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小说中的诗词曲“寄生”说辨义--与赵义山先生商榷 被引量:1
1
作者 饶龙隼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37,共9页
明代小说中存有大量诗词曲,有的还偶存赋作和其他文体。如何看待这种创作现象,如何认定其文体特性,在不同学者的论著中,颇见分歧而迄无定论。真正具有标举某种学说意味的,是赵义山等学者的“寄生”说。该说缘自近世以来援西律中、援后... 明代小说中存有大量诗词曲,有的还偶存赋作和其他文体。如何看待这种创作现象,如何认定其文体特性,在不同学者的论著中,颇见分歧而迄无定论。真正具有标举某种学说意味的,是赵义山等学者的“寄生”说。该说缘自近世以来援西律中、援后例前的学术理路,对早前西学镜照下的中国小说研究产生过重要影响。但“寄生”说颇存疑义,其可疑之处略有四个方面:一学理不通,二效用不周,三推求过甚,四来源失据。其实,明代小说中的诗词曲并非单体的文学作品,本来就不具备独立的文学价值和文体意义;故而,小说中的诗词曲“寄生”说应该悬置不用,较稳妥的做法是回归小说发展的历史情境,尊重古代小说诗文共生、散韵结合的体制形态,并对小说中的诗词曲“寄生”说作出合理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中的诗词曲 寄生说 援西律中 制度根源 叙事功能
下载PDF
黑人身份构建与英国性改变——评《当代英国黑人小说中的身份认同问题研究》
2
作者 焦子珊 《语言教育》 2023年第2期124-130,共7页
《当代英国黑人小说中的身份认同问题研究》(2022)以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的当代英国黑人小说为研究对象。该书从英国黑人移民的身份构建与英国性的改变两个角度展开论述,前者主要探究英国黑人移民在英国社会中挣扎求存,实现身份构建的... 《当代英国黑人小说中的身份认同问题研究》(2022)以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的当代英国黑人小说为研究对象。该书从英国黑人移民的身份构建与英国性的改变两个角度展开论述,前者主要探究英国黑人移民在英国社会中挣扎求存,实现身份构建的过程;后者则探究了黑人移民在英格兰性向英国性转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书中蕴含的黑人移民身份构建和英国性改变不仅与英国黑人小说的成长主题相契合,而且影射出当今英国社会的成长与重塑,为国内研究当代英国黑人小说的新视角提供了重要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英国黑人小说中的身份认同问题研究》 黑人身份构建 英国性改变
下载PDF
自我投影与他者审视——论托马斯·塞尔比的《中国小说中的中国人》 被引量:5
3
作者 宋丽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67,共7页
《中国小说中的中国人》是英籍在华传教士托马斯.塞尔比选译中国小说结辑而成的集子。以中国小说为依据,从他者的角度审视中国人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的"自我投影",入乎其中,又出乎其外,在自我与他者的双棱镜下关注和解读中国人... 《中国小说中的中国人》是英籍在华传教士托马斯.塞尔比选译中国小说结辑而成的集子。以中国小说为依据,从他者的角度审视中国人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的"自我投影",入乎其中,又出乎其外,在自我与他者的双棱镜下关注和解读中国人及其文学文化,同时在翻译的过程中亦对中国小说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编和再创作,在中国古典小说西译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马斯·塞尔比 中国小说中的中国人 古典小说西译
下载PDF
跨媒介叙事研究的范例——从《小说与电影中的叙事》看雅各布·卢特的叙事学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徐强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8-53,共6页
