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2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2017-2022年德国小蠊对5种杀虫剂抗药性监测结果分析
1
作者 王金娜 刘钦梅 +4 位作者 吴瑜燕 罗明宇 李天奇 龚震宇 孙继民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23-528,共6页
目的掌握浙江省德国小蠊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德国小蠊合理用药和科学防制提供依据。方法2017-2022年,在浙江省11个地市,在不同年份选择不同的监测地区进行德国小蠊现场种群的采集。采用三角烧瓶药膜法测定德国小蠊对高效氯... 目的掌握浙江省德国小蠊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德国小蠊合理用药和科学防制提供依据。方法2017-2022年,在浙江省11个地市,在不同年份选择不同的监测地区进行德国小蠊现场种群的采集。采用三角烧瓶药膜法测定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乙酰甲胺磷、敌敌畏和残杀威的抗药性,采用Probit回归模型分析功能,计算半数击倒时间(KT50)和抗性倍数。结果2017-2022年,浙江省德国小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总体抗药性水平较高,2022年金华、2021年绍兴、2018年温州和2018年丽水市高效氯氰菊酯抗性倍数分别为11.49、6.48、16.00和6.87,出现中高度抗药性。2020年衢州、2017年温州、2018年金华和2018年丽水市对溴氰菊酯抗性倍数分别为8.66、10.20、11.66和7.58,出现中高度抗药性。2022年金华、2021年绍兴和2017年温州市对敌敌畏的抗性倍数分别为7.86、7.33和7.05,出现中度抗药性。浙江省德国小蠊对乙酰甲胺磷和残杀威总体抗性水平较低,基本维持在低度抗性或敏感的水平。宁波地区德国小蠊对残杀威抗性从2020年开始由敏感发展为低度抗性;衢州地区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抗性从2020年开始发展为中度抗性;与2018年相比,绍兴地区德国小蠊2021年对菊酯类杀虫剂和敌敌畏由敏感发展为中低度抗性。2022年德国小蠊抗药性水平较高的地区为金华市,当地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为高度抗性,对溴氰菊酯和敌敌畏为中度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8.87和7.86;对残杀威和乙酰甲胺磷抗性水平较低,抗性倍数为2.36和1.16。结论浙江省德国小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性水平较高,对其他种类的杀虫剂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药性,在防制过程中,需根据德国小蠊的抗药性情况选择合适的杀虫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蠊 抗药性 杀虫剂 监测
原文传递
2022年度宿州市德国小蠊对6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
2
作者 侯银续 苏宝 +5 位作者 芮振宇 台德运 侯灏宇 张家林 吴磊 徐庆华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了解宿州市建成区德国小蠊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情况,为科学开展城区蜚蠊防治提供数据支撑。方法2022年4—6月,在宿州市埇桥区中小餐饮单位、宾馆及农贸集市等环境采捕德国小蠊野生种群,用药膜法对常用6种杀虫剂进行生物学抗药... 目的了解宿州市建成区德国小蠊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情况,为科学开展城区蜚蠊防治提供数据支撑。方法2022年4—6月,在宿州市埇桥区中小餐饮单位、宾馆及农贸集市等环境采捕德国小蠊野生种群,用药膜法对常用6种杀虫剂进行生物学抗药性测定。采用Excel 2024和SPSS 230软件处理和分析检测数据。结果宿州市埇桥区德国小蠊对胺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及敌敌畏6种杀虫剂的24 h死亡率分别为4600%、10000%、9398%、9286%、9495%和9250%,半数击倒时间KT50分别为4492、1821、2485、1941、2051、3205min。依据死亡率抗性判断标准,宿州市德国小蠊对胺菊酯属抗性种群,对氯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及敌敌畏属可能抗性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属敏感种群。依据击倒抗药性判定标准,宿州市埇桥区德国小蠊野生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了低水平抗性(443倍);对顺式氯氰菊酯、氯菊酯、溴氰菊酯和敌敌畏为中等水平抗药性,抗性倍数依次为523倍、538倍、525倍和830倍;对胺菊酯为高水平抗药性(1294倍)。结论宿州市埇桥区德国小蠊野生种群对常用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在防治工作中,应加强抗药性监测,利用监测数据指导杀虫剂的选择和使用,以延缓其抗药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蠊 杀虫剂 抗药性 药膜法
