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港故事与女性经验的双重奏——周洁茹短篇小说新论 被引量:5
1
作者 林培源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6年第2期64-67,共4页
用"回归"来概括周洁茹和她的小说再恰切不过。1991年,中国的"新生代"女作家集体崭露头角的年代,1976年出生的周洁茹在《钟山》《山花》《人民文学》《收获》等重要文学期刊发表作品。1996至1998年,周洁茹的创作呈"井喷"状态,她发... 用"回归"来概括周洁茹和她的小说再恰切不过。1991年,中国的"新生代"女作家集体崭露头角的年代,1976年出生的周洁茹在《钟山》《山花》《人民文学》《收获》等重要文学期刊发表作品。1996至1998年,周洁茹的创作呈"井喷"状态,她发表的作品总计百余万字。对一个年轻写作者而言,如此成绩意味着,只要继续创作和发表,就能逐步奠定在文坛的"江湖地位"。然而周洁茹并没有循着这道轨迹走下去。1999年,成为专业作家的周洁茹开始写她的第一部长篇《小妖的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洁 小说新论 女性经验 小妖的网 “新生代” 《钟山》 专业作家 文学期刊 《人民文学》 《收获》
下载PDF
赵树理研究的新收获——读朱庆华《赵树理小说新论》
2
作者 周克平 《湖北社会科学》 2005年第5期168-168,共1页
关键词 朱庆华 《赵树理小说新论 中国 现代文学 文学研究 历史语境 创作动机
下载PDF
路翎小说新论 被引量:1
3
作者 朱珩青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3期54-57,共4页
(一)这小说是别一种的声音。这声音的背后存在着一部历史,存在着赖以发声的一整套对外界刺激的接受系统、反馈系统,存在着别样的对世界的感知方式和叙述方式,其表现形式为:绝不循规蹈矩。我以为这是路翎和他的创作的根本特色。在人们为... (一)这小说是别一种的声音。这声音的背后存在着一部历史,存在着赖以发声的一整套对外界刺激的接受系统、反馈系统,存在着别样的对世界的感知方式和叙述方式,其表现形式为:绝不循规蹈矩。我以为这是路翎和他的创作的根本特色。在人们为民族存亡呐喊的时候,自然有路翎的声音.所不同的是他并不仅仅是一般的呼救,而是直接切人民族救亡者的灵魂,要剥除那使人骨头不硬的奴性,要展露出人们心灵的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翎 小说新论 叙述方式 救亡者 感知方式 切人 在铁链中 使人 反馈系统 胡风
下载PDF
生命本源的皈依——吴组缃早期小说新论
4
作者 董俊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7年第1期28-28,共1页
一在吴组缃的早期小说中,故事情节一般都较简单,始终都以人物为中心,而尽情渲染铺排人物的万般情绪更是其小说旨趣所在。在诸如《高家的前夜》、《两只小麻雀》、《天下太平》、《樊家铺》等文本中,都在写实的表征之下蕴藏着浓厚的"... 一在吴组缃的早期小说中,故事情节一般都较简单,始终都以人物为中心,而尽情渲染铺排人物的万般情绪更是其小说旨趣所在。在诸如《高家的前夜》、《两只小麻雀》、《天下太平》、《樊家铺》等文本中,都在写实的表征之下蕴藏着浓厚的"恋母情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组缃 小说新论 早期小说 恋母情结 吴组湘 中国古典小说 女性命运 中祥 都市文明 淋润
原文传递
解除“围困”的救亡神话——晚清科学小说新论 被引量:1
5
作者 田雪菲 《科普创作》 2020年第1期62-68,共7页
题记晚清以降,"救亡"成为时代新的主题要义。在"救亡"意识笼罩下的晚清科学小说具有其他小说题材难以比拟的趣味和价值。一方面,小说家通过构设"气球"和"飞行器"这两个颇具表征内涵的意象传达... 题记晚清以降,"救亡"成为时代新的主题要义。在"救亡"意识笼罩下的晚清科学小说具有其他小说题材难以比拟的趣味和价值。一方面,小说家通过构设"气球"和"飞行器"这两个颇具表征内涵的意象传达出国人悬而不定的身心感受,试图勉强获取一种国家"主动权";另一方面,晚清文人集中对"理想"的标举具有缓释殖民焦虑、探索国族命运出路的文化意图。展现晚清社会历史情态的科学小说,包裹着的是科幻外衣,提供的是文学"救亡"的独特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小说 飞行器 康有为 小说 小说新论
原文传递
人有大志在,何处不翻飞——读甘智钢先生《鲁迅小说研究新论》有感
6
作者 范进军 《湘南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22-124,共3页