本文以《小说与电影中的叙事》为中心,论述著名文学理论家、挪威奥斯陆大学教授雅各布·卢特的叙事学研究。其书以小说与电影的跨媒介叙事研究为立意,调动作者几十年来在文学理论、叙事学、现代主义小说等领域的丰厚积累,兼采当代... 本文以《小说与电影中的叙事》为中心,论述著名文学理论家、挪威奥斯陆大学教授雅各布·卢特的叙事学研究。其书以小说与电影的跨媒介叙事研究为立意,调动作者几十年来在文学理论、叙事学、现代主义小说等领域的丰厚积累,兼采当代人文社会科学诸学科视角,在理论与分析的密切结合、经典与后经典叙事学的融通、遴选讨论对象的独具慧眼、多所会心的得失评骘方面都有鲜明特色,使该书显示出开阔、厚重、细腻、朴实的学术风格,堪称跨媒介叙事研究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学 跨媒介叙事 雅各布·卢特 小说与电影中的叙事》
下载PDF
明清小说中的性别问题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夏薇 《文学研究》 2020年第2期87-97,共11页
从以女性为中心的母系社会到建立了男权中心的性别制度的封建社会,即便男性制定了最严苛的法律制度来压制女性,男性同女性争夺权力和利益的战争依然不曾有一刻停息。本文通过对古代小说中女性买卖和两性相杀的故事的研究,分析作者创作... 从以女性为中心的母系社会到建立了男权中心的性别制度的封建社会,即便男性制定了最严苛的法律制度来压制女性,男性同女性争夺权力和利益的战争依然不曾有一刻停息。本文通过对古代小说中女性买卖和两性相杀的故事的研究,分析作者创作心理及其性别意识对于小说人物设置、情节安排、生活情景的选择等方面的影响。从男性的作品中了解女性对"父权制"再生产的参与情况,以及"男性中心主义"如何在两性的共同努力下获得生命并形成牢不可破的社会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明清小说 女性 买卖 小说中的好汉
下载PDF
文学转型与小说创作潮流——《新时期文学转型中的小说创作潮流》评析
6
作者 昌切 简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2-144,共3页
关键词 王又平 《新时期文学转型中的小说创作潮流》 评析
下载PDF
学者的开放胸襟与言说热忱——读《新时期文学转型中的小说创作潮流》
7
作者 叶君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54-54,共1页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转型中的小说创作潮流》 书评 生成根源 话语策略
下载PDF
《现代性视野中的中国现代小说》(博士学位论文)
8
作者 叶诚生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4-74,共1页
“现代性问题”是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西方思想文化界逐渐展开的一个重要论题。作为一种新的理论话语出现的现代性首先是某种文化反思的结果 ,反思的对象正是至迟自启蒙运动以来有关“现代”的历史演进与话语建构。本文即以“现代性问题... “现代性问题”是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西方思想文化界逐渐展开的一个重要论题。作为一种新的理论话语出现的现代性首先是某种文化反思的结果 ,反思的对象正是至迟自启蒙运动以来有关“现代”的历史演进与话语建构。本文即以“现代性问题”这一特定视角面对中国现代小说 ,力图将在现代文学中历来被视为价值终点的“现代性”重新拉回阐释的起点 ,以见出中国现代小说这一习见对象的某些新内涵以及“现代性”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语境中的复杂性。在这一新的论域中 ,现代性的历史叙事与文学想象中的现代性、现代小说“元叙事”与小说文体生长中的丰富性等一系列相互关联又相互悖反的论题将会在文化诗学的视野中得到新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视野中的中国现代小说 中国 文学评论 文化反思 价值理论
下载PDF
索尔·贝娄成长小说研究的创新之作——评张军的《索尔·贝娄成长小说中的引路人研究》
9
作者 罗嘉 赵超 《黑龙江史志》 2014年第12期59-61,共3页
张军的《索尔·贝娄成长小说中的引路人研究》是一部研究贝娄成长小说的创新之作,该书创造性地从"引路人"的角度来解读索尔·贝娄的成长小说,给广大学者提供了新的研究角度和思路。
关键词 索尔·贝娄 《索尔·贝娄成长小说中的引路人研究》 成长小说 引路人
下载PDF
中西互证 史思合璧——评王又平教授的《新时期文学转型中的小说创作潮流》
10
作者 杨厚均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1-112,共2页
关键词 王又平 《新时期文学转型中的小说创作潮流》 西方批评理论 传统文化
下载PDF
从本维尼斯特的陈述理论看小说中的对话结构
11
