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ernicke脑病致小脑可逆性脱髓鞘性改变1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宫旭海 李雪松 +3 位作者 杨凤民 何小花 刘江华 夏圣梅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4年第1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WERNICKE脑病 小脑可逆性脱髓鞘性改变 并发症 维生素B1缺乏
下载PDF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合并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韩晓琛 姚生 《北京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471-473,共3页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中可以见到多种类型的周围神经疾病。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polyradiculoneuropathy,CIDP)在DM患者中并不罕见,其发病较普通人群更多见。但一些...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中可以见到多种类型的周围神经疾病。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polyradiculoneuropathy,CIDP)在DM患者中并不罕见,其发病较普通人群更多见。但一些学者并不支持DM与CIDP的发病机制存在相关性。DM患者出现CIDP的治疗方案也一直存在争议,部分研究结果显示DM-CIDP患者在经过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VIg)等免疫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而有的学者推荐首先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在疗效不佳的情况下加用利妥昔单抗对预后可能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鞘 周围神经疾病 发病机制 电生理改变 neuropathy 免疫球蛋白 神经丛 神经活检 髓鞘
下载PDF
脱髓鞘病合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1例
3
作者 彭新 李娜 +2 位作者 马丽涛 孙勍 单希征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3期243-243,302,共2页
患者女,54岁,因反复发作眩晕伴四肢无力3月就诊。3月前无明显诱因发作眩晕,视物旋转,伴有恶心、呕吐,眩晕发作与体位改变有关,坐起、躺下和左右翻身时发作。
关键词 阵发位置眩晕 髓鞘 反复发作 四肢无力 体位改变 眩晕发作
下载PDF
脱髓鞘神经疾病(多发性硬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姜定 《浙江临床医学》 2005年第10期1009-1010,共2页
关键词 髓鞘神经疾病 多发硬化 自身免疫系统疾病 髓鞘疾病 视神经脊髓炎 中枢神经系统 反复发作 病理学特点 病理改变
下载PDF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伴扑翼样震颤2例报告
5
作者 申平平 饶明俐 冯加纯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0-72,共3页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hronicInflammato-ryDemyelinatingPolyneuropathy,CIDP)是一种自身免疫病,起病隐匿,激素治疗有效。典型表现常同时累及感觉及运动神经,但伴有双上肢扑翼样震颤的病例罕有报道,其机制及病理生...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hronicInflammato-ryDemyelinatingPolyneuropathy,CIDP)是一种自身免疫病,起病隐匿,激素治疗有效。典型表现常同时累及感觉及运动神经,但伴有双上肢扑翼样震颤的病例罕有报道,其机制及病理生理改变仍不明确。本文报道2例临床诊断为CIDP伴有双手扑翼样震颤的患者,并对其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髓鞘多发神经病 震颤 病理生理改变 自身免疫病 激素治疗 运动神经 CIDP 临床诊断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多发性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郁欣 耿道颖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29-931,共3页
关键词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多发硬化 中枢神经系统 扩散加权成像 髓鞘疾病 形态学改变 MRI表现 髓鞘斑块
下载PDF
病毒性脑炎与相关癫痫 被引量:4
7
作者 张佳 蒋莉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48-51,共4页
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VE)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儿童发病率为6.6/100 000~18.4/100 000,是病毒侵犯脑实质引起的脑组织炎症病变及脱髓鞘改变。在急性期,由于脑细胞坏死、炎症浸润等损伤神经元出现... 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VE)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儿童发病率为6.6/100 000~18.4/100 000,是病毒侵犯脑实质引起的脑组织炎症病变及脱髓鞘改变。在急性期,由于脑细胞坏死、炎症浸润等损伤神经元出现癫痫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脑炎 癫痫发作 ENCEPHALITIS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 儿童发病率 髓鞘改变 脑细胞坏死 脑组织
下载PDF
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的构建及病理学观察
8
作者 杨慧敏 邬长康 +1 位作者 黄一凡 文彬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2年第12期292-,共1页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造成大脑和脊髓的斑块性脱髓鞘,致多部位的僵硬或丧失功能,具有复发、迁延及致残率高的特性.MS多被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由于M...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造成大脑和脊髓的斑块性脱髓鞘,致多部位的僵硬或丧失功能,具有复发、迁延及致残率高的特性.MS多被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由于MS患者的标本较难取得,而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改变与MS极为相似,因此被公认为研究CNS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疾病的最佳动物模型.制作EAE动物模型的方法较多,本研究采用Wistar大鼠制作EAE模型,该方法可较好的显现MS的发病特点,且制作简便、价格低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EAE 实验 动物模型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髓鞘 中枢神经系疾病 髓鞘 多发硬化 炎细胞浸润 髓鞘 脊髓表面 脑脊髓炎 病理学改变
