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9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小血管疾病磁共振波谱和张量成像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黄立安 张世军 +2 位作者 徐安定 凌雪英 宋雪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681-2683,共3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波谱(MRS)联合磁共振张量(DTI)研究脑小血管疾病(SVD)患者的白质损害程度,为SVD导致认知障碍提供进一步的研究。方法 SVD患者12例,正常对照组6例,采用MRS和DTI成像,感兴趣区(ROI)选择半卵圆中心层面,MRS成像测定ROI区乙... 目的应用磁共振波谱(MRS)联合磁共振张量(DTI)研究脑小血管疾病(SVD)患者的白质损害程度,为SVD导致认知障碍提供进一步的研究。方法 SVD患者12例,正常对照组6例,采用MRS和DTI成像,感兴趣区(ROI)选择半卵圆中心层面,MRS成像测定ROI区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和胆碱(Cho)/Cr值。DTI成像获得平均弥散(MD)图和部分各向异性(FA)图,选择与MRS一致的白质ROI区进行测量。结果双侧MD值、左侧FA值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而MRS参数NAA/Ch、Ch/Cr、NAA/Cr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MRS和DTI技术,可以无创敏感检测SVD患者较正常对照组颅内半卵圆中心白质结构有明显受损,但该区主要脑代谢物浓度改变并不明显,说明SVD认知障碍机制可能主要与白质结构受损有关,而与脑代谢可能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血管疾病 磁共振波谱 张量
下载PDF
肾小球滤过率与老年脑小血管疾病病变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俊霞 胡全中 +2 位作者 唐莉 李佩 张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703-1704,共2页
脑小血管疾病是引起脑卒中、认知功能衰退和痴呆症的常见原因,故寻求一种能够预测脑小血管疾病的指标尤为重要,新进的研究发现肾功能障碍者发生脑小血管疾病(BSVD)的风险增加,但肾功能受损程度与BSVD病变程度的关系未明确,
关键词 肾小球滤过率 小血管疾病 老年患者
下载PDF
OSAHS与脑小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丹 朱延梅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11期719-723,共5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已被证实为脑梗死、心肌梗死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脑小血管疾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ease,CSVD)是脑血管疾病的又一常见类型。本文对OS...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已被证实为脑梗死、心肌梗死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脑小血管疾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ease,CSVD)是脑血管疾病的又一常见类型。本文对OSAHS与CSVD相关性分析的研究进展综述。1.OSAHS OSAHS是由上呼吸道完全或部分阻塞引起的睡眠呼吸系统疾病,其特征是在睡眠期间反复发作上呼吸道部分或完全塌陷,随之出现的气流减少通常会导致气体交换的严重紊乱和睡眠中反复觉醒。OSAH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血管疾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睡眠期间 心脑血管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OSAHS CEREBRAL 气体交换
下载PDF
脑小血管疾病患者轻度认知障碍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于艳辉 王彦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2期65-67,共3页
目的探究脑小血管疾病患者轻度认知障碍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06-2016-08我院收治的脑小血管疾病患者90例和同期进行体检的正常人35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蒙特利尔评估量表(MoCA)检查,将其分为认知正常组(35例)... 目的探究脑小血管疾病患者轻度认知障碍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06-2016-08我院收治的脑小血管疾病患者90例和同期进行体检的正常人35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蒙特利尔评估量表(MoCA)检查,将其分为认知正常组(35例)和轻度认知障碍组(55例)。检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与认知障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轻度认知障碍组和认知正常组的Hcy水平较高(P<0.05),且认知障碍组Hcy水平更高,3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2)经相关性分析发现,轻度认知障碍组的Hcy水平与其蒙特利尔评估总分(MoCA)、注意力与计算力、抽象能力、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成负相关(P<0.05),与语言、延迟回忆、定向力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Hcy的升高是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会对其患者的认知功能产生损害,临床检测Hcy水平,可预测认知障碍的发生,对患者的预后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血管疾病 轻度认知障碍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脑小血管疾病 被引量:5
5
作者 曹金强 吉训明 《罕少疾病杂志》 2011年第6期42-44,57,共4页
脑小血管病与慢性脑循环障碍相关,占缺血性卒中的20%左右,也是大部分脑部疾病的病因所在。本文简单回顾了一下脑血管病的定义、分类、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治疗。
