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mira5.4对小脑核团重建和体积测量的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晓阳 王单单 +1 位作者 袁武 李云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66-670,共5页
目的构建小脑各核团(deep cerebellar nuclei,DCN)的三维空间可视化模型并对其体积进行测量,以明确各小脑核团体积的男女性别差异,为小脑各核团的定位、临床功能及性别差异性研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利用Amira 5.4对12组小脑火棉胶切片... 目的构建小脑各核团(deep cerebellar nuclei,DCN)的三维空间可视化模型并对其体积进行测量,以明确各小脑核团体积的男女性别差异,为小脑各核团的定位、临床功能及性别差异性研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利用Amira 5.4对12组小脑火棉胶切片图像数据进行小脑核团的三维重建,并对各核团体积进行测量,比较各核团左、右侧及男女性体积差异。结果三维模型显示小脑各核团结构清楚,形态分布及其与第四脑室(fourth ventricle,FV)的空间关系亦能够清晰的展示。在左、右侧体积对比,各核团均无显著差异(P>0.05);男、女性别对比,齿状核(dentate nucleus,DN)的体积男性远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另外3组核团的体积没有明显的男女性别差异(P>0.05)。结论对小脑核团的三维重建及体积测量可以明确各核团的形态、体积及其与第四脑室的空间关系,同时齿状核体积的男、女性别差异又为核团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IRA 小脑核 体积测量 火棉胶
下载PDF
基于火棉胶包埋技术对成人小脑核团三维重建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晓阳 王单单 +1 位作者 袁武 李云生 《解剖学研究》 CAS 2013年第5期383-386,F0003,共5页
目的对小脑核团进行观察定位、三维重建及体积测量,从而对小脑的功能研究及小脑核团相关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6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小脑标本,经火棉胶包埋,分别制成厚250μm的水平和冠状位火棉胶薄层切片,并对... 目的对小脑核团进行观察定位、三维重建及体积测量,从而对小脑的功能研究及小脑核团相关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6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小脑标本,经火棉胶包埋,分别制成厚250μm的水平和冠状位火棉胶薄层切片,并对其进行观察、图像采集,选取其中一例女性水平位切片应用Amira进行三维重建及体积测量。结果切片观察各核团形态结构清晰、边界明显。三维重建图像清晰的显示了各核团在小脑中的空间位置及毗邻关系,各核团体积测量结果分别为:齿状核左侧201.3 mm3、右侧212.2 mm3;栓状核左侧8.2 mm3、右侧5.7 mm3;球状核左侧2.7 mm3、右侧3.1 mm3;顶核左侧4.0 mm3、右侧3.5 mm3。结论小脑核团的精确定位及体积测量,为进一步研究小脑空间结构和功能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其方法学研究对其他微细组织器官结构的精确定位及测量亦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核 三维重建 火棉胶 Amira软件
下载PDF
大白鼠三叉神经核至小脑核的纤维投射
3
作者 胡耀民 刘大庸 董敬朋 《解剖学报》 CAS 1986年第1期61-64,119,共5页
本实验用微电泳方法将HRP分别导入20只大白鼠的小脑核,研究三叉神经各核至小脑核的纤维投射。结果表明,三叉神经各核均向小脑核发出纤维投射。其中以三叉神经脊束核极间亚核和吻侧亚核最多,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三叉神经感觉主核次... 本实验用微电泳方法将HRP分别导入20只大白鼠的小脑核,研究三叉神经各核至小脑核的纤维投射。结果表明,三叉神经各核均向小脑核发出纤维投射。其中以三叉神经脊束核极间亚核和吻侧亚核最多,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三叉神经感觉主核次之,三叉神经中脑核和三叉神经运动核最少。此外,在三叉神经运动核的腹外侧和三叉神经根内也有向小脑核投射的起源细胞。来自中脑核的纤维多终于顶核和间位核前部,来自脊束核和感觉主核的纤维较多地终止于间位核后部和齿状核。运动核的纤维终止于顶核、间位核前部和齿状核。起源于三叉神经运动核腹外侧,三叉神经根内细胞群的纤维,在小脑核中有和三叉神经感觉核簇相似的终止。三叉—小脑核的纤维投射是双侧性的,但以同侧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小脑核 电泳 HRP法 大白鼠
下载PDF
大鼠小脑核到脊髓的投射——HRP法研究
4
作者 包新民 邝国陶 《解剖学报》 CAS 1984年第2期147-150,227,共5页
向23只大鼠的颈、胸、腰、骶各段脊髓的一侧灰质内注射30%HRP(SigmaⅥ)水溶液0.3~2.0μl,TMB反应,观察了小脑核中标记细胞的分布。小脑核到脊髓的投射细胞主要位于小脑顶核的中部,对侧较多。标记细胞分布于顶核各部,但以腹外侧及内侧部... 向23只大鼠的颈、胸、腰、骶各段脊髓的一侧灰质内注射30%HRP(SigmaⅥ)水溶液0.3~2.0μl,TMB反应,观察了小脑核中标记细胞的分布。小脑核到脊髓的投射细胞主要位于小脑顶核的中部,对侧较多。标记细胞分布于顶核各部,但以腹外侧及内侧部较为密集。在顶核和间位核之间的部位(有小脑皮质前庭纤维经过)以及间位核后部内侧亦有较多标记细胞。两侧的齿状核中有少量标记细胞。小脑核细胞主要投射到颈髓上部(C_(3~4)),少量可达颈髓下部(C_(5~8))。胸髓以下未见有投射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核 标记细胞 脊髓 间位 大鼠 HRP
下载PDF
耳蜗核、前庭神经间质核及小脑核至小脑皮层的投射
5
作者 刘国隆 黄其明 《解剖学报》 CAS 1984年第3期281-285,342,共6页