下载PDF
S-烯虫乙酯对德国小蠊的现场控制效果研究
3
作者 朱敏慧 刘丽军 +2 位作者 周毅彬 徐智寅 刘洪霞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11-114,128,共5页
目的探索S-烯虫乙酯对德国小蠊的现场控制效果。方法选择2个农贸市场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使用S-烯虫乙酯药片贴进行德国小蠊控制,对照组使用商家自行购药控制德国小蠊密度。通过比较2个市场的德国小蠊密度变化和发育繁殖情况,评估S-烯... 目的探索S-烯虫乙酯对德国小蠊的现场控制效果。方法选择2个农贸市场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使用S-烯虫乙酯药片贴进行德国小蠊控制,对照组使用商家自行购药控制德国小蠊密度。通过比较2个市场的德国小蠊密度变化和发育繁殖情况,评估S-烯虫乙酯对德国小蠊的控制效果。结果实验组在投药30 d后德国小蠊总密度下降明显,密度下降率达到67.11%,若虫密度下降率为79.79%。对照组前60 d总密度变化不大,第90天开始密度上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第90和120天的德国小蠊密度存在显著差异。施药现场带回的德国小蠊若虫中,外形畸形组死亡较早。施药现场带回的10个卵鞘中有3个未孵化,7个卵鞘产生的122只若虫成功羽化40只成虫,其中3个成虫翅膀出现畸形。结论S-烯虫乙酯通过致畸和不育作用,能够减小德国小蠊种群密度,降低其繁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烯虫乙酯 德国小蠊 致畸
下载PDF
2022年上海市黄浦区蜚蠊密度及德国小蠊抗药性监测分析
4
作者 樊坚 金姝青 +3 位作者 陈茜茜 曹晖 温和毅 高强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黄浦区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和种群构成,以及德国小蠊对3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情况,为有效防治德国小蠊侵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开展蜚蠊监测,采用药膜法开展德国小蠊抗药性实验测定。结果黄浦区2022年1—12月共布... 目的了解上海市黄浦区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和种群构成,以及德国小蠊对3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情况,为有效防治德国小蠊侵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开展蜚蠊监测,采用药膜法开展德国小蠊抗药性实验测定。结果黄浦区2022年1—12月共布放粘蟑纸1200张,有效粘蟑纸1139张,阳性49张,粘捕率为4.30%,捕获蜚蠊253只,总密度为0.22只/张夜,其中德国小蠊248只,黑胸大蠊3只,美洲大蠊2只。监测结果显示不同生态环境的蜚蠊密度有明显差异,农贸市场密度最高,其次为中小餐饮机构。抗药性结果显示高效氯氰菊酯、乙酰甲胺磷、残杀威对黄浦区德国小蠊现场品系的半数击倒时间(KT50)分别为213.51、155.36、96.02 min,德国小蠊对3种杀虫剂的抗性倍数分别是90.09、3.84、8.45。结论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是黄浦区蜚蠊防治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蠊 抗药性 蟑螂监测
下载PDF
2019—2023年合肥市蜚蠊监测结果及德国小蠊抗药性分析
5
作者 徐红平 王文君 +6 位作者 王文靖 王茜 张燕婕 侯银续 闻星 张文艳 张磊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5期418-421,共4页
