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醒脑针法辅助治疗突聋后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韩丽 谯凤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22-623,共2页
目的:探求针对突发性耳聋后期的有效针灸治法。方法:将135例突聋后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每组45例。观察组:常规取穴(耳门、听宫、翳风、中渚、侠溪、合谷)配合小醒脑针法(百会、四神聪、风池、完骨、天柱);对照Ⅰ... 目的:探求针对突发性耳聋后期的有效针灸治法。方法:将135例突聋后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每组45例。观察组:常规取穴(耳门、听宫、翳风、中渚、侠溪、合谷)配合小醒脑针法(百会、四神聪、风池、完骨、天柱);对照Ⅰ组常规取穴治疗;对照Ⅱ组予以高压氧舱治疗:压力为0.1MPa,吸浓度为100%氧气2次,每次60min,2次间隔时间为10min,每天1次。3组均每日治疗1次,12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复查纯音测听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3.3%,对照Ⅰ组总有效率60.0%,对照Ⅱ组总有效率33.3%,3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针刺用于突发性耳聋后期康复有明显优势;小醒脑针法辅助,针刺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聋 小醒脑针法
下载PDF
小醒脑针法辨治突发性耳聋110例 被引量:4
2
作者 赵俐黎 《中医研究》 2006年第12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治疗 小醒脑针法
下载PDF
小醒脑针法联合康复措施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偏瘫临床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许玲玲 张燕儿 曹建平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8期241-243,共3页
目的:观察小醒脑针法联合康复措施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2组均给予综合康复措施治疗,观察组联合小醒脑针法针刺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评定2组患者... 目的:观察小醒脑针法联合康复措施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2组均给予综合康复措施治疗,观察组联合小醒脑针法针刺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评定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t (FMA)量表]、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功能独立性[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后,2组FMA量表上、下肢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1),观察组上、下肢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1)。2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1),观察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1)。2组FIM量表躯体运动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1),观察组躯体运动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在常规康复措施的基础上给予小醒脑针法针刺干预,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和认知功能,从而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身体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偏瘫 小醒脑针法 康复 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银杏达莫联合小醒脑针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恩兵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25期316-317,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病的疗效。方法将9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52耳),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加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配合小醒脑针法;对照组:45例(47耳),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病的疗效。方法将9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52耳),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加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配合小醒脑针法;对照组:45例(47耳),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为14 d。结果治疗14d后,观察组患者听功能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银杏达莫联合小醒脑针法是治疗突发性耳聋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达莫 小醒脑针法 突发性耳聋
下载PDF
“小醒脑针法”联合超声波定向透药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痰瘀阻络证)患者疗效研究
5
作者 徐静 孙广阳 +1 位作者 赵金凤 张一伟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115-119,145,共6页
目的:观察“小醒脑针法”联合超声波定向透药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痰瘀阻络证)患者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2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痰瘀阻络证)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60)采... 目的:观察“小醒脑针法”联合超声波定向透药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痰瘀阻络证)患者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2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痰瘀阻络证)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60)采用超声波定向透药治疗,试验组(n=60)采用“小醒脑针法”联合超声波定向透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上肢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血清P物质(SP)及降钙素原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试验组(95.00%)高于对照组(81.67%);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下降,试验组较对照组低;治疗后,两组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较治疗前均上升,试验组较对照组高;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均上升,试验组较对照组高;治疗后,两组血清SP较治疗前下降,试验组低于对照组;CGRP较治疗前上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结论:“小醒脑针法”联合超声波定向透药治疗可显著提升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痰瘀阻络证)患者疗效,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与上肢运动功能,同时提升生活自理能力与改善血清SP、CGR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 小醒脑针法 超声波定向透药
原文传递
“小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辅助治疗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利 杨春霞 邓娟娟 《吉林中医药》 2022年第4期471-474,共4页
目的 研究“小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128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小醒脑开窍”针刺法进行治... 目的 研究“小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128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小醒脑开窍”针刺法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3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眩晕程度、中医眩晕症状积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3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治疗3周后,2组眩晕程度0级~4级患者占比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眩晕程度为0级时,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疗3周后,2组中医眩晕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周后,2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升高(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醒脑开窍”针刺法辅助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可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改善眩晕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后循环缺血 小醒开窍” 盐酸氟桂利嗪 康复效果
下载PDF