本实验用HRP法探讨了大白鼠耳蜗核、前庭神经间质核及小脑核至小脑半球与后蚓部的投射。结果证明耳蜗核与前庭神经间质核仅有少量神经元直接投射至小脑后蚓部皮层。小脑核中的顶核有较多的神经元投射至后蚓部,而间位核与齿状核则仅有少... 本实验用HRP法探讨了大白鼠耳蜗核、前庭神经间质核及小脑核至小脑半球与后蚓部的投射。结果证明耳蜗核与前庭神经间质核仅有少量神经元直接投射至小脑后蚓部皮层。小脑核中的顶核有较多的神经元投射至后蚓部,而间位核与齿状核则仅有少量神经元投射至该区。另外,发现顶核至小脑半球的投射系交叉性的,即右侧顶核投射至左侧小脑半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 标记细胞 大白鼠 家鼠属 小脑核 小脑皮层 听神经 前庭神经 间质
下载PDF
小脑控制不同类型眼动的神经编码机制:从小脑皮层到小脑核团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宗鹏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51-1263,共13页
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小脑作为运动控制的主要脑区,除参与运动控制外也与孤独症、精神分裂症、奖励相关的认知功能和社会行为有关,因此小脑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小脑参与运动学习和运动控制的神经机制是神经科学中最重要的课题... 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小脑作为运动控制的主要脑区,除参与运动控制外也与孤独症、精神分裂症、奖励相关的认知功能和社会行为有关,因此小脑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小脑参与运动学习和运动控制的神经机制是神经科学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眼睛运动的肌肉协调和生物运动特征比其他类型的运动更简单,这使眼动成为研究小脑在运动控制中作用的理想模型。作为收集外界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视觉对日常生活至关重要。为确保清晰视觉,3种主要类型的眼动(眼跳、平滑追随眼动(SPEM)和注视)需受小脑的精确控制,以确保静止或移动的物体保持在视小凹的中心。异常眼动可导致视力障碍,并可作为诊断各种疾病的临床指标。因此,眼动控制研究具有重要的医学和生物学意义。虽然对小脑皮层和顶核在调节眼动中的作用有基本了解,但眼动动力学编码的确切神经机制,尤其是小脑顶核控制追随眼动和注视的神经机制仍不清楚。本综述总结了目前小脑在运动和认知等方面的主要研究问题与小脑相关研究的潜在应用价值,以及近年来有关小脑控制眼动的相关文献,并深入探讨了利用单细胞记录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小脑皮层和顶核同一神经元同时参与控制不同类型的眼动,而不同类型眼动的不同动力学参数编码原则不同。此外,基于检测微眼跳的研究结果,我们讨论了小脑顶核参与控制视觉注视的可能神经机制。最后,讨论了最近技术进步给小脑研究带来的新机遇,为今后与小脑相关的研究和脑控义肢的优化控制(例如通过单独改善运动参数优化义肢控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 浦肯野细胞 小脑 眼动 运动控制 眼跳 平滑追踪眼动 微眼跳 注视 灵长类
下载PDF
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失眠临床观察
7
作者 李茉 白谕 +2 位作者 姜仁林 杨树 曹海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83-0086,共4页
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失眠临床。方法 选取失眠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实施药物治疗,观察组实施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本文讲述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 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失眠临床。方法 选取失眠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实施药物治疗,观察组实施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本文讲述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失眠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睡眠质量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建议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小脑 失眠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电刺激小脑顶核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现状 被引量:26
8
作者 张润峰 陈运贞 +1 位作者 罗再贵 冯瑾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40-143,共4页
目的:了解电刺激小脑顶核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以期发现该疗法对中枢神经神经源性保护作用的机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01/2004-10与脑部神经电生理及电刺激相关的文章,检索词“fastigialnucleus,electricalst... 目的:了解电刺激小脑顶核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以期发现该疗法对中枢神经神经源性保护作用的机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01/2004-10与脑部神经电生理及电刺激相关的文章,检索词“fastigialnucleus,electricalstimul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计算机检索清华全文数据库2001-01/2004-10关于脑部电生理和电刺激相关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小脑顶核,电刺激”。