目的了解2019—2023年合肥市蜚蠊种群构成、年度变化及抗药性,为开展蜚蠊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每年奇数月选择6种生境,采用粘捕法开展蜚蠊密度监测。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蜚蠊的种群构成,采用Friedman检验比较不同生境蜚蠊的年度变化规... 目的了解2019—2023年合肥市蜚蠊种群构成、年度变化及抗药性,为开展蜚蠊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每年奇数月选择6种生境,采用粘捕法开展蜚蠊密度监测。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蜚蠊的种群构成,采用Friedman检验比较不同生境蜚蠊的年度变化规律;采用诊断剂量法判定蜚蠊的抗性种群。结果2019—2023年合肥市共回收有效粘蟑纸6597张,粘捕蜚蠊758只,优势种群为德国小蠊。不同年份蜚蠊种群构成存在统计学差异(χ^(2)=308.382,P<0.05)。蜚蠊平均密度为0.115只/张。2019—2023年蜚蠊密度分别为0.048、0.118、0.189、0.089、0.142只/张。在6种生境中,农贸市场蜚蠊密度最高,为0.261只/张,医院蜚蠊密度最低,为0.005只/张。蜚蠊密度大致呈双峰曲线,高峰期在3月和9月。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年际消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757,P<0.05),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季节消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721,P<0.05)。合肥市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表现为抗性,对吡虫啉、氟虫腈和残杀威表现为敏感。结论合肥市蜚蠊的粘捕率和密度均较低,建议根据合肥市蜚蠊密度季节消长及抗药性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防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 德国小蠊 抗药性
下载PDF
24种植物精油对德国小蠊的驱避活性
6
作者 吉玉洁 江定心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73-78,共6页
为评估不同植物精油对德国小蠊的驱避活性,进而筛选出驱避效果最佳的植物源驱避剂,为开发新型蟑螂驱避类产品提供参考。采用三连筒测试法进行试验,间隔相同时间对三连筒内德国小蠊的分布状况进行观察并选出效果更佳的植物精油,再用Y型... 为评估不同植物精油对德国小蠊的驱避活性,进而筛选出驱避效果最佳的植物源驱避剂,为开发新型蟑螂驱避类产品提供参考。采用三连筒测试法进行试验,间隔相同时间对三连筒内德国小蠊的分布状况进行观察并选出效果更佳的植物精油,再用Y型嗅觉仪进一步确定其驱避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在1.2500μL·cm^(-2)剂量下,每2 min对三连筒内德国小蠊的分布状况进行记录,发现24种植物源驱避剂中,水杨醛和桂醛2种植物源驱避剂的驱避效果较显著。对2种植物源驱避剂设置剂量梯度进一步试验,结果表明,驱避率随着浓度的降低而降低。在0.6250μL·cm^(-2)剂量下,2种植物源驱避剂在空气中流动后,三连筒内德国小蠊的分布状况都发生明显变动,均有大部分德国小蠊向远离植物源驱避剂悬挂端移动。在0.3125μL·cm^(-2)剂量下,水杨醛和桂醛对德国小蠊的驱避率均在50%以上,效果仍不错。三连筒试验结束后,再用Y型嗅觉仪对相同浓度的植物精油进行试验,发现水杨醛和桂醛对德国小蠊的驱避率与三连筒试验中的结果相近。综上,水杨醛和桂醛对德国小蠊有较好的驱避效果,具有作为蟑螂驱避类产品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蠊 植物精油 水杨醛 桂醛 驱避活性
下载PDF
增效醚及增效胺对3种杀虫剂防治德国小蠊的增效作用
7
作者 关彩玲 赖云燕 +2 位作者 唐丽萍 吴鹰花 朱剑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 通过测定增效醚(PBO)和增效胺(MGK264)对3种杀虫剂防治德国小蠊的增效作用,为增效剂在德国小蠊防治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药膜法测定不同比例下增效剂对杀虫剂防治德国小蠊的增效作用,在此基础上利用选取增效作用最佳的浓度... 目的 通过测定增效醚(PBO)和增效胺(MGK264)对3种杀虫剂防治德国小蠊的增效作用,为增效剂在德国小蠊防治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药膜法测定不同比例下增效剂对杀虫剂防治德国小蠊的增效作用,在此基础上利用选取增效作用最佳的浓度比例配制定量气雾剂,用圆筒法测定增效剂对杀虫气雾剂的增效作用。结果 2种增效剂对3种杀虫剂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且除了PBO对残杀威外,基本表现出增效效果与增效剂浓度呈正比的关系。其中,PBO分别与0.05%高效氯氰菊酯、0.05%右旋苯醚氰菊酯及0.05%残杀威混配后,最佳增效含量分别为0.4%、0.4%、0.025%;MGK264与3种杀虫剂混配最佳增效浓度均为0.4%。配制成杀虫气雾剂后,PBO对0.1%高效氯氰菊酯气雾剂、0.2%右旋苯醚氰菊酯气雾剂和0.5%残杀威气雾剂的增效比分别为17%、15%、33%,MGK264对这3种杀虫剂的增效比分别为9%、19%、20%。结论 PBO和MGK264可作为防治德国小蠊杀虫剂的理想增效剂产品,在家卫杀虫产品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蠊 增效剂 杀虫剂 增效比
下载PDF
九种杀虫剂对德国小蠊的实验室杀灭效果研究