作者 张怡 《法国研究》 2017年第4期43-50,共8页
《陈述的形式配置》是本维尼斯特关于陈述理论的一篇重要论文。在这篇文章中,本维尼斯特明晰地阐释了关于陈述的定义、前提、特征以及其实现的框架结构的思考,并在文末留下一个开放式的结尾,特别指出关于书面陈述中的复杂话语形式还有... 《陈述的形式配置》是本维尼斯特关于陈述理论的一篇重要论文。在这篇文章中,本维尼斯特明晰地阐释了关于陈述的定义、前提、特征以及其实现的框架结构的思考,并在文末留下一个开放式的结尾,特别指出关于书面陈述中的复杂话语形式还有待作进一步地分析。本文即从此处入手,运用本维尼斯特的陈述和对话结构的理论,试图按照书面陈述中的陈述层面、陈述对象、对话结构的实现形式的不同来重新梳理小说中的对话结构,同时针对小说对话模式中陈述行为指示词"XX说"的缺省现象,运用本维尼斯特陈述理论中的"参照指涉"概念,来对小说叙事变革过程中叙事者逐渐隐身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维尼斯特 陈述 小说中的对话结构
下载PDF
评《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女性问题研究》
12
作者 郭豫适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18-122,共5页
研究妇女问题既具有学术价值 ,同时也具有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女性问题研究》以中国古代小说为基本材料 ,对中国古代女性的不幸命运和涉及女性的诸多问题 ,进行了相当全面、深入的评述和研讨 ,具有以史为鉴的作用。
关键词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女性问题研究》 女性问题 李新灿 博士论文
下载PDF
对于自我三重角色的完美体认——评《新时期文学转型中的小说创作潮流》
13
作者 叶君 《云梦学刊》 2003年第4期127-128,共2页
关键词 书评 《新时期文学转型中的小说创作潮流》 当代文学 小说创作 王又平 文学批评
下载PDF
论贾平凹“心目中的小说”创作理想与实践
14
作者 涂昊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70-74,共5页
贾平凹有自己"心目中的小说","说话"、"精神"、"实与虚"、"中与西"等四个层面体现了贾平凹的小说创作思想和创作实践的一贯追求。为了努力实践自己心目中的小说理想,贾平凹在小说创... 贾平凹有自己"心目中的小说","说话"、"精神"、"实与虚"、"中与西"等四个层面体现了贾平凹的小说创作思想和创作实践的一贯追求。为了努力实践自己心目中的小说理想,贾平凹在小说创作理论领域和创作实践领域锐意探索,在追求和实践的矛盾中小说创作理论不断丰富不断完善,小说创作也不断推进不断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心目中的小说 小说创作理论 小说创作实践
下载PDF
读《论中国当代小说中的民国叙事》
15
作者 祝建军 陈正敏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55-155,共1页
关键词 《论中国当代小说中的民国叙事》 中国 当代文学 小说 文学评论 任现品 书评
下载PDF
浅探小说中的意境 被引量:1
16
作者 旸谷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4年第2期76-80,共5页
《人间词乙稿序》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 这种美学思想是与中国伪传统哲学思想相一致的。中国哲学偏于“实践理性”,偏于追求... 《人间词乙稿序》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 这种美学思想是与中国伪传统哲学思想相一致的。中国哲学偏于“实践理性”,偏于追求道德。多强调精神领域的自由,中国哲学是建立在忧患意识基础上的内省智慧。与此相通,中国传统艺术创作的动力核心是作为主体的人类精神。所以,“诗以言志”、“文以载道”、“乐以象德”、“画以立意”,都是强调内省智慧的,强调“意与境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中的意境 浅探 作品 小塔 意与境浑 公鹿 驼峰 创造艺术 《黑骏马》 艺术境界
下载PDF
索尔·贝娄成长小说研究的又一力作——评张军的《索尔·贝娄成长小说中的引路人研究》
17
作者 纪楚楚 初清华 《黑龙江史志》 2014年第13期233-234,236,共3页