关键词 小血管疾病 腔隙性梗死 脑白质损害 慢性脑缺血 缺氧适应
下载PDF
脑小血管疾病 被引量:1
6
作者 郭瑞友 马晓维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7年第10期71-73,共3页
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和影像技术特别是核磁共振技术的不断提高,认知损害和痴呆患者的数量在逐渐增加,而与年龄和认知密切相关的脑小血管疾病(SVD)自然引起研究者的普遍关注。SVD占所有脑卒中事件的20%~30%,多数SVD起源于颅底软... 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和影像技术特别是核磁共振技术的不断提高,认知损害和痴呆患者的数量在逐渐增加,而与年龄和认知密切相关的脑小血管疾病(SVD)自然引起研究者的普遍关注。SVD占所有脑卒中事件的20%~30%,多数SVD起源于颅底软脑膜大动脉小的穿通动脉,其直径0.05-0.40mm,代表血管有豆纹动脉、脑桥支和丘脯动脉,它们是终末血管,主要供给脑干、基底节、放射冠及其周围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血管疾病 脑卒中 核磁共振技术 认知损害 穿通动脉 影像技术 豆纹动脉 SVD
下载PDF
小血管疾病致血管性痴呆脑血流统计影像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杜玉琴 巫顺秀 《实用全科医学》 2005年第3期201-202,共2页
目的探讨小血管疾病导致的血管性痴呆(VD)脑血流(CBF)变异和分布,评估CBF技术对VD临床诊断价值。方法VD组和健康组,分别得到CBFSPECT影像,并用3D-FA及3D-SSP方法做同机处理,比较两个组CBF影像的FD均值及VD组CBF减少的分布形式。结果VD组... 目的探讨小血管疾病导致的血管性痴呆(VD)脑血流(CBF)变异和分布,评估CBF技术对VD临床诊断价值。方法VD组和健康组,分别得到CBFSPECT影像,并用3D-FA及3D-SSP方法做同机处理,比较两个组CBF影像的FD均值及VD组CBF减少的分布形式。结果VD组CBF影像中FD均值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经3D-SSP分析重建后,显示VD组CBF呈现全脑皮层的血流减少和额前叶区局限性血流减少。结论影像分析技术的应用,对VD患者的诊断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血管疾病 脑血流 影像分析 血管性痴呆(VD) 统计 临床诊断价值 血流减少 CBF CT影像 SP方法 分布形式 临床价值 分析技术 SPE SSP 额前叶 脑皮层 健康 均值 FD
下载PDF
脑小血管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宋铁军 黄珺 《实用医技杂志》 2007年第8期937-939,共3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小血管疾病(SVD)的关系,了解SVD的危险因素。方法:腔隙性脑梗死患者(LI)96例,根椐腔隙数目分为单发性腔梗组(SLI)和多发性腔梗组(MLI),根据脑白质疏松(LA)有无分为LA组和无LA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小血管疾病(SVD)的关系,了解SVD的危险因素。方法:腔隙性脑梗死患者(LI)96例,根椐腔隙数目分为单发性腔梗组(SLI)和多发性腔梗组(MLI),根据脑白质疏松(LA)有无分为LA组和无LA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I)组患者78例和对照组35例,比较各组之间的患者tHcy水平,评价tHcy水平和LI的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t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I组与AI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MLI组患者tHcy水平高于SLI,LA组患者则高于无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I患者tHcy水平与传统危险因素等各指标无相关性。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tHcy(OR=1.335,Az=0.882)是LI的较强的预测指标,同时tHcy(OR=1.063)也是脑白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结论:高tHcy与LI及其脑白质疏松症有关,是SVD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至于Hcy在SVD的致病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小血管疾病
下载PDF
中医治疗脑小血管疾病认知功能障碍概况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庆利 陈小转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3年第3期281-282,共2页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构成的老龄化,认知障碍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日显突出,而与年龄和认知密切相关的SVD自然引起研究者的普遍关注。SVD主要包括变性型脑微血管病、视网膜脑血管病、后部脑病、脑淀粉样血管病、线粒体脑肌病等。SVD占所有脑卒...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构成的老龄化,认知障碍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日显突出,而与年龄和认知密切相关的SVD自然引起研究者的普遍关注。SVD主要包括变性型脑微血管病、视网膜脑血管病、后部脑病、脑淀粉样血管病、线粒体脑肌病等。SVD占所有脑卒中事件的20%~30%[1],多数SVD起源于颅底软脑膜大动脉小的穿通动脉,其直径0.05~0.40mm,代表血管有豆纹动脉、脑桥支和丘脑动脉,它们是终末血管,主要供给脑干、基底节、放射冠及其周围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血管疾病 认知功能障碍 综述
下载PDF
脑小血管疾病与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原因观察
10
