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舍长篇小说的结局与文化语境
1
作者 岳江 《心事》 2014年第6期117-117,共1页
1920-1940年代,老舍创作了大量长篇小说,这些小说的结局具有典型性,代表了老舍对建国前期的文化思考,并与当时的文化语境形成了密切相关。
关键词 老舍 小说结局 文化语境
下载PDF
欧亨利式结局的表现艺术探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陈颖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54-156,共3页
同契科夫、莫泊桑齐名的美国短篇小说大师欧亨利取得了无与伦比的艺术成就,幽默的语言、深刻的人性刻画及画龙点睛式的结尾均迥不犹人,特别是其小说结尾往往能出人意料而又令人折服。文章从拨云见月、柳暗花明、曲径通幽三个主要方面概... 同契科夫、莫泊桑齐名的美国短篇小说大师欧亨利取得了无与伦比的艺术成就,幽默的语言、深刻的人性刻画及画龙点睛式的结尾均迥不犹人,特别是其小说结尾往往能出人意料而又令人折服。文章从拨云见月、柳暗花明、曲径通幽三个主要方面概括其结尾艺术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亨利 短篇小说结局 表现艺术 文学研究
下载PDF
《红楼梦》缘何“说不尽”
3
作者 陈才训 毛艳秋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68,共12页
曹雪芹屡屡以隐晦婉曲的“春秋笔法”叙事写人,使《红楼梦》颇多“烟云模糊处”;他又“远师楚人”,以比兴寄托之象征手法塑造意象化人物,并通过系统的叙事意象寄寓情志;“一芹一脂”共同塑成了充满“矛盾”与张力的开放性小说文本形态;... 曹雪芹屡屡以隐晦婉曲的“春秋笔法”叙事写人,使《红楼梦》颇多“烟云模糊处”;他又“远师楚人”,以比兴寄托之象征手法塑造意象化人物,并通过系统的叙事意象寄寓情志;“一芹一脂”共同塑成了充满“矛盾”与张力的开放性小说文本形态;经学阐释传统之“过度阐释”与“强制阐释”对小说批评领域的强势介入: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左右着人们对《红楼梦》的阐释维度。正因《红楼梦》呈现出“伟大的混沌”状态,阐释者才会歧见纷出,从而成就了其“说不尽”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曲笔 人物意象与叙事意象 开放性文本 “无结局小说 过度阐释与强制阐释
下载PDF
从美国第一代妇女文学看女性在婚姻中的困境 被引量:5
4
作者 缪春旗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63-67,共5页
长期以来 ,妇女一直在情感、意志、个性、才能上遭受到压迫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正可作为研究女性现实处境的理想场所。美国第一代妇女文学的许多作品正是以此为突破口 ,一改十九世纪初把婚姻作为小说幸福结局的传统模式 ,探讨了女性在... 长期以来 ,妇女一直在情感、意志、个性、才能上遭受到压迫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正可作为研究女性现实处境的理想场所。美国第一代妇女文学的许多作品正是以此为突破口 ,一改十九世纪初把婚姻作为小说幸福结局的传统模式 ,探讨了女性在婚姻中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妇女文学 婚姻困难 小说结局 自我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