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筛除明显不随机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为①随机对照研究;②实验或临床研究包含平行对照组。③处理组为电刺激小脑顶核组。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09篇关于电刺激小脑顶核的随机和未随机研究文章,53个实验或临床研究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356篇文章,268篇为未随机研究或重复性研究,88篇为综述类文章。资料综合:53个试验包括约1020例患者和1340只实验动物,证实了电刺激小脑顶核参与心血管、呼吸及内脏活动的调节,可对脑等重要器官产生缺血性保护作用,如增加局部脑血流、缩小脑梗死体积、抑制炎症反应、保护神经组织结构、改善神经传导、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电刺激小脑顶核已用于脑梗死等疾病的治疗,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小脑核 综述文献
下载PDF
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供血不足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和脑电图观察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磊 黄铁柱 +2 位作者 何国厚 王华 王云甫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794-796,共3页
目的探讨小脑顶核刺激治疗脑供血不足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择78例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治疗前、后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 目的探讨小脑顶核刺激治疗脑供血不足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择78例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治疗前、后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和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分别监测大脑前、中、后动脉(ACA、MCA、PCA)及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及各频段脑电波(α、β、δ、θ波)变化。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除PCA外,MCA、ACA、VA、BA血流速度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除β波外,α、θ、δ波频段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小脑顶核刺激可显著提高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脑血流量,改善脑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小脑核 脑缺血 超声检查 经颅 多普勒 脑电描记术
下载PDF
小脑深部核团薄层横断面解剖与MRI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樊令仲 刘树伟 +4 位作者 汤煜春 孙博 林祥涛 李振平 亓恒涛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7-322,共6页
目的研究薄层断面上小脑深部核团的位置、分布和形态,为小脑功能影像学研究、电刺激核团疗法的功能相关性研究以及核团立体定向手术提供其中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3具成年男性尸体标本,以CT与1.5TMRI经前后连合间线扫描,排除器质性病变... 目的研究薄层断面上小脑深部核团的位置、分布和形态,为小脑功能影像学研究、电刺激核团疗法的功能相关性研究以及核团立体定向手术提供其中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3具成年男性尸体标本,以CT与1.5TMRI经前后连合间线扫描,排除器质性病变。选取其中1例成年尸体头部标本,经明胶包埋和深低温冷冻后,采用铣削精度为0.001mm的SKC500型数控铣床,同样经连合间线制成层厚为0.1mm的连续薄层横断面,对获取的图像进行解剖学观察并择取与齿状核相关的典型断面与相应的活体3.0TMRI图像对照。结果共获得与小脑相关的薄层断面图像620幅,其中齿状核、顶核、球状核以及栓状核出现的层面数分别为145、12、25、20幅。在连续横断面上观察到齿状核最大且最先出现,位于最外侧,形似一个向内侧开口的折叠口袋状结构;顶核最靠内侧,紧邻第四脑室顶的外侧和上蚓前部的内侧面,在中线两侧对称分布;栓状核位于齿状核内侧,不易与其区分,核团部分遮盖齿状核门;球状核由多个散在分布的灰质团块组成,呈前后向伸展,出现于栓状核与顶核之间。结论连续薄层横断面上能较好地显示小脑深部核团的位置、形态以及与周围小脑结构的毗邻关系,对小脑深部核团的功能影像学研究和临床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核 断层解剖 数控冷冻铣切技术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缺血心脏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润峰 李霞 +5 位作者 陈运贞 唐克新 马国中 黄宣银 罗再贵 冯瑾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3期34-37,共4页