8
作者 李秋红 刘美德 +2 位作者 刘婷 张勇 佟颖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66-169,共4页
本文分别对3种不同成分市售胶饵防治德国小蠊的杀灭效果和6种药剂的室内滞留药效进行评价,以指导现场防治。胶饵室内药效实验采用玻璃方箱法,以死亡率评价杀灭效果;室内滞留药效实验采用果酱瓶药膜法,以德国小蠊与药膜强迫接触20 min后... 本文分别对3种不同成分市售胶饵防治德国小蠊的杀灭效果和6种药剂的室内滞留药效进行评价,以指导现场防治。胶饵室内药效实验采用玻璃方箱法,以死亡率评价杀灭效果;室内滞留药效实验采用果酱瓶药膜法,以德国小蠊与药膜强迫接触20 min后的死亡率评价室内滞留药效。结果显示,3种胶饵在施用96 h后,试虫校正死亡率均达到了100%,3种药剂药效均达到A级。6种滞留喷洒用药剂对德国小蠊的实验室杀灭效果均达到100%,持效期90 d以上。结果表明,9种药剂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德国小蠊均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在现场防治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蠊 胶饵 滞留喷洒 药效
下载PDF
2020-2023年白银市德国小蠊密度调查
9
作者 张学太 王友军 李治平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3年第6期514-516,共3页
目的掌握白银市德国小蠊季节消长和生境分布特点,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粘虫板法开展德国小蠊的密度调查.结果2020-2023年,白银市德国小蠊密度呈上升趋势,从2020年的0.21只/张,到2022年0.42只/张;各月均监测到德国小蠊,每年3月后... 目的掌握白银市德国小蠊季节消长和生境分布特点,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粘虫板法开展德国小蠊的密度调查.结果2020-2023年,白银市德国小蠊密度呈上升趋势,从2020年的0.21只/张,到2022年0.42只/张;各月均监测到德国小蠊,每年3月后密度逐步上升,呈单峰曲线,7月达到密度高峰后逐步降低.餐饮店德国小蠊密度最高、侵害率最大,分别为2.28只/张和15.32%,各生境密度、侵害率从高到低排序为餐饮店>农贸市场>超市>居民区>宾馆,医院未监测到德国小蠊.结论初步掌握了白银市德国小蠊的分布情况,餐饮场所是防治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蠊 季节消长 生境分布
下载PDF
我国德国小蠊抗药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熊华利 蒲郑君 +2 位作者 邱建平 舒强 唐大乂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3年第3期277-281,共5页
德国小蠊是一种世界性卫生害虫,不仅能传播病原体,还能引发过敏性哮喘和鼻炎等,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使用化学杀虫剂是防治德国小蠊的重要措施,长期大量不合理使用杀虫剂会导致德国小蠊产生抗药性。本文就近年来我国德国小蠊对拟除虫菊酯... 德国小蠊是一种世界性卫生害虫,不仅能传播病原体,还能引发过敏性哮喘和鼻炎等,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使用化学杀虫剂是防治德国小蠊的重要措施,长期大量不合理使用杀虫剂会导致德国小蠊产生抗药性。本文就近年来我国德国小蠊对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研究进行了综述,为调整德国小蠊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蠊 杀虫剂 抗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饲喂四环素和氨苄西林对德国小蠊雄成虫营养效应和3种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11
作者 沈惠芳 张婷 +1 位作者 王国红 田宝玉 《福建轻纺》 2023年第11期9-14,共6页
为探究饲喂抗生素对德国小蠊的营养利用及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文章通过饲喂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不同的抗生素溶液,采用标准重量分析法评估取食不同抗生素溶液的德国小蠊雄成虫营养效率指数,微量酶标法检测解毒酶活性变化。... 