作者 齐秀慧 赵莉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33期173-173,共1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脑小血管疾病(SVD)发病之间的相关原因,了解脑小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小血管疾病患者8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一时期收治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I)患...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脑小血管疾病(SVD)发病之间的相关原因,了解脑小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小血管疾病患者8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一时期收治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I)患者86例,作为对照一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二组。测定并比较各组之间的患者t Hcy水平,评价t Hcy水平和LI的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t 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二组(P<0.05),LI患者t Hcy水平与传统危险因素等各指标无相关性,t Hcy是LI的较强的预测指标。结论结果表明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较高与脑小血管疾病及脑白质疏松症有相关性,是脑小血管疾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血管疾病 同型半胱氨酸 相关原因 观察
下载PDF
脑小血管疾病与脑脊液流速及颈部大血管血液流速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张建梅 彭湘晖 +3 位作者 刘运昌 罗婉莹 黄光仪 杨旭日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6期78-80,共3页
目的:采集脑小血管疾病患者经磁共振相位对比成像进行脑脊液的流量、搏动及颈部大血管血液的流量、搏动数据,分析脑脊液的流量、搏动及颈部大血管血液的流量、搏动与脑小血管疾病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0月广... 目的:采集脑小血管疾病患者经磁共振相位对比成像进行脑脊液的流量、搏动及颈部大血管血液的流量、搏动数据,分析脑脊液的流量、搏动及颈部大血管血液的流量、搏动与脑小血管疾病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收治的40例经头颅磁共振诊断为脑小血管疾病的患者,根据是否伴有认知损害分为损害组(n=14)、无损害组(n=26)。比较两组患者的脑脊液上下峰流速、颈部大血管收缩期峰值血液流速以及舒张期末血液流速水平的变化情况及其相关性。结果:无损害组中脑导水管脑脊液上峰速度为(6.85±2.03)cm/s,显著高于损害组的(4.62±2.27)cm/s(P<0.01);无损害组中脑导水管脑脊液下峰速度为(6.02±1.48)cm/s,显著高于损害组的(4.14±1.35)cm/s(P<0.01)。损害组颈部大血管收缩期峰值血液流速以及舒张期末血液流速水平均低于无损害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研究结果,脑小血管疾病与脑脊液流速及颈部大血管血液流速均呈负相关(r=-0.892,P<0.001;r=-0.734,P<0.001)。结论:通过MRI相位对比成像可以监测脑小血管疾病高风险患者的脑脊液及颈部大血管血液的流量和搏动,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干预治疗和减少脑小血管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血管疾病 脑脊液流速 颈部大血管 血液流速 相关性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和波谱成像在缺血性脑小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慧丽 李仕红 +2 位作者 张颖冬 周俊山 殷信道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7年第6期418-423,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联合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对于缺血性脑小血管疾病(small vessel disease,SVD)的影像评估价值。材料与方法对42例缺血性SVD患者进行常规MRI、...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联合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对于缺血性脑小血管疾病(small vessel disease,SVD)的影像评估价值。材料与方法对42例缺血性SVD患者进行常规MRI、DTI和MRS扫描,测量病灶及健侧对称正常脑白质区域的平均弥散系数(average diffusion coefficient,DCavg)值、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测量病灶及其周围正常脑白质区域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 aspartic acid,NAA)、胆碱(choline,Cho)、肌酸(creatine,Cr)、肌醇(myo-inositol,MI)等生化代谢物的浓度值,并计算NAA/Cho、NAA/Cr、Cho/Cr、MI/Cr的比值。将42例SVD患者的缺血性病灶按照影像学显示分组,并对各组上述测量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选取42例缺血性SVD患者的42个病灶并分成慢性缺血组(30例)和慢性期梗死灶组(12例)。SVD病灶的DCavg值和FA值分别较健侧镜像区正常脑白质的增高和降低(P<0.01),而两组间SVD病灶的DCavg值和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VD病灶的NAA、Cho和Cr的均数都小于周围正常白质(P<0.01),而两组间的各项MRS代谢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正常脑白质的DCavg值与FA值(r=-0.383,P=0.012)呈负相关,FA值与NAA/Cho(r=0.420,P=0.006)、NAA/Cr(r=0.382,P=0.012)之间均呈正相关,而在SVD病灶组无上述相关性。Spearman相关分析,SVD病灶组的DCavg与高血压呈正相关(r=0.338,P=0.029)。结论对于缺血性SVD,DCavg、FA、NAA、Cho和Cr等检测指标能够共同反映神经髓鞘结构的微观变化及其功能的破坏,联合应用DTI和MRS成像技术对缺血性SVD疾病进行研究,有助于其临床诊断及病理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波谱 小血管疾病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脑小血管疾病血脑屏障通透性与MRI总负担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曼 李悦 +5 位作者 高帅 刘明熙 周洋 左龙 胡文立 蒋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03-1308,共6页
