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籼稻小苗机插技术研究
1
作者 龙瑞平 冷升璨 +7 位作者 赵丽娟 尹娇 杨久 李贵勇 夏琼梅 朱海平 张玉屏 杨从党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4-136,139,共4页
为了降低机插稻育秧、运秧劳动强度,在云南籼稻地区探索籼稻小苗机插技术。以吉优716为材料,设置160 g/盘(T1)和180 g/盘(T2)2个播种量处理,秧龄9 d,每667 m^(2)大田用秧6盘。以常规播种量70 g/盘,15 d秧龄,每667 m^(2)用秧15盘为对照,... 为了降低机插稻育秧、运秧劳动强度,在云南籼稻地区探索籼稻小苗机插技术。以吉优716为材料,设置160 g/盘(T1)和180 g/盘(T2)2个播种量处理,秧龄9 d,每667 m^(2)大田用秧6盘。以常规播种量70 g/盘,15 d秧龄,每667 m^(2)用秧15盘为对照,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间秧苗素质、栽插质量、茎蘖动态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虽然密播小苗处理秧苗素质不如对照,并且缺丛率较高,但每丛基本苗数、各时期的茎蘖数和有效穗数均显著高于对照,最终产量均高于对照。较高的有效穗数是机插密播小苗技术增产的主要原因。其中,T1处理用种量比对照减少了8.57%,秧盘数比对照减少60%,但产量比对照增加了9.0%,节本增效的效果明显,具有较大的推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密播 小苗机插
下载PDF
小苗机插大穗型杂交粳稻增产优势及形成特征
2
作者 张强 张洪程 +8 位作者 常勇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赵乐天 徐宗进 汪洪洋 张立智 《中国稻米》 2014年第2期11-15,共5页
为探明小苗机插大穗型杂交粳稻在淮北地区的增产优势及其产量形成特征,选用在苏中地区表现较好的大穗型杂交粳稻甬优2640、甬优2638和甬优1640为试验材料,并以当地种植面积较大的超级稻品种连粳7号、新稻18和宁粳4号作为对照,在高产... 为探明小苗机插大穗型杂交粳稻在淮北地区的增产优势及其产量形成特征,选用在苏中地区表现较好的大穗型杂交粳稻甬优2640、甬优2638和甬优1640为试验材料,并以当地种植面积较大的超级稻品种连粳7号、新稻18和宁粳4号作为对照,在高产栽培条件下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大穗型杂交粳稻的产量显著高于中穗型超级常规粳稻品种,因为其每穗粒数较多能形成群体足够总粒数,且结实率较高。中穗型超级稻虽群体穗数较多,但因每穗粒数不够多,造成总粒数明显少于大穗型杂交粳稻,故影响到产量的提高。大穗型杂交粳稻产量形成的鲜明特点是成穗率高,中后期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群体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显著大于中穗型常规粳稻。两年试验结果显示,每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其次是总颖花数。在淮北地区小麦茬田小苗机插采用大穗型杂交粳稻有显著的增产优势,增产幅度在7.68%-12.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淮北稻区 大穗型杂交粳稻 增产优势 小苗机插
下载PDF
小苗机插高产栽培途径及肥料运筹的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季小石 朱卫忠 +1 位作者 周和达 董天云 《上海农业科技》 2010年第1期52-52,共1页
小苗机插是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上海跃进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新海管区于2006~2008年开展了小苗机插高产栽培途径及肥料运筹实践,获得了每667m2700kg的高产。笔者介绍了小苗机插高产栽培途径及其肥料运筹技术。
关键词 小苗机插 技术途径 肥料运筹
下载PDF
水稻稀播长秧龄机插绿色丰产增效精准栽培技术探讨
4
作者 杭志 武小华 +1 位作者 赵伟 吴爱国 《广东蚕业》 2020年第12期78-80,共3页
"精量稀播匀播、旱育、肥促与化控"培育的叶龄4~6叶、25~30 d壮苗,配套大田精准栽培,水稻稀播长秧龄机插增效显著,有2个创新点:气力式窝眼式机械流水线精量播种,实现匀播、稀播;2ZZDM-6大苗插秧机精准栽插,降低了缺穴率。
关键词 水稻 毯状小苗机插 长秧龄大苗 精准栽培 丰产增效
下载PDF
单季晚稻机插田化学除草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敏 李荣 +4 位作者 张国忠 吴传伟 洪美萍 徐福寿 陈建明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随着小苗机插稻田面积的扩大,机插田草害发生也日益严重,为有效控制机插田杂草的危害,2008—2009年在浙江省桐庐县单季晚稻机插田进行不同施药时期和施药剂量对主要杂草防效试验。[结果]5%丁草胺GR 750 g a.i./hm2+10%苄嘧磺隆WP... [目的]随着小苗机插稻田面积的扩大,机插田草害发生也日益严重,为有效控制机插田杂草的危害,2008—2009年在浙江省桐庐县单季晚稻机插田进行不同施药时期和施药剂量对主要杂草防效试验。[结果]5%丁草胺GR 750 g a.i./hm2+10%苄嘧磺隆WP 30 g a.i./hm2和20%乙.苄WP 90 g a.i./hm2在插后3 d施药,插后50 d对总草鲜质量防效极显著高于插后7 d的防效。53%苄嘧.苯噻酰WP 318、477、636 g a.i./hm2于插后5 d施药,药后30、50 d,对异型莎草、阔叶草、总杂草的防效有差异;而50%苄.丁.异丙隆WP 450、600 g a.i./hm2的防效差异均不显著;药后50 d对总草株防效均达93%以上、鲜质量防效99%以上,且增产8.2%~14.4%。上述处理除20%乙.苄WP 90 g a.i./hm2在药后15 d内对机插稻有一定影响外,其余均较安全。[结论]在小苗机插后3~5 d,使用5%丁草胺GR 750 g a.i./hm2+10%苄嘧磺隆WP 30 g a.i./hm2或53%苄嘧.苯噻酰WP 318~636 g a.i./hm2,或50%苄.丁.异丙隆WP 450~600 g a.i./hm2拌肥或拌土150 kg/hm2能有效控制机插田杂草的为害,且对机插稻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季晚稻 小苗机插 除草剂 杂草 化学除草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