张军的《索尔·贝娄成长小说中的引路人研究》一书,聚焦索尔·贝娄的几部典型成长小说,把引路人作为切入点,以成长为线索,论证了主人公的困境、被引路人引领的过程,被引领后的影响以及引路人丰富的文学内涵。该著作立意非常新颖... 张军的《索尔·贝娄成长小说中的引路人研究》一书,聚焦索尔·贝娄的几部典型成长小说,把引路人作为切入点,以成长为线索,论证了主人公的困境、被引路人引领的过程,被引领后的影响以及引路人丰富的文学内涵。该著作立意非常新颖,引人入胜,发人深省,是一部索尔·贝娄小说研究的优秀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尔·贝娄 引路人 成长小说 《索尔·贝娄成长小说中的引路人研究》
下载PDF
《辛西娅·欧芝克小说中的犹太性研究》评介
18
作者 王祖友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100-104,共5页
《辛西娅·欧芝克小说中的犹太性研究》是国内欧芝克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中国学者对美国犹太文学研究的最新贡献。该书聚焦犹太性,细致梳理国内外欧芝克研究现状,并遵循文学伦理学批评原理,深入分析欧芝克如何继承、发展当代美国... 《辛西娅·欧芝克小说中的犹太性研究》是国内欧芝克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中国学者对美国犹太文学研究的最新贡献。该书聚焦犹太性,细致梳理国内外欧芝克研究现状,并遵循文学伦理学批评原理,深入分析欧芝克如何继承、发展当代美国犹太小说的书写特点。作者肖飚对欧芝克所进行的中国版“米德拉什”体现了其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良好的共情能力。概而言之,该书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资料丰富,采用了大量的第一手外文资料,内容厚重、视角新颖,开拓了国内欧芝克研究的新局面;二是聚焦明确,将历史、文化和理论研究与文本分析相结合,集中考察了欧芝克小说中的犹太性及其艺术表现形式,揭示了作品内在逻辑的统一性及思想内涵的丰富性,充分显示了作者对研究对象的透彻理解;三是思考缜密,从女性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后现代叙事研究和文化研究等多个视角全面剖析了欧芝克及其作品,并在历史语境中展开横向、纵向的比较,展现了作者富有穿透力的辩证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西娅·欧芝克小说中的犹太性研究》 犹太性 米德拉什 辩证思维
下载PDF
探析莱斯利·费德勒《美国小说中的爱与死》
19
作者 冷华辉 《绥化学院学报》 2019年第12期49-51,共3页
莱斯利·费德勒把《美国小说中的爱与死》定位于自己的“第一部哥特小说”,该书在主题上以“爱与死”为主题,内容观点上颠覆了对美国经典作品的传统评价,形式上僭越了传统文学评论的形式。对收录于该著作中部分作品的故事情节发生... 莱斯利·费德勒把《美国小说中的爱与死》定位于自己的“第一部哥特小说”,该书在主题上以“爱与死”为主题,内容观点上颠覆了对美国经典作品的传统评价,形式上僭越了传统文学评论的形式。对收录于该著作中部分作品的故事情节发生的环境、哥特式小说主题、哥特式小说内容等三个方面作了简短的诠释,从而明确此著作有关哥特式的文学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特式 风格 美国 《美国小说中的爱与死》
下载PDF
当代法国文学的反讽之维--评《文化批评视野下法国当代小说中的反讽叙事研究》
20
作者 吴水燕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法文)》 2022年第3期70-77,93,共9页
《文化批评视野下法国当代小说中的反讽叙事研究》聚焦“反讽”这一关键词,首先关注了反讽在当代法国文学中的书写,考察并剖析了反讽生成的文化土壤以及当代西方个体的生存境况。其次,该书围绕爱情主题和作家的自我书写,探讨了当代反讽... 《文化批评视野下法国当代小说中的反讽叙事研究》聚焦“反讽”这一关键词,首先关注了反讽在当代法国文学中的书写,考察并剖析了反讽生成的文化土壤以及当代西方个体的生存境况。其次,该书围绕爱情主题和作家的自我书写,探讨了当代反讽小说在叙事和体裁层面的戏仿与变奏。最后,专著深入到反讽的语言中,探究语言的物质性。整部专著就反讽在修辞学、语言学、文学、美学、哲学等层面的呈现进行了多维的解读,揭示出蕴含在反讽肌理之中的存在之思,扩宽了法国当代文学的阐释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批评视野下法国当代小说中的反讽叙事研究》 反讽 叙事 法国当代小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