目的通过动态增强MRI(DCE-MRI)探讨血脑屏障(BBB)通透性与脑小血管疾病(CSVD)MRI总负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4例患者以5分制CSVD影像学总负担评分表进行评价,包括腔隙性梗死(lacunes)、脑白质高信号(WMH)、脑微出血(CMB)、血管周围间隙... 目的通过动态增强MRI(DCE-MRI)探讨血脑屏障(BBB)通透性与脑小血管疾病(CSVD)MRI总负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4例患者以5分制CSVD影像学总负担评分表进行评价,包括腔隙性梗死(lacunes)、脑白质高信号(WMH)、脑微出血(CMB)、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和脑萎缩(BA),并根据得分0~5分为CSV0组(0分)~CSVD5组(5分)共6组。对各组均行DCE-MRI,并以Patlak双室药代动力学模型测量WMH、常规MRI表现正常的脑白质区(NAWM)、皮层灰质区(CGM)以及深部灰质区(DGM)BBB通透性。结果最终纳入99名,校正年龄、性别和血管危险因素后,NAWM、WMH、CGM及DGM 4个区域的CSVD影像学总负担与渗漏速率(K trans)和曲线下面积(AUC)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NAWM、CGM及DGM区域CSVD影像学总负担与局部脑血浆容量(V p)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CSVD患者BBB通透性增高与其MRI所示总CSVD负担相关;BBB受损可能是CSVD病理生理过程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血管疾病 血脑屏障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小血管疾病临床特点的研究
14
作者 王景群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29期86-87,共2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小血管疾病的临床特点,主要观察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本次研究共收集了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与短暂性脑缺血患者427例,通过危险因素筛查与磁共振检查,以Fazekas评分来评估患者的白质病变程度,并按...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小血管疾病的临床特点,主要观察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本次研究共收集了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与短暂性脑缺血患者427例,通过危险因素筛查与磁共振检查,以Fazekas评分来评估患者的白质病变程度,并按照白质病变程度来进行分组,并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回顾来评价不同组间的危险因素分布。结果通过白质病变程度进行分组,白质病变的危险因素与患者的年龄、既往病史以及血管狭窄有很大的联系。结论年龄与既往卒中史是白质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质病变患者会出现更多的小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小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脑小血管疾病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耿晔 吕建萌 +1 位作者 雷琦 杨谦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1年第4期363-368,共6页
在过去十年中全球预期寿命大幅增加,与年龄相关性疾病对社会和卫生保健系统造成的挑战愈演愈烈。脑小血管疾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一种增龄性脑微血管病变,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50~90岁人群中患病率由5%升至... 在过去十年中全球预期寿命大幅增加,与年龄相关性疾病对社会和卫生保健系统造成的挑战愈演愈烈。脑小血管疾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一种增龄性脑微血管病变,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50~90岁人群中患病率由5%升至几乎100%,是导致卒中和血管性痴呆的重要血管因素,并与步态障碍和情绪障碍有关。研究表明全球约50%的痴呆症及25%的卒中与CSVD相关,且近年来CSVD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并呈多样化,关注CSVD、保护大脑健康成为重中之重。但其潜在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CSVD的最关键病理生理机制之一是内皮功能障碍和血脑屏障(BBB)渗漏。本文回顾了CSVD病理学相关文献,并按照CSVD的影像学标志物类型对其病理特征进行综述,其中特别强调了内皮功能障碍在初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期帮助确定干预的潜在目标,提高小血管疾病患者的风险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血管疾病 内皮功能障碍 血脑屏障渗漏 病理机制
下载PDF
脑小血管疾病患者认知水平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瑶 王运超 +7 位作者 史长河 李珊珊 蔚文凯 刘聪慧 于璐璐 赵子晨 许予明 李玉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30期5582-5584,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脑小血管疾病(CSVD)患者认知水平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神经内三科的190例CSVD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与认知功能障碍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 目的探讨影响脑小血管疾病(CSVD)患者认知水平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神经内三科的190例CSVD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与认知功能障碍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脑小血管疾病患者认知水平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受教育年限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教育年限较短和血浆HO-1水平较低是影响脑小血管疾病患者认知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SVD患者认知功能与受教育年限和血浆HO-1水平有关,接受教育时间越短或者血浆HO-1水平越低,则越有可能存在较差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血管疾病 认知功能 血红素加氧酶-1
