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无言即为尽言,空白即为充实——小说空白艺术漫谈
- 1
-
-
作者
赵忠山
张桂兰
-
出处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5期52-55,共4页
-
文摘
小说是以对人物、情节、环境的具体描绘来反映社会生活的.这种“具体描绘”是相对于诗歌、戏剧等艺术体裁的表现手法而言的.它仍需要“虚”的处理和“空白”的设置,不受时间、空间和人物、事件等生活真实的限制,借助于虚构和想象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生活.小说的创作与审美也讲求言简意赅,以一当十,含而不露,虚实相生的空白艺术手法的运用.小说中所谓的“无墨之墨,“无笔之笔”,正如电影中的“空镜头”;戏剧中的“静场”;乐章中的“歇拍”,并不是完全的空泛、贫乏,而是一种“计白当黑”“化白为黑”的空白艺术运用.从小说的产生和发展上看,小说的源头是古代的神话、传说.这样,在血缘上,小说多少就被赋予了神话、传说等民间文学的艺术特性:虚构、模糊、夸张、幻想等;从艺术创作方面讲,作为文艺创作中的小说创作与审美,应当遵循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艺术创作中的“虚实相生”“疏密有致”“小中见大”“言此意彼”“含蓄朦胧”“言有尽而意无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此时无声胜有声”等等艺术手法都影响着小说的创作与审美;从社会文化学方面思考,古代的朴素的哲学辩证法和传统的宗教思想,也直接影响着小说的创作与审美.
-
关键词
小说空白
小说创作
艺术创作
虚实相生
文学作品
艺术手法
“空白”
审美
空白艺术
文学创作
-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微型小说空白技巧摭谈
- 2
-
-
作者
吴道文
-
出处
《金筑大学学报(综合版)》
1999年第2期51-54,18,共5页
-
文摘
从八十年代兴盛的微型小学,在纷繁众多的文学样式中,象一株小花,在繁花似锦的文学原野上开始了它生机勃勃的迷人生命。其迷人之处中,值得提及的应是作家空白意识的增强,空白技巧的不断丰富。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社会的变革,观念的更新,思维的多元化,极大地改变了读者的审美心理并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他们的想象力更趋丰富,参与能力参与欲望更强,那种情节连贯,立意显豁,说教性的作品与他们的审美需求和阅读期待格格不入,他们需要的是那些含蓄深远情趣隽永的作品。
-
关键词
审美心理
空白意识
审美能力
审美需求
阅读期待
微型
文学样式
想象力
小说空白
作品
-
分类号
I054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普希金小说空白艺术的魅力
- 3
-
-
作者
张洪德
-
出处
《俄罗斯文艺》
CSSCI
1996年第3期51-54,共4页
-
文摘
普希金小说空白艺术的魅力张洪德从普希金的小说中,我们会发现一种特殊的叙事现象:不时出现叙事的省略中断,给读者留下许多空白,而正是这些空白更给作品增添了极大的魅力,使读者百读不厌,总希望从中发现更多的东西。托尔斯泰甚至读到第七遍还“无法中断,好象重新读...
-
关键词
普希金
小说空白
《上尉的女儿》
叙事主体
魅力
古典作家
乡下姑娘
玛利亚
大风雪
普加乔夫
-
分类号
I51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谢有顺的文学姿态及其对小说家关注的空白
- 4
-
-
作者
胡传吉
-
机构
暨南大学中文系
-
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3-87,共5页
-
文摘
谢有顺的文学姿态是独特的 ,首先他是读者是文学爱好者最后才是批评家 ,个人的写作状态处于游离状态 ,游离在作家与理论家之间 ,时刻呼唤当代大师梦想未来。这样的姿态得到了作家的尊敬和理论家们的宽容。他的梦想是给作品带来生命。他的文学姿态给当今文坛带来另一种新的气象 ,蕴含了一种有颠覆力的预言。即使他很有才华 ,但他也有关注的空白或者说不愿深入的领域 :比如说今天中国作家们并不太自由的物质精神人际关系生存环境 ,还有评价标准的过分格式化和泛化 ,以及对文学史权力的忽视等等 ,这些都埋下他写作困境的伏笔。我的疑问是 ,他身上浓厚的大师情结 ,过分寻找追求大师的激情 ,会不会使自己成为造神运动中的一颗棋子 ?
-
关键词
谢有顺的文学姿态
对小说家关注的空白
于当今文坛的意义
写作的困境
-
Keywords
XIE You-shun's stance toward literature, sheer overlook of the novelists, significance to the present literary world, plight of whiting
-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小说史上的先秦文学
被引量:1
- 5
-
-
作者
杨兴华
-
机构
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
出处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46-48,共3页
-
文摘
先秦的许多作品 ,如《说剑》、《盗跖》等 ,具备了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 ,以及艺术上的想象和虚构等小说要素 ,已是比较成熟的短篇小说。因此 ,中国小说的形成期应是先秦而不是魏晋南北朝。“小说”概念本身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也说明了这一点。由于理性文化的“尚实”精神导致了先秦之后数百年的小说空白 ,割断了先秦小说与后世小说的表面联系 ,使人们忽略了先秦小说的真实存在 ,而把魏晋南北朝看作中国小说的形成期。事实上 ,这一空白并不意味着先秦小说与后世小说没有传承关系 ,先秦之后 ,小说的发展并没有完全停滞 ,而是转入潜流 ,在野史杂传等文体中继续发展 ,为魏晋南北朝小说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
关键词
先秦文学
小说史
小说空白
先秦小说
后世小说
-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比零还少》的“空白性”:兼谈同名改编电影
- 6
-
-
作者
刘晗
-
机构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
-
出处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CSSCI
2024年第5期59-72,共14页
-
文摘
当代美国小说家布莱特·伊斯顿·埃利斯的《比零还少》被学界评价为一部有着显著“空白性”的小说。本文试图从语言、叙事、人物塑造、出版审查和道德几个维度梳理《比零还少》的“空白性”,同时审视该作同名改编电影对“空白性”的“消毒”,剖析这种改编策略背后迥异于原著的美学趣味,以探讨“空白性”对于小说家埃利斯及其小说艺术的意义。本文认为,埃利斯对“空白性”的坚持一方面是为了宣泄个人情感,是一种精神上的自我疗愈,另一方面是为了保卫其作品的社会批判性和多层次的艺术性。
-
关键词
埃利斯
《比零还少》
《皇家卧室》
“空白性”
空白小说
-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