为探究饲喂抗生素对德国小蠊的营养利用及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文章通过饲喂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不同的抗生素溶液,采用标准重量分析法评估取食不同抗生素溶液的德国小蠊雄成虫营养效率指数,微量酶标法检测解毒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抗生素处理组雄成虫的相对取食量、食物利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四环素组(T)的近似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试验组(T、AT)的相对生长量和食物转化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四环素处理组(T)的德国小蠊体内ACP、AKP和GST活力相对于对照均有所升高,但与对照组(C)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抗生素混合处理组(AT)ACP、AKP和GST活力相对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总的来说,抗生素处理对德国小蠊雄成虫的营养效应指标有显著影响,降低了宿主的营养利用效率,但对德国小蠊雄成虫体内ACP、AKP、GST的活力均没有显著影响,对其体内的3种解毒酶活性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蠊 抗生素 营养效应 解毒酶
下载PDF
德国小蠊通过自体切除来优化断足再生
12
作者 赵方明 龙心怡 +3 位作者 温叶杰 任充华 李胜 彭红元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9-449,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自体切除这一现象在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发生的位点,探究自体切除与德国小蠊足再生的关系,为昆虫再生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6龄的健康德国小蠊若虫,于右后足的跗节近体端第1节、跗节近体端...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自体切除这一现象在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发生的位点,探究自体切除与德国小蠊足再生的关系,为昆虫再生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6龄的健康德国小蠊若虫,于右后足的跗节近体端第1节、跗节近体端第2节、跗节与胫节交接处、胫节远体端的1/3,1/2和2/3处、胫节与腿节交接处、腿节1/2处、腿节与转节交接处、转节与基节交接处以及基节基部共11处分别进行断足处理,每日定时对处理的德国小蠊若虫进行观察,记录是否出现自体切除现象、自体切除发生的时间、部位以及蜕皮后是否再生等。以未断足的左后足长度为对照,分析比较德国小蠊自体切除与未自体切除再生足的差异,分析自体切除与断足再生的关系。【结果】在德国小蠊若虫11处断足部位中均观察到2个自体切除位点,于胫节不同部位、胫节与腿节交接处和1/2腿节处截断的处理自体切除发生在转节末端;于跗节近体端第1和2节处截断的处理自体切除发生在胫节末端;而其他部位断足处理则未曾出现自体切除现象;自体切除位点与断足部位有关,但不受若虫龄期的影响。自体切除发生位点相同的不同断足部位中,同一龄期内,断足程度与自体切除发生概率呈正相关;当断足部位相同时,龄期大小与自体切除发生概率呈负相关。自体切除不影响再生与否,但会改变再生的位置。若在转节末端或胫节末端发生自体切除,在基节和转节内再生出完整的新足,或在胫节末端再生跗节;若不发生自体切除,于断足的部位发生再生。同时,二者再生后的足相对于正常足,发生自体切除的个体其再生足在长度上显著长于未发生自体切除的个体,该现象于胫节与腿节交接处以及胫节远体端2/3断足时最为明显,经过自体切除再生的足比例更加协调且感受器长度更长。【结论】德国小蠊通过自体切除优化断足的再生,存在两个自体切除位点,分别在转节末端和胫节末端,且在这两个自体切除位点处再生能力较强。德国小蠊在断足时会在自体切除和保留肢体之间面临着权衡:当肢体自体切除能够优化再生足的长度和感受器完整性时,虫体偏向选择发生自体切除;自体切除不能优化再生时,德国小蠊偏向选择不发生自体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蠊 断足 自体切除 再生 优化
下载PDF
某部队营区德国小蠊侵害性调查及防治效果观察
13
作者 丁玉菊 兰宗周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3年第6期491-494,共4页
目的调查某部队营区及周边居民区蟑螂侵害状况,开展蟑螂防治效果评价.方法使用粘蟑纸在不同场所开展蟑螂侵害性和密度监测,采取物理、化学和环境卫生整治的综合防治方法进行灭蟑螂处理,并定期评估防治效果.采用Excel 2010和SPSS 20.0软... 目的调查某部队营区及周边居民区蟑螂侵害状况,开展蟑螂防治效果评价.方法使用粘蟑纸在不同场所开展蟑螂侵害性和密度监测,采取物理、化学和环境卫生整治的综合防治方法进行灭蟑螂处理,并定期评估防治效果.采用Excel 2010和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了183间房,发现蟑螂种类均为德国小蠊,营区内蟑螂侵害率和密度分别为87.50%和11.35只/张,远高于周边居民区;营区内蟑螂密度最高为食堂区,其次为宿舍区、办公区、文体活动室.营区内采取综合措施后,在60d监测时蟑螂密度显著下降,整体杀灭率达到98.18%.结论该部队营区蟑螂侵害较为严重,经采取针对性综合防治措施后蟑螂杀灭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蠊 密度 部队营区 杀灭效果