目的:观察预先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脏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和乙酰胆碱释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7/11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完成。取健康Wistar大鼠98只,随机分为4组:①心肌梗死组(n=30):结扎左冠状动... 目的:观察预先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脏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和乙酰胆碱释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7/11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完成。取健康Wistar大鼠98只,随机分为4组:①心肌梗死组(n=30):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②电刺激组(n=30):预先电刺激小脑顶核1h再予以左冠状动脉结扎。③小脑顶核毁损组(n=30):毁损小脑顶核5d后电刺激小脑顶核1h,再行左冠状动脉结扎。以上3组又分别分为心肌梗死后1,7,21d3个时相组,每组10只。④假手术组(n=8):开胸术后仅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下穿线但不结扎,电极插入小脑顶核,但不与予以刺激。各组分别于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后,取心肌梗死区和非梗死区组织标本,测定心脏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心脏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应用生化方法,表示乙酰胆碱释放量。结果:去除死亡、心肌未梗死、小脑顶核电刺激或毁损失败的大鼠,最终54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心肌梗死组、电刺激组、小脑顶核毁损组、假手术组分别为13,20,13和8只。①各组大鼠心肌梗死病程中左室非梗死区及梗死区心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的比较:心肌梗死第1天,心肌梗死组及小脑顶核毁损组大鼠心肌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较假手术组升高(q=12.080~15.396,P<0.01),电刺激组大鼠心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显著低于心肌梗死组(q=9.934,10.821,P<0.01)。心肌梗死第21天,小脑顶核毁损组大鼠非梗死区心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及心肌梗死组(q=5.283,3.780,P<0.05~0.01)。②各组大鼠心肌梗死病程中左室非梗死区及梗死区心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比较:心肌梗死第1天,心肌梗死组及小脑顶核毁损组大鼠心肌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q=4.339~5.318,P<0.01),电刺激组大鼠心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显著高于心肌梗死组(q=5.449,4.465,P<0.01)。心肌梗死第21天,小脑顶核毁损组大鼠非梗死区心肌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显著低于假手术组(q=3.843,P<0.05)。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可降低心肌梗死大鼠早期心脏梗死区或非梗死区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增加乙酰胆碱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小脑核 电刺激疗法 去甲肾上腺素 乙酰胆碱
下载PDF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松盛 何娅 袁平花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731-732,734,共3页
目的:研究电刺激小脑顶核(CFN)对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6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 目的:研究电刺激小脑顶核(CFN)对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6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日常生活能力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78.7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MSE评分、ADL评分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能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液流变学变化可能是其治疗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血管性 小脑核 电刺激疗法 血液流变学 认知
下载PDF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心肌梗死大鼠心率变异性的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润峰 胡大一 +3 位作者 陈运贞 唐克新 马国中 黄宣银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1-4,13,共5页