下载PDF
肝性脊髓病2例报告
9
作者 杨柳青 陈建婷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31期388-388,共1页
肝性脊髓病(HM)又称门-腔分流性脊髓病,以缓慢进行性痉挛性截瘫为特征,脊髓侧索和后索脱髓鞘病理改变为主。本病多发生于肝硬化失代偿期,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症表现突出。多数患者有反复的上消化道出血、门-体静脉分流术和脾肾静... 肝性脊髓病(HM)又称门-腔分流性脊髓病,以缓慢进行性痉挛性截瘫为特征,脊髓侧索和后索脱髓鞘病理改变为主。本病多发生于肝硬化失代偿期,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症表现突出。多数患者有反复的上消化道出血、门-体静脉分流术和脾肾静脉吻合术后。多见于手术或自然形成门-腔循环分流,大多数病例与肝性脑病并存,往往脊髓症状被严重的脑病的意识及运动障碍所掩盖而不能做出诊断,直至病理检查时才发现脊髓后索、侧索的脱髓鞘改变。无手术史者,常有明显的腹壁静脉曲张,提示已自然形成了门-体静脉分流。收治HM患者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病 门-体静脉分流术 肝硬化失代偿期 髓鞘改变 门静脉高压症 上消化道出血 腹壁静脉曲张 脑病
下载PDF
脑缺血性疾病应注意些什么
10
作者 史玉泉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06年第7期30-30,共1页
我今年60岁。7年前,我因脑血管硬化病住院,当时有走路不稳、举步艰难等症状。2002年经核磁共振(MRI)扫描发现有:①左侧基底节区多发性脑腔隙性梗塞伴脑软化;②双侧脑室旁纹片状缺血灶;③脑萎缩。经治疗后有所好转。2005年再做脑... 我今年60岁。7年前,我因脑血管硬化病住院,当时有走路不稳、举步艰难等症状。2002年经核磁共振(MRI)扫描发现有:①左侧基底节区多发性脑腔隙性梗塞伴脑软化;②双侧脑室旁纹片状缺血灶;③脑萎缩。经治疗后有所好转。2005年再做脑MRI复查,除上述病变外尚有脑白质脱髓鞘改变。当地医生认为病情在加重。我自惠病以来一直在坚持治疗。服用丹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疾病 脑腔隙梗塞 髓鞘改变 走路不稳 基底节区 核磁共振 双侧脑室 脑MRI 坚持治疗 60岁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面神经炎 被引量:2
11
作者 覃燕 邓冬梅 《广西医学》 CAS 2005年第8期1266-1267,共2页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期患者 面神经炎 周围面神经麻痹 非特异炎症 周围面瘫 主要临床表现 髓鞘改变 病理改变
下载PDF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早期CT诊断的探讨(附65例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建军 杨小庆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244-246,共3页
目的 :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SAE)早期CT诊断的意义。方法 :结合临床对 65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的CT表现进行分析 ,根据侧脑室前角周围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程度不同 ,将其分为Ⅰ~Ⅲ型。结果 :Ⅰ型和Ⅱ型病例中有 5 6例(86% )... 目的 :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SAE)早期CT诊断的意义。方法 :结合临床对 65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的CT表现进行分析 ,根据侧脑室前角周围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程度不同 ,将其分为Ⅰ~Ⅲ型。结果 :Ⅰ型和Ⅱ型病例中有 5 6例(86% )不伴随痴呆和精神障碍方面的症状 ,Ⅰ~Ⅲ型病例均伴有不同程度脑萎缩、脑梗死和脑出血。结论 :SAE早期CT诊断对于临床在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SAE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下动脉硬化脑病 早期诊断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侧脑室前角 髓鞘改变
下载PDF
原发小脑伯基特淋巴瘤一例
13
作者 张孟哲 高昕宇 +3 位作者 杨镇圭 汪卫建 张勇 程敬亮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6-77,共2页
患者男,29岁,发作性头晕伴复视4月余,加重1月余。1月前至当地医院就诊,查颅脑MRI考虑为特发性炎性脱髓鞘(idiopath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diseases,IIDD)并给予激素冲击治疗,症状缓解。而后复视症状加重,且逐渐出现头痛难忍,头... 患者男,29岁,发作性头晕伴复视4月余,加重1月余。1月前至当地医院就诊,查颅脑MRI考虑为特发性炎性脱髓鞘(idiopath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diseases,IIDD)并给予激素冲击治疗,症状缓解。而后复视症状加重,且逐渐出现头痛难忍,头痛剧烈时伴有恶心,出现嗜睡、精神差,双下肢肌力下降等症状。遂转至本院进一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伯基特淋巴瘤 特发髓鞘 小脑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顽固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6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竹行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49-750,共2页
关键词 原发三叉神经痛 顽固 中药治疗 针灸 持续疼痛 髓鞘改变 现代医学 组织发生
下载PDF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MRI诊断
15
作者 徐方元 《淮海医药》 1999年第2期16-17,共2页
目的 探讨MRI对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轴位MRI扫描,部分病例加做冠状位扫描。结果 本组48例均见脑白质区改变和不同程度脑萎缩,42例可见腔隙性脑梗塞。结论对于50岁以上老年人,伴有不同程度痴呆,记忆力下降,... 目的 探讨MRI对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轴位MRI扫描,部分病例加做冠状位扫描。结果 本组48例均见脑白质区改变和不同程度脑萎缩,42例可见腔隙性脑梗塞。结论对于50岁以上老年人,伴有不同程度痴呆,记忆力下降,言语不清,临床上难以明确诊断者,MRI最终能够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下动脉硬化脑病 MRI 磁共振成像 诊断 脑梗塞 缺血髓鞘改变
全文增补中
针灸治疗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一则
16
作者 姜雅亨 何克林 +1 位作者 郭勤 马睿杰 《中国乡村医药》 2021年第15期22-23,共2页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OD)常由脑干及小脑病变(如肿瘤、外伤、出血及梗死等)导致齿状核-红核-下橄榄核环路(DROP)受损所引起,是一种特殊且少见的跨突触神经元变性疾病.现报道我院针灸科收治的继发于脱髓鞘性脑病的HOD患者1例.
