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磁共振多序列纹理分析技术鉴别小脑脑桥角脑膜瘤与前庭神经鞘瘤
1
作者 吴颖 李彩霞 +1 位作者 时园园 管立威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67-473,共7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多序列纹理分析技术鉴别小脑脑桥角脑膜瘤(CPAM)与前庭神经鞘瘤(V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CPAM和26例V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MRI图像。使用Image J软件以轴位对比增强T1WI (CE-T1WI)和T2WI序列为... 目的:探讨磁共振多序列纹理分析技术鉴别小脑脑桥角脑膜瘤(CPAM)与前庭神经鞘瘤(V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CPAM和26例V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MRI图像。使用Image J软件以轴位对比增强T1WI (CE-T1WI)和T2WI序列为参考,在表观弥散系数(ADC)图中选取肿瘤径线最大层面并于肿瘤实体区域勾画感兴趣区,再将其复制至相应的CE-T1WI和T2WI图中,测量肿瘤灰度直方图和灰度共生矩阵等12个特征参数。对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评价。结果:CE-T1WI序列:CPAM最小值、峰度、角二阶矩、逆差矩均高于VS,标准差、对比、熵均低于VS (P<0.05);T2WI序列:CPAM最小值、峰度、角二阶矩、逆差矩、相关均高于VS,最大值、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对比、熵均低于VS (P<0.05);ADC图:CPAM峰度、偏度、逆差矩、相关均高于VS,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熵均低于VS (P<0.05)。在ROC曲线下面积(AUC)大于0.7的参数中,以标准差_(T2WI)、标准差_(CE-T1WI)、峰度_(ADC)的鉴别诊断效能最佳,AUC分别为0.947、0.918、0.907,灵敏度分别为96.2%、92.3%、81.0%,特异度分别为85.7%、81.0%、96.2%。结论:MRI纹理分析技术有助于术前精准鉴别CPAM和V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脑桥角脑膜瘤 前庭神经鞘瘤 纹理分析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小脑脑桥角肿瘤的MRI诊断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常勇 陈长青 +1 位作者 廖伟华 王小宜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37-40,T001,T002,共6页
目的 通过分析各种小脑脑桥角肿瘤的MRI表现 ,评价MRI在鉴别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9例经临床病理确诊的各种小脑脑桥角肿瘤的MRI图像资料 ,其中听神经瘤 81例 ,三叉神经瘤 2 3例 ,脑膜瘤 15例 ,胆脂瘤 11例 ,血管母细胞... 目的 通过分析各种小脑脑桥角肿瘤的MRI表现 ,评价MRI在鉴别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9例经临床病理确诊的各种小脑脑桥角肿瘤的MRI图像资料 ,其中听神经瘤 81例 ,三叉神经瘤 2 3例 ,脑膜瘤 15例 ,胆脂瘤 11例 ,血管母细胞瘤 2例 ,蛛网膜囊肿 4例 ,脉络丛乳头状瘤、髓母细胞瘤和Ⅱ级星形细胞瘤各 1例。结果 小脑脑桥角肿瘤中 ,脑外肿瘤占 96 .4 % ,脑内肿瘤占 3.6 % ;本组肿瘤中良性肿瘤占 98.6 % ,恶性肿瘤占 1.4 %。发生于小脑脑桥角的前三位肿瘤分别为听神经瘤 (5 8.2 % )、三叉神经瘤 (16 .5 % )和脑膜瘤 (10 .8% ) ,该区肿瘤大多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 ,术前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 10 0 %和 93.7%。结论 MRI是小脑脑桥角肿瘤有效的补充检查方法 ,对该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脑桥角 MRI 脑肿瘤 诊断
下载PDF