清眩方结合“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互结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智俐 屈绮文 林漫婷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1期130-132,共3页
目的观察清眩方结合“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互结证)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均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并结合“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 目的观察清眩方结合“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互结证)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均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并结合“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清眩方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评分、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HI)评分变化、脑血流速度指标(右椎动脉、左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的82.69%(P<0.05)。治疗7 d和14 d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评分与DHI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血流速度指标(右椎动脉及左椎动脉、基底动脉)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眩方与“小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用于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互结证)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恢复较好,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缺血性眩晕 痰瘀互结型 清眩方 小醒开窍”
下载PDF
调神解郁针刺法联合小醒脑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郭锦桥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8期172-178,共7页
目的:观察应用调神解郁针刺法联合小醒脑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PSCA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6例PSCAD住院患者随机分为A组35例、B组36例、C组35例,3组均根据病情给予脑卒中常规基础疗法,A组在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的基础上... 目的:观察应用调神解郁针刺法联合小醒脑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PSCA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6例PSCAD住院患者随机分为A组35例、B组36例、C组35例,3组均根据病情给予脑卒中常规基础疗法,A组在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的基础上给予调神解郁针刺法联合小醒脑针刺法治疗,B组予调神解郁针刺法联合小醒脑针刺法治疗,C组予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3组均治疗3周。治疗前后评定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活动能力指数(BI)评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3周,A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4.3%,B组总有效率69.4%,C组总有效率71.4%,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C组(P<0.05),B组总有效率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1周、2周、3周的HAMD、HAMA、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B组治疗2周、3周的HAMD、HAMA、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C组治疗1周、2周、3周的HAMD、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3周后的PSQ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1周、2周、3周,A组的HAMD、HAMA、PSQI评分均低于B组、C组(P<0.05)。治疗3周,B组HAMD评分高于C组(P<0.05)。治疗2周、3周,B组PSQI评分均低于C组(P<0.05)。治疗结束1个月后随访,B组、C组HAMD、HAMA评分均较治疗3周升高(P<0.05),C组PSQI评分较治疗3周升高(P<0.05)。3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BI、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A组NIHSS评分均低于B组、C组,BI、SS-QOL评分均高于B组、C组(P<0.05);B组NIHSS评分低于C组,BI、SS-QOL评分均高于C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P<0.05),A组、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C组(P<0.05)。结论:在常规疗法与服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的基础上给予调神解郁针刺法联合小醒脑针刺法治疗PSCAD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同时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日常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提高综合治疗效果,促进卒中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 调神解郁 小醒 生活质量 睡眠质量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下载PDF
“小醒脑”针刺法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疗效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顺吉 冶尕西 王克天 《国医论坛》 2023年第3期37-39,共3页
目的:观察“小醒脑”针刺法联合盐酸硫必利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就诊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儿科门诊抽动障碍患儿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硫必利治疗,... 目的:观察“小醒脑”针刺法联合盐酸硫必利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就诊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儿科门诊抽动障碍患儿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硫必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醒脑”针刺法治疗,于治疗前、治疗第4周末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进行评分,评定临床疗效,同时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YGT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38/40),对照组为90.0%(36/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显率为65.0%(26/40),优于对照组的42.5%(17/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4/40),低于对照组的27.5%(11/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醒脑”针刺法联合盐酸硫必利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愈显率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醒 盐酸硫必利 儿童抽动障碍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运用“小醒脑”针刺法治疗神经性呕吐15例
10
作者 唐安琪 高淑红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第21期141-143,共3页
目的:临床验证运用“小醒脑”针刺法治疗神经性呕吐的疗效。方法:“小醒脑”针刺法选穴为:印堂穴、上星穴、内关穴(双侧)、三阴交穴(双侧);体针选穴:中脘穴、天枢穴(双侧)、足三里穴(双侧)、太冲穴(双侧)。所有穴位针刺,每天治疗1次,10... 目的:临床验证运用“小醒脑”针刺法治疗神经性呕吐的疗效。方法:“小醒脑”针刺法选穴为:印堂穴、上星穴、内关穴(双侧)、三阴交穴(双侧);体针选穴:中脘穴、天枢穴(双侧)、足三里穴(双侧)、太冲穴(双侧)。所有穴位针刺,每天治疗1次,10次为一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15例临床案例中,其中痊愈10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3%(14/15)。结论:“小醒脑”针刺法治疗神经性呕吐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醒 神经性呕吐 呕吐
下载PDF
脑三针和小醒脑针治疗脑干小脑梗塞所致平衡功能障碍30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雪梅 邹昆 《内蒙古中医药》 2015年第2期95-96,共2页
目的:观察久留脑三针和小醒脑针合用治疗脑干小脑梗塞所致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脑干小脑梗塞所致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以脑三针和醒脑开窍中的小小醒脑针为主穴配合中医辨证取穴的方法。共治疗4w,观察治疗前后平衡... 目的:观察久留脑三针和小醒脑针合用治疗脑干小脑梗塞所致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脑干小脑梗塞所致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以脑三针和醒脑开窍中的小小醒脑针为主穴配合中医辨证取穴的方法。共治疗4w,观察治疗前后平衡功能改善的情况。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3.4%。结论:久留脑三针和小醒脑针合用治疗脑干小脑梗塞所致平衡功能障碍,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平衡和协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功能障碍 灸疗 小醒脑针法