甘智钢新著《鲁迅小说研究新论》主要有以下特点和创新之处:一、对鲁迅小说意义的重新发现;二、对鲁迅身份的进一步认识;三、对鲁迅的思想文化价值实事求是的评估;四、体例上的创新。
关键词 甘智钢 《鲁迅小说研究新论 书评 思想文化价值 体例 创新 文化身份
下载PDF
认同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小说新面相——评《认同模式与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研究》
7
作者 贺昌盛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8-169,共2页
近代小说是中国小说现代转型的关键节点,这一点已经成为学界共识,相关学者在这一领域作出了诸多探讨。其中,陈平原先生的《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与王德威先生的《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可以说代表了两种不同范式。前者... 近代小说是中国小说现代转型的关键节点,这一点已经成为学界共识,相关学者在这一领域作出了诸多探讨。其中,陈平原先生的《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与王德威先生的《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可以说代表了两种不同范式。前者偏重形式研究,重点关注近代小说在中国小说叙事方式转变中的重要地位;后者侧重文化研究,重点探讨近代小说蕴含的多种“现代”可能。这两种研究范式,对于推进近代小说研究的深化,理解近代小说在中国小说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起到了巨大的引领推动作用。然而,何为现代,如何转型,依旧是学界可以而且需要不断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小说 陈平原 小说新论 被压抑的现代性 中国小说现代转型 王德威 小说叙事模式 认同模式
下载PDF
论夏志清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遗产 被引量:1
8
作者 邓文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9-79,共11页
二○一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北美时间),美国著名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者夏志清先生(一九二一-二○一三)在纽约逝世。对于这样一位"一向兼治中国古今文学"1且取得了重要成就的学者的离去,学界自然要感到悲痛。不过,学界在感到悲痛... 二○一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北美时间),美国著名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者夏志清先生(一九二一-二○一三)在纽约逝世。对于这样一位"一向兼治中国古今文学"1且取得了重要成就的学者的离去,学界自然要感到悲痛。不过,学界在感到悲痛的同时也应当思考以下问题:夏志清给学界留下了哪些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遗产?夏志清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有什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志清 中国现代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史 张爱玲研究 文学世界 中国现代作家 政治意识形态 李欧梵 现代性 小说新论
下载PDF
《海南师院学报》1992年被国内外报刊转载摘登的部分文章篇目
9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121-122,共2页
关键词 文章篇目 人大复印资料 全文复印 当代文学 《新华文摘》 田本相 戏剧研究 现实主义戏剧 现代文学研究 小说新论
下载PDF
对话与论争:英语世界晚清小说研究的兴起
10
作者 胡闽苏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7-65,共9页
