC图上分别测量小脑上脚交叉的FA值和ADC值。配对或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性别间的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用于各年龄组之间的差异,双变量相关用于分析年龄对小脑上脚交叉信号的影响或相关性。结果 100例健康成年人中,小脑上脚交叉的FA值(0.52±0.04)明显低于小脑上脚的FA值(0.71±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718,P=0.000)。其中小脑上脚交叉的男性和女性FA值分别为0.52±0.04和0.51±0.04,无统计学差异(t=1.404,P=0.164)。经双变量相关分析,小脑上脚交叉的FA值与年龄呈低度正相关(r=0.300,P=0.002)。小脑上脚交叉和小脑上脚的ADC值分别为(722.23±38.75)×10^-6 mm^2/s和(759.16±31.23)×10^-6 mm^2/s,有统计学差异(t=-8.047,P=0.000)。小脑上脚交叉的女性ADC值为(725.98±35.04)×10^-6 mm^2/s,虽然高于男性ADC值[(718.48±42.16)×10^-6 mm^2/s],但无统计学差异(t=-0.967,P=0.336)。经双变量相关分析,小脑上脚交叉的ADC值与年龄无相关性(r=-0.076,P=0.451)。结论在DTI图像中,小脑上脚交叉的FA值和ADC值均低于小脑上脚,并且均与性别没有相关性。随着年龄增大,FA值呈现增高趋势,ADC值则与年龄无相关性。本研究的结果可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表观弥散系数
小脑上脚交叉
原文传递
题名
不同参数扩散张量脑白质成像重建小脑上脚交叉示踪
被引量:
3
1
作者
窦郁
韩鸿宾
郭顺林
雷军强
机构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
出处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52-755,共4页
文摘
目的观察扩散张量脑白质成像连续示踪纤维分配技术(DTTFACT)不同成像和重建参数下小脑上脚(SCP)交叉纤维示踪表现。方法采用Siemens3.0TMR及工作站对20名健康成人行头颅轴位扩散张量成像(b=0、1000s/mm2),应用DTTFACT重建SCP交叉纤维,分析不同重建参数下的交叉纤维的表现。选择参数如下:①体素大小为1.2mm×1.2mm×3.0mm、1.2mm×1.2mm×5.0mm、1.6mm×1.6mm×3.0mm、1.6mm×1.6mm×5.0mm。②各项异性(FA)阈值为0.04、0.08、0.12、0.16、0.20。③角度阈值为20°、40°、60°、80°、89°。结果①不同体素时DTT图均出现纤维交叉,小体素中纤维交叉类型明显多于大体素。②FA降低,交叉纤维的例数逐渐增多;FA=0.08时为峰值;之后,FA降低,交叉纤维的例数逐渐减少。③角度增大,交叉纤维的例数逐渐增多,角度=80°为峰值;之后,角度增大,交叉纤维的例数逐渐减少。④小脑上脚交叉纤维在DTT图上有五种不同表现形式:向前形成盲端、上下交叉上行、前后交叉上行、吻接上行、单侧向前。结论DTTFACT重建小脑上脚交叉纤维的最佳参数是体素1.2mm×1.2mm×3.0mm,FA0.08,角度阈值80°。小脑上脚纤维交叉有不同表现类型,可能与个体差异有关。
关键词
小脑上脚交叉
神经纤维
扩散磁共振成像
Keywords
Decussation of superior cerebellar peduncle
Nerve fibers
Diff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分类号
R742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445.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脑干急性梗死与小脑上脚交叉弥散高信号的表观弥散系数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马得廷
王君霞
张有军
谢元忠
机构
泰安市中心医院医学影像部
泰安市中心医院医学产科
出处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4期72-74,共3页
文摘
目的:比较脑干急性梗死与正常小脑上脚交叉弥散高信号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方法收集经临床诊断并MRI证实的脑干梗死100例,其中急性期组53例(发病时间<2 d)、亚急性期组47例(发病时间2~14 d)。对照组即正常小脑上脚交叉弥散呈高信号40例。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测定各组受检者 ADC 值。结果脑干急性期、亚急性期梗死灶的 ADC 值分别为(344.72±73.96)×10-6 mm2/s、(425.62±92.86)×10-6 mm2/s,对照组小脑上脚交叉区ADC值为(682.02±36.83)×10-6 mm2/s。经统计学处理,各组 ADC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ADC值对鉴别脑干急性梗死与正常小脑上脚交叉弥散高信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脑干梗死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表观弥散系数
小脑上脚交叉
Keywords
Brain stem infarctions
Diff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Decussation of superior cerebellar peduncle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445.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小脑上脚交叉的各向异性分数和表观弥散系数值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马得廷
王君霞
孔庆奎
谢元忠
机构
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医学影像部
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产科
出处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3期56-61,共6页
文摘
目的量化比较不同年龄段小脑上脚交叉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与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探讨小脑上脚交叉的FA值、ADC值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正常人群横轴位弥散张量成像(DTI)图像,其中男女各50例,年龄30~79岁,平均54.7岁。由一名专家运用感兴趣区(ROI)功能在FA图和ADC图上分别测量小脑上脚交叉的FA值和ADC值。配对或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性别间的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用于各年龄组之间的差异,双变量相关用于分析年龄对小脑上脚交叉信号的影响或相关性。结果 100例健康成年人中,小脑上脚交叉的FA值(0.52±0.04)明显低于小脑上脚的FA值(0.71±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718,P=0.000)。其中小脑上脚交叉的男性和女性FA值分别为0.52±0.04和0.51±0.04,无统计学差异(t=1.404,P=0.164)。经双变量相关分析,小脑上脚交叉的FA值与年龄呈低度正相关(r=0.300,P=0.002)。小脑上脚交叉和小脑上脚的ADC值分别为(722.23±38.75)×10^-6 mm^2/s和(759.16±31.23)×10^-6 mm^2/s,有统计学差异(t=-8.047,P=0.000)。小脑上脚交叉的女性ADC值为(725.98±35.04)×10^-6 mm^2/s,虽然高于男性ADC值[(718.48±42.16)×10^-6 mm^2/s],但无统计学差异(t=-0.967,P=0.336)。经双变量相关分析,小脑上脚交叉的ADC值与年龄无相关性(r=-0.076,P=0.451)。结论在DTI图像中,小脑上脚交叉的FA值和ADC值均低于小脑上脚,并且均与性别没有相关性。随着年龄增大,FA值呈现增高趋势,ADC值则与年龄无相关性。本研究的结果可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各向异性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表观弥散系数
小脑上脚交叉
Keywords
Anisotropy
Diff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Decussation of superior cerebellar peduncle
分类号
R445.1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参数扩散张量脑白质成像重建小脑上脚交叉示踪
窦郁
韩鸿宾
郭顺林
雷军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脑干急性梗死与小脑上脚交叉弥散高信号的表观弥散系数的对比研究
马得廷
王君霞
张有军
谢元忠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5
4
原文传递
3
小脑上脚交叉的各向异性分数和表观弥散系数值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研究
马得廷
王君霞
孔庆奎
谢元忠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4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