下载PDF
小醒脑针刺法联合度洛西汀对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患者心理状态、平衡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谭璐璐 何乾超 +5 位作者 陈兴华 梁妮 陈炜 宋曦 林秋红 张志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12期2314-2317,共4页
目的:探讨小醒脑针刺法联合度洛西汀对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患者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PP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门诊号单双数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35,度洛西汀治... 目的:探讨小醒脑针刺法联合度洛西汀对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患者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PP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门诊号单双数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35,度洛西汀治疗)和研究组(n=35,小醒脑针刺法联合度洛西汀治疗),对比两组头晕发作频次、头晕发作持续时间以及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评分、微觉醒指数、入睡后清醒时间、睡眠分期转换次数、醒转次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头晕发作频次、头晕发作持续时间、微觉醒指数、入睡后清醒时间、睡眠分期转换次数、醒转次数以及DHI、PSQI、HAMA、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BBS、ABC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小醒脑针刺法联合度洛西汀治疗PPPD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及平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醒 度洛西汀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心理状态 睡眠质量 平衡功能
原文传递
灵骨穴深刺结合小醒脑针刺法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耳聋28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葛仪方 谯凤英 刘鼐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97-998,共2页
难治性突发性耳聋一般指经西医综合治疗无效,或未经治疗但病程3个月以上听力无明显改善者,也有学者将全身激素治疗1周无效者归为难治性突发性耳聋[1]。笔者采用灵骨穴深刺结合小醒脑针刺法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耳聋28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 难治性突发性耳聋一般指经西医综合治疗无效,或未经治疗但病程3个月以上听力无明显改善者,也有学者将全身激素治疗1周无效者归为难治性突发性耳聋[1]。笔者采用灵骨穴深刺结合小醒脑针刺法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耳聋28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8例均为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门诊的难治性突发性耳聋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突发性耳聋 灵骨 小醒
原文传递
针刺治疗突发性耳聋5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章涵 赵玉霞 《江苏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小醒脑"针法配合中医辨证取穴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l1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按序贯平衡分组法分为2组,治疗组52例采用"小醒脑"针法配合中医辨证取穴治疗,对照组58例采用传统针刺辨证治疗,2组均... 目的:探讨"小醒脑"针法配合中医辨证取穴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l1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按序贯平衡分组法分为2组,治疗组52例采用"小醒脑"针法配合中医辨证取穴治疗,对照组58例采用传统针刺辨证治疗,2组均每日治疗l次,10次为l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2种治疗方案均能改善患者听力,其中治疗组改善较为明显,总有效率98.08%,对照组总有效率84.48%,两者差异显著。结论:"小醒脑"针法配合中医辨证取穴治疗突发性耳聋具有疗效好、见效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小醒 印堂穴 上星穴 百会穴 四神聪穴
下载PDF
“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3
15
作者 董华 张建明 +1 位作者 胡伟 倪光夏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52-656,共5页
目的:观察"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近、远期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90例PCIV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在神经内科治疗基础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口服(5 mg,每日1次,共治... 目的:观察"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近、远期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90例PCIV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在神经内科治疗基础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口服(5 mg,每日1次,共治疗21 d);治疗组给予"小醒脑开窍"针刺法,针刺印堂、内关(双)、三阴交(双)、百会、风池(双)、完骨(双)、天柱(双),留针30 min,每日1次,共治疗21 d。观察两组患者中医眩晕症状积分的变化;经颅多谱勒测定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及血管搏动指数(PI)的变化;3个月后随访,观察复发率,以评价其远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1%(41/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6%(34/4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和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中医眩晕症状积分均降低(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和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LVA、RVA及BA的Vm及PI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LVA、RVA及BA的Vm及PI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3个月后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为19.51%(8/41),对照组复发率为50.00%(17/34),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醒脑开窍"针刺法能够明显改善PCIV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针刺改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提高脑组织血液供应有关,其治疗本病的近、远期疗效较好,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醒开窍 眩晕 后循环缺血
原文传递
小醒脑针刺法联合西药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29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旋 李万婷 《湖南中医杂志》 2021年第2期53-56,共4页
目的:观察小醒脑针刺法联合西药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PP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小醒脑针刺法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 目的:观察小醒脑针刺法联合西药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PP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小醒脑针刺法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2、4、8周后眩晕残障量表(DHI)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10%(27/29),高于对照组的68.97%(2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DHI、HAMA、HAMD评分治疗2、4、8周后均降低,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醒脑针刺法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PPPD起效快,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头晕等主观症状,减轻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小醒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原文传递
华佗夹脊刺治疗痿证举隅 被引量:2
17
作者 么俊鹏 许军峰 《山东中医杂志》 2012年第8期609-610,共2页
华佗夹脊又名夹脊、脊旁、华佗穴.此组穴位于背腰部脊柱棘突下旁开五分位置,为临床所常用。华佗夹脊穴最早出自《素问·刺疟》:“十二疟者……又刺项下夹脊者必已。”最早提出明确位置概念的是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
关键词 华佗夹脊刺 痿证 小醒 格林-巴 利综合征 多发性硬化症 医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