关键词 肥大下橄榄核变 针灸科 小脑病变 下橄榄核 齿状核 红核 神经元变疾病 髓鞘脑病
下载PDF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表现 被引量:1
17
作者 项根华 《浙江临床医学》 2010年第3期302-303,共2页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在老年群体中并非少见。基本病理改变为皮层下区白质脱髓鞘及轴突丧失,临床上多隐渐起病,表现为高血压、进行性智力减退、痴呆、偏瘫、失语、偏盲和局部或全身性癫痫发作。作者对1998年5月至2007年10月皮...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在老年群体中并非少见。基本病理改变为皮层下区白质脱髓鞘及轴突丧失,临床上多隐渐起病,表现为高血压、进行性智力减退、痴呆、偏瘫、失语、偏盲和局部或全身性癫痫发作。作者对1998年5月至2007年10月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100例患者的CT表现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下动脉硬化脑病 CT表现 进行智力减退 老年群体 轴突丧失 病理改变 癫痫发作 髓鞘
下载PDF
浅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早期诊断 被引量:1
18
作者 狄生荣 王淑兰 《甘肃医药》 2008年第3期46-47,共2页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ofthespinalcordSCD)主要是由于胃肠道Vitam—inB12吸收不足所造成的一种以脊髓后索及锥体束、大脑白质、视神经及周围神经的白质脱髓鞘改变及轴突变性一种疾病,并伴不同程度的...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ofthespinalcordSCD)主要是由于胃肠道Vitam—inB12吸收不足所造成的一种以脊髓后索及锥体束、大脑白质、视神经及周围神经的白质脱髓鞘改变及轴突变性一种疾病,并伴不同程度的胶质细胞增生。主要表现双下肢深感觉缺失,感觉性共济失调及痉挛性瘫痪,常伴有周围神经病变及精神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亚急联合变 早期诊断 周围神经病变 感觉共济失调 胶质细胞增生 大脑白质 髓鞘改变 痉挛瘫痪
下载PDF
经小脑延髓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受损脊髓白质的影响
19
作者 明超 曾云 熊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22期9-13,共5页
目的观察经小脑延髓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受损脊髓白质的修复作用。方法改良Allen法构建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随机分成模型组和BMSCs组。BMSCs组给予10μL BMSCs悬液,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BBB评分评估术后1、7、14、21、... 目的观察经小脑延髓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受损脊髓白质的修复作用。方法改良Allen法构建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随机分成模型组和BMSCs组。BMSCs组给予10μL BMSCs悬液,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BBB评分评估术后1、7、14、21、28 d神经功能恢复情况,4.7 T核磁扫描仪研究大鼠脊髓白质变化;HE染色观察SCI后的病理变化;荧光显微镜检测Hoechst 33342标记的BMSCs数目。结果 SCI术后7、14、21、28 d BMSCs组BBB评分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BMSCs组脊髓白质纵向弥散梯度接近于模型组(P>0.05)。BMSCs组脊髓病灶中心平均面积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HE染色显示BMSCs组14、28 d脊髓损伤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模型组。BMSCs组术后7 d Hoechst 33342标记的细胞信号水平高于模型组,随后从7 d到1个月逐渐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小脑延髓移植BMSCs对受损脊髓白质的恢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为SCI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小脑延髓 脊髓损伤 髓鞘改变
下载PDF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3例临床体会
20
作者 庞传金 黄启平 《临床医药实践》 2008年第S3期829-830,共2页
关键词 显微血管减压术 蛛网膜 髓鞘病变 单侧 复发率 粘连者 小脑半球 神经根 痛觉神经 后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