下载PDF
步态分析在脑小血管疾病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志澄 曹剑 +1 位作者 王红丽 蔡晓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4-666,共3页
脑小血管病(CSVD)是指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动脉及其远端分支、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1]。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及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高发,CSVD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影响我国老... 脑小血管病(CSVD)是指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动脉及其远端分支、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1]。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及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高发,CSVD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影响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2]。因其特有的步态异常所引起的意外残疾,如跌倒等事故的发生率较高,由此造成的护理负担和经济负担也随之加重,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小血管疾病 步态分析 步态图 三维运动检测系统 干预
下载PDF
脑小血管疾病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霞 仝秀清 《临床荟萃》 CAS 2016年第2期229-232,共4页
脑小血管疾病是指不同原因引起的脑小动脉、小静脉及毛细血管的病理生理学改变。脑小血管疾病是引起老年人认知、情感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导致老年人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或痴呆。现就脑小血管疾病临床研究取得的进展进行归纳总结。
关键词 大脑小血管疾病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C反应蛋白质 半胱氨酸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术后定量血流分数对小血管疾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孟帅 邹开源 金泽宁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190-1196,共7页
目的:定量血流分数(QFR)在药物涂层球囊成功治疗小血管疾病中的预测价值尚未被探索。本研究是探究术后QFR在药物涂层球囊成功治疗小血管疾病患者中的预测价值(9个月血管造影再狭窄和1年临床疗效中)。方法:回顾性分析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 目的:定量血流分数(QFR)在药物涂层球囊成功治疗小血管疾病中的预测价值尚未被探索。本研究是探究术后QFR在药物涂层球囊成功治疗小血管疾病患者中的预测价值(9个月血管造影再狭窄和1年临床疗效中)。方法:回顾性分析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小血管疾病患者手术前或手术后QFR值,探究其与预后的关系。主要终点是9个月时的血管造影再狭窄。次要终点是血管相关的复合终点(VOCE),定义为1年时与血管相关的心脏死亡、心肌梗死和靶血管重建。结果:共筛查出129例患者,并对所有人群进行QFR测量。其中,再狭窄35例(27.1%),VOCE 8例(6.2%)。术后血管病变处QFR对再狭窄的预测准确性中等(曲线下面积0.78,95%CI:0.67~0.88),QFR≤0.9与再狭窄风险(OR=16.66,95%CI:4.71~58.88)和VOCE(OR=6.45,95%CI:1.42~29.22)增加相关。血管扩张后QFR的预测价值较低,扩张前QFR值和前后增加值的可辨性较低甚至没有。结论:QFR在药物涂层球囊成功治疗小血管疾病预后中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术后低病变/血管QFR值可预测造影及临床不良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血流分数 药物涂层球囊 小血管疾病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在小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邱雪 徐广马 《微创医学》 2022年第5期535-540,共6页
冠状动脉疾病是影响全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心血管疾病之一,已经被证实是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1]。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已显著降低,特别是小血管疾病(small vessel disease,SVD)患者。既往研究发现,在SVD介入治疗中,裸... 冠状动脉疾病是影响全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心血管疾病之一,已经被证实是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1]。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已显著降低,特别是小血管疾病(small vessel disease,SVD)患者。既往研究发现,在SVD介入治疗中,裸金属支架治疗的再狭窄率高达40%-50%,而随着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的应用,再狭窄率降至5%-25%[2]。随着第二代、第三代DES的出现,支架内再狭窄(in stent restenosis,ISR)和支架血栓形成(stent thrombosis,ST)的概率又进一步降低[3-4]。但在SVD患者中,支架的应用仍然受到多方面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血管疾病 冠状动脉疾病 药物涂层球囊 药物洗脱支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