小脑脑桥角内窥镜手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5
3
作者 汪运坤 张开文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1999年第2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内窥镜在小脑脑桥角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在内窥镜下对15具成人尸头小脑脑桥角神经血管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测量乙状窦后缘中点至各神经根的距离。结果:不同视角的内窥镜可以观察到因神经、血管襻及小脑绒球等遮挡而难以在... 目的:探讨内窥镜在小脑脑桥角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在内窥镜下对15具成人尸头小脑脑桥角神经血管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测量乙状窦后缘中点至各神经根的距离。结果:不同视角的内窥镜可以观察到因神经、血管襻及小脑绒球等遮挡而难以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的神经根周围组织结构;乙状窦后缘中点至三叉神经根、面神经根、听神经根、舌咽神经根及内耳门后缘、颈动脉管内口后壁距离分别为39.36±2.09mm、40.96±2.11mm、38.65±1.75mm、35.86±2.93mm、31.38±1.63mm、52.78±4.24mm。结论:结合内窥镜用于小脑脑桥角手术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手术的危险性。所测得的数据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脑桥角 内窥镜手术 应用解剖
下载PDF
内镜下迷路后入路小脑脑桥角及内耳门区手术的实验解剖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少植 夏寅 +3 位作者 周兵 王政伟 贺飞 韩德民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37-439,共3页
目的测量比较内耳门后唇至乙状窦前、后缘的距离;迷路后间隙与乙状窦距外耳道后壁距离的相关性,为经迷路后入路内镜下小脑脑桥角区及内耳道微创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10%甲醛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正常完整颅底)15例(30侧),性别不限,... 目的测量比较内耳门后唇至乙状窦前、后缘的距离;迷路后间隙与乙状窦距外耳道后壁距离的相关性,为经迷路后入路内镜下小脑脑桥角区及内耳道微创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10%甲醛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正常完整颅底)15例(30侧),性别不限,乳突轮廓化,迷路骨骼化,乙状窦全程解剖。①测量内耳门后唇至乙状窦前、后缘的距离;②测量乙状窦前缘至后半规管弧顶及其到骨性外耳道后壁之间距离。经统计学处理及分析。结果①内耳门后唇至乙状窦前、后缘之间的距离分别为(26.74±1.26)mm和(32.46±2.24)mm;②乙状窦前缘与骨性外耳道后壁及与后半规管弧顶之间距离的平均值分别为(15.65±1.26)mm和(10.83±0.85)mm,两者之间有明显相关性(r=0.672,P<0.01)。结论①迷路后入路小脑脑桥角手术较乙状窦后入路的路径更短且直接;②通过测量乙状窦与外耳道后壁之间的距离可用于评估迷路后间隙的大小,从而对小脑脑桥角手术入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脑桥角 尸体解剖 内窥镜检查 迷路后入路
下载PDF
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与小脑脑桥角占位病变 被引量:1
5
作者 苏平 甄莹 +3 位作者 李士新 陈翔宇 冉德军 吴子明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97-299,共3页