目的观察预先电刺激小脑顶核(fastigial nuc leus stimu lation,FNS)对心肌梗死(myocard ial infarction,M I)大鼠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 ility,HRV)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W 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1)M I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 目的观察预先电刺激小脑顶核(fastigial nuc leus stimu lation,FNS)对心肌梗死(myocard ial infarction,M I)大鼠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 ility,HRV)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W 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1)M I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 ing artery,LAD);(2)预先电刺激小脑顶核1 h再予以左冠状动脉结扎组(FNS+M I组);(3)毁损小脑顶核(fastigial nuc leus lesion,FNL)5 d后电刺激小脑顶核1 h,再行左冠状动脉结扎组(FNL+FNS+M I组)。(4)假手术组(Sham组),开胸术后仅在LAD下穿线但不结扎,电极插入小脑顶核,但不予以刺激。各组又分开胸术后1、7、21 d 3个时间点,分别采用微机大鼠心率变异性记录分析系统进行心率变异性的频域分析和非线性分析。结果M I组与Sham组比较,频域分析指标-低频(low frequency,LF)、高频(h igh frequency,HF)、标准化的高频(norm alized h igh frequency,HFnorm)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标准化的低频(norm al-ized low frequency,LFnorm)与LF/HF比值升高(P<0.01);非线性分析指标-分形维数(fractal d im ension,FD)明显降低(P<0.05或P<0.01)。FNS+M I组与M I组比较,M I后各时间点HRV参数HF、LF、HFnorm、FD等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LFnorm、LF/HF降低(P<0.01)。FNL+FNS+M I组与M I组比较,HRV各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可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心率变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核 电刺激 心率变异性 心肌梗死 大鼠
下载PDF
预先电刺激小脑顶核对缺血心肌神经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润峰 李霞 +5 位作者 陈运贞 唐克新 马国中 黄宣银 罗再贵 冯瑾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40-43,共4页
目的:观察预先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脏神经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3/06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完成。选用Wistar大鼠98只。将其中9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①心肌梗死组,结扎左冠状... 目的:观察预先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脏神经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3/06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完成。选用Wistar大鼠98只。将其中9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①心肌梗死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②电刺激小脑顶核组,预先电刺激小脑顶核1h再予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③毁损小脑顶核组,毁损小脑顶核5d后电刺激小脑顶核1h,再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又分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后1,7,21d3个时间点,各10只。另设假手术组(n=8)。各组于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后,取心肌梗死区和非梗死区组织标本,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标本神经生长因子mRNA表达。结果:去除死亡、心肌未梗死、小脑顶核电刺激或毁损失败的大鼠,最终54只大鼠资料完整,心肌梗死组、电刺激小脑顶核组、毁损小脑顶核组、假手术组分别为13,20,13,8只。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后1,7,21d,梗死区神经生长因子mRNA表达量:心肌梗死组明显低于假手术组(q=10.047,13.869,7.044,P<0.01);电刺激小脑顶核组明显高于心肌梗死组(0.42±0.07,0.46±0.07,0.51±0.08;0.26±0.08,0.19±0.06,0.36±0.07,q=5.358,9.888,4.822,P<0.01);毁损小脑顶核组与心肌梗死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②心肌非梗死区1,7,21d神经生长因子mRNA表达:心肌梗死组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和电刺激小脑顶核组(0.36±0.07,0.30±0.07,0.36±0.07;0.56±0.07,0.56±0.07,0.56±0.07;0.49±0.09,0.46±0.08,0.59±0.09,q=4.099~8.947,P<0.01);毁损小脑顶核组神经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量与心肌梗死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鼠心肌梗死后梗死区与非梗死区神经生长因子mRNA表达下调,电刺激小脑顶核可上调神经生长因子mRNA表达,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核 电刺激 心肌梗塞 神经生长因子
下载PDF
小脑顶核刺激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肱动脉内径变化率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彩萍 涂玲 +1 位作者 刘晓晴 沈迎念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94-195,共2页