下载PDF
自制绿僵菌饵剂对德国小蠊继发毒性研究
14
作者 吕鸿雁 孙宾 +1 位作者 樊梦雅 郝蕙玲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3年第5期385-387,共3页
目的研究自制绿僵菌杀蟑饵剂对德国小蠊成虫的继发传递毒性,为绿僵菌在防治卫生害虫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首次毒杀实验采用取食饵剂的方式;继发毒性实验使用上次毒杀实验虫尸饲喂的方式进行.结果特定浓度绿僵菌孢子与低剂量硼酸复配后... 目的研究自制绿僵菌杀蟑饵剂对德国小蠊成虫的继发传递毒性,为绿僵菌在防治卫生害虫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首次毒杀实验采用取食饵剂的方式;继发毒性实验使用上次毒杀实验虫尸饲喂的方式进行.结果特定浓度绿僵菌孢子与低剂量硼酸复配后实现增效作用,使得杀蟑时间由15d大大缩短至9d,且硼酸的使用量为3%,远低于市面普通化学杀虫剂.自制杀蟑饵剂对德国小蠊成虫继发毒杀的死亡率可达100%,毒杀效果显著.结论自制绿僵菌杀蟑饵剂对德国小蠊具有良好的单次继发传递毒性,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蠊 绿僵菌 继发毒性
下载PDF
不同虫期德国小蠊对四种杀虫剂敏感性的研究
15
作者 郑越平 于传宁 +2 位作者 刘莉 黄茵 林孟华 《贵州医药》 CAS 2008年第7期659-660,共2页
关键词 德国小蠊若虫 敏感性 杀虫剂 德国小蠊成虫 虫期 现场防治 敏感品系 监测工作
下载PDF
广东省德国小蠊对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 被引量:56
16
作者 林立丰 卢文成 +1 位作者 蔡松武 刘礼平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 :了解广东省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 ,指导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方法 :药膜接触法。结果 :野外采集 5个品系德国小蠊与敏感品系比较 ,对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的抗性系数分别为 1.99~ 2 0 .34、1.62~ 10 .2 8,对毒死蜱、残... 目的 :了解广东省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 ,指导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方法 :药膜接触法。结果 :野外采集 5个品系德国小蠊与敏感品系比较 ,对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的抗性系数分别为 1.99~ 2 0 .34、1.62~ 10 .2 8,对毒死蜱、残杀威的抗性系数分别为 0 .96~ 3.42、1.2 8~3.88。其中肇庆及茂名地区野外种群均对氯氰菊酯、溴氰菊酯产生了较高抗性。结论 :广东省德国小蠊对 4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及抗药性不一 ,其化学防制须选择适当的杀虫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蠊 抗药性 杀虫剂 药膜接触法
下载PDF
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监测 被引量:22
17
作者 白淑萍 孙晨熹 +2 位作者 李培羽 张咏梅 李今越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07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检测野外不同生境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方法参照WHO和Atkinson、Zhai等点滴法和药膜法。结果药膜法测定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敌敌畏、残杀威、毒死蜱抗性系数分别为7.68~20.54,1.26~5... 目的检测野外不同生境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方法参照WHO和Atkinson、Zhai等点滴法和药膜法。结果药膜法测定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敌敌畏、残杀威、毒死蜱抗性系数分别为7.68~20.54,1.26~5.94,2.06~5.10,1.69~25.97,1.4~10.91,5.55~20.6;点滴法测定德国小蠊对三氟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残杀威、毒死蜱相对倍数为16.32~89.97,20.86~77.86,4.34~11.24,36.16~81.46。结论德国小蠊抗性水平的监测为蟑螂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蠊 抗药性 杀虫剂 监测