目的研究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在小脑脑桥角占位病变中的表现形式及该电位对小脑脑桥角占位病变的诊断与治疗意义。方法16例根据临床表现、听力学检查和前庭功能检查及MRI诊断为小脑脑桥角... 目的研究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在小脑脑桥角占位病变中的表现形式及该电位对小脑脑桥角占位病变的诊断与治疗意义。方法16例根据临床表现、听力学检查和前庭功能检查及MRI诊断为小脑脑桥角占位病变(年龄平均40.9岁)的患者行VEMP检查,分析VEMP异常的表现形式及与肿瘤体积的关系。结果小脑脑桥角占位病变的受试者VEMP有4种表现形式:①患侧VEMP未引出,②患侧潜伏期延长,③潜伏期延长、振幅低以及耳间潜伏期异常。肿瘤超过2.0cm,并对脑干、小脑构成明显压迫的患者,p13、n23潜伏期均延长。而肿瘤在1.5cm以下者,一般表现为正常引出或即便p13潜伏期异常,但n23潜伏期正常。结论VEMP可作为一项主要的筛选检查。联合听性脑干反应和前庭双温试验,可避免筛选漏诊,提高小脑脑桥角占位病变的检出率。VEMP异常的判断主要依靠振幅和潜伏期,潜伏期尤其是耳间潜伏期比振幅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描记术 小脑脑桥角 前庭神经
下载PDF
兔面听神经复合体小脑脑桥角段的血供
6
作者 朱明 李兆基 +2 位作者 吴皓 周水淼 周蓉珏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4-536,共3页
目的 :研究兔面听神经复合体小脑脑桥角段的血供及兔内耳的动脉供应。方法 :对 6只兔角听神经复合体小脑脑桥角段内部血管进行观察 ,对另 6只兔面听神经复合体小脑脑桥角段周围的血管进行显微解剖。结果 :兔面听神经复合体横断面可见小... 目的 :研究兔面听神经复合体小脑脑桥角段的血供及兔内耳的动脉供应。方法 :对 6只兔角听神经复合体小脑脑桥角段内部血管进行观察 ,对另 6只兔面听神经复合体小脑脑桥角段周围的血管进行显微解剖。结果 :兔面听神经复合体横断面可见小动脉、小静脉及毛细血管。兔每侧面听神经复合体小脑脑桥角段周围有 2~ 4支小动脉进入内听道 ,互相吻合。结论 :兔面听神经复合体小脑脑桥段内部血管与周围血管相联系 ,共同营养神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 小脑脑桥角 复合体 血供 小动脉 内听道 血管 结论 侧面 联系
下载PDF
小脑脑桥角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7
作者 谭显西 诸葛启钏 +3 位作者 钟鸣 吴近森 郑伟明 瞿宣兴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26-229,共4页
目的 提高小脑脑桥角 (CPA)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7例CPA脑膜瘤 ,根据影像学特征及肿瘤生长方式分为 3种类型 :Ⅰ型肿瘤基底位于内听道附近者 (包括向天幕下生长者 ) 12例 ;Ⅱ型肿瘤基底在CPA和岩尖向中上斜... 目的 提高小脑脑桥角 (CPA)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7例CPA脑膜瘤 ,根据影像学特征及肿瘤生长方式分为 3种类型 :Ⅰ型肿瘤基底位于内听道附近者 (包括向天幕下生长者 ) 12例 ;Ⅱ型肿瘤基底在CPA和岩尖向中上斜坡及中颅窝延伸者 12例 ;Ⅲ型肿瘤基底在颈静脉孔附近主要向枕骨大孔延伸者 3例。Ⅰ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Ⅱ型采用颞枕开颅乙状窦前入路 ;Ⅲ型采用枕下开颅远外侧入路。结果 按脑膜瘤切除Kabayashi法分级 :Ⅰ级 4例 ,Ⅱ级 16例 ,Ⅲ~ⅣA级 7例。 2例于术后 2周内因脑干缺血、水肿或肺部感染死亡。 2 0例随防 (平均 3.8年 ) ,19例恢复良好。 2例肿瘤复发 ,行伽玛刀治疗。结论 Ⅰ型经CPA开颅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切除容易 ,主要注意保护面神经和听神经 ;Ⅱ型采用颞枕开颅乙状窦前入路肿瘤全切除可能性大 ;Ⅲ型采用枕下开颅远外侧入路肿瘤暴露佳 ,但要注意后组脑神经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脑桥角 脑膜瘤 显微手术 治疗
下载PDF
采用不同程度扩大中颅窝入路对小脑脑桥角区的显露及损伤程度的解剖学评价
8
作者 潘亚文 段磊 +1 位作者 张建生 赵贤军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81-86,共6页
