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辐射荚蛏(Siliqua radiata)生物学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德经 谢开恩 +3 位作者 李正华 邹文钟 陈卫国 肖思祺 《渔业研究》 2017年第3期172-180,共9页
本文报道了2013—2016年产于长乐沿海的辐射荚蛏(Siliqua radiata)生物学研究结果,内容包括形态特征(外部形态与内部构造)、生态分布、群体组成、栖息环境、干露耐受力、食性、繁殖、生长等。结果表明,辐射荚蛏壳高与壳长直线回归关系为... 本文报道了2013—2016年产于长乐沿海的辐射荚蛏(Siliqua radiata)生物学研究结果,内容包括形态特征(外部形态与内部构造)、生态分布、群体组成、栖息环境、干露耐受力、食性、繁殖、生长等。结果表明,辐射荚蛏壳高与壳长直线回归关系为H=0.360 6L-0.015 3;群体组成壳长分布频率(f/n)为0.44,最适水温为21~28℃,最适盐度为19.65~29.36,最适pH为8.0~8.4,水中溶氧量低于0.5 mg/L会引起死亡;栖息底质以粒级直径0.10~0.25 mm的细砂为主;耐干露能力差,气温33~35℃,干露24 h逐渐死亡;胃含物以硅藻为主,亦有少量细砂;雌、雄异体,生物学最小型为壳长42.60 mm、壳高15.50 mm;个体绝对怀卵量为(12.3~16.2)×10~4粒,繁殖期在每年6—7月,个体产卵量为(6~10)×10~4粒,为沉性卵,卵径64μm;水温(27.35±0.85)℃,用球等鞭金藻(Ischrysis galbuna)、扁藻(Platymonas spp.)为饵料,直线铰合幼虫经10~13 d培养,发育成壳长250~280μm的稚贝,1龄贝平均壳长50.10 mm,2龄贝平均壳长79.20 mm,3龄贝平均壳长101.5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 生物学特性 生态习性
下载PDF
小荚蛏人工育苗试验 被引量:3
2
作者 柴雪良 张炯明 +4 位作者 方军 肖国强 张永普 胡利华 林志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10,共5页
对小荚蛏(Siliqua minima)繁殖、幼虫培育、变态附着及稚贝培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荚蛏繁殖盛期是每年的4月底至5月初,壳长3cm左右的雌性成熟个体最多,产卵可达10万粒左右,卵径约60μm。在盐度20,水温21~22℃,pH7.8的条件下,受精... 对小荚蛏(Siliqua minima)繁殖、幼虫培育、变态附着及稚贝培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荚蛏繁殖盛期是每年的4月底至5月初,壳长3cm左右的雌性成熟个体最多,产卵可达10万粒左右,卵径约60μm。在盐度20,水温21~22℃,pH7.8的条件下,受精卵经过28h发育至D形幼虫。26℃时胚胎的存活率和孵化率最高,盐度21~36之间胚胎的存活率和孵化率差异不大。温度对幼虫生长发育影响明显,18℃和30℃试验组,幼虫不能存活,22℃组幼虫存活率最高,但生长速度慢于26℃组。盐度对幼虫生长影响明显,盐度为16时,幼虫存活率最高,但生长速度略慢,随着盐度升高,存活率略有下降。金藻和小球藻是浮游幼虫前期生长适宜的单胞藻饵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荚(siliqua minima) 胚胎发育 幼虫
下载PDF
小荚蛏的核型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陆荣茂 张永普 +5 位作者 林志华 柴雪良 董迎辉 肖国强 张炯明 方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4-38,共5页
以小荚蛏(Siliqua minimai Gmelin)担轮幼虫为材料,采用热滴片法进行染色体制备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小荚蛏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38,核型公式为2n=12m+14sm+10st+2t,染色体臂数(NF)=64,未发现性染色体和随体。与已经研究的大竹蛏、缢... 以小荚蛏(Siliqua minimai Gmelin)担轮幼虫为材料,采用热滴片法进行染色体制备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小荚蛏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38,核型公式为2n=12m+14sm+10st+2t,染色体臂数(NF)=64,未发现性染色体和随体。与已经研究的大竹蛏、缢蛏和长竹蛏相比,小荚蛏核型更不对称,st/t类型数量更多,推测小荚蛏较为原始。用类平均法对它们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小荚蛏与它们的亲缘关系最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荚(siliqua minimai Gmelin) 染色体 核型
下载PDF
pH和温度对小荚蛏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倪小英 张永普 +1 位作者 贾守菊 万桂平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1-154,共4页
研究了pH和温度对小荚蛏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和温度对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差异显著;当温度在5~75℃之间,小荚蛏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5-45℃,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为45℃;在不同的pH条件下。淀粉酶的最适p... 研究了pH和温度对小荚蛏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和温度对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差异显著;当温度在5~75℃之间,小荚蛏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5-45℃,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为45℃;在不同的pH条件下。淀粉酶的最适pH为5.6~6.2,纤维素酶的最适pH为4.2~4.6。实验测定结果表明小荚蛏的淀粉酶活性远高于纤维素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荚 PH 温度 淀粉酶 纤维素酶
下载PDF
小荚蛏肉营养成分的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31