下载PDF
德国小蠊抗药性及防制措施 被引量:23
18
作者 傅桂明 王伟 +1 位作者 杨天赐 莫建初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06年第5期391-393,共3页
关键词 德国小蠊 防制措施 抗药性 野生种群 生活 人类
下载PDF
德国小蠊全基因组中微卫星分布规律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晨 杜联明 +5 位作者 李鹏 杨茗羽 李午佼 沈咏梅 张修月 岳碧松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37-1045,共9页
【目的】分析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全基因组中微卫星的数量和分布规律,并对外显子中含有微卫星的基因进行功能注释。【方法】使用微卫星搜索软件查找德国小蠊基因组中微卫星的数量、重复次数以及所有微卫星的位置信息,编写Pytho... 【目的】分析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全基因组中微卫星的数量和分布规律,并对外显子中含有微卫星的基因进行功能注释。【方法】使用微卫星搜索软件查找德国小蠊基因组中微卫星的数量、重复次数以及所有微卫星的位置信息,编写Python脚本对微卫星进行定位,并通过Blast2Go和KASS程序对外显子中含有微卫星的基因进行功能注释。【结果】共找到1~6碱基重复类型的微卫星序列604 386个,总长度15 301 255 bp,约占全基因组序列(约2.04 Gb)的0.75%,分布频率为1/3.37 kb,微卫星序列的长度主要在12~60个碱基长度范围内。不同类型的微卫星中,三碱基(226 876)重复类型微卫星数量最多,占微卫星总数的37.54%;四碱基(150 355)重复类型次之,占微卫星总数的24.88%;其余依次是单碱基(141 167)、二碱基(60 877)、五碱基(21 570)和六碱基(3 541)重复类型,分别占微卫星总数的23.36%,10.07%,3.57%和0.59%。出现最多的重复拷贝类别有:ATT,AAT,A,T,AAAT,ATTT和AT,共411 789个微卫星,占微卫星总数的68.13%,这7种类别的微卫星数量均大于30 000个。共有2 372个微卫星在外显子上,它们分别位于1 481个基因上。GO功能注释结果表明,其中434条归类于细胞组分(cellular component),402条归类于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660条归类于生物学过程(biological process)。KEGG通路分析结果表明,与新陈代谢相关的基因最多(380个),其次是与机体系统相关的(276个),与遗传信息进程相关的基因最少(92个)。【结论】本研究为进一步系统深入分析德国小蠊微卫星功能及微卫星分子标记筛选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蠊 微卫星 生物信息学 功能注释 基因组 外显子
下载PDF
贵阳市德国小蠊对七种杀虫剂的抗性测定 被引量:17
20
作者 郑越平 刘利 +2 位作者 于传宁 黄茵 林孟华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3-355,共3页
目的了解贵阳市区3个野外种群德国小蠊(C1、C2、C3)对7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以便通过抗性水平来指导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方法药膜接触法.结果贵阳市区3个野外种群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 目的了解贵阳市区3个野外种群德国小蠊(C1、C2、C3)对7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以便通过抗性水平来指导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方法药膜接触法.结果贵阳市区3个野外种群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二氯苯醚菊酯、残杀威和DDVP等7种杀虫剂的平均抗性倍数分别为4.20、6.31、3.22、2 31、18.42、1.03和5.11倍.3个野外种群德国小蠊对二氯苯醚菊酯已产生高抗,抗性倍数在13.63~22.11之间;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敌敌畏已不同程度地产生抗性,抗性倍数在1.52~8.28之间;对残杀威敏感,抗性倍数在0.92~1.13之间.结论3个野外种群德国小蠊对6种杀虫剂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对1种杀虫剂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蠊 抗药性 抗性测定 杀虫剂 贵阳市 高效氯氰菊酯 顺式氯氰菊酯 二氯苯醚菊酯 氟氯氰菊酯 野外种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