目的对经中颅窝入路小脑脑桥角区的显露程度及其损伤程度进行定量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对成年国人带颈头颅标本6具(12侧),模拟常规经中颅窝入路的手术操作,在中颅窝入路的基础上,分别磨除内听道上壁和弓状隆突。按Ammirat标准进行评价不... 目的对经中颅窝入路小脑脑桥角区的显露程度及其损伤程度进行定量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对成年国人带颈头颅标本6具(12侧),模拟常规经中颅窝入路的手术操作,在中颅窝入路的基础上,分别磨除内听道上壁和弓状隆突。按Ammirat标准进行评价不同手术入路及其扩大后对小脑脑桥角区的显露程度,用Horgan法计算出显露面积,并根据损伤程度评分,评价经中颅窝及其扩大后的损伤程度。结果经中颅窝入路及其磨除内听道上壁和弓状隆突的显露程度进行评分,分别为0分、2分和3分;显露面积分别为0(、523.00±101.98)mm2和(706.30±119.39)mm2,每一步扩大后显露面积均较前明显增加(P<0.001)。对经中颅窝入路及其磨除内听道上壁和弓状隆突的损伤程度进行评分,分别为1分、5分和10分。结论①单纯中颅窝入路对小脑脑桥角区显露有限。②在单纯中颅窝入路的基础上进行2次扩大后,小脑脑桥角区的显露程度和显露面积明显扩大,但相应的损伤程度扩大,尤以磨除弓状隆突后损伤程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脑桥角 中颅窝入路 显露 损伤
下载PDF
小脑脑桥角炎症性眩晕2例报告
9
作者 郭亚萍 顾翠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6-306,共1页
关键词 小脑脑桥角 炎症性 眩晕
下载PDF
小脑脑桥角肿瘤切除术中三种吸氧方式对P_(ET)CO_2的影响
10
作者 薛纪秀 肖鸿瑞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39-239,共1页
关键词 小脑脑桥角肿瘤 吸氧 PETCO2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小脑脑桥角脉络丛乳头状瘤1例
11
作者 付汪星 程敬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1-351,共1页
患者女,23岁,右耳鸣1年,加重伴右耳听力下降半年。MRI:右侧小脑脑桥角(cerebellopontineangle,CPA)团块状混杂短T1长T2信号,
关键词 小脑脑桥角 络丛乳头状瘤
下载PDF
声导抗测试提示蜗后病变手术后证实为小脑脑桥角脑膜瘤1例
12
作者 孙玉兰 莫玲燕 +1 位作者 刘辉 陈雪静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3年第4期241-241,共1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49岁.因左耳听力下降,伴耳鸣半年余,就诊于耳鼻咽喉科.检查见双耳鼓膜完整,标志清楚.纯音测听显示右耳平均听阈为20dBHL以内,左耳低频平均听阈为25dBHL~30dBHL,中高频均为20dBHL以内;声导抗测试双鼓室图呈A型曲线,蹬... 1临床资料患者女,49岁.因左耳听力下降,伴耳鸣半年余,就诊于耳鼻咽喉科.检查见双耳鼓膜完整,标志清楚.纯音测听显示右耳平均听阈为20dBHL以内,左耳低频平均听阈为25dBHL~30dBHL,中高频均为20dBHL以内;声导抗测试双鼓室图呈A型曲线,蹬骨肌反射测试:刺激右耳1000Hz时同侧90dBHL引出,对侧为85dBHL引出;刺激左耳1000Hz时同侧110dBHL、对侧120dBHL最大输出均未引出;进一步做疲劳试验:右耳阴性,左耳2000Hz 3分钟下降35dBHL,4000Hz3分钟下降40dBHL,呈强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导抗测试 蜗后病变 小脑脑桥角脑膜瘤 听力损害 影像学检查
下载PDF
乙状窦后径路小脑脑桥角手术并发症
13
作者 王锡温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33-135,共3页
目的 探讨经乙状窦后径路小脑脑桥角手术并发症的类型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近10年来施行乙状窦后径路小脑脑桥角手术3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患者除2例神经性聋未愈外,其余并发症均治愈。结论 了解手术并发症... 目的 探讨经乙状窦后径路小脑脑桥角手术并发症的类型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近10年来施行乙状窦后径路小脑脑桥角手术3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患者除2例神经性聋未愈外,其余并发症均治愈。结论 了解手术并发症的类型及发病机理对预防和处理并发症是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脑桥角 手术后并发症 三叉神经痛
下载PDF
小脑脑桥角肿瘤误诊为面神经炎一例
14