5
作者 张永普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3-66,共4页
分析了小荚蛏 (Siliquaminimai)肉的营养成分 ,结果表明 ,小荚蛏肉中的水分、蛋白质、脂肪和灰分含量分别为 87 0 6%、8 70 %、1 2 2 %和 2 5 0 % ,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 3 7 2 1 % ,氨基酸分为 5 9 0 ;并富含钠 (3 95 9)、钾 (1 ... 分析了小荚蛏 (Siliquaminimai)肉的营养成分 ,结果表明 ,小荚蛏肉中的水分、蛋白质、脂肪和灰分含量分别为 87 0 6%、8 70 %、1 2 2 %和 2 5 0 % ,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 3 7 2 1 % ,氨基酸分为 5 9 0 ;并富含钠 (3 95 9)、钾 (1 80 2 )、磷 (1 2 1 9)、钙 (5 1 3 7)、镁 (4 79 1 )、铁 (80 73 )、锌 (1 3 81 )、锰 (2 82 )等多种无机元素 (单位 :(mg 1 0 0gD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荚 营养成分 评价 氨基酸
下载PDF
小荚蛏数量性状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薛林海 张永普 胡金乾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58-61,共4页
测量了小荚蛏壳长、壳宽、壳高等壳性状和活体重、软体部重等经济性状.分析表明,小荚蛏各性状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长与壳高、壳长与壳宽、壳高与壳宽、体重与软体部重均呈线性相关;壳长与体重、软体部重呈幂函数相... 测量了小荚蛏壳长、壳宽、壳高等壳性状和活体重、软体部重等经济性状.分析表明,小荚蛏各性状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长与壳高、壳长与壳宽、壳高与壳宽、体重与软体部重均呈线性相关;壳长与体重、软体部重呈幂函数相关.多元回归分析建立的壳长(SL)、壳高(SH)和壳宽(SW)、估计活体重(WB)和软体部重(WF)的回归方程为:WB=-2.43+0.07SL+0.21SW+0.06SH,WF=-1.09+0.04SL+0.13SW-0.01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荚 数量性状 生长
下载PDF
小荚蛏消化酶活性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7
7
作者 倪小英 张永普 +1 位作者 贾守菊 张环 《江西科学》 2007年第3期288-291,共4页
研究了小荚蛏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在不同季节的活力变化。结果表明:三种消化酶的活力在不同季节差异极显著。纤维素酶的活力大小为:冬季>秋季>春季和夏季;蛋白酶的活力大小为:春季和秋季>冬季和夏季;淀粉酶的活力大小为:... 研究了小荚蛏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在不同季节的活力变化。结果表明:三种消化酶的活力在不同季节差异极显著。纤维素酶的活力大小为:冬季>秋季>春季和夏季;蛋白酶的活力大小为:春季和秋季>冬季和夏季;淀粉酶的活力大小为:秋季>冬季和春季>夏季;三种消化酶的活力均为夏季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 小荚 蛋白酶 淀粉酶 纤维素酶
下载PDF
尖刀蛏和小荚蛏不同组织同工酶的比较分析
8
作者 倪小英 贾守菊 +2 位作者 陈艳乐 张永普 章丹华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9-103,共15页
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不连续电泳对尖刀蛏外套膜、鳃、肝胰腺和足等4种组织和小荚蛏外套膜、足和内脏团等3种组织的9种同工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蛏相应组织不同同工酶的分布既具一定组织特异性,也存在一定种属特异性,且两种蛏... 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不连续电泳对尖刀蛏外套膜、鳃、肝胰腺和足等4种组织和小荚蛏外套膜、足和内脏团等3种组织的9种同工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蛏相应组织不同同工酶的分布既具一定组织特异性,也存在一定种属特异性,且两种蛏的种属差异明显大于同种蛏的组织间差异。其中,尖刀蛏与小荚蛏在足组织间差异最大,而尖刀蛏肝胰腺与小荚蛏内脏团两组织间的差异相对较小。由于不同种蛏各具其稳定的酶谱表型,故可利用两种蛏同工酶酶谱表型的特异性作为蛋白质分子标记而应用于刀蛏科不同属蛏的物种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刀 小荚 同工酶
下载PDF
小荚蛏软体部不同生理阶段脂肪酸的组成与变化
9
作者 吴爱春 张永普 +1 位作者 应雪萍 贾守菊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9-23,共5页
采用气相色谱仪测定了小荚蛏不同生理阶段(配子发生期、成熟期和排放期)软体部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小荚蛏软体部含有23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5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5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13种.各生理阶段的SFA、MUFA和P... 采用气相色谱仪测定了小荚蛏不同生理阶段(配子发生期、成熟期和排放期)软体部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小荚蛏软体部含有23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5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5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13种.各生理阶段的SFA、MUFA和PUFA含量差异极显著,23种脂肪酸除C20:3含量无显著差异外,其余22种脂肪酸含量差异均显著;SFA含量以排放期为最高,配子发生期为最低;MUFA含量在配子发生期高于成熟期和排放期,PUFA含量在配子发生期和成熟期高于排放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荚 软体部 脂肪酸 生理阶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