背景:小脑顶核刺激具有调节和扩张血管的功能,可以明显增加局部脑血流,但其作用机制是否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尚不明确。目的:研究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 背景:小脑顶核刺激具有调节和扩张血管的功能,可以明显增加局部脑血流,但其作用机制是否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尚不明确。目的:研究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管的保护作用机制。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诊断为依据的随机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综合科、康复室及超声波室联合进行的课题研究。对象:2001-02/2002-1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综合科住院的年龄>60岁的4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排除既往有脑出血或脑梗死、心房纤颤及其他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小脑顶核刺激+常规治疗;对照组(22例)为常规治疗组。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和肱动脉充血反应法,检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治疗前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主要观察指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治疗前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结果: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组治疗前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由(4.59±3.32)%增至(10.34±3.13)%,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91,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由(4.68±3.20)%增至(5.10±3.29)%,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72,P>0.05),治疗后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电刺激 小脑核 内皮
下载PDF
生物素化葡聚糖胺法顺行追踪大鼠颈段脊髓小脑束神经元向小脑中央核的投射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莉 高秀来 +1 位作者 宋一志 景朋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6期129-131,共3页
目的:采用生物素化葡聚糖胺顺行追踪法观察大鼠颈髓投射纤维在小脑中央核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实验于2005-03/09在首都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完成。5只Wistar大鼠腹膜腔注射60g/L水合氯醛(5mL/kg)麻醉,打开各段脊髓相应部位的椎板,用注射针... 目的:采用生物素化葡聚糖胺顺行追踪法观察大鼠颈髓投射纤维在小脑中央核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实验于2005-03/09在首都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完成。5只Wistar大鼠腹膜腔注射60g/L水合氯醛(5mL/kg)麻醉,打开各段脊髓相应部位的椎板,用注射针头刺破硬脊膜,暴露脊髓,通过连接在微量注射器上的微玻管(内径20~40μm)将溶于0.05mol/LTris-HCl缓冲液(pH7.6)的150g/L结合生物素的葡聚糖胺多点压力注射于一侧脊髓,每只大鼠注射至C3~6部位三四点,每点注射0.2~0.3μL,总量为0.6~1.2μL。其中2只大鼠在注射区尾侧加作脊髓外侧索横断。术后动物存活15~20d后,在60g/L水合氯醛深度麻醉下,经左心室插管至升主动脉进行灌注固定,制备连续切片,片厚50μm。其中小脑分别作矢状位和横切位切片,脊髓颈段作横切位切片。所有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观察结果用图像分析仪记录。标记终末依据Robertson的观察标准,即苔藓纤维的玫瑰花结样的结构特征。结果:①注射部位:生物素化葡聚糖胺注射部位均由深褐色密集区和棕色弥散区组成。注射部位的密集区基本限定于注射侧脊髓灰质后角基部、中间带和前角,覆盖了颈段脊髓小脑束的起始细胞。②标记终末在小脑横切片上的分布:主要分布于小脑内侧核头端背内侧、中段;在前间置核其主要分布于头端;而在后间置核的分布区集中在内侧;小脑外侧核未见标记纤维及终末。③标记终末在小脑矢状位上的分布:内侧核内侧部,中间部;少量分布于前间置核头端腹侧部;后间置核的分布区集中于尾端;外侧核未见标记终末。结论:大鼠脊髓颈段有向小脑中央核的投射,与腰髓的投射相比较,存在一定的定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脊髓小脑 小脑核 葡聚糖类
下载PDF
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偏头痛疗效探讨 被引量:4
17
作者 霍速 余维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1年第18期88-,共1页
目的探讨小脑顶核FN电刺激对偏头痛的治疗作用。方法对30例偏头痛患者进行FN电刺激,观察其偏头痛的发作情况。结果该方法减轻偏头痛发作的有效率为83.3%。结论应用电刺激小脑顶核的方法可减轻偏头痛发作。
关键词 电刺激 小脑核 偏头痛
下载PDF
刺激小脑顶核对青少年眼调节功能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晋 陆云峰 褚仁远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2-184,共3页