作者 刘晓杰 田锋 《吉林医学信息》 1993年第4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小脑脑桥角肿瘤 误诊 面神经炎 诊断
下载PDF
小脑脑桥角区肿瘤和瘤样病变的MRI诊断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广辉 尉传社 吴新生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5期456-458,F003,共4页
目的 :提高小脑脑桥角 (c p角 )区肿瘤和瘤样病变的MRI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 10 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 p角区肿瘤患者采用 1.0T超导MRI系统行常规SE序列或快速SE序列T1加权和T2加权成像扫描 ,其中 80例加做Gd DTPA增强扫描。结果 :1... 目的 :提高小脑脑桥角 (c p角 )区肿瘤和瘤样病变的MRI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 10 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 p角区肿瘤患者采用 1.0T超导MRI系统行常规SE序列或快速SE序列T1加权和T2加权成像扫描 ,其中 80例加做Gd DTPA增强扫描。结果 :10 5例c p角区肿瘤和瘤样病变中 :听神经瘤 6 8例 ,脑膜瘤 17例 ,三叉神经瘤 11例 ,胆脂瘤 2例 ,蛛网膜囊肿1例 ,转移瘤 1例 ,脑干胶质瘤 2例 ,血管母细胞瘤 1例 ,室管膜母细胞瘤 1例 ,颈静脉体瘤 1例。c p角区肿瘤中最多见的是听神经瘤 (6 4 .8% ) ,其次是脑膜瘤 (16 .2 % )和三叉神经瘤 (10 .5 % ) ,该区肿瘤大部分有特征性的MRI表现。结论 :MRI是检查c p角区肿瘤和瘤样病变的首选方法 ,对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磁共振成像 小脑脑桥角肿瘤 诊断
下载PDF
小脑脑桥角肿瘤误诊为小脑前下动脉瘤 被引量:1
16
作者 凌国源 陈文斗 《临床误诊误治》 2014年第8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小脑脑桥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肿瘤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检查误诊为小脑前下动脉(anterior inf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AICA)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CPA肿瘤3D-CTA检查误诊为AICA瘤... 目的探讨小脑脑桥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肿瘤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检查误诊为小脑前下动脉(anterior inf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AICA)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CPA肿瘤3D-CTA检查误诊为AICA瘤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因反复头痛5年入院。头颅MRI检查提示右侧CPA区圆形占位,不排除颅内血管病变可能,3D-CTA检查诊断为AICA瘤,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排除AICA瘤。回顾3D-CTA原始图像,发现右侧CPA区占位与岩骨关系密切,最终诊断为右侧CPA占位性病变(脑膜瘤可能性大)。患者放弃治疗出院。结论 3D-CTA检查不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对其报告为少见部位未破裂动脉瘤,临床医生应结合临床表现、原始3D-CTA图像及DSA检查结果综合进行分析,才能做出正确诊断,降低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脑桥角 肿瘤 误诊 动脉瘤 三维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舌下神经-面神经侧端吻合术治疗小脑脑桥角肿瘤术后面瘫
17