如果将兴起于二十世纪末的“晚清文学研究热”视作一个仍在不断变化中的“文学事件”,那么王德威的名著《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Fin-de-Siècle Splendor:Repressed Modernities of Late Qing Fiction,1849-1911)无疑是其... 如果将兴起于二十世纪末的“晚清文学研究热”视作一个仍在不断变化中的“文学事件”,那么王德威的名著《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Fin-de-Siècle Splendor:Repressed Modernities of Late Qing Fiction,1849-1911)无疑是其中最受瞩目的焦点,即便有关论者对于“冲击—回应”式的逻辑陷阱早有省察,也大多承认其在凝聚共识、形塑范式上的重要作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小说 晚清文学 文学事件 小说新论 王德威 被压抑的现代性 逻辑陷阱 二十世纪末
原文传递
张爱玲都市小说的“病象”解读
11
作者 陈理慧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7年第7期29-30,共2页
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的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知识分子苏珊·桑塔格认为,在现实生活中,疾病并不意味着疾病本身。
关键词 都市小说 桑塔格 《金锁记》 性压抑 美国公众 意象化 现实生活 十八春 沉香屑 小说新论
原文传递
在“后现代”用古典理论看新诗
12
作者 黄维樑 《诗探索》 2005年第3期71-83,共13页
一 20世纪时,大家大谈“现代”、“现代性”、“现代主义”,然后又谈“后现代”、“后现代性”、“后现代主义”。在20世纪90年代那所谓“世纪末”,“现代”与“后现代”仍然是很多华人知识分子的关键词。
关键词 后现代 现代性 “后现代主义” 现代诗 余光中 “现代主义” 代那 中国新诗 现代作品 小说新论
原文传递
他,不带走一片云彩——送别曾华鹏教授
13
作者 吴周文 《太湖》 2013年第5期96-97,共2页
这个冬天特别的冷,仿佛沐浴于漫天飞雪,又仿佛身陷冰河。是的,我心里凄冷。就在立春的前几天,我的老师、扬州大学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曾华鹏教授,永远地留在冬天了,仿佛整个校园里轻吟的、无处不在的是耳熟能详的诗句:"悄悄的... 这个冬天特别的冷,仿佛沐浴于漫天飞雪,又仿佛身陷冰河。是的,我心里凄冷。就在立春的前几天,我的老师、扬州大学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曾华鹏教授,永远地留在冬天了,仿佛整个校园里轻吟的、无处不在的是耳熟能详的诗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蜡炬成灰……曾老师的确走得悄无声息。最初得知老师身陷沉疴,是在国庆长假期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华鹏 当代文学 郁达夫评传 吴义勤 作家论 师生情 范伯群 小说新论 毕飞宇 就这样
原文传递
读书,有时候是启发,有时候是逃避
14
作者 韩多妮 陈铭恒 《明日风尚》 2009年第9期172-177,共6页
我做展览的题目一般都是从不同的阅读里想到的,如果这些题目又刚好在我看到的艺术表现中印证,便会进而‘借题发挥’。"在中国文化被日渐侵袭的年代,是艺术让张颂仁重新重新认识了世界,而书则是他连接世界的桥梁。
关键词 书则 张颂 仁重 文化现代性 艺术顾问 当代美术馆 私人领域 旺角 香港国际 小说新论
原文传递
忆恩师范伯群先生
15
作者 房余龙 《苏州杂志》 2018年第2期50-54,共5页
恩师范伯群先生走了,2017年12月10日上午7时35分。他走得那么匆忙,那么突然,实在令人心痛,猝不及防,留下的是永远的思念!范老仙逝的4个月前的一天,苏州大学体育学院为我举行一个答谢活动,学校老领导到场,我邀请范老参加。他在电话中说... 恩师范伯群先生走了,2017年12月10日上午7时35分。他走得那么匆忙,那么突然,实在令人心痛,猝不及防,留下的是永远的思念!范老仙逝的4个月前的一天,苏州大学体育学院为我举行一个答谢活动,学校老领导到场,我邀请范老参加。他在电话中说行动不便,未能出席。此后不久的中秋节,我去他家中探望,顺便送去我们入学苏大30年师生聚会影集。那天晚上,他精神挺好,热情地为我递茶倒水,相谈甚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伯群 大学体育学院 为我 倒水 俗文学史 国家重点项目 小说新论 学术研究 秦兆阳 贾植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