背景:文献报道电刺激小脑顶核可明显增加脑组织的血液供应,由于眼部组织血供和脑组织血供关系密切,电刺激小脑顶核是否也能增加脉络膜、睫状体的血液供应呢?目的:评估刺激小脑顶核对改善青少年近视和眼调节功能的作用。设计:前后对照研... 背景:文献报道电刺激小脑顶核可明显增加脑组织的血液供应,由于眼部组织血供和脑组织血供关系密切,电刺激小脑顶核是否也能增加脉络膜、睫状体的血液供应呢?目的:评估刺激小脑顶核对改善青少年近视和眼调节功能的作用。设计:前后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的眼科门诊。对象:1999-12/2000-12收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门诊8名轻度近视儿童,男6例,女2例;年龄9~12岁。干预:用刺激小脑顶核的方法对受试者实施电刺激。检测颈动脉及眼视盘血流参数,用综合验光仪检测刺激前后的单双眼相对性调节、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主要观察指标:①脑循环动力学检测刺激前后颈动脉血流速度。②共焦扫描激光多普勒检测刺激前后视乳头血流。③眼调节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8名受试儿童刺激前双眼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负相对性调节、-1正相对性调节分别为(4.83±1.42)D,(12.21±4.24)min,(2.62±0.56)D,4.19±0.90)D,刺激后1个月分别为5.72±0.34)D,(((21.20±4.30)min,(2.84±0.61)D,(4.28±0.92)D。刺激后1个月-1的调节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善。结论:通过体外刺激小脑顶核可明显改善青少年近视的调节功能,但对于调节功能的改善与眼屈光发展的关系,以及是否能延缓近视形成,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小脑核/生理学 调节 颈动脉 青少年
下载PDF
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小儿中枢性协调障碍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艳红 赵晓冬 +2 位作者 洪菲 许铖 宋磊 《现代医药卫生》 2014年第11期1627-1628,共2页
目的探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在小儿中枢性协调障碍康复治疗中的优势。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84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康复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脑顶核电刺... 目的探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在小儿中枢性协调障碍康复治疗中的优势。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84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康复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脑顶核电刺激疗法,对两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及Gesell发育量表动作能之发育商(DQ)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显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57.14%),治疗后DQ评分观察组[(84.91±7.2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1.97±5.7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联合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小儿中枢性协调障碍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疗法 小脑核 中枢性协调障碍 婴幼儿
下载PDF
电刺激小脑顶核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厉苏苏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55-55,58,共2页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失眠的疗效。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4-05/2005-03收治的失眠患者15例,应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电刺激小脑顶核,将两个电极置于耳后乳突处,模式:1;比率1∶2;频率136Hz,时间20~30min,治疗强度:耐受量...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失眠的疗效。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4-05/2005-03收治的失眠患者15例,应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电刺激小脑顶核,将两个电极置于耳后乳突处,模式:1;比率1∶2;频率136Hz,时间20~30min,治疗强度:耐受量。1次/d,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评估疗效(痊愈:症状消失,睡眠>6h;显效:睡眠4.0~5.0h;好转:症状减轻,睡眠有所改善;)。结果15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治疗后痊愈2例,显效6例,好转4例,无效3例。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失眠有显著疗效,可延长睡眠时间,使入睡容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电刺激疗法 小脑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