作者 陈哲 王智立 +1 位作者 柴永川 汪照炎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舌下神经-面神经侧端吻合术治疗小脑脑桥角肿瘤术后面瘫的效果。方法6例小脑脑桥角肿瘤切除术后面瘫患者均行舌下神经-面神经侧端吻合术。所有患者术后每3个月随访1次,评估House-Brackmann(H-B)分级和舌下神经功能。结果术后1年... 目的探讨舌下神经-面神经侧端吻合术治疗小脑脑桥角肿瘤术后面瘫的效果。方法6例小脑脑桥角肿瘤切除术后面瘫患者均行舌下神经-面神经侧端吻合术。所有患者术后每3个月随访1次,评估House-Brackmann(H-B)分级和舌下神经功能。结果术后1年H-B III级2例,H-BⅣ级3例,H-B V级1例。静态面部张力4例患者在吻合术后6个月改善明显,1例患者在吻合术后9个月改善,1例患者在吻合术后1年改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术侧舌肌瘫痪萎缩,发音和吞咽功能均正常。结论舌下神经-面神经侧端吻合术可改善小脑脑桥角肿瘤切除术后面瘫患者的面部张力和面肌功能,借助神经监护可尽量减小对舌肌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头颈肿瘤 面瘫 修复 舌下神经 小脑脑桥角
下载PDF
成人尸头乙状窦后入路观察小脑脑桥角区神经和血管 被引量:1
18
作者 方勤 孙广滨 +6 位作者 陈晓平 胥伟华 陈群 孙娜 张燚 张竞飞 任明中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47-249,共3页
目的研究乙状窦后进路小脑脑桥角区神经和血管显微位置关系。方法应用47具(94侧)10%甲醛固定的成年人尸头标本,模拟临床乙状窦后手术进路,观察小脑脑桥角区神经和血管。结果三叉神经、面听神经复合体、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与相关血... 目的研究乙状窦后进路小脑脑桥角区神经和血管显微位置关系。方法应用47具(94侧)10%甲醛固定的成年人尸头标本,模拟临床乙状窦后手术进路,观察小脑脑桥角区神经和血管。结果三叉神经、面听神经复合体、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与相关血管接触和压迫率分别是17。02%、72。34%、39.36%,主要责任血管是小脑上、前下和后下动脉,接触或压迫神经的主要位置位于神经远离脑干的外1/3。副神经未发现有血管接触和压迫。面听神经复合体的接触或压迫血管中有89.83%成袢,穿行于神经之间。舌咽和迷走神经接触或压迫血管中有44%穿行于神经之间。结论小脑脑桥角区神经和血管关系密切,上述研究为该区手术提供较可靠的解剖学基础,对于此区的手术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脑桥角 颅神经 血管
下载PDF
小脑脑桥角区听神经瘤术后并发颅内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一例报告
19
作者 杨军 《云南医药》 CAS 2013年第2期202-203,共2页
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在神经外科领域主要是由创伤或手术后(尤其是脑室分流术后)所导致的颅内感染,这类感染的重要特点是:⑴存在血脑屏障,由于很多抗菌药物不能通过血脑屏障或通过得不多,在脑脊液和脑组织中达不到有效... 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在神经外科领域主要是由创伤或手术后(尤其是脑室分流术后)所导致的颅内感染,这类感染的重要特点是:⑴存在血脑屏障,由于很多抗菌药物不能通过血脑屏障或通过得不多,在脑脊液和脑组织中达不到有效治疗浓度;⑵患者多在住院期间获得感染,常见细菌为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听神经瘤 小脑脑桥角 脑脊液检查 颅内感染 血脑屏障 耐药率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抗感染治疗 铜绿假单胞菌
下载PDF
显微手术切除小脑脑桥角脑膜瘤 被引量:3
20
作者 闫东明 宋来君 +6 位作者 徐国本 保建基 魏新亭 刘献志 龙江 王树凯 孙红卫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73-774,共2页
小脑脑桥角脑膜瘤位置深在且解剖关系复杂,手术治疗难度大,易出现并发症。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6年10月至2007年2月收治小脑脑桥角肿瘤629例,其中脑膜瘤67例,约占10.6%。均经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小脑脑桥角脑膜瘤 显微手术切除 显微手术治疗 小脑脑桥角肿瘤 第一附属医